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483部分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483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谢大将军赞赏,属下将会继续努力。”

    “入城吧!”随即李子霄便领着冷锋,他们进入了登州城。

    这个时候的登州城,早就失去了十几年前的繁华,港口船只稀少,街道上商铺也冷清。

    “用不了多久,这里就将重新繁华起来。”

    看着登州的萧瑟场景,李子霄并没有感到失望,反而在心里兴趣满满的说道。

    “石青华怎么样了?不是说此人脾气倔强,对大明忠心耿耿嘛?冷锋,你怎么让他妥协的。”

    李子霄在入城的路上,好奇的对冷锋问道。

    “嘿嘿,回禀大将军,这还不简单,石青华虽然对大明忠心,但同样在意他的加入,在意他的孙子。

    只要他们全家老小都在登州城内,石青华就不得不和我们合作,除非他能不顾自己儿孙们的死活。”

    冷锋在李子霄面前可不敢摆架子,微笑着对李子霄进行解释。

    听得冷锋的话后,李子霄基本上就已经能猜到,他是怎么逼迫石青华就范的,人越老,在意的事情也就越多。

    不过,李子霄并不在意冷锋,是否用了狠辣威胁的手段,逼迫石青华成功的,他有看重只是结果。

    “子龙,秦震,你们两人带一千人马出城,将登州周边的所有贼匪,全都给我扫荡驱逐。

    咱们既然因为这个借口而来,怎么也要为登州的百姓,做点什么吧。”

    李子霄对着身后的赵子龙和秦震两人,命令道。

    “是。”两人领兵离去。

    “陆远,你们海军也在这里建个军港吧,日后从这里到旅顺,就方便多了。”

    “是,大将军,属下正有此意。”陆远笑着说道。

    进入登州城后,李子霄差不多见到了登州全城所有大小的官员,但唯独就没见知府石青华。

    为此李子霄也没有生气,估计那老头这会儿正恨的李子霄咬牙切齿的呢,怎么可能回来见他。

    石青华不来正好,李子霄也索性将其无视,登州同知沈章,则顺理成章的,暂时接过登州城的大小事务。

    而沈章和于友兰一样,这个时候早已经倒向白龙军,自然得听从李子霄的吩咐。

    李子霄借助沈章的名义,在登州推行他的政策。

    首先,李子霄在登州第一项命令,就是解除了海禁,不仅允许百姓出海捕鱼,也允许商人出海经商。

    不管是渔民还是海商,只需要缴纳并不算很多的税赋,便可随意出海。

    李子霄有意在登州设立新的市舶司,可惜他没这个权利,但这不妨碍他暗度陈仓,反正只要不挂市舶司这个名字就好了。

    李子霄在登州重新设立一个部门,就是专门负责登州港口出入船只的登记、收税等事物,其实就已经相当于扬州的市舶司了。

    没过多久,李子霄手下白龙军进驻登州的消息,也总算是传开了,纸终究是保不住火的!

    而李子霄也准备好了,等待崇祯派人过来的责问。

    反正他的人马已经入驻登州了,既成事实,崇祯想仅凭一张圣旨,就让他撤出去,可没那么容易。

    (本章完)

第568章 崇祯的悲哀() 
569崇祯的悲哀

    【这是十一之前最后一次加更了,接下来几天内要攒搞,十一回家,无法码字,不然到时候就要断更了。】

    崇祯十四年七月末,大明京师皇宫养心殿内。

    砰砰砰!

    “李子霄,他这是谋反,大逆不道,朕要诛他九族。”

    “这以为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吗?没有朕的命令,他擅自出兵进驻登州,这就是造反,真以为朕不敢下令杀他嘛!

    朕真要下圣旨,诛他李子霄九族,让山东总兵刘泽清立即前往登州,抓捕李子霄。

    他要是敢反抗,就让刘泽清直接杀了他。”

    崇祯在咆哮,到现在为止,这一天内崇祯已经不知道摔碎多少青花瓷了,却依旧难以平息他的怒火。

    李子霄出兵进驻登州的事情,依旧没有瞒住多久,便被朝廷知道了。

    虽然李子霄提前做好了功课,在朝廷上有大臣弹劾他,擅自出兵进驻登州,无视朝廷法令,形同谋反之时。

    他便提前派人,向崇祯送去了奏章,声称乃是收到登州知府石青华的求援,才进驻登州剿匪的。

    这个借口确实有点说不过去,但如此一来,崇祯便无法给他安上一个造反的罪名。

    崇祯得知这个消息后,让他本来因为国内乱匪横行,以及洪承畴在前线战事失利等,一连串烦心事,已经震怒不已的他,更加怒火中烧。

    这个时候,洪承畴在松锦前线战事失利的消息,已经传到了京师,崇祯在震怒的同时,也是一阵心慌。

    要知道,洪承畴这次指挥的这支明军,可谓是大明国内最后的精锐了,为了支持洪承畴打这一战,崇祯可谓是掏光了所有的内帑。

    崇祯本指望着,洪承畴可以打赢这一战,让鞑子未来几年内,都没有机会继续南下叩关。

    如此一来,崇祯便可以有足够的时间,腾出手来,专心对付中原的匪患。

    崇祯也没想让洪承畴一战,就消灭鞑子,他知道鞑子现在已经尾大不掉,想要彻底消灭鞑子,任重而道远。

    首要的,他就得先平定国内的乱贼,然后休养生息几年,到时候以大明恢复的国力,足以消灭鞑子。

    而且,崇祯也不是睁眼瞎,前面几次大明军队都有机会,消灭国内的贼寇。

    可是,每当大明军队即将消灭李自成等乱贼的时候,鞑子就会在这个时候入关,威胁京师,被迫让明军撤军勤王。

    崇祯只要不是瞎子,不杀傻子,他就绝不相信那是巧合,而且还是一连数次的巧合。

    这也是让崇祯决心,先一战打垮鞑子,然后平定国内叛乱,再举全国之力,出关消灭鞑子。

    不得不说,崇祯这个战略,完全是正确的。

    但唯一可惜的是,他醒悟的太晚了,同时幸运女神这次依旧没有站在他这一边。

    当然,这个时候,由于大明兵部那些大臣们,为了逃避罪责,一个个尽量在崇祯面前,将这一战的失败说得轻描淡写。

    甚至,此时一些脸皮厚的大臣,睁着眼睛说瞎话。

    说洪承畴在松锦前线只不过是暂时失利,等洪承畴休养一段时间,便可重新反攻。

    对于兵部大臣们的这种说法,崇祯竟然相信了。

    没办法,就连崇祯自己都不相信,洪承畴整整十三万精锐大军,会在半个月时间内就败了。

    这个时候,崇祯心里虽然着急,也无济于事,只能寄希望于前线的洪承畴,能够接下来将战事打好吧。

    或许,崇祯只能像历史上那样,只有等到李自成的流寇大军,打到京师城下。

    让他亲眼看到敌人冰冷的刀锋时,崇祯才会明白,原来他一直都被群臣蒙蔽着,他身边整日环绕的,都是一群亡国之臣啊!

    而就在这个时候,李子霄突然进驻登州的消息,传到崇祯耳中,当然让他愤怒了。

    此时的李子霄,早已经被崇祯视为‘不忠之臣’,有着狼子野心,恨不得立即诛杀李子霄。

    可惜,李子霄不是当年的袁崇焕,会在手握重兵的情况下,他下达一纸圣旨,就能将其召到京师的。

    从去年年初开始,崇祯都已经给李子霄下达过不下十次的圣旨,召他入京面圣,都是说要给李子霄加官进爵的。

    可是,李子霄全都以‘病重’为由,就是不去。

    事情拖到最后,崇祯甚至发现,他已经不敢对李子霄下杀手了,因为一旦他诛杀李子霄,很有肯能逼反他的旧部。

    到时候,原本就已经糜烂不堪的中原大地,将再也没有大明军队,可以遏制李自成疯狂的扩张。

    崇祯十四年的大明,国内李自成复起,纵横在河南,同时这段时间张献忠也出四川,而入湖广,迅速壮大。

    甚至在今年年初之时,连主持围剿张献忠的五省总督杨嗣昌,也死了

    这个时空内,因为李子霄派出戚威的‘西征军团’,此时占据洛阳和汝州的情况下。

    让流窜在开封南部,以及湖广北部的李自成,远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这段时间内快速扩大势力。

    戚威所部虽然不服朝廷命令,但却每次都会在关键时刻,策应各路赶到河南,围剿李自成的明军人马,一起对付李自成。

    可以说,此时崇祯要想维持中原局势,不再继续恶化,已经离不开戚威统帅的白龙军‘西征军团’了。

    崇祯曾经派人暗中收买过戚威,开出了骠骑将军的价码,但可惜还是失败了。

    以至于到了这个时候,崇祯也拿李子霄没办法。

    李子霄依旧奉崇祯为皇帝,每年还乖乖进贡一大笔银子,完全就是一副忠心大明的嘴脸。

    可是,偏偏此时李子霄又对崇祯的命令阳奉阴违,甚至崇祯都调动不了李子霄手下的人马。

    对于这样一支精锐部队,却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下,相比那位皇帝都难以忍受,更别说疑心重,刚愎自用的崇祯了。

    这就是此时崇祯的悲哀,明知李子霄是心怀鬼胎的乱臣贼子,却也无法下令征讨。

    以至于,这次崇祯得到李子霄出兵进驻登州的消息,也只能在自己的御书房内,摔摔杯子,发发火气。

    却不能第一时间,在朝堂上下令,宣布李子霄为乱臣贼子,让山东总兵刘泽清出兵征讨。

    那样,除了逼反李子霄外,崇祯看不到任何好处。

    呼呼呼!

    一阵折腾后,发泄了心中怒气的崇祯,此时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圣上,喝口茶,消消火气,气坏了身子,那可就不值得了。”

    看到崇祯发完火,一旁的执笔太监王承恩,赶紧端着一杯茶过来,给崇祯润润嗓子。

    崇祯这一会儿又是摔东西,又是大吼大叫的,不仅累了,嗓子也渴了。

    “不喝。”

    王承恩一脸的无奈,继续端着茶等在崇祯一旁,继续劝说道:“圣上,喝杯茶润润嗓子也好。”

    崇祯抬头看了王承恩一眼,也感到嗓子发干,便接过茶杯抿了一口茶。

    “承恩,刚才朕说的,你可传下命令了?”

    崇祯此时一脸的疲惫,刚刚一阵爆发,让他体力吃不消。

    这个时候的崇祯不仅头花花白,一脸老态,身体也是大不如从,要知道此时的崇祯才不过三十一岁而已。

    按说这应该是崇祯最年富力强的年纪,可是此时的崇祯看上去却像一个五十岁的老年人。

    大明这副烂摊子,活活拖垮了他,让他是身心俱疲,却也无力回天。

    “圣上放心,命令都没发出去。”王承恩恭敬的回答。

    作为崇祯的心腹太监,王承恩比谁都了解此时崇祯的艰难,也比谁都了解崇祯的心思。

    他知道,崇祯刚才那些话,完全就是在气头上,为了发泄怒火而说的。

    虽然这确实是崇祯心里的真实想法,但这个时候的崇祯,可没有以往皇帝那种,‘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权力了。

    至少放在李子霄的身上,是不行的。

    所以,王承恩不可能将崇祯在气头上下达的命令,随意发出去。

    “没发出就好。哎,想我大明两百多年基业,竟然要败在我的手里,朕心不甘啊!”

    此时的崇祯面色悲苦,心有不甘,却无法改变现状,这种深深的无力感,让他绝望。

    一旁的王承恩看着崇祯这份模样,也为自己的主子担忧,但他区区一个太监,也没什么办法。

    “朕累了,想去休息了。”过了一会儿,大闹过后的崇祯,一脸疲态,对王承恩说道。

    “老奴服侍圣上去休息。”王承恩搀扶着崇祯,便往寝宫而去。

    “承恩,等朕睡下后,你出皇宫去见卢象升,将他偷偷带入皇宫,不要让其他人看到。

    等朕醒了之后,真想见他一面,你去安排吧。”

    等到崇祯到了自家的寝宫,准备躺下休息的时候,突然对服饰的王承恩,开口说道。

    这个时候的卢象升,自从上次他在洛阳失利,返回京师后,便被崇祯搁置不用了,一直搁置到现在,才又被崇祯响起了。

    崇祯这个人疑心病很重,卢象升接连剿匪失利,难免会让崇祯产生误会,不再像以前那样信任卢象升了。

    这一次,事情过去这么就后,崇祯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麻烦,也越来越多,让他不由得怀念起卢象升。

    “是,等圣上睡下,奴才就出城找卢象升。”王承恩应道。

    (本章完)

第569章 提前布局倭国,不做袁崇焕第二() 
570提前布局倭国,不做袁崇焕第二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

    崇祯将卢象升召集到皇宫后,询问的主要是此时松锦前线战事。

    到这个时候,崇祯对于卢象升的怒火,已经消的差不多了,这次打算再次启用卢象升。

    实在是,此时的崇祯发现满朝的大臣当中,真正能够让他信任,并且有能力的,没有几个。

    原本这次崇祯是非常看好洪承畴的,以往洪承畴在围剿李自成乱贼时,表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可是,这一次洪承畴让崇祯失望了。

    这半个多月来,前线传来的都是坏消息,战局正朝着不利他们的方向发展。

    其实,崇祯殊不知的是,此时松锦前线的战局,早已经糜烂到不成样子,洪承畴惨败只不过是时间问题。

    此时的洪承畴的十三万大军,早已经被鞑子给打散了,洪承畴自己率领不足万人残部,龟缩在松山城内,连突围都做不到。

    要是崇祯此时知道,松锦前线此时的战事,他们已经必败无疑,估计早就被气吐血了。

    这个时候,崇祯希望派卢象升前往锦州,协助洪承畴迎战鞑子。

    不过,崇祯在让卢象升前往锦州之前,先要去一趟登州,一方面传递崇祯的不满,同时也是摸摸李子霄到底想干什么。

    此时的崇祯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