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

第44部分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第44部分

小说: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五爷爷也进了屋子,芽儿学着年画上童子拜年的动作,给两位老人拜了年,小嘴巴巴的、一套套的吉祥话说的那叫一个顺溜,屋子里的几个人都被芽儿的耍宝给逗乐了,这小丫头跟谁学的那么多的吉祥话啊,说了这么一大通却都不带重复的。五爷爷也说到做到,往塞了不少块什么的。

    从五爷爷家里出来的时候,芽儿掂了的东西,嘿嘿,一下子就提前达到目标了。

    从村头到村尾,家里有老人、有长辈的,几个人是拜了个遍。等拜完年的时候,已经是装的满满的了。芽的东西往家里走的时候,可是引起村子里的其他的小娃子们的注意,他们可是一个个的都打定主意了,明年拜年的时候也跟着芽儿去,衣装的多呢。

    等芽儿回到家正要把自己拜年的收获倒出来时,发现奶奶早上拿出来的一筐子的零食也是被分的一干二净,看样子村子里别的娃子们的战斗力也都不弱啊。这拜年可是小娃子、半大小子们最爱干的事情了,无论他们到哪家都能得不少的瓜子糖块什么的,这个时候谁都不会小气,拜年拜一圈下来,能得不少平时吃不到的零食,够他们吃好多天的。

    李爷爷和王奶奶也真正见识到大拜年是什么样子了,一上午家里都是人来人往的都没有断过人,都是来拜年的。前几天李爷爷没少跟着杜爷爷出去串门,跟村子里的很多人都混了个脸熟。所以来给杜爷爷、杜奶奶拜年的人也都没有落下这老两口。一上午这老两口光乐呵了,到芽儿回家的时候,乐呵了一上午的嘴都还没有合上。

    大年初二是两个姑姑来拜年的日子,可是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姑姑她们来。杜奶奶心里那叫一个着急,这两个闺女肚子里可都揣着娃呢,别出了啥事,赶紧让杜爹去路上迎迎,结果杜爹却是一去不复返。正当杜奶奶要打发小叔也去接一接姑姑她们时,小海的大嗓门老远就从大街上传过来。

    原来啊,因为两个姑姑肚子里都揣着娃,而且现在正是最危险的时候,山路又颠簸不好走,大姑父牛车赶的那叫一个慢,压根没有步行来的快呢,所以到这个时候才到家里。杜奶奶听了缘由也放下心来,还连连叮嘱大姑父他们,回去的时候也慢点,不怕慢,就怕快。

    对于家里突然多出来的三个人,姑姑、姑父他们看样子是听家里的孩子们说过张泽远还有李爷爷、王奶奶他们的事,倒是没有意外。虽然姑姑们心里还是有点嘀咕杜爷爷、杜爹他们也太过大胆了,随便就往家里领人、随便就认亲戚。但是她们倒是很相信杜爷爷的判断,既然杜爷爷敢往家里领,那就说明不会有啥事。不过她们只是在心里想想,面上却是不显,都亲亲热热的跟李爷爷他们寒暄着。不过,还得说一句,这些想法在她们回家的时候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经过短短一顿饭的工夫,姑姑、姑父们就认可了这后来加入的三位亲人。

    芽儿的几个表哥则没有什么想法,上次他们可是都吃到了李爷爷他们送的水果罐头了,所以对这老两口印象可是好的很。尤其是在听皓轩他们说王奶奶还要送后,一个个跑到李爷爷他们跟前,李爷爷、王奶奶,那叫一个亲热,想拿到手里。

    杜爷爷看见四个高的外孙子,就跟两个姑父提了他们上学的事情,说只要不是农忙的时候就让几个表哥在这里上学。两个姑父当然是乐意的,要不是这几年外面闹腾的厉害,他们早送几个小子去公社念书了。在村子里念书,有杜爷爷、杜奶奶看着,他们哪里有什么不放心的。两个姑父知道家里的几个小子的饭量,心里打算着有空就送些口粮过来。几个表哥知道自家爹娘同意他们往后继续在这里上学,再摸摸王奶,那叫一个激动。

    由于姑姑她们过来的晚了,没说多大会的话,杜妈和二婶就把午饭端上来了。午饭丰盛的很,今天又是女婿们上门,可是要好好准备才有面子,有一句俗语不就是,“女婿上门、小鸡断魂”。这边杜妈她们几个带着孩子们都埋头猛吃香喷喷的饭菜,那边杜爷爷、李爷爷他们却不紧不慢的喝着小酒,举杯换盏、高谈阔论的好不热闹。

    吃过午饭,杜奶奶拉着两个闺女的手,不停的打量着她们刚稍微有点凸起的肚子,虽说两个闺女的气色都不错,杜奶奶这个当娘的到底是不放心。杜奶奶正打量着闺女们的肚子呢,一扭头正好看见正举杯给杜爷爷、李爷爷他们敬酒的张泽远,一拍大腿,哎呦,怎么能把这么一茬给忘了。

    杜奶奶担心两个闺女的身体,看看张泽远,家里可不是有位高明的医生吗。平时家里人压根没有生过病,连发烧、吃坏肚子都没有过,所以一时间竟然没有想到小张还是一位医生。

    那边酒桌还没有散席,放不下心事的杜奶奶就把张泽远给拉了过来,让他给两个姑姑检查一下身体。略带酒意的张泽远被心急的杜奶奶给弄的哭笑不得,“婶子,我刚刚喝了点酒,现在把脉可能有点不准,您老人家让我先醒醒酒,我一会再给两个妹子检查一下”。

    听张泽远这么一说,杜奶奶倒是不好意思了,也不知道小张刚才吃饱了没有,就被自己拉过来了,“小张啊,婶子也不知道你吃饱了没有,就把你拉过来了。你再过去吃点饭菜,顺便醒醒酒,可一定不能再喝酒了啊”,张泽远接着又被杜奶奶又推了过去。

    又被推到饭桌上的张泽远到底是没有吃多大会,杜奶奶时不时扫过来的眼神,让他本就不大的醉意很快就消的一干二净。

    据张泽远检查的结果,两个姑姑的身体都很不错,胎儿也很健康。听张泽远这么一说,杜奶奶终于放下心来,健康就好。芽儿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这个时候可是不流行什么产检的,不少人是从怀孕到孩子出生,连医院都没有去一趟,直接就在家里炕头上接生了。现在有机会让张泽远给两个姑姑检查身体,芽儿觉得机会难得,这也算是产检了吧。

    给两个姑姑检查完身体,好为人师的张泽远不愿意错过这个机会,让芽儿也给两个姑姑把了一下脉,又细细的给她解释了什么是滑脉,怎么判断胎儿的情况,怎么判断月份。本来应该是很简单的一个检查,结果却变成了临床教学,刚开始是一个说一个听,后来是一个回答一个提问,一大一小讨论的那叫一个热烈,当然,其他的人虽然是听不大懂,看的却是津津有味。

    等俩人的临床教学结束了,姑姑们也到回家的时候了。不过,这会几个表哥又出幺蛾子了,他们不想回家了,今天就要直接住下,省的到时候还要人送他们过来上学。大姑他们哪里能同意让他们大过年的就住在这里,都哄着他们回家,到开学的时候再送他们过来。

    左哄右哄的,见几个孩子还是不肯回家,大姑就说没有给他们拿换洗的衣服。一听大姑的这个借口,哥四个竟然嘿嘿的得意的笑起来,看样子这四个小子竟然不约而同的早有打算。这边小海爬到牛车底下,从车架子底下拿出一个小包袱,打开一看,里面包着哥俩的换洗衣服。那边大江也从小姑他们带来的那堆东西里面同样扒拉出来一个小包袱。几个小的拿着包着衣服的小包袱冲大姑示意,看,换洗衣服俺们早就准备好了。哥四个一脸的洋洋得意,明显的对他们这一招自满的很,竟然跟自家爹娘打起游击战来啦。

    经过这一番闹腾,李爷爷是越发喜欢几个小子的小聪明,开口替他们说话了。结果也不用再细说了,看他们那副得意而又骄傲的表情就知道答案了。

    初三是杜妈回娘家的日子,外公、外婆们身体都很好,杜妈很放心。热热闹闹的吃顿团圆饭,除了二舅母对芽儿身上的那件衣服十分眼,说了几句酸话之外,气氛还算热闹。

    年后清闲的日子过的很快,转眼就到初六了。收购部初八就要营业,李爷爷、王奶奶不得不今天就回去了。在清河湾的十几天是老两口一生中过的最热闹的日子,俩人现在都有点在这里长久居住的想法了,这个想法随着他们偶尔来清河湾住上几天,是越来越强烈,当然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几个孩子们都十分舍不得老两口回去,李爷爷总是在爷爷(外公)揍他们的时候帮他们解围,王奶奶还会给他们讲故事,一听老两口要走都眼泪汪汪的。

    老两口相视一眼,又看看同样眼眶微的小芽儿,多年的默契使他们知道了对方心中的想法。虽说也想带其他的几个孩子去家里住几天,但家里地方实在是太小,一下子住不了那么多人,选谁去老两口都不好说,只好把算盘打到小芽儿身上。

    “老兄弟,让咱们宝贝孙女跟我们回去住几天怎么样?村子里的学校到十六才开学,到时候我保证再把芽儿送回来”,李爷爷一脸紧张的看着杜爷爷,生怕杜爷爷不答应。

    杜爷爷见李清源一副期盼的表情倒不忍心拒绝,虽说有点舍不得孙女离开家里那么长时间。

    “俺说不行你能愿意啊,行啦,就让芽儿过去住几天。到时候也不用你送,正月十六建国他们才出去修河,十四的时候让他去接芽儿就行。你那老胳膊老腿的,俺可不放心让你送芽儿”,同意归同意,杜爷爷还是忍不住跟李爷爷吵吵嘴。

    听杜爷爷同意,李爷爷哪里在意杜爷爷说他老胳膊老腿的,能把宝贝孙女带回家住几天就行。

    杜奶奶从鸡窝里抓了只老母鸡,拿上两条风干的鱼,装上些米面,再添上一小缸的腌菜,零零总总的给王奶奶准备了不少东西,都是日常用的,而且有钱也买不到的。王奶奶也不推辞,在这里住了这么长时间,她早把这一家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把这里当成自己第二个家。

    当日头渐渐升高的时候,芽儿怀里抱着那只老母鸡,跟着李爷爷他们坐上牛车,准备去县城小住几天。这个时候的芽儿,绝对没有想到在县城的短短几天将会跟谍战片似的,过那叫一个刺激,她本人竟然也客串了一把“小兵张嘎”。

61 意外来客() 
看着趴在床上,眨巴着大眼睛,全神贯注听他们讲故事的芽儿,芽儿小脸上的表情还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忽喜忽悲、一会惊讶一会感叹的,李清源和王雅芝那叫一个心满意足。

    现在这老两口每天晚上雷打不动的给芽儿讲睡前故事,最爱的事情就是看芽儿小脸上灵动多变的表情。

    不过,也不能整天的讲故事啊,老两口很快的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王雅芝,看着跟个小大人似的整天陪着自己说话的芽儿,老太太突然间有点心疼了。有时候想让芽儿去跟街坊邻居家里的孩子们玩,可是又不放心的很。现在县城里的这些孩子都是一帮一伙的,排外的很,而且他们还整天跟着那帮革命小将闹革命,还喊打喊杀的。

    这天晚上等芽儿睡着了,王雅芝就跟老伴说起了这个问题,他们虽然想让芽儿陪着他们,但是却舍不得把孩子整天的困在家里,可是放孩子出去玩他们又不放心。听老伴这么说,李清源也觉得应该给芽儿找点事情做。李清源突然间灵机一动,他早发现芽儿好像很喜欢听名人轶事,尤其是对琴棋书画方面的名家很感兴趣。再一想芽儿很有灵性,聪明又爱静,小小年纪领悟能力强的很,可不是最适合学习琴棋书画吗。虽说现在学琴之类的东西很有可能被视为资本主义、小资情调,但是学习一下书法和国画应该问题不大。而且学习书画可以磨练性情,修身怡性,这才是李清源想让芽儿学习书画的最主要的目的。

    如果芽儿知道自己爱听书画名家的故事被李爷爷误解为自己对书画感兴趣,估计也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美好的误会,其实她爱听这些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过了解一些这方面的知识,以后好从废品收购站里多找点宝贝回来,不过她确实对学习书画很感兴趣就是了。

    李清源把自己的想法跟老伴一说,王雅芝也很赞同。不过,跟李清源想的不一样,王雅芝想的是古诗有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可是期待着自家宝贝孙女成为才貌双全、秀外慧中的大家闺秀。现在芽儿小小年纪就如此娇俏可爱、粉妆玉琢,长大之后肯定能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

    老两口也都算的上是出身世家,琴棋书画从小也都是学过的,李清源尤其是擅长书法,尤其是一手以骨力劲健见长柳体更是挥洒自如,几十年来就没有间断过练习。王雅芝则擅长国画,尤其是山水画。在书画方面老两口的水平虽然称不上专家,不能跟他们的专业相比,但给芽儿启蒙却是绰绰有余的。老两口商量好由李清源教书法,王雅芝教国画,接着又开始商量买笔墨纸砚的事,到最后老两口激动的半夜都没有睡着。

    第二天早晨,老两口的眼圈都是黑的,却都早早的就起来了,没办法,他们都想早点告诉芽儿他们的打算。看着明显没有休息好的老两口,芽儿正想开口询问他们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没等芽儿开口,老两口就先把他们的打算告诉了芽儿,他们可是知道芽儿小小年纪,主意却大的很,他们也想听听她的想法,如果芽儿不想学他们也不会逼着她学。

    听李爷爷他们说要教自己学书画,芽儿先是一愣,没有想到两位老人竟然是深藏不露,继而是迫不及待的点头答应。她对书画很感兴趣的,上一辈子就经常随手涂鸦,但却没有系统学习过,这辈子虽然想从头开始,可惜没有地方教,现在可没有什么兴趣班、特长班的。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哪里能放过,所以听李爷爷他们这么一说,小脑袋就给小鸡啄米似的,不停的点头,生怕答应慢了,老两口又后悔了。

    上午等李爷爷去收购部上班,王奶奶就迫不及待的带着芽儿去买纸墨,那个急切,恨不得立马就就把自己肚子里的那些墨水全都教给芽儿。

    接下来的日子,芽儿过的那叫一个充实,上午帮着做家务,下午跟着王奶奶学习画画,晚上就跟着李爷爷学习书法。芽儿现在兴致满满,从早到晚跟个陀螺似的,忙的团团转。

    看芽儿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