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490部分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490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这时候的海贸,利润惊人,可这些海商们依然不愿意,拿出少部份利润来交税。

    毕竟这么多年来,这些人早就习惯了,不用向朝廷交税了,现在突然让他们缴纳一大笔税赋,他们当然不乐意了。

    所以,这些苏州和金陵的海商们,决定暂不遵从崇祯的命令,不去扬州交税,而是继续偷偷的出海。

    九月份里,又到了沿海海商,大规模出海到南洋交易的时间了。

    因为,他们这个时候出发南下,到了南洋的吕宋岛,甚至再往南的南洋群岛,和当地的土著,红毛鬼等人进行完交易。

    等到他们再次返回的时候,大明这边差不多正好过往了冬天,进入到了春天。

    所以,九月份的崇明岛上,变得异常繁忙,不少金陵和苏州的海商们,将他们的货物运送到岛上装船,准备出海。

    “咱们送来的货物,全都装好没有?”

    崇明岛码头上,一名金陵的海商朱太谷对着手下人,催促道。

    “老爷,都装的差不多了,现在就等李家和洛家的货物装完,咱们的船队就可以出发了。”

    一个管家对其回应道。

    这个时候,一个苏州海商,也是这次出海船队的一个商船主,张阔走到朱太谷跟前,望着前面还在不断装货的海船,面带着忧色。

    “怎么了?张阔,看你这一副愁眉不展的样子,谁欠你钱了?”朱太谷看着张阔脸色不太好看,出声问道。

    “哎,还不是被那个史可法给闹得,这次我可是听说,这个史可法得到了皇帝的旨意,要打击咱们江浙一带的海上走私,可谓是来势汹汹啊!

    更况且,我得到准确消息,史可法已经得到了江北巡阅使,也就是那位镇国将军的大力支持。

    前几天,东面海上可是出现了不少战船,我估计就是那位镇国将军手下的水军船只。

    要只是一个区区史可法,我们倒也不怕什么,可那位镇国将军就不是史可法可比的了。

    李子霄此人此时雄踞江北,手下雄兵数万,他要是愿意支持史可法,搞不好史可法还真敢在海上对咱们下手呢!”

    “切,怕什么,别忘了,这次咱们可是抱团出海,一同和我们出海的,不仅有来自苏州,松江、嘉兴一带的海商。

    单单就是咱们金陵四大家族的海船,以及鲁家的海船,他史可法要想敢动一下,让他试试。

    张兄,这次你就把心放到肚子里,没人敢在海上拦截咱们的。

    只要咱们的海船能出了海,到了还是往南一拐,就进入到郑家的海上势力范围。

    到时候别说是史可法了,就是那个镇国将军李子霄,想要动我们,也得问问郑家战船答不答应。

    要知道,咱们可是已经向郑家,缴纳了真金白银的。

    郑家在东南海上的势力,也不是区区一个镇国将军可以撼动的。

    放心吧,没事的,快点督促一下手下人,让他们尽快将货物装上船,才是对的。”

    (本章完)

第576章 海上缉私() 
577海上缉私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收藏订阅啊!】

    张阔听朱太谷这么一说,也不由得点点头。

    先不说金陵四大家族,就单单一个鲁家,就足以让史可法掂量掂量,鲁家在金陵一带的权势,可不是一般的大。

    所以,鲁家当然不会放过海贸这条赚钱的生意。

    而周围其它的船主们,也听到了朱太谷的话,顿时心里也全都轻松了不少,这两天他们也是一直提心吊胆的。

    “说的没错,除此之外,咱们这些人,每条船可都是向郑家交了银子的,一旦出了海,就受郑家舰队的保护。

    史可法就算是奉了皇帝的命令,可是在这海上,郑家人的话,恐怕比皇命更有用。”

    又有海商在旁边兴奋的说道。

    不管是金陵、苏州这边的海商,海商杭州那边的海上,他们每次出海前,都要花大价买一杆郑家的旗帜。

    那代表着,他们出海之后,可以受到郑家船队的保护,一艘普通海船是两千两银子,而一艘大海船则需要交三千两银子。

    虽说三千两银子确实很贵了,但这些海商们依旧愿意花这个钱。

    因为,他们有了郑家的旗帜后,在东南海上航行,便能畅通无阻,无忧无虑了。

    此时,在大明东南沿海的海域上,没有哪个海盗敢打劫,挂着郑家旗帜的船只。

    三千两银子,这些海商们花的物有所值,也花的心甘情愿。

    因为他们这样出海,不用提心吊胆,担心海匪,或是荷兰人、西班牙人们打劫他们了。

    这也是为什么,这些海商们宁愿给郑家交钱,也不愿交给朝廷税收了,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做法也是没错的。

    毕竟,他们如果交了朝廷引税和关税,可朝廷基本上给予不了他们多少保护,这笔钱就像是打水漂差不多。

    此时大明王朝仅有的一支水师,几十艘舰船一直停泊在天津卫和大沽口,很少驶出渤海。

    一方面,是此时大明水师的舰船,绝大多数都是几十年前的老船,陈旧不说,还因为缺少经费,早已年久失修,维护不善。

    这样的舰船出海,危险度高,而且每次出海,就得需要不小的银子,可朝廷拿不出这笔银子。

    于是乎,此时的大明水师基本上,已经销声匿迹于大明海域了。

    再想想当年三宝太监率领浩大的宝船船队,南下南洋,甚至一度抵达印度海域,是多么的风光。

    “我可是派人在扬州打听了,听说那边定下的海关收税可不少,还名头甚多。

    什么水税了,又是引税了,还有其他的,例如什么附加税、出海税等等。

    一艘普通海船出海,正常情况下,都得缴纳两三千的税赋,皇上这简直想银子想疯了,跟明抢有什么区别。

    别忘了太祖皇帝可是定下过规矩的,不能向我们收取税赋,现任皇帝这是要违背祖制啊!”

    一名商船主十分不满的说道。

    “谁说不是呢,咱们这钱要是给了郑家,好歹能给自己买个平安,这给了皇帝,有什么用。

    皇帝正是因为知道他这条命令,是违背祖制的,所以才没通过朝廷下令,而是由史可法勾结那个镇国将军来干!”

    “哼,皇帝这是眼红咱们出海,赚的这点钱喽。都说‘官府不与民争利’,看看现在皇帝在干嘛,这样的皇帝真是……”

    “嘘!你小点声,你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啊!这种大逆不道的话,要是被人听见了,可是要杀头的。”

    有人赶紧制止一名海商,继续说这种批判崇祯的话,担心引来祸事。

    “切,怕什么,在这里的又都不是外人。”那名海商还不以为然的说道。

    “这些税还只是明面上的,朝廷那些官员们什么德行,你们想必也都清楚。

    不管是申请由引,办许可证等等,都需要上下打点,喂饱那些官吏。

    大家都知道,一进衙门,那就是一张张要钱的手,哪一张嘴没喂饱,事情都别想办好。

    所以这一次,咱们绝不能开这个口子,否则日后就没完没了了。”

    朱太谷一脸深恶痛绝的说着,对于此时大明的腐败,他们可谓是心知肚明。

    “说的没错,这个口子不能开,宁可交给郑家‘保护费’,我也绝不交给那史可法狗屁的关税。”

    有海商船只的船主,一脸坚决的说道。

    “这还不是最严重的问题,我也暗中派人打听了一下,要是想获得扬州市舶司的出海许可,可麻烦着呢。

    每次海船出海,都得拿到市舶司开具的由引,那是出海凭证,有了由引,我们的海船才能出海。

    然后,我还要在每次出海前,将我们的货物,先送到扬州港口的码头,把货物一件件送进去,让他们核查。

    为什么呢,因为根据扬州市舶司的规矩,咱们每次出海所缴纳税赋,是根据我们出海的这个货物价值来征税的。

    他们会根据市面上的价格,来评估我们的货物总价,据说最后要征收的关税,乃是我们出海总货价的百分之五六。

    等我们交完税之后,才能将货物装船出海,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我们每人每次出海,少说也得缴纳一两千的银子。

    因为现在皇帝只允许在扬州设立市舶司,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先将货物运到扬州才能出海。

    这简直就是给我们添麻烦嘛,这得耽误我们多少时间啊!”

    这个人刚刚说完,旁边立马又有人插话道:“可不是嘛!甚至我听说,史可法他们还设立了,许多什么违禁物品,是不允许带出海的。

    如比如出洋不能带火药,不能硫磺,硝石,不能带铜器,甚至不能带太多的金银。

    据说这是那个镇国将军李子霄要求的,如果一旦被在船上,查到这些违禁品,一律没收,还要罚款。

    大家说,这不就是李子霄和史可法,变着法子想从我们口袋里弄银子嘛!”

    “没错,还有,咱们要把货物,先送进扬州港口的仓库内,就以衙门里的那些老爷们的尿性。

    只怕咱们货物再出来时,还不知道能剩下多少呢。”

    还有,竟然要抽百分之五的税,甚至连货物的价格,都要由他们来评估。

    这要是他们随便给多评估些银子,我们岂不是要白花更多的钱,这简直就是狗屁!”

    这个时候,在崇明岛这座港口码头上,众多商船主,甚至还有水手们,都聚集到一起,你一言我一语的,谈论着。

    反正他们对于这次,崇祯要求史可法搞的这个什么市舶司,还有那征税之法,那是极不信任。

    “这年头,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有人感慨道。

    就在这些海商船主们,在抱怨崇祯这个征税政策时,很快港口码头上的民夫们,就将价值百万两的货物,装运到了十四艘大海船上。

    “好了,好了,都别聊了,货物都装船完毕了,各回各船,准备出海了。”

    随即,各个船主迅速返回各自的海船,指挥水手将船只驶出港口。

    结果,这些海商船主们,还不知道的是,就在崇明岛港口东南海域,也就是他们出海南下的海路上。

    一支四十多艘战舰船只,组成的庞大舰队,上面还搭载着五千多兵马,正在这片海域守株待兔,等着崇明岛港口的这些海船出海呢。

    结果,就在崇明岛上的海商船只,离开崇明岛港口,不到半天,刚刚进入东海海域时,他们就发现了这支庞大的舰队。

    “咦?难道是郑家的船队?怎么这次郑家船队都开到这里来了?”

    有海商在远远的发现这支庞大舰队后,还以为是郑家的船队,疑惑的说道。

    一般情况下,他们要在离开崇明岛港口之后,要继续往南行驶几十里海路后,才能发现郑家的舰队。

    “不对,他们悬挂的好像不是郑家的旗帜!”

    最前面一艘海船上,一名船员眼尖,看到了舰队中那条最大的三桅战舰桅杆上,高高挂着的旗帜,大声喊道。

    “一条白蛇?不好,东家,那不是郑家的船队,而是江北镇国将军手下白蛇军的舰队啊!”

    随着船只不断靠近,很快,就有船员看清楚了远处桅杆上那面巨大的白蛇旗。

    “什么!李子霄的舰队?”

    一艘海船甲板上,朱太谷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大惊,可惜距离太远了,他还是看不清楚。

    “狗子,拿千里镜来。”

    一名家丁赶忙取来一副千里镜,交到朱太谷手上。

    这里的千里镜,就是朱太谷从江北买来的,是李子霄授意出售的。

    当然,他们出售的这些千里镜,都是劣质产品,和白龙军自己装备的千里镜相比,质量差远了。

    朱太谷利用千里镜,朝着远处望去,桅杆上的那面旗帜上,一条白色飞蛇腾云驾雾,不知道还以为是条龙呢!

    “镇国将军李子霄的水军。”

    朱太谷倒吸了一口凉气,当他用千里镜看清那面‘白蛇’旗帜后,彻底也相信了水手所喊的。

    此时,朱太谷等大明海商,当然知道,使用这种‘白蛇’旗帜的,全大明也只有镇国将军李子霄一家。

    这个时候,朱太谷看到拦截在他们前面的,这支白龙军海军舰队,心里涌出一股不好的感觉,让他后背发凉。

    “难道镇国将军这次,真要对我们下狠手,想要杀鸡儆猴吗?”朱太谷在心里急速想道。

    朱太谷一想到李子霄,曾经在江北大开杀戒,杀得江北的地主豪绅,不良盐商,人头滚滚。

    这一刻,朱太谷心里突然有些后悔了,这要是李子霄这次真要拿他们这支出海船只下手,杀鸡儆猴,那他们的下场估计好不到那里去。

    可惜,这个时候朱太谷才知道害怕,才知道后悔,似乎已经来不及了。

    因为对面的白龙军海军舰队,已经围了过来,很快就将他们这支船队给包围住了。

    “所有船只听着,立即抛锚停船,否则我们将开炮了。”

    很快,包围过来的白龙军海军舰队上,就有人大声对着朱太谷他们喊道。

    朱太谷等一众海船船主,望着将他们包围住的,那一艘艘白龙军海军战舰上,伸出的黑洞洞的炮口。

    这让他们心里一阵胆寒,如果他们不听号令,白龙军战船上的火炮,在如此近距离上,对他们来一阵齐射,后果简直不敢想象。

    “我们停船。”朱太谷叹息一声,也只好乖乖的对水手喊道,抛锚停船。

    很快,四十多艘白龙军舰船,就将这十四艘大海船包围在海面上,然后靠近各艘海船的甲板,伸出钩板勾住。

    如此一来,白龙军舰船上的水兵,便可以轻松跳到这些海船上。

    “谁是这艘商船的船主?”

    一队白龙军海军水手,在登上朱太谷的商船后,扫视了朱太谷等人一遍,一名水手喊道。

    朱太谷脸上强展笑颜,走上前几步,笑着说道:“不知各位官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