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仙侠武侠电子书 > 武周狂歌 >

第64部分

武周狂歌-第64部分

小说: 武周狂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于是写了这样的匾牌以作区分。

    此时晌午过后不久,院中廖有人影,显得有些清静。

    宗玉宝带着卢秀在院里的青石道上走过,来到一间挂着‘入院录名’的房间外。

    房门虚掩,宗玉宝敲了敲门,里面有人道:“恕不相迎,请进。”

    宗玉宝带着卢秀推门而入,却见屋内三五个大木柜,有三张木桌排成一排,左边桌子堆着折子,右边桌子堆着卷宗,中间的木桌前坐了位中年男子,伏在桌上写着什么。

    宗玉宝带着卢秀进屋后,那中年男子抬首看将过来,没说话,宗玉宝行到木桌前,将刚才给小厮看过的小折子递了过去,中年男子放下手里的笔,接过折子打开看了看,瞅着站在宗玉宝身旁的卢秀:“是这孩子?”

    “正是。”

    “这身世来历…”中年男子对着折子摇了摇头,看向宗玉宝:“你作保?”

    “是的。”

    中年男子没再多说,起身到右边堆着卷宗的桌上翻找了一会,拿出一卷卷宗,打开放在桌上,执笔在卷宗上写了片刻的字,落笔对着卷宗吹了吹,干了墨渍,从旁拿来一盒印泥,指着卷宗上的一处:“你在这儿按下手印,孩子的手印按在这里,再缴一两的录名费。”

    宗玉宝按中年男子的吩咐按下手印,卢秀个头不高,垫起脚尖双目与桌面平行,看不到卷宗上的字,宗玉宝笑着拿起卢秀的手,将卢秀的大拇指压入印泥,再按在卷宗上。

    之后宗玉宝拿出一两碎银交付,那中年男子接过银子,将宗玉宝给他的小折子和卷宗分别放在旁边两张桌子上,从身侧的一个木箱内拿出一个映着梅花的折子,取笔在那折子上写着什么,最后,中年男子写过字,在那折子上按了手印,将折子递给宗玉宝:“明早带着孩子去东郊梅堂,递上这折子,自有人替他安排。”

    宗玉宝道了声:“多谢”接过折子,带着卢秀出了房间。

    “瞧,这就成了!”

    两人出了府邸,宗玉宝拿着那映着梅花的折子,冲卢秀笑:“秀儿,明天你就能进穆武书院的梅堂了。”卢秀点头感慨:“这录名的事宜比想象中简单多了。”

    宗玉宝道:“其实这就是按规矩走个过场,真正麻烦的是我来时拿的那个小折子,那小折子可不简单呢,是穆武书院梅堂里的管事压过手印亲批的。”

    宗玉宝见卢秀面色不解,解释道:“穆武书院可不是好进的,寻常人家的孩子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进到穆武书院。

    在每年春秋两季,穆武书院会举行入院考试,梅兰竹菊四堂各出一份试卷,只允许十岁以下的孩童参考,四份试卷都非常的难,即便是秀才也未必能答出来,但只要能将其中一份试卷答的合格,便可以进到穆武书院。

    比如四份试卷,梅堂的试卷答的合格,就有资格进入梅堂参学,兰堂试卷答的合格,就有资格进入兰堂参学。

    若有两份试卷都回答的合格,可自行挑选那两份试卷所对应出卷学堂中的一个进入,而若有孩子将四份试卷都答合格,那就厉害了,不仅会名动京师,四堂也会对其进行争抢。

    当然,这是摆在台面上进入穆武书院的机会,事实上大多是平民孩子才会参加这种考试,因为名门世家的子弟可以找人托关系进入四堂中的一堂参学。”

第113章 付出与欠债() 
听了宗玉宝的解释,卢秀神情明了,知道宗玉宝是托关系找人把自己送进梅堂的,可想到宗玉宝的身份,又不由的疑惑:“宗叔叔,你们宗家也是名门世家?”

    宗玉宝笑了笑:“当然不是,我们宗家不过是瓷商,虽在长安小有名气,但说到底也不过是商户。”见周围无人注意,小声道:“其实是我表弟林逸勤在梅堂当差,替院里管理书籍,我和他说了你的事,找到梅堂管事疏通过关系,管事特批了准你入学的小折子,这才能让你进到书院。”

    卢秀了然点头,忽而想到了什么,凝眉道:“宗叔叔,你办这事怕是花了不少银子吧。”

    宗玉宝不动声色,竖起了两根指头。

    卢秀猜道:“两百两?”

    宗玉宝摇了摇头。

    卢秀惊道:“两千两?”

    宗玉宝竖指到唇前,做出噤声的手势:“小声点,这事我没与别人说。”

    卢秀面色骇然,两千两是什么概念,过去他曾听红香说起过,万红院那么多人,吃穿用度、胭脂水粉,各式各样的花销加起来,一年也不过七八百两,这宗玉宝竟舍得拿出两千两来做这件事。

    若宗玉宝是无知的傻小子那也就罢了,可依卢秀对宗玉宝的了解,宗玉宝是个聪明人,他不是那种败家的阔绰少爷,虽然宗玉宝时常出手大方,但他并不会花费无度。

    也正因为此,卢秀才会感到惊讶,他没想到宗玉宝竟然会为此事做到这种程度。

    “其实五年前新皇登基时我们宗家糟逢过大难。”

    就在卢秀暗自心惊时,宗玉宝突然在道边停了下来,他抬头看天,悠悠的道:“那次大难,差点把我们宗家连根拔起铲除干净,最后…”宗玉宝眼眶发红,没说下去,深吸了口气,低头看向卢秀,道:“总之是挺过来了,这几年二爷帮着我继承家业,生意越来越好,那两千两是我这几年攒下的银子。”

    卢秀没问那场大难,只瞠目道:“你把你攒的银子全部拿出来了?”

    “差不多吧。”宗玉宝笑着:“你别看我像个富商阔少,其实我现在手头能用的银子不超过五百两,就这还是我此趟去互市走货赚来的。”

    卢秀咽了口吐沫,只觉心里不是滋味,有点难以接受宗玉宝如此的付出。

    “秀儿,这件事我没和其他人说过,你今天听了,也不要告诉旁人,不然传到我二爷的耳里,怕是会闹出事来,而且…姐姐若是知道这件事,会让她心里产生压力,我不想让她抱着亏欠我的心态活着,我只想让她…”宗玉宝微笑着:“安稳幸福的生活下去。”

    卢秀不解道:“可你为何要把这事告诉我?”

    “因为我想让你知道这机会得来的不易,将来进了梅堂,你一定要把握机会勤奋努力,不要辜负姐姐…”声音顿了一下,宗玉宝稍作犹豫,终是说了出来:“和我对你的期许。”

    卢秀莞尔一笑:“我懂了,可是宗叔叔,你这么做就不怕我有压力吗?”

    宗玉宝认真的道:“秀儿,从我第一眼看到你的时候,我就发觉你与其它孩子不同。”

    卢秀讪笑摇头,面色不信,虽然宗玉宝初次见他时夸过他与众不同,但卢秀认为那是宗玉宝故意说来讨红香欢喜的话。

    正摇着脑袋,有所觉的,卢秀抬头看向宗玉宝,却见宗玉宝蹙眉凝视向自己的眼睛,低声呢喃了一句,像是自语:“当我在万红院第一眼看到你的那一刻,也不知为何,我心里突然升起一种预感,就觉得你就是我期盼中的人。”

    卢秀诧然愣住,宗玉宝猛地回过神来,先是面色绷紧,旋即笑了笑,露出往时温文尔雅的模样。

    “秀儿,总之在我看来,你不同常人!”

    这一刻,站在街道边无视道上的车马行人,宗玉宝低着头和卢秀静静对视,数息后…

    “呵,宗叔叔,其实我也觉得自己有些不凡!”

    打趣的声音,宗玉宝愣了愣,看着卢秀开玩笑的神情,微笑点着头:“好啦,回去吧。”说着话,俯身拉着卢秀的手,向着来时所坐的车马走了过去。

    无形间,一高一矮的两道身影,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近。

    ……

    当宗玉宝和卢秀坐车回到宅院时,红香正坐在小院内心焦的等着,那名叫小兰的丫鬟守在红香身边乖巧的站着。

    “怎么样,成了么?”

    宗玉宝和卢秀方一进到院内,红香立马起身,带着丫鬟小兰,快步朝宗玉宝和卢秀走来。

    宗玉宝见了,忙迎将上去,道:“姐姐莫急,事情已经成了。我不是早和您说了么,疏通过关系有梅堂管事作保,今天去录名就是去走个过场,不会出现任何意外的,你看,这是人家批的特准秀儿进入梅堂的折子。”说着话,走到红香身前,将那映着梅花的折子拿将出来递到红香身前。

    红香接过折子打开看了看,面色激动的泛红:“成了,真的成了,梅堂!穆武书院!”拿着折子,欣喜的看向走上前来的卢秀,激动道:“秀儿,你要进入穆武书院了!是被天下仕族认可仰望的穆武书院!”言罢,看向宗玉宝:“宗少爷,谢谢,谢谢您了!”说着话就要跪下,宗玉宝吃了一惊,忙抢上前将红香扶起:“姐姐,这是做什么,本就是答应你的事,我不过是应约守诺而已。”

    “宗少爷,谢谢您!谢谢您…”

    红香激动的不住道谢,宗玉宝温言抚慰,卢秀在旁看着,暗道那两千两的事万莫不能让红香知道,不然会让她觉得自己亏欠宗玉宝太多,一辈子都无法偿还。

    “你为我欠下的债,将来便该由我来还!”

    ……

    当天下午,红香替卢秀收拾好包裹,又向宗玉宝询问东郊梅堂的许多情况。

    而因为宗玉宝曾向他那位在梅堂当差的表弟打听过,因此其对梅堂的许多事情有所了解,红香问的问题宗玉宝大多都能回答上来。

    在从宗玉宝口中得知梅堂里的许多孩子背景不凡,住进里面的孩子都能吃好、喝好、睡好后,红香终于放落了心,只是想到今后一个月才能见一次卢秀,倍觉不舍。

    当夜吃过晚饭,卢秀在红香住的小屋里陪了红香好一会,两人随便聊着,说起将来住进梅堂后的生活,说起宗玉宝,说起万红院…

    第二日一早,卯时初至,宗玉宝叫醒了卢秀,红香和丫鬟小兰听到声响,也跟着起了床。

    一番洗漱过后,卢秀跟着拿包裹的宗玉宝朝院外行去,红香带着小兰一路相送,行到宅院的大门外。

    宅院的大门外候着两辆马车,其中一辆是宗玉宝昨日下午让老宅里的马夫今早开过来的,还有一辆是每天这个时候等着院里的二爷去城外瓷窖场的。

    当卢秀拿着包裹和宗玉宝上到马车上时,恰巧二爷也出了宅院,二爷眼神复杂的扫了红香一眼,和坐在马车上的宗玉宝打了声招呼,上了他每天早上坐的那辆马车,率先朝城南去了。

    在二爷的马车走后,红香走到卢秀和宗玉宝坐的马车前,掀开车帘又和卢秀说了会话,交待卢秀进了梅堂要听先生的话,要和院里的孩子友爱相处,要勤加用功努力学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最后,车帘掩上,驾车的马夫一声吆喝,红香站在街边,身后站着丫鬟小兰,目送马车向城东行去。

第114章 初入梅堂(上)() 
马车顺着城道行出长安城东门,而后顺着东门外的官道向东行了小半刻,宗玉宝起身拉开车帘朝外看了看,对车夫提醒道:“前面道旁有家面馆,在那停下一下,吃过早饭再走。”马夫道了声:“好嘞。”

    宗云宝回身坐到车厢内,对卢秀道:“我去过梅堂好多次,这条路熟悉,前面有家面馆味道不错,等会我们吃过面再去梅堂。”

    卢秀嗯了一声,过了半刻,车在道旁停下,马夫在外喊道:“少爷,到了。”

    宗玉宝起身出了车厢,卢秀跟在他身后下了马车,抬眸看去,却见道旁有家小面馆,面馆外挂着‘罗氏汤面’的白旗,屋外设着棚子,棚下摆了几张木桌空无一人。

    想来现下卯时过了不到三刻,天色尚早,官道上不见人影,因此面馆还没有顾客。

    马车在道上停下后,面馆里的人听到外面的声响,走出位大娘,见了下车的宗玉宝,笑道:“哎呦,这不是宗少爷么,好久没见着你了,在哪儿发财呢?”

    宗玉宝笑道:“去互市走了趟货,这才刚回来。”那大娘疑道:“互市?那是哪里?”

    “还在边境呢。”宗玉宝怕那大娘再问,忙道:“大娘,给我们来三份牛肉汤面。”那大娘听了这声,顿时喜道:“好嘞,您找位子坐下歇着,马上就好。”不再啰嗦,自进屋里做面去了。

    宗玉宝带着卢秀在屋外棚子下的一张木桌旁落座,招呼着把马夫也叫了过来,三个人坐在桌旁静静等着。

    “宗叔叔,这儿离梅堂还有多远?”

    蓦然,卢秀问了一声,宗玉宝道:“不远了,从这朝东走四里拐入东北的一条青石路,再朝前走一里便到了,梅堂外种有大片冬梅,一眼望不到边,到冬日的时候梅花盛开,红的白的粉的都有,分外的好看,若下了雪,应着地上的雪景,漫无边际的梅花美的让人迷醉。”

    听着宗玉宝略显兴奋的话,卢秀语气平淡的哦了一声,心里毫无波动,他对美景不感兴趣,只疑惑道:“听你这么说,穆武书院的梅兰竹菊四堂不是在一起的?”

    “不是,梅堂在东郊,兰堂在北郊,竹堂离的远,在长安城东南蓝田岭,离这儿有四十多里的路,菊堂比竹堂近些,在东北方菊苑旁,离这儿将近三十里。”

    卢秀不解道:“四堂同属穆武书院,为何不集中建在一处?”

    “这…”宗玉宝皱着眉,看向坐在桌对面的马夫,似是有所顾忌,那马夫轻咳了一声,道:“我去那桌坐,少爷放心谈。”说罢,起身行到离宗玉宝和卢秀最远的木桌旁,背对着两人坐下。

    卢秀见了这情状,心中更加疑惑,宗玉宝压低声音,解释道:“其实梅兰竹菊四堂虽同属穆武书院,但…怎么和你说呢,四堂的思想是不一样的,他们其实是四个派系。

    用长安城里流传的话来说,梅堂是贞坚派,兰堂是行知派,竹堂是格物派,菊堂是庸理派,这四个派系的思想有所不同,但同属儒宗。而因为思想的不同,四堂的关系并不像外表看上去那么融洽,事实上…”

    声音压得更低了:“四堂相互之间会暗中较劲,就说每年年底穆武书院举办的年终会考,由穆武堂三老亲自出题亲自批阅,四堂所有弟子都要参加,每到那时,四堂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