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者 >

第319部分

穿越者-第319部分

小说: 穿越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北京最豪华的西洋饭店果然名不虚传,有自来水和电灯,还有抽水马桶和白瓷浴缸,对得起一天五两银子的天价。

    父子俩在六国饭店住了一段时日,见识了洋人的舞会和正宗的西餐,虽然小陈子锟是美国长大,但在唐人街吃的是中餐,在孤儿院吃的是土豆面包,没经受过西式礼仪的熏陶,对此孩子还有些抵触情绪,对着盘子两边一排排大小不一的勺子刀子叉子撅起了嘴。

    刘彦直说:“用刀叉吃饭确实不如筷子方便,但行走世界,需要接触各式各样的人和文化,正所谓入乡随俗,在六国饭店那就得用刀叉吃西餐,以后你去了印度,去了阿拉伯那些部落,还得用手吃饭呢。”

    六国饭店住够了,刘彦直拿旅行支票去汇丰银行兑了五百两银子,在城里买了一座小四合院,又在东安市场租了个铺面,雇了老妈子,人力车夫和看店的伙计,从其他商家那里进了一些南北货,正儿八经的干起了生意,他倒不是想赚钱,而是常住北京需要一个正经的营生,也好融入当地生活。

    刘彦直还给儿子请了家庭教师,教他写字算数,这孩子天资聪颖,一教就会,唯独不爱写毛笔字,先生拿戒尺打手心也不行,当爹的溺爱孩子,就说不学就不学吧,反正以后毛笔字也不常用,不过不练毛笔,硬笔必须练,他带着儿子去了一趟东交民巷,找了家德国人开的商店,买了一支自来水笔,牌子不大行,是前几年才开张的,叫Montblan。

    小陈子锟在北京跟着一位穷酸翰林学了小半年的国文,百家姓千字文,四书五经都学了个囫囵,唐诗宋词也能背诵几十首,基本上可以脱离文盲范畴,但是距离吟诗作赋,出口成章还有很大距离,那也不是刘彦直的期望,他对先生说,我们这孩子将来干个账房先生足矣,搞得老翰林扼腕叹息了很久,说这孩子假以时日,金榜题名不在话下。

    转眼就到了夏季,满北京都是聒噪的蝉鸣,刘彦直带着孩子去拜访了一位故人,京城镇武镖局的赵避尘。

    十年前,赵避尘护着林知府的家眷前往近江,与刘彦直有过一段交情,听说他现在走的是库伦这条线的镖,正巧刘彦直想带孩子走遍大好河山,这口外漠北是必须要去的,何不请赵师傅帮忙。

    赵避尘正巧在家,奉茶待客,刘彦直开门见山提出来意,说想去库伦做趟买卖,想请赵师傅引见一下,跟随商队出发,也好有个照应。

    桌上放着四包礼物,另有一张日昇昌票号的一百两银票,算是介绍费,赵避尘当即答应下来,问客人有多少货物,几峰骆驼。

    “没走过东口,还请赵师傅指点。”刘彦直虚心请教。

    这东口就是张家口,山西历来是人口大省,地少人多,青壮劳力为了找活路纷纷出塞前往内蒙外蒙,主要有两条路,一条就是著名的走西口的杀虎口,还有一条就是这张家口了。

    赵避尘说,这库伦可不好走,从京师到张家口是四百三十里,从张家口到库伦又是一千九百里,要穿过两个沙漠,水源很少,戈壁大漠上动辄就是狂风沙暴,一般人吃不了这个苦,尤其是带个孩子,你可想清楚了。

    刘彦直淡淡一笑:“无妨,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体肤嘛。”

    赵避尘只当是普通生意,看在钱的份上应允下来,反正到了口外各安天命,真死在半道上谁也怪不着谁。

    生意谈妥,赵避尘帮刘彦直购置五峰骆驼拉货载人,安排进大盛魁的驼队一起出发,现在是旧历七月,正是骆驼掉毛体虚的季节,不宜出发,要等到九月份凑够了人才走。

    刘彦直起身告辞,忽然看到院子里的落兵台上插着一根红缨小花枪,顿时想起十年前闹义和团时枪挑“猪八戒”的往事,忍不住拿起长枪抖了个枪花,只是随意的一抖,赵避尘眼睛都看直了,月棍年刀一辈子的枪,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这位爷是练家子啊,他顿时刮目相看,道:“陈先生可曾练过枪法?”

    “不曾。”刘彦直将小花枪插回落兵台,冲赵避尘一拱手,带着孩子走了。

    ……

    转眼到了九月,刘彦直依约带着小陈子锟,加入了大盛魁前往库伦的驼队,驼队在京城西北的黄华驿集结,足有数百峰骆驼,赵避尘作为镖师随同队伍出发,那杆红缨小花枪就悬在骆驼背上的得胜钩里,而有些商队的护卫伙计已经背上了俄国造的水连珠快枪。

    在悠扬的驼铃声中,驼队向北出发,经居庸关、土木堡、鸡鸣驿,向着张家口出发,这一路水草富足,不愁吃喝,到了张家口之后,驼队进一步壮大,补充了给养,用木桶装满了够吃半个月的甜水,买了几百张大车轮饼,这种饼子的大小和车轮一般,面发的好,风干彻底,切成条再夯实,在沙漠里就靠吃这个了。而骆驼也吃饱了咸豆饼,饮了上百升的水,接下来十天可以不用饮水。

    准备充足之后,驼队的领队还要烧香祷告,乞求神明保佑,沙漠里经常会出现极端气象,摊上了就倒大霉。

    驼队沿着张库大道北上,说是大道,其实就是荒芜的戈壁上骆驼和大车压出来的道路,走数日,天气一直很好,驼队顺利穿过浑善达克沙漠西南,前面是噶尔拜瀚海,瀚海的意思就是大沙漠,不知为何,驼队上下被紧张的情绪所笼罩。

    当夜,驼队在沙漠边缘扎营,客商们搭起蒙古包,人挨着人在帐篷里睡觉骆驼在外围围成一个大圈,随队护卫的獒犬都放开了铁链子,护卫镖师们拿起了家伙值夜,防的不是贼人,而是别的……

    半夜时分,帐篷外狂风怒吼,金铁交鸣之声不绝于耳,这是千军万马厮杀的声音,刘彦直爬起来侧耳倾听,听到了万马奔腾,听到了漫天箭雨,听到了伤兵的哀鸣,听到了前进的战鼓和号角,他不禁有些兴奋,晃醒了儿子:“你听,外面在打仗。”

    帐篷里点了灯,驼队的大小伙计们一个个面无人色,瑟瑟发抖,这是遇上了沙漠中最可怕的一幕了,过阴兵。

    这沙漠上,有着成千上万的鬼魂,他们是历朝历代的军人,为国戍边战死疆场,魂魄得不到安息,他们忘却了自己已经死亡,依然成群结队的游荡在沙漠戈壁上,每逢月圆,就往来冲杀,金戈铁马,再现当年的一幕。

    但是过阴兵会给驼队带来极大的麻烦,这预示着未来几天的天气将会极为恶劣,搞不好会有重大损失。

    伙计们吓得不敢出帐篷,刘彦直却无所畏惧,带着儿子走出帐篷,在夜幕下看到戈壁滩上两军冲杀,一方正是当年的匈奴骑兵,另一方则是汉武帝时期的中原骑兵。

    赵避尘不是第一次见过阴兵了,他手握着长枪动也不敢动,那可是上千年的阴魂,冲撞不得,看到刘彦直出了帐篷,记得他拼命挥手示意回去,但又不敢出声惊扰了阴兵。

    刘彦直若无其事,居然牵了一匹骆驼,在赵避尘惊愕的眼神中带着小陈子锟直入战场

    一望无垠的戈壁上,沙尘弥漫,似真似幻,刘彦直骑着骆驼穿过哪些亡灵军队的幻影,停在两军阵前,大喝一声,顿时一切阴兵鬼魂烟消云散,月光郎朗,大地安宁,静谧的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赵避尘张大了嘴巴再也合不上了,他今天不但见了鬼,还见了神!一语喝退百万阴兵的真神!

第四十六章 东行漫记() 
荒漠戈壁人迹罕至,寸草不生,连昆虫都少有,广袤的天地间,总有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奇观怪事,在城市乡村,人死后的负能量总是以孤魂野鬼的方式出现,很少有群鬼组团,但是在这瀚海沙漠中,却有着难以计数的大规模鬼魂军团往来冲杀,连刘彦直都没见过这样壮观惊人的一幕。

    这些或骑在战马上,或步行前进的士兵们铠甲行装各不相同,起初看到是穿汉朝玄甲,手持环首刀,铁盔顶缀着白色羽毛的汉军,继而又出现了穿明光铠额重甲骑兵和戴毡笠背硬弓的宋军和打着大明旗号的部队,甚至还有清朝的八旗劲旅,搞得刘彦直也糊涂了,这些阴兵的番号也太复杂了吧,和他们对战的军队就更难以辨别了,匈奴人,鲜卑人、羌胡人、柔然人、突厥人、契丹人、鞑靼人,反正都是弓马娴熟的游牧民族骑兵,数不清的亡灵军队如同越聚越多,数以百万计的负能量个体形成了巨大的气场,以至于普通人也能看到它们的影子,听到厮杀呐喊的声音,感受到马蹄敲击大地的隆隆之声。

    刘彦直并没有喝退百万阴兵,他只是想走到这些密集的负能量团组中去瞻仰膜拜英灵,但万万没想到自己如同一块强磁铁一般将阴兵们的鬼魂像磁铁吸铁屑一般全都吸了过来,这个过程是超越了物理概念的,在一瞬间就完成了,所以才造成了赵避尘以为他一语喝退百万阴兵的误会。

    月光洒在戈壁滩上,竟然有些温柔,刘彦直骑着骆驼带着孩子回到营地,赵避尘依然震惊的说不出话来,纳头便拜。

    刘彦直手一托:“不敢,赵师傅请起。”

    “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不识真神!”赵避尘哪敢起来,刘彦直也不勉强,笑而不语,转身走了。

    回到帐篷里,小陈子锟悄声问他:“叔,你把那些鬼魂都弄哪去了?”

    “睡吧,不该问的别问。”刘彦直拍拍孩子的脑袋,不是他不回答,是他也不知道答案。

    ……

    接下来的路程无比顺利,老天爷格外赏脸,戈壁上没再刮过大风,张库大道风和日丽,而赵避尘也没把这个秘密告诉其他人,只是对刘彦直格外敬畏,赵师傅是大盛魁聘请的镖师,身份地位很高,他敬重的人,别人自然更给面子,刘彦直和小陈子锟只需要欣赏沿途壮美景色即可,闲杂事务都由别人代劳了。

    二十天后,驼队顺利抵达库伦,这个常住人口不过三万的城市是蒙古的政治中心,在后世叫做乌兰巴托,城市很小,基本没什么固定建筑物,只有几座黄教喇嘛庙,蒙古牧民非常贫穷,大人穿着破烂衣服,小孩一丝不挂,帐篷低矮破旧,但是牲口却养的膘肥体壮。刘彦直曾经与霍去病的汉军一起扫荡过匈奴人的聚居地,眼前的景象和两千年前似乎没有太大变化,这让他不禁感慨,得亏是进入了热兵器时代,弓马娴熟不再成为优势,不然蒙古人还得年年南下打草谷。

    驼队带来了砖茶、盐巴、布匹、锤子剪刀、锅碗瓢盆,换回牛羊骆驼,这些牲口带到张家口,能换数倍的利润,生意人们赚的盆满钵满,一个个笑歪了嘴。

    驼队的东家们发了财,大大犒赏骆驼把式们,羊肉大葱白菜馅的饺子,汆羊肉丸子热汤面,莜面卷子白面馒头蘸肉酱,还有烧刀子马奶酒莫合烟,可劲的造吧,吃得越多东家越高兴。

    欢聚时刻,也是离别的时刻,刘彦直找到赵避尘告辞,说要带孩子去呼伦贝尔看看。

    赵避尘一愣,随即释然,仙人的做法和常人大相迥异,不能以自己的世俗眼光揣测刘彦直的举动,他一抱拳:“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您尽管开口。”

    “帮我找个向导吧,价钱好说。”刘彦直道。

    赵避尘有些狐疑,仙人难道连路都不认识?不过转念又一想,仙人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于是他一口答应下来,回去找到相熟的朋友,没过两个时辰,就带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了。

    少年是蒙古人,车轴身材,大脸膛,小眼睛,听说以前在庙里当喇嘛,是步行了一千多里从东边跑过来的,别看年纪小,路熟得很。

    刘彦直点点头,问那少年:“你叫什么名字?”

    “乔巴山。”少年说。

    ……

    刘彦直在库伦歇息了七天,备足了干粮饮水,带着五峰骆驼,在少年乔巴山的引导下向东出发了,这条路相对好走了许多,只要沿着克鲁伦河往东走即可,一路上草高林密,水草丰茂,不用担心渴着饿着,旅途上也有不少商队可以作伴,总之有惊无险,安全抵达呼伦湖北方的城市满洲里。

    满洲里是俄国中东铁路的西起点,也是刘彦直这一段东北之旅的起点,他把五匹骆驼送给了少年乔巴山,当做额外的报酬,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富,足够这个少年完成一些梦想了。

    这儿是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开有华俄道胜银行,刘彦直在北京的时候换了一些俄国银行的旅行支票,兑换成东北境内通用的俄国卢布,买了头等车厢的车票和睡车票,目的地哈尔滨。

    这年头的头等舱和卧铺车厢是分开的,但买票必须同时购买,票价昂贵,是二等车厢的三倍,能坐得起头等车厢的都是俄国贵族、军官、富商之类,华人只有这一对父子。

    看着西装革履的老毛子和车站外穿灰色军大衣的俄国兵,小陈子锟不禁纳闷,这是到了俄国么,怎么百姓却又都是中国人。

    刘彦直教育他说,这儿虽然是大清领土,但俄国人垂涎已久,中东铁路就是他们控制东北的重要工具,老毛子和小日本为了争夺咱的东北,几年前狠狠打了一仗,死了几十万人呢。

    “他们打仗,那大清的军队就在旁边看着么?”

    “要不然呢,这两边大清朝都惹不起,不过也不算完全旁边吧,暗地里是帮了日本人的,因为日本人的实力和胃口都不算太大,即便胜了,也一口吞不下整个东北,若是让老毛子赢了,那东北可就再也要不回来喽。”

    小陈子锟若有所思,他单纯的心灵还不能领会世界政治军事格局和政治家们的平衡之道。

    火车开了三天三夜,抵达东北最大的城市哈尔滨,刘彦直带儿子领略俄式西餐,吃大列巴和红肠,喝格瓦斯和伏特加,在马迭尔旅馆里住了三天,又买了两张火车票,从哈尔滨直奔东北最南端大连。

    火车过了长春,就是日本人的势力范围了,日俄战争后,东北格局重新划分,这段铁路也是战利品的一部分,被称为南满铁路,沿途护卫的士兵从穿灰大衣背水连珠的俄国兵变成了穿土黄色军装背村田步枪的日本兵。

    父子俩坐在包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