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

第714部分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第714部分

小说: 穿越明末之重铸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承恩,你安排一下,明日,朕接见建奴使者。”

    崇祯想了想,还是决定见一见鞑子派来的使者,看看鞑子这次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圣上,不需要在朝堂上,与诸位大臣一起接见建奴使者吗?”

    王承恩询问道。

    “不用了,朕还不知道建奴使者这次来的目的,现在朝局本就动荡。

    为了稳妥起见,朕还是先单独见见这个建奴使者,看看他们要做什么再说吧。”

    崇祯疲惫的摆摆手,解释道。

    “是,老臣这就去。”

    到了第二天,崇祯在自己的御书房,接见了那位鞑子使者,询问他的来意。

    结果,那个鞑子使者竟然是代表清国,向大明提出议和的。

    “你们想要议和?”

    崇祯脸上带着冷笑,盯着身前这个汉语流畅的鞑子使者,开口说道。

    “是的,陛下。

    我大清新皇刚刚登基,认为这些年来,我们两国征战频繁,将士死伤无数,两败俱伤,劳民伤财。

    我大清新皇仁慈,希望可以改变两国敌对状态,达成议和协议,不再征战,开通边境贸市,让两国百姓可以安居乐业。”

    这名鞑子使者巧舌如簧,说的那叫一个好听。

    但实际上,这是多尔衮等鞑子高层们,想出来的一个迷惑崇祯的计策。

    他们假意和大明议和,就是想让崇祯放松对关外鞑子的警惕,然后可以从山海关调兵,去对付李自成。

    这样一来,鞑子大军想要攻克山海关,杀入关内,就要容易很多。

    面对鞑子使者的花言巧语,崇祯也不是傻子。

    这么多年,大明在鞑子身上吃了多少亏,鞑子想要入主中原的野心,早就昭然若揭。

    这个时候,崇祯要是真的相信了,这个鞑子使者的话,才真叫怪呢!

    崇祯虽然一时,也没想明白,鞑子这么做是为了什么,但他相信背后一定有阴谋。

    此时,崇祯庆幸没有在朝堂上,当着满朝文武百官召见这个鞑子使者。

    要不是,这个鞑子使者这番求和的言论一出,恐怕整个大明朝廷的文臣武将,都要赞同和鞑子议和,甚至为之欢呼了。

    可是,崇祯心里并没打算和鞑子议和。

    于是,崇祯望着下面这个鞑子使者,一字一句的说道:“大明,不议和。”

    “什么?大明的皇帝,你说什么!”

    这个鞑子使者也没崇祯的这句话惊呆了,一时都怔住了。

    他万万没想到,崇祯会是这样答复。

    按照这个鞑子使者来时的想法,这些年来,明军和清军作战,基本上就没赢过。

    反倒是鞑子这边,屡屡击败明军,甚至数次入关劫掠,将大明整个北方糟蹋了个遍。

    而现在,大明国内更是乱寇四起,最强的两支起义军首领,李自成和张献忠都坐拥几十万大军,甚至都已经称帝了。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抛出橄榄枝,主动和崇祯议和,想必崇祯一定会欣然答应的。

    甚至哪怕是,他们趁机提出一些苛刻条件,到时候崇祯也会让步答应的。

    比如,让崇祯想办法,诛杀李子霄。

    就如同当年,鞑子让人陷害袁崇焕,让崇祯杀死袁崇焕那样,他们打算故技重施。

    前段时间,代善,多尔衮等鞑子王公大臣们,早就让他们安插在大明朝堂上的内奸,多次在朝堂上,向崇祯陈述李子霄的罪责。

    向崇祯讲述李子霄有谋逆之心,不可不除的必要,可是崇祯却一直都没对李子霄下手。

    鞑子们也是被李子霄的白龙军打怕了,此时鞑子当中,不少人都对白龙军生出来惧意。

    这放在几年前,完全是不敢想的。

    那是的的清军,自以为天下无敌,什么对手都不放在眼中。

    所以,鞑子们便想再借崇祯的手,杀死李子霄。

    崇祯迟迟不肯诛杀李子霄,这让鞑子们以为,是崇祯不想杀李子霄,想继续用李子霄对付他们。

    这一次,鞑子索性向崇祯提出议和。

    就是要告诉崇祯,你看,咱们都议和了,你还留着李子霄。

    李子霄手握如此重兵,难道你不担心他造反吗?赶紧把他杀了吧。

    而且,咱们都议和了,你还不赶紧调山海关的吴三桂,去剿灭李自成那些叛军。

    鞑子的如意算盘,打的倒是很不错。

    但可惜,完全是鞑子他们自己误会了,不是崇祯不杀李子霄,他早就想杀了。

    可惜,李子霄不是袁崇焕,早在几年前,李子霄就已经对于朝廷的命令和崇祯的旨意,阳奉阴违了。

    说白了,崇祯已经调动不了李子霄了,更别说让李子霄入京城,趁机诛杀他了。

    李子霄根本不会上这个当的。

    要不是,李子霄一直没有造反,甚至一直在积极的抵御鞑子,数次和鞑子血战。

    这也让崇祯很苦恼,对李子霄是爱也有,恨也有。

    李子霄不主动造反,崇祯又杀不了他,就更加不愿意将其定为叛逆,那不等于逼他反嘛!

    索性,就这样放任下去了。

    结果现在,这个鞑子使者刚刚提出,想要和大明议和,

    他甚至连后面,那些想好的苛刻条件,都还没来得及讲出来,崇祯就直接拒绝了。

    崇祯冷着一张脸,盯着这个鞑子使者,再次说道:“怎么,朕说的不够明确吗?

    朕拒绝你们的求和,朕从没承认过你们所谓的大清,在朕的眼里,你们就是一群叛逆。

    关外一直都是大明之地,是朕的辽东都司,不是你口中的大清国。

    你们只不过是一群叛逆,有何资格和朕议和。

    想要停战,那就让努尔哈赤的余孽子孙,向朕投降。

    朕只接受投降,不接受议和。”

    说着,崇祯站起身来,站直了身子,不怒自威,望着那个鞑子使者。

    这一刻的崇祯,是威严的,完全看不出之前的疲惫模样。

    哪怕是,崇祯心里很清楚,他的这次拒绝鞑子议和,等于将大明往悬崖边上去推。

    可他依旧毫不后悔,因为他记得自己祖宗的遗训。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他不会允许自己向鞑子屈从,这是他作为大明皇帝最后的尊严。

    “你回去告诉建奴,只要朕还在位一日,还活着一天,他们建奴就别想入关。”

    崇祯望着那个鞑子使者,坚决的说道。

    “疯了,崇祯疯了。”

    这一刻,这个鞑子使者在心里,就是这个想法。

    “好,大明的皇帝,你的话我一定转告。告辞!”

    这个鞑子使者看到崇祯如此坚决的态度,也就知道没什么继续往下谈的必要的,果断离去。

    鞑子使者离去之后,崇祯重新重新坐回龙椅,脸色也显得疲惫,没有了之前的精神。

    “承恩,封锁鞑子使者想要求和的消息,不要传出去,省的那些大臣又不断上书哀求。”

    崇祯对着一旁的王承恩,说道。

    “是,老臣下去安排。”

    王承恩应道,离开崇祯的御书房,下去安排这件事去了。

    王承恩也万万没想到,崇祯竟然一口回绝了那个鞑子使者的议和要求,换成任何人都会觉得惊讶。

    毕竟,此时大明的情况,崇祯要是能和鞑子议和,腾出北面明军边军精锐,或许还有剿灭李自成这些乱军的机会。

    可惜,崇祯从没相信鞑子,也没打算相信鞑子。

    (本章完)

第834章 暴风雨将至,金州先开战() 
    834暴风雨将至,金州先开战

    “杀,杀,杀!”

    西安城外的闯军大营,绵延几十里,此时一队队闯军士卒正在营中操练,喊杀声震天响。

    “哈哈,好,好啊!”

    李自成穿着一身龙袍,在刘宗敏,宋献策,李过等一众闯军将领的拥护下,巡视城外军营,望着操练的士卒,大笑着说道。

    “军师啊,让你招募的新兵,完成的怎么样了?”

    众人走着,李自成突然开口对身后的宋献策,问道。

    “回皇上,已经招募了十三万人,剩下的人马还在招募中,西安附近的青壮征募的差不多了。

    属下只好派人,到周围州县招募新兵,每天差不多都能用五六千人带回来。

    按照这样的速度,再有一周的时间,二十万新兵便可到位。”

    宋献策恭敬的应答道。

    “嗯。”

    李自成听后,边走着点点头,继续说道:“你要加快速度,一定要在朕东征之前,凑齐二十万新兵。”

    “是,微臣记住了。”

    李自成此时麾下,除了嫡系最精锐的八万闯军将士外,还有十五万人马。

    其中的那八万嫡系精锐,不用说,都是李自成麾下最强大的人马,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李自成以他老营为基础,扩编出来的五万战营。

    五万战营士卒中,有两万人是骑兵,这可是李自成搜罗了所有缴获战马,才凑出来的两万骑兵。

    另外一部分,则是李自成利用从李子霄那里购买,以及他从明军手里缴获的火器,组建的火器部队。

    此时,李自成麾下已经有火枪手一万五千人,炮兵五千人,以及掷弹手,辎重兵在内的一万人。

    装备火绳枪和燧发枪一万五千多支,其中还是以火绳枪为主,火炮二百多门,可谓是兵强马壮。

    至于另外的十五万人马,是在李子霄剔除了其中的老弱病残后,重新整编的,战力比之前强大了不少。

    等李自成让宋献策招募的,二十万新兵到位后,李自成麾下军队数量,将达到四十多万人,可谓是达到闯军势力的巅峰。

    李自成在攻占西安称帝后,他麾下闯军人马也没停止征伐,而是四处出兵。

    他们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彻底占领了整个陕西,大半个湖广北部和甘肃,还有河南西部、山西西面等少量地盘。

    当然,这些招募的新兵,如果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们战力水平也将堪忧。

    但李自成也没指望,这些新招募来的新兵,他们有多大用,完全就是充当炮灰使用的。

    别看李自成麾下这么多人马,但其实真正的主力,还是他麾下的那八万嫡系精锐,打硬仗还得靠他们。

    “你们各自回去,做好准备,十日后,朕要御驾亲征,一路东进,攻克大明京城,一统天下。”

    最后,李自成豪迈且激动的,对着麾下众将宣布道。

    “吾皇万岁,一统天下。”

    就在李自成这边整军备战,准备东征大明京城的时候,开封这边李子霄的白龙军也没闲着。

    随着李子霄的一纸调令,洛阳的徐魏,金州的刘重,金陵的戚威,远在倭国的罗超,李岩等人,都在最短时间内返回开封。

    随即,李子霄召集众将,秘密商议接下来的行动计划,也开始了他的部署。

    几日后,李子霄下令,让卫宏在开封秘密集结白龙军主力人马。

    除去刚刚入伍还没有完全训练的士卒外,全部在开封以南,十几里外的一处山谷中秘密集结,兵力达到十万人。

    同时,也让徐魏重新返回洛阳,让他安排好留下守卫洛阳,汝州的留守人马,然后集结剩余兵力六万余人,随时待命。

    于此同时,或许是受到李自成的刺激,占领长沙称帝后的张献忠,带着麾下人马,杀奔四川。

    别看此时李自成在西安称帝,意气风发,实力强大,但其实在南面的张献忠此时实力,其实同样不弱。

    张献忠此时麾下军队,达到二十余万人,并且已经占领湖北南部大半,湖南全境,以及广东、关西北面部分地盘。

    这次他亲率麾下大西军主力杀进四川,便迅速攻占了夔州,万县梁山等城池,击杀总兵曹英,逼得四川总兵秦良玉亲自引兵来战。

    大明国内风云骤起,各路人马都在摩拳擦掌,而在关外,鞑子大军在集结之后,没有先对山海关动手,而是先杀向了金州。

    七月初,多尔衮率五万清兵,突然从海州出发,突袭了此时被白龙军掌控的永宁城,永宁城被攻破。

    两日后,南面的复州城也被多尔衮率军攻破,三千余白龙军将士战死在两城。

    随后几日,多尔衮又率军接连夺回了南北汛口,将之前刘重击败阿巴泰,向北打下的鞑子数座城池的地盘,全部夺了回来。

    在多尔衮在辽东半岛西面进军的同时,豪格率领的六万大军,也从东面挺进,从白龙军手中夺回黄岛骨堡和归服堡,直逼红嘴堡。

    幸好,白龙军在红嘴堡驻军较多,且修筑了棱堡,才让豪格的偷袭失败,暂时挡住了豪格的大军。

    多尔衮和豪格的两路大军,之所以能如此进展迅速,接连打下这些城堡。

    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出其不意,二则是因为,白龙军的防御重点,一直放在红嘴堡以南。

    之前,就算是刘重击败阿巴泰,夺下了归服堡,复州等城堡,也没留下多少人马驻守,被清军大军攻破也是正常。

    就在鞑子大军大举进攻金州的时候,刘重还在开封没有返回,周大柱执掌镇辽军团,立即下达防御命令。

    鞑子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大举进攻金州,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那就是,在他们准备入关之前,彻底解决掉金州这个毒瘤,让他们可以安心入关。

    自从金州被李子霄出兵攻占之后,这里就变成了一块时刻威胁着鞑子安全的钉子。

    金州也成为了鞑子的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除之后快,数次出兵进攻,却全都铩羽而归。

    但这一次,鞑子是下了大决心的,多尔衮和豪格亲自带兵,分东西两路推进。

    他们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夺回了之前阿巴泰战败,被刘重向北夺取的数座城堡,重新将白龙军逼回到了红嘴堡以南。

    轰轰轰!

    金州北面红嘴堡,这一日炮声震天,豪格率领的鞑子大军,先于多尔衮杀到这里,豪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