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546部分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546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太和很欣慰的看着自己‘秘书’,说道。

    这个青年文吏全名为李子玉,字济民,从名字上来看,你没猜错,他和李子霄同属一辈,来自金陵李家。

    这两年来,李子霄的态度,让金陵李家知道,李子霄这是下定决心,不回归家族,而是另立门户了。

    但怎么说,两家依旧同出一族,随着李子霄手下势力不断壮大,很多金陵李家的子弟,便萌生了前去投奔自己这位堂兄或堂弟的想法。

    不过,因为之前李子霄在金陵李家的时候,不怎么受待见,所以在同辈中,除了一个李子丰,其余子弟对李子霄都不怎么熟悉。

    其他李家子弟,想要像李子丰那样,一到徐州就得到李子霄的信任和重用,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看看之前那些攀关系去的,基本上全都被李子霄给遣送回来了。

    随后,便出现一批另辟蹊径的李家子弟,他们去徐州投奔白龙军时,丝毫不提及他们和李子霄同族的情况。

    他们就以普通读书人的身份,加入白龙军,如此一来,他们便顺利的加入了白龙军,进入江北体系。

    敢这么做的李家子弟,全都是饱读诗书,心中有抱负,对自己的才华有信心之人,他们相信自己就算从头做起,也一样能在江北崭露头角。

    也或是,这样做的那些李家子弟,在金陵李家也是和李子霄一样,根本不受重视。

    他们视李子霄为偶像,盼望着有一天也靠自己的能力,打拼出一片天地。

    就这样,这两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就有二十多名李家子弟,通过正常的渠道,进入到江北文吏的队伍中。

    他们现在普遍都还职权不高,还在做底层小吏,像李子玉这样的,能够给陈太和做‘秘书’的,已经算是发展最好的了。

    李子霄对于这种情况,其实早就知道了,在江北还没有什么事情能够瞒过李子霄。

    但他对此却假装毫不知情,并没有像以前那样,将这些李家子弟驱离,而是默认了他们的加入。

    就像李母说的那样,他们终究是同族兄弟,李子霄可以不给他们开后门,但也不能拒绝所有李家子弟的加入。

    再者说,当年李子霄在李家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也不过是少数自私者所为,不干其他李家子弟的事。

    正是因为李子霄的这种默许,也让李子玉这些李家子弟心中激动不已,他们都是聪明人,明白李子霄的意思。

    而且,前不久,李子霄被崇祯封为忠勇伯之后,李子霄更是提拔李子丰为江北海贸督阅使,负责江北的海贸事物,算是从四品官员。

    同时,李子丰更是兼任江北商会副会长,江北市舶司知事等等,其他不少的官职头衔,让其他还在底层打拼的李家子弟羡慕不已。

    此时,江北很多官职,都是新出现的,甚至很多官职都有了新名字。

    比如,知府被叫做‘市长’,知县就叫‘县长’,还有什么秘书了,局长了,书记官了等等。

    这些新官职叫法,全部都是出自李子霄那里。

    因为他作为后来人,实在是看不惯此时朝廷那复杂的官职称谓,索性全都根据后世的习惯,做了简化叫法。

    李子霄可是首领,连头儿都这么叫了,下面很快就有一群官员学风,上行下效,这点在古代也是一样的。

    只不过,这些官职称谓的简化叫法,只适用于平日所用,再涉及到书面文书,政府政令等严肃文件时,依旧要适应正式称谓。

    “大人谬赞了,这些准备工作都是属下们应该做的。”

    听到陈太和的称赞,李子玉宠辱不惊的回道。

    “嗯。”

    看到李子玉这份不骄不躁,镇定从容的态度,让他越发欣赏了,微笑着点点头。

    其实,李子霄对于这些加入江北文官队伍的李家子弟,还是挺上心的,对于他们的未来,李子霄也是十分期待的。

    所以,在暗中,他便将这些李家子弟比较优秀的几人,全部安排到了钱广元,郑广明,韩陆山,陈太和等这些此时江北文官大佬的手下做事。

    给他们更多学习的机会,也让这些文官大佬多考验考验他们。

    更重要的是,跟随这些文官大佬,能增加他们未来为官资本,有一个名师在封建时代的官场,是极为重要的。

    “之前老夫就说了,困难再大,也要克服。散落在琉球国各个岛屿的百姓,一定要全都迁到首里城来。

    济民呢,你可想到什么可行的办法了?”

    这个时候,陈太和抽完了这袋烟,将烟斗里面的烟灰导出来,并且看向李子玉,问道。

    听到陈太和的询问,李子玉眼睛一亮,知道这是陈太和在考较他,他一直以来,都希望拜陈太和为老师,但都被陈太和拒绝了。

    但李子玉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而这一次,面对陈太和的考验,他知道这是一次机会,他要抓住。

    李子玉深吸一口气,让自己迅速平静下来,心中更是将他之前总结的一些想法,快速做着整理。

    片刻之后,李子玉抬头,与陈太和那一双睿智的眼睛对视,露出自信的目光,开口说道:“大人,属下确实有一些粗浅的想法。

    要是说出来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望大大指点。”

    “嗯,你说说看。”

    “接下来,大人要真想将琉球国其他岛屿上的百姓,全都迁移到首里城这边,面临的困难,无非主要有两大方面: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

    “奥?内部困难和外部困难,作何解释啊?”陈太和听李子玉这么一说,顿时来了兴趣。

    “首先,内部困难,便是我们自己这边,要迁移数万散居各岛的百姓,工作量可不是一般的大。

    而且需要严密的组织,单凭我们带来的人手,恐怕难以完成,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让陆将军派一支人马协助我们。

    麻烦的不是咱们内部困难,而是来自外部的困难。

    第一,琉球群岛不同于陆地,各岛屿散居百姓,迁移问题牵涉太多,二就是百姓的抗拒问题。

    万一当地百姓不愿意迁移,我们该怎么办,是强行迁移,还是采用怀柔政策……”

    等李子玉说完自己心里的想法后,陈太和摸着自己的胡子,露出满意的微笑。

    “济民呢,之前不是想拜我为老师吗?现在可还愿意?”

    陈太和的话,让李子玉一愣,他显然没有想到陈太和会在这个时候,对他说这番话。

    但随即,李子玉便反应过来,心里狂喜,他终于通过陈太和的考较了,当即就给陈太和跪下,行拜师礼,喊道:“学生拜见老师。”

    “好好,起来吧。”

    陈太和搀扶起李子玉,心里也是很满意自己这个学生。

    陈太和作为一个老人精,他当然明白李子霄将几个李家优秀子弟,分别安排到他,以及钱广元等人身边的意思。

    李子霄想让他们教导这些李家子弟,但反过来,陈太和这些人何尝不希望收一个李家子弟为学生呢。

    双方的师徒关系,不仅能为这些李家子弟未来为官产生好处,同样也能让陈太和这些老家伙们,在以后李子霄麾下获得更多助力。

    你想想,以后如果李子霄问鼎九五,朝中谁的学生多,那谁的话语权就大,这一点此时在江北就已经显现出来了。

    此时江北的钱广元学生就是最多的,也毫无疑问,钱广元这些年一直都是李子霄手下文臣第一人。

    这可绝不仅仅是因为钱广元最先追随李子霄,自身能力也不错,这两条原因,他手下众多学生的帮衬,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陈太和之前就已经在大明做了二十多年的官员,从无品阶的小吏,到朝廷四品大员,他的为官生涯可谓是充满坎坷的。

    这也让陈太和深刻的明白,官场就是战场,少不了要分出派系,少不了明争暗斗,到时候手下要是有一群得力学生官员帮衬,会让他们省心不少。

    陈太和扶起李子玉,笑着说道:“你说的这些,确实都是难题,但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不能克服的。

    因为我们手里有两大‘武器’,一是陆将军的舰队,二是充足的粮食。

    只要有这两大‘武器’在手,你刚才所说的这些难题,全都不是问题。

    对于迁移琉球国的百姓,我们要刚柔并济,愿意配合的,我们给出补充,绝不亏待他们。

    不愿意配合,一根死脑筋的,那正好,就将他们全部抓来,不分男女的服劳役,咱们不正愁人手不够嘛!”

    陈太和可不是一般的腐儒,满嘴的什么仁义道德,要是那样的话,他也不可能被李子霄看中。

    李子霄看中此人的,就是他的精明和实际,只要能够达成目的,他不介意将那些不愿意迁移到首里城的琉球国百姓,全部征召,当做奴隶使用。

    这世界上,有时候确实有些人,属于牵着不走,打着倒退的家伙。

    就像此时大明朝廷很多豪绅富户一样,看看此时崇祯在大明京师,为了抵御鞑子,他让满朝大臣捐献一些银子,却没一个人愿意捐多。

    在这些人心里,他们估计还很有理由的认为,你们老朱家的江山,我们凭什么捐银子。

    再说这些银子都是我们辛苦挣的,你就算是皇帝,我们也不能捐给你。

    这些贵胄大官们忘记了,要不是崇祯赋予他们权力,他们哪有机会,利用手里的权职,私下里各种收受贿赂,贪污腐败啊!

    结果,这些不愿意捐银子给崇祯的豪绅,贵胄,官宦们,等到李自成入城后,让刘宗敏这个屠夫给他们一个个上刑后,便将嘴里的银子全吐出来了。

    而等到关外鞑子入关之后,对他们举起屠刀时,便会榨干他们最后一滴血。

    这就家伙们,也就欺负欺负崇祯,要是崇祯在亡国之前发一次狠,也对那些豪绅大户下狠手,他绝对就不会为银子发愁啦。

    到时候,崇祯估计会被银子多的没法花而发愁吧,有时候刀枪远比仁义更好用。

    曾经的孔圣人,除了满腹经纶之外,出行那也是要佩剑而行的。

    可惜,后世那些腐儒们,只继承了孔圣人留下的仁义思想,却忘记了孔圣人对待豺狼是用剑的。

    或许太平盛世,不宜采用太过激的手段,特别是对待百姓方面,可是在乱世时期,强硬手段能获得更高的效率。

    李子玉同时是一个懂得变通的人,要不然当初他也不会选择跟在陈太和身边了。

    此时听到陈太和的话后,便立即明白陈太和的意思,说道:“老师,要是这样的话,咱们就得跟陆将军说说了。

    不能让他们舰队这么快就离开首里城,他们怎么也要协助我们完成百姓迁移后,再离开。”

    陈太和摇摇头,道:“这个估计很难,陆将军他们也有自己的任务,不可能整支舰队留下帮我们的。

    现在为师能想到的,比较合适的办法,就是让陆将军留下一支分舰队协助我们迁移百姓。”

    (本章完)

第642章 舰队离港,郑氏会议() 
642舰队离港,郑氏会议

    今天的第一章奉上,求求收藏订阅了,昨天收藏为啥涨了这么多,吓了老云一大跳,但订阅没涨啊,呜呜!

    “这样一来,咱们迁移百姓所需时间,或许要久一些,但不至于耽误陆将军他们的战事。

    同时,咱们迁移琉球国百姓的工作,也要和扩建首里港同步进行。

    所以,为师决定亲自负责琉球国各岛的百姓迁移,而有济民你来负责首里港的扩建。

    咱们师徒俩兵分两路,同时进行。

    为师争取在两个月内,将散落周围各群岛上的六万余琉球国百姓,全部迁移到首里城。

    而济民你,则需要统筹首里城内的人员、物资,迅速投入到首里港口的扩建当中,咱们只有半年的时间。

    为师会拨出三十人(江北带来的文吏)给你,让他们协助你在首里港的工作。”

    陈太和此时已经在心里,想好了接下来该如何进行了,考虑的比李子玉要周到些。

    李子玉听后,便点头应道:“学生明白。”

    同时,李子玉心里也十分激动,他没想到陈太和会将这次扩建首里港的事物,交给他负责。

    要知道,这可是一项极其庞大负责的工程,需要协调的方面太多了,也是最考验人的工程。

    如果李子玉能够在这处扩建首里港的工程中,表现出色,这将是一份非常拿得出手的政绩了。

    同样,迁移百姓的事物,虽然也很考验能力,但更多的是需要和军队的协调,这方面陈太和可以做到,但李子玉却没有这个能力。

    所以,陈太和没有将迁移百姓的工作,交给李子玉。

    第二天,陈太和便找到陆远,与陆远商议,迁移百姓的事情,没有陆远舰队的协助,他们根本做不到。

    “好吧,陈大人,我们出发之前,爵爷就告诉本将,来到琉球国后,要尽力配合你们的工作。

    不过,你让本将留下一支分舰队给你们迁移百姓用,那是不可能的。”

    陆远听完陈太和的讲述后,沉声说道。

    “陆将军,如果没有你们舰队的配合,迁移不了所有琉球国的百姓,半年之前,是不可能完成首里港扩建的。”

    陈太和听到陆远拒绝了自己这个请求,也是有些着急,说道。

    在白龙军中,李子霄定下的规矩是,文武互不干涉,也就是说,文臣不能指挥武官,武官也无法命令文臣。

    那是一名文臣的官职再高,官职低的武官,见到他只需要行下属礼仪即可,这是对对方的尊重,但却不需要接受对方的任何命令。

    当然,有些官员,会身兼文臣和武官两种官职,那也就意味着,作为文臣的他,有机会指挥武将。

    但这种人,必然是李子霄绝对信任的,不然是不可能获得这个资格的。

    例如此时白龙军的副帅卫宏,他作为白龙军的副帅,却兼任着江北巡阅副使的文臣官职。

    在李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