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

第623部分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第623部分

小说: 随身空间之重生红色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杜皓宇在基层任职,回到家就抓紧时间当贴心好儿子,这会正在厨房里帮杜妈忙摘菜。

    倒是杜妈,这会显然更惦记儿媳妇,“皓宇,你昨天跟小叶商量了吗?什么时候去她家拜年?你平时也不在京城,趁着过年多走动走动,你年纪最大,得赶紧早点把婚事定下来!”

    上次的时候,韩畅她们几个来家里做客,因为杜皓宇在外地,叶卿就没好意思过来,杜妈总觉得亏了叶卿似的,这不,总不忘盯着杜皓宇别忘了赶紧把媳妇娶回家!

    作者有话要说:每次没能及时更新,就心虚的想多更一点点,结果就更晚了!

    正在犯夏打盹的人伤不起!

第713章() 
‘p‘jjwxc‘p‘‘p‘jjwxc‘p‘

    在中国传统孝道里;有一个成语叫长幼有序。哪怕现在;某些地方甚至连结婚习俗都还依旧秉承着这个原则。

    杜妈当然没这么多讲究,也不是非逼着儿子结婚;但子侄辈里杜皓宇是老大,他不结婚,剩下那几个未婚大龄男青年也都相互推诿,显然对婚事不着急。

    哪怕自己不着急抱孙子;杜妈也得替妯娌和俩小姑子想想;省得那几个混小子整天攀比着杜皓宇这当大哥的。

    再说了,儿子年纪真老大不小了。刚过完新年,算虚岁都已经三十岁的人了。当年,丈夫在这个年纪的时候,早就是俩儿子的爹;差不多这个年纪,自己肚子里正怀着芽儿呢。

    更何况,儿子如今在基层工作,看架势八年十年的也不一定能调回来。老人们都在京城又上了年纪,自己压根离不开家,更别说跟过去照顾儿子了。最好的就是赶紧结婚,让他媳妇照顾他去。

    杜皓宇没回来的时候,杜妈基本上三天一通电话,吃喝拉撒的全要过问一遍,要不然,怎么都不放心。

    杜妈坐在小马扎上一边摘着翠绿的小菠菜,嘴里继续老调重弹的念叨着儿子。说实在话,杜妈心里是真着急了。

    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早两年,自己白担心一场,芽儿这丫头早早嫁出去了。可是,一家有儿照样是百家求,家里的门槛依旧被街坊邻居踩短了好几分。

    杜皓宇他们八个大小伙子,虽然称不上是龙驹凤雏,但绝对是好女婿的人选。要学问有学问,要本事有本事,性情稳重,模样更不差,人高马大,俊朗又敦厚。最关键的一条就是,家里和睦的让人艳羡。在周围那群慧眼如炬的婶子大妈眼里,对长辈孝顺体贴的孩子性情绝对差不了!

    早两年的时候,都以孩子年纪不大,性子还没定性为借口搪塞过去了。幸好,一个个闷声不响的交了女朋友,推辞时也有了现成的理由。可一拖两拖的不结婚,渐渐的又有热心人上门打听了。

    尤其是,年前袁渊他们表兄弟四人可没少往家里跑。在杜妈看来,他们表兄弟四人不说家世,在气质容貌上至少就更胜一筹。更别提清河和清山这俩小叔子了,胡同里的那几位老大姐看见俩小叔子眼睛冒光。

    仨老太太到底是长辈,杜妈这当家主妇三天两头的就要应酬一回周围街坊邻居那帮子热心做媒的老大姐们。

    “……你们几个再不赶紧结婚,咱们家的大门槛就又得换了。再说了,你不急,人家小叶也不着急啊?”

    杜皓宇身高腿长的大男人窝在小马扎上,一边洗菜,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意,好脾气的听着,母亲的唠叨百听不厌,温暖而窝心。

    杜妈难得逮着人,念叨起来没完没了。杜皓宇也不插话,偶尔跟小孩子似的,偷偷朝杜妈呲牙咧嘴,儿时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调皮劲依稀可见。

    母子俩难得坐一块说话,杜皓宇突然有些晃神。岁月似乎不曾在母亲脸上留下任何的痕迹,除了眼角那两道微不可见的鱼尾纹,一如儿时记忆里的温柔秀美。

    头发依旧乌黑,只不过,自己记忆里的齐耳剪发换成了时髦又大方的小卷发,唯独不变的是脸上的温暖和柔和,更平添了几分岁月静好的闲适和恬淡。

    这一刻,杜皓宇不禁有些恍然,似乎更明白了家的含义。

    杜妈念叨了半天,见儿子不吭不响只会咧嘴傻笑,气的突然伸手揪住杜皓宇的耳朵狠狠的拧了一圈,笑骂道,“跟你说话呢,你听见了没有!”

    杜皓宇疼的倒抽冷气,泡在洗菜盆里手湿漉漉的,表情夸张的合掌道饶,“娘,娘,您轻点,轻点!我都听着呢!赶明我就跟叶卿商量结婚的事儿,这总行了吧!我一定赶紧把您儿媳妇娶进门,让您也享一享儿媳妇的福。”

    杜妈到底心疼儿子,早就松开手了,也就杜皓宇窝在缩着脖子说唱俱佳的故意逗母亲开心。

    不过,杜皓宇刚才那话还真不是敷衍杜妈,真的在考虑结婚的事儿了。

    兄弟几个都老大不小的不愿意结婚,到底为啥,杜皓宇自己心里门清。其实,要不是因为不忍心让喜欢自己的姑娘等着,杜皓宇还真愿意再拖两年。别看他们在外面都独挡一面,对于家,就像是还没长大的雏鹰,不愿意主动飞出去。说到底,兄弟几个都恋家。

    该怎么说呢,生活了二三十年的家太温暖,他们不舍得。杜皓宇他们都清楚,一旦结婚了,肯定是小家庭出去单过!

    这大院子是芽儿买给老爷子老太太们安享晚年的,院子这么大,要住也住的下,但他们也得好意思!

    不是不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但是有一句老话叫远的香近的臭,真住在一块,哪怕一点小小的摩擦长年累月积攒下来肯定成矛盾!

    再说了,这栋五进大院疏朗气派,修葺时芽儿又花了大本钱,凡是进来过的就没有不眼热的。因为房子院子而闹矛盾的,光是周围的前车之鉴就不少,他们兄弟几个当然没有想法,但是结婚后仍继续住在这里,说不定会给妻子造成一种错觉。未雨绸缪,他们还是单过的清净,也省得老爷子老太太们看着烦心。

    当然,杜皓宇也不否认,自己羡慕父母那一辈相濡以沫的婚姻里的平淡温馨,更眼热因为自家芽儿翟老二眉宇间藏不住的柔情蜜意,说到底,真的该结婚了。

    杜妈不知道杜皓宇什么想法,只是被儿子嬉皮笑脸的模样惹的火起,啪的给了杜皓宇后脑勺一巴掌,笑骂道,“去你的!你娘我就是那恶婆婆?娶儿媳妇就是为了给我端茶倒水的!”

    杜皓宇连连摇头,耳朵根还通红呢,脑门子上又挨了一巴掌,终于意识到母亲好像到了更年期,自己多说多错。

    杜妈听儿子刚才语气不像是在敷衍,自顾自的接着叮嘱道,“对了,哪天你跟小叶也好好的商量商量,你们结婚后,她是调到你身边工作,还是继续留在京城?她要是跟着你一起过去,那当然最好了!但是调动工作的事儿谁也说不住,她要是留在京城的话,是给你们另外准备新房,还是暂时把你住的房间收拾出来?要不,东跨院的东厢房给你们拾掇出来也行!”

    杜妈当然希望叶卿能陪在儿子身边,那样的话,小两口结婚也不着急分出去过。但调动工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杜妈也担心儿媳妇不愿意一起住。

    不过,说起布置新房,杜妈相当的有底气。

    这两年,每年年底收房租时,杜妈才知道自家闺女到底倒腾了多少大小四合院,光是每年的房租就足够支撑这一大家子里里外外的开销,包括老爷子老太太们平时的零花钱在内,都有富余。

    当然,闺女买的院子是闺女的。但杜妈知道,杜皓宇他们几个当年也都跟风的买了房子。

    “好!有时间我跟叶卿好好谈谈!”见母亲都说到这份上了,杜皓宇答应的也十分爽快。年前去叶家拜访的时候,叶父叶母已经隐晦的提到婚期的事情了。

    儿子难得松口说要结婚,杜妈愈发有了劲头!厨房里,娘俩一边摘着菜,一边商量结婚该准备的琐事儿。

    倒是不知道,今天一大早,叶家的话题也围绕着杜皓宇。

    叶家老家不在京城,家里的长辈前几年也都陆续去世了,叶父叶修文只有一位姐姐嫁给了当兵的丈夫,早念随军落户在外地。因路途遥远,姐弟平时走动很少。

    大年初二这天,叶母陶玉燕也不用招待大姑姐,今天就跟往年一样,拖家带口的去娘家拜年。

    吃过早饭,叶母和叶卿就在客厅里准备礼品。

    刚念高一的叶珏脸上稚气未脱,眉眼清秀,早就换上了准姐夫杜皓宇给自己买的夹克棉衣一边站在大衣柜前照镜子,一边捣乱。

    叶母看看里里外外忙活的闺女,再看看机灵又乖巧的儿子,依稀可见年轻时候清秀的脸上挂着暖暖的笑意。

    见叶卿突然站起来似乎要去拿放在柜子底下茶叶盒子和酒罐子,叶母皱皱眉,插了一句,“算了,小卿,别动那些了!那些酒和茶都是小杜带过来的,你爸就喜欢小杜送的茶和酒,还是都留给你爸慢慢喝吧。反正也没什么包装,估计你姨妈舅妈她们也看不上。”

    旁边沙发上正心不在焉看报纸的叶父,见闺女站起来似乎要动自己的压箱底,一颗心早就揪的老高。但因为是妻子回娘家带礼品,叶父也不好拦着,见闺女很快又关上了柜子,叶父推了推眼镜藏住了那道晦涩的锋芒,不由松了一口气。

    那一瞬间,父女俩彼此交换了一个心知肚明的眼神。倒是叶母,见这父女两人挤眉弄眼的,觉得有些尴尬,又补充了一句,“小卿,你把小杜送来的那堆东西里挑四个高档的礼盒捎上!”

    “哎!”简单梳了一个马尾辫的叶卿穿了一件淡黄色毛衣,愈发显得眉清目秀,声音脆生生就像是香脆的青苹果,干脆,利落,带着一股子爽利劲。

    叶珏跟姐姐心意相通在一旁赶紧举手,拍马屁道,“我去拿,我去拿!”

    说完,噔噔噔跑到背阴小阳台上,挑也没挑抱了四个包装华美的礼品盒出来,直接装到大纸箱子里。

    叶母啼笑皆非的剜了姐弟俩一眼,到底没舍得说两个孩子什么。

    人心都是肉长的,叶母陶玉燕前几年实在是被娘家人伤到了。

    叶母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个姐姐陶玉鸾,下面有一个弟弟陶诚和妹妹陶玉凤。孩子多的家庭,排行在中间的那个通常都是最不受重视的。叶家大姐的性子强势,陶诚是陶家唯一的男丁,而陶玉凤年纪最小,长又漂亮嘴巴也甜,叶母性子软和,在没嫁人之前是家里任劳任怨的那个。

    婚后,因为婆家不在京城,叶母依旧跟娘家走动十分勤快,隔三差五吃的喝的全往娘家拿。

    叶修文身上有着文人的清高,平时不大在乎这些俗事。叶修文是大学的教授,原来是普通女工的陶冰燕跟丈夫身边学的多了,没两年就当上了国营大厂当会计,那时候,叶家生活条件不错,刚结婚那几年是叶母在娘家最扬眉吐气的几年。

    但那都是叶卿小时候的事儿了。叶修文家庭成分不好,在动荡的年代,叶修文理所当然的也受到了冲击,被下放到了农场。陶玉燕知道丈夫做学问都快做傻了,典型的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哪里放心丈夫一个人,义无反顾的跟着去了。

    叶卿年纪小,叶母不忍心女儿小小年纪跟着受罪,就把叶卿托付给自己父母和姐妹照顾。

    有一笔生活费,刚开始还好,但后来亲情就变了味。虽说父母和兄弟没把闺女拒之门外,但在兄弟媳妇的窜拖下闺女变成了白吃白喝的了。那几年,自己和丈夫拼死拼活挣的工份钱寄到京城给闺女当生活费,谁知一分钱没花到闺女身上。

    还是陶玉鸾这当大姨的见外甥女又脏又瘦跟小叫花子似的,最后看不下去了,偏偏那时候丈夫也去世了,自己一个人拉巴仨孩子自顾不暇,干脆直接一通电报。叶母接到电报火急火燎的赶回来的时候,看见闺女第一眼,眼泪啪啦啪啦往下掉,走的时候玉雪可爱的闺女还没一年就成了小要饭的了!

    叶母当时抱着叶卿哭了整整一个晚上,眼睛差点没哭坏,最后还是被陶玉鸾狠骂了一顿给骂醒了。

    为母则强,叶母赌着一口气,第二天下午就直接带着闺女走了,虽说后来母亲三番两次写信说家里也条件困难,谁也没亏待叶卿这外甥女,叶母虽然没说什么,但从那儿以后多少跟娘家人离了心。

    就是后来回到京城,关系也恢复不到从前了。更何况,夫妻俩刚回到京城时,叶修文直接回到原大学继续当教授,但叶母的吃香的会计工作是彻底丢了,平时也只好打打零工,家里条件大不如从前。

    而那时候,年轻貌美的陶玉凤早已经嫁人,算是不大不小的官太太。而陶诚在妹夫的帮衬下下海经商,腰包鼓的很。陶诚巴结着妹夫,从小就精明市侩的陶玉凤也没少跟着哥哥捞钱,兄妹两人跟上面两位姐姐也渐行渐远。

    父亲性子清高固执,不爱理俗事,母亲的性子又软和,叶卿小时候吃了不少苦,看似温温柔柔,其实很有主心骨,能当一半家。而她记事又早,对外婆家感情不深,连叶珏对舅舅家飞扬跋扈的小表哥和小表妹更没什么好印象。

    说实在话,姐弟俩真不大愿意跟着母亲回外婆家,但又担心自己不去,到时候母亲又要受舅妈和小姨妈的闲气!

    至于叶修文身上有些清高的书生意气,跟财大气粗的小舅子和爱打官腔的连襟还真没话可谈。但到底是自己岳家,当年好歹养了叶卿两年,叶修文愿意承这份情,也不舍得妻子难做人。

    叶母知道爷仨都不愿意早早过去,收拾好要带额礼品,看看时间,也不着急,慢里斯条的打扫起卫生来。

    当母亲的,话题永远都围绕着儿女转。见闺女手和儿子脚麻利的擦桌抹椅子,叶母突然想起来一件事,“小卿,等明天小杜过来拜年,你问问他,是不是也去他家给家里的长辈们拜年?”

    虽说男女处对象,女方要矜持一些。但都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了,这大过年的,小杜家里长辈都在京城,不去拜访似乎有些失礼。

    “知道了,妈!”叶卿手一顿,难得有些脸红,蚊子哼哼似的应了一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