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359部分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359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母亲,这件事您就不要再提了,提多少次儿子都是一个回答,让我重回李家,已经绝无可能了。”

    说着,李子霄还用眼睛瞪了旁边的李子丰一眼,李子霄以为,是李子丰刚才在李母面前说了什么。

    “哥,你别瞪我啊,我可什么都没说,真的什么都没说,我发誓。”

    李子丰被李子霄的眼神,吓了一大跳,赶紧赌咒发誓道。

    “霄儿,他终究是你父亲啊!”

    “从当年他放弃我,和我断绝父子关系那一天起,从我逃出金陵的那一天起,李家的那个李子霄就已经死了。

    现在站在您面前的李子霄,是大明镇国将军李子霄,有我在地方,就有李家,是我李子霄建的李家。”

    李子霄一字一句,果决的说道。

    ‘更是未来的皇家’,这句话是李子霄在心里自己加上的。

    既然,李母已经安排好一切,李子霄派人前往扬州,通知林永年,五天之后,他会迎娶林婉儿。

    镇国将军李子霄要结婚的消息,一传出去,整个徐州都热闹起来。

    只不过,趁着这五天时间,李子霄可没停下,他带着石英和李岩,率领护卫营离开徐州,赶往淮安清河。

    这次李子霄秘密前往,是为了视察清河的那处造船厂,清江造船厂的。

    经过李子霄多方面的拉拢,散了不少银子,终于从工部拿到批文命令,正式取得了清江造船厂的掌管权。

    于是,刚刚返回徐州的李子霄,就急不可耐的赶往清河,视察这处大型造船厂。

    李子霄此时正在大力建设水军,而掌管了清江造船厂后,他便可以随心所欲的打造自己需要的战船,组建自己的水军部队。

    明朝时期的水军舰种,已经这么丰富了。

    这里面有沙船、宝船、战座船、战船、马船、海运船、联环舟、福船、苍山船、乌艚等十几种船只。

    它们各有各的用处,各有各的优缺点,特别是明初时期,大明的造船技术最为发达,甚至能造出6000多料,也就是两千来吨的宝船。

    可惜,随着后面明朝实行海禁,使得明朝造船技术有所下降,但到了明末这个时代,明朝的造船技术依旧很强。

    而清江造船厂,也是明朝最大的四个官营造船厂之一,曾经繁盛一时,只不过这些年朝廷无力下拨银两,清江造船厂早已经不负当年的繁盛。

    嘉靖年间的清江造船厂,有四个总厂,八十二个分厂,工匠最多时达到八千余人,年造船五十艘以上。

    其中,遮洋海漕船约五十几艘,其余的均为平底内河浅船。

    到目前为止,整个大明的官营船厂中,也就只有金陵的龙江船厂,还能建造大型海船。

    而全盛时期的清江船厂,可以制造的船种非常多。

    有预备大黄船,大黄船,小黄船,四百料战座船,两百料战船,一百五十料战船,一百料战船,三板船,浮桥船,四百料巡座船,快船,蜈蚣船和四桅海船,两头船等等。

    李子霄坐在马车里,手里拿着李岩给他的奏折,上面就是介绍着此时大明有关各种船种的信息。

    可惜,根据李岩的介绍,李子霄才知道,此时的清江船厂早就已经停工很久了,连工匠都流失了很多。

    此时,整个清江船厂四大总厂全部停工,只有六个分厂还在生产,替周围商人生产一些嘈船,赚取一些钱银,维持工匠们的生计。

    整个清江船厂,此时仅剩下不足两千工匠,和李子霄所想的,所差很大。

    这也是,为什么李子霄能够这么容易,从工部那里获取到清河船厂管辖权的缘故。

    要是此时李子霄从获得金陵龙江船厂的管辖权,几乎没有一点可能,除非他兵进金陵,强行接管。

    不过,即便如此,李子霄能得到清江船厂,他也很满足了。

    他相信,很快清江船厂就能在他手里,焕发第二春!

    (本章完)

第423章 掌控淮安,发兵扬州() 
423海上贸易,迎娶婉儿

    【端午节回家,没时间码字,只能保持不断更,无法加更,见谅,回去加更!】

    李子霄带着石英、李岩一行人,很快就抵达了清河县,他们直奔清江船厂。

    当李子霄来到清江船厂时,看到的是一片萧瑟残破的情景,整个清江造船厂基本上全部停工。

    看到有人到来,过了片刻,总算有人出来招待李子霄他们。

    “下官吴长根不知各位大人到来,有失远迎,还望赎罪。”

    一个五十多岁,穿着一身破旧官服的官员,此时跑出来,对李子霄等人恭敬的喊道。

    “你就是清江船厂的负责人?”李子霄走上前,开口问道。

    “下官正是。”

    “带我们进去看看船厂吧!”

    李子霄在路上,已经看过了李岩的调查报告,对于此时清江船厂的大体情况,已经了解的差不多。

    所以,这个时候李子霄对于这个厂长也没什么可问的,只想进去亲眼看看此时的清江船厂实际的情况。

    在清江船厂一圈走下来,李子霄越发的失望。

    整个清江船厂,此时老工匠基本上流逝殆尽,只留下一批手艺一般的工匠,在这里借助船厂为商人打造舟船,勉强为生。

    此时的清江船厂,别说建造海船了,就算那些平底内河船,都难以制造,只能打造一些非常小吨位的舟船。

    但这些小吨位的舟船,对于李子霄来说,根本就一定用处都没有,他可是要建设一支可以出海作战的水军的。

    此时,李子霄手下的水军,多为内河船,多达几十艘吗,几乎占据了黄河下游和淮河流域的主导权。

    单单每个月李子霄和运河,黄河和淮河水系上面,设立关卡,就能收取不菲的税金。

    这些税金李子霄都全部用在了水军的建设上面,但此时李子霄已经不满足于,让自己的水军仅仅留在内河。

    他希望自己的水军,可以出海,获取东南沿海的制海权,因为李子霄知道,此时明末最赚钱的生意之一,就是海上贸易。

    此时,称霸东南沿海的郑芝龙,每年光从海上贸易,都能获利几百万两,朝廷的禁海令,根本就对郑芝龙没有丝毫作用。

    反而没有了朝廷的加入,郑芝龙完全独享了大明东南沿海的海上贸易带来的红利,现在李子霄也准备盯上这一块肥肉了。

    可是,想要动这块肥肉,势必会得罪郑芝龙。

    毕竟如果人家能够独吞这块肥肉,人家可不会愿意和别人分享。

    这个时候,就必须适当的展现肌肉了,只有手里具备了一定的海上实力,才有可能动摇郑芝龙的海上霸权,到时候才有资格分享蛋糕。

    所以,此时李子霄才会如此记着获取清江船厂,希望清江船厂能为他建造出一支庞大的海上舰队。

    “李岩,如果我将清江船厂交给你,你能用多长时间让其恢复到正常开工水平。”

    李子霄转头,对着李岩问道。

    “将军,此时清江船厂的情况,您也看到了,想要让清江船厂不说恢复到以前全盛时期,就说让其恢复一两个总厂复工。

    首先就需要招募一批经验丰富的工匠,其次便是更换船厂内,各种设备,这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需要耗费颇长的时间。

    属下保守估计,如果将军全力支持属下,属下能在三个月之内,让清江船厂一个总厂正常开工。

    到时候,先不说海船,至少打造个两三百料的内河战船,绝对没问题的。”

    李岩听完李子霄的询问后,拍着胸膛说道。

    李岩此前可是做足了功课,他也非常希望能够掌管这处清江船厂。

    因为,一旦掌控清江船厂,先不说会获得李子霄金钱,职权等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他还能借此获得白龙军水军的好感。

    李子霄也看出了李岩的意图,对于李岩这种做法,李子霄并不反感。

    毕竟,不想往高处爬的属下,绝不会是好属下。

    只要李岩不结党营私,而是通过自己的能力,实打实做出的成绩,李子霄并不反对他手下文官的这种竞争。

    只有这种良性竞争,才能给予他们压力感,能上庸下,保持他手下这个新生的利益团队,能够一直高效的维持下去。

    “三个月时间太长,我等不了这么久,我只给你一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我会让张富贵的情报局全力配合你。

    另外我回到徐州后,会让卫老夫子支给你二十万两银子,你用这笔银子,可以去其他船厂挖那些技术精湛的老工匠。

    我也不会具体过问你如何去做,我只要在一个月后,看到清江船厂能够正式打造战船,至少也得能打造一千料的战船。

    你可愿意接下这项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完不成可是要受惩罚的。”

    李子霄严肃的看着李岩,沉声说道。

    听完李子霄的话后,李岩心里既激动,又感到一股沉甸甸的压力,但还是抱拳应道:“将军,属下愿立下军令状。

    到期如若完不成将军的交代,李岩甘受任何处罚。”

    “好,那咱们走吧!”

    见到李岩接下这项艰巨的任务,李子霄也没心情此时继续在清江船厂转悠了,便准备返回徐州了。

    “将军,你为什么这么着急发展水军呢?以咱们此时水军军力,对付那些倭寇早就绰绰有余的了。”

    在返回徐州的路上,李岩疑惑不解的对李子霄问道。

    “当然,区区倭寇怎么可能值得我如此大费周章。

    发展水军,不,应该更确切的是,我要打造的是一支海军舰队,而不是只能窝在内河中的水军。”

    李子霄说完,留给李岩一个神秘的微笑。

    而李岩在听完李子霄这句话后,心头也是猛地一震,他从‘海军舰队’这个比较新颖的词中,敏锐的察觉到了李子霄的意图。

    “将军,你不会是要插手海上贸易吧,可是此时大明东南沿海,都是被郑芝龙手下的水军一手掌控的。

    据说,这些年郑芝龙那老东西,没少和红毛夷人通商,甚至就连大明和倭国,朝鲜之间的贸易,基本上都被他垄断了。”

    李岩对郑芝龙也是有所了解的,此时随口说道。

    “是啊,海上贸易每年的利益,实在是让人心动,之前我手里力量不够,也就顾不上这一块。

    但现在既然我手里有实力了,我就要未雨绸缪,未来海上贸易必须有咱们的一份,郑芝龙如果不答应,那就用拳头争取。”

    “李岩,你觉得现在的江南怎样?”突然,李子霄对李岩问道。

    一提起江南,李岩则是直摇头。

    明末的江南,跟大明西北灾旱连年,东北剑拔弩张,以及中原,四川,湖广的流寇横行相比,江南简直就是一处世外桃园。

    江南到现在为止,基本上都没遭受多少天灾,更没有经受战火。

    按说这样一块富裕的地方,每年的税收,完全可以支撑大明打造出几支,像关宁铁骑的军队。

    那样一来,大明完全不必像现在这样畏惧鞑子,中原的流寇也不至于屡屡剿灭不尽。

    可实际上呢,此时的江南早成了那些大明官员们的自留地,就连崇祯都无力改变江南糟糕的境况。

    大明的科举,江南士人占尽优势,导致大明的官场上,也多是江南人。

    这些江南人早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利益集团,不管朝廷如何困难,江南的财富却很难为朝廷所用。

    南直隶的盐商,闽浙两广的海商,还有江南的那些丝织商人,哪个不是富的流油。

    可他们富归富,却不肯缴纳那低的可怜的税赋给朝廷。

    甚至还通过那些在朝的江南官员们,不停的要求减免税赋,恨不得成朝廷一分税赋都不收他们的。

    富裕的江南之地,商税却几尽于无,只能勉强收点关税。

    根据此时李子霄的调查,像浙江这样的富裕之地,朝廷每年的茶叶税收,竟然只有区区六两银子,这简直就是个笑话。

    可在此时的大明江南,这种笑话却比比皆是。

    “将军,此时的江南那些官商,完全都勾搭在一起,他们抱成一团,连当今圣上都没办法解决,咱们恐怕也无能为力的。”

    李岩担心李子霄,此时眼睛瞄上江南这副富庶之地,可江南富裕归富裕,却也是一处沼泽泥潭,很容易就陷进去。

    “哈哈,李岩呢,你放心,本将军心里有数,也知道此时不是咱们插手江南的时候,但本将依旧要从他们盘子里抢块肉出来。

    也好趁机,试探一些江南这些利益势力的态度,而海上贸易,就是我盯上的第一块肥肉。

    等到时机成熟,我会想圣上请求全面放开海禁,重设市舶司,重建海关,到时候咱们趁机打破郑芝龙的,垄断式海上贸易。”

    “全面放开海禁,重设市舶司,重建海关?这倒是个好办法,就是不知道圣上会同意吗?”

    李岩也是瞳孔一缩,赞叹李子霄这个主意,算是对郑芝龙釜底抽薪,如此一来,就真有可能打破郑芝龙对海上贸易的垄断。

    郑家为什么能赚那么多钱?是因为朝廷完全失去了,对海上,对港口关税的控制。

    郑家拥有强大的海上武力,他们在组织船队,向海外进行贸易的同时,也对其他海商收取保护费,同时也提供保护。

    郑家此时在海上做的这些事情,其实本来都是应该有朝廷履行的职责,可惜现在被郑家替代,赚取的银子也全都落入到郑家的手里。

    说白了造成这种结果,都是因为地方官商勾结,为了庞大的海贸利益,他们不惜对抗朝廷,损害朝廷的利益。

    李岩了解到李子霄的打算后,更是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不轻,准备回去参加完李子霄的婚礼后,就立即展开清江船厂的振兴行动。

    此时,李岩在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计划,他反正有了李子霄的全力支持,他完全可以毫不顾忌的搞事,反正出了事也有李子霄替他撑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