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我是慈禧 >

第636部分

重生之我是慈禧-第636部分

小说: 重生之我是慈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这缅甸不说,云南也是山地,修铁路是最头疼的了,可修起来之后,真真叫做财源滚滚来,如今有句俗话,却不知道列位有没有听过?”

    “敢问您老,是哪一句俗话?”

    “要致富,先修路!”

    赖胖子不知道前门下的马车夫侃大山,已经离题千万里,从巡警和小贩之间的鱼水情,到了铁路动脉大网辐射到南洋各国的战略部署,他是小跑着迅速离开了,到了一处街角,才停了下来大口的喘气,见到了有几道石阶,也不顾及脏不脏的,连忙一屁股就坐下来,在这里好好的歇息一番,说来也是奇怪,这么一路小跑,那糖炒栗子,是一颗都没掉出去,他休息的时候也没闲着,把竹篮子又摆了出来,准备售卖,“嗨,这位爷,”一位肩膀上搭着白毛巾跑堂模样的人过来请赖胖子,“我这茶馆里头有客人要买您的糖炒栗子!”

    赖胖子连忙站起来鞠躬致谢,他这个时候才发现他是坐在了招牌为“祥福”茶馆的门边上,跑堂带着赖胖子进了祥福茶馆,茶馆十分宽敞,一楼的中间有一个小小的戏台子,这是预备演戏或者是说书的地方,这个点还是清晨,当班的先生或者唱戏的角儿都还在睡觉,一般来说都是下午的时候登台,但是这茶馆里头,人倒是不老少,有的在看报纸,有的在逗着画眉鸟,还有的,在摆弄着西洋物件。(。)

一、六年之后(三)() 
如今的洋物件是举不胜数,大家伙都是见怪不怪了,从洋布洋面粉再到洋铁,洋灰,都是最寻常随处可见的物件,不过这里头摆的东西,饶是赖胖子见多识广,也不认识这个,两个好像是马车轮子一般铁圈圈,分别放着两边,中间似乎有个什么铁索连着,上面似乎还有一个小坐垫,只是不知道这东西是怎么弄的,虽然茶馆里头人不多,可二楼和三楼上头,都有不少人探出头看着下面这里,有人摆弄着这个铁物件。om

    赖胖子把糖炒栗子卖给了一个靠近门坐着的客人,见到跑堂的没有让自己出去,于是也到处兜售起来,边卖着栗子,边打量着一张红木四方桌的边上摆弄这个铁家伙的人,原来是两个年轻人,穿着虽然是传统的长袍马褂,可这话语里时不时的蹦出洋文,可见是新学堂出来的学生,其中一个稍微高些的年轻人说话了,他摸了摸那里头的轮子,轻轻一带,那个轮子就转了起来,“学兄,您说的可是真的?这玩意能够当马车使?”

    “是,这个车子虽然带不了人,但是独自出行,这玩意不算慢。要知道马车还是要马去拉的,可这个,”他拍了拍那个铁玩意,“用的是咱们自己个的力气。”

    “这东西也稳不住啊,”高个子的年轻学生狐疑的看了看,“他自己个都稳不住,何况是带着咱们人呢?”

    “错不了,且看着我给你演示一番,”他说着就把那铁物件拎了起来,右腿一跨,不知道怎么地,就稳稳当当的坐在了车子上面,只见到他右脚一蹬,那个古怪的车子顿时就往前送了起来,他绕着几个空桌子再绕了回来,高个子的年轻学生拍着手叫好,其余的人眼睛转了不转,直勾勾的盯着这个东西,“这个什么自行车,果然是好,有了这个,日后学兄您上学,就再也不用担心迟到来不及了。om”

    不少人围了上来,对着这个自行车指指点点,又问这个东西要不要用烧煤,或者是吃草,听说都不用,大家伙都来了兴趣,这些年西风日渐,原本避之不及,谈之色变的洋货,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大家都觉得有意思,想要去探究的事情了,那个学生大大方方的介绍着,“这是内务府新出的东西,听说外头洋人是早就有了,只是还没有咱们这个好,若是不怕累,一日只怕六七十里路都尽可去的,有人骑着这个,中途休息休息,听说已经骑到了天津卫!若是发狠,只怕比火车还要快!”

    大家纷纷咂舌,并请这位学生再演练一番,让大家伙再细细的瞧一瞧,他倒也不小气,正准备上车再骑一次给大家瞧瞧,这时候掌柜挤开了人群,走了进来,对着这个学生拱手,“您老行行好,这里头可都是些碗碟茶杯的,这些碎也就碎了,不值当什么,可您若是碰到了谁,小的这里可担不住!”

    掌柜的这么一说,学生也只好下了车,“你呀就是胆子小,”不过也是从善如流,只是将自行车放在了桌子边上,“我听说您这里,是最新派的茶馆儿,四九城大家伙,无论老幼都喜欢来这里,那我就问你,西洋有种饮料,就叫做咖啡,您这里有吗?”

    掌柜的拱拱手,笑道,“您老小瞧我,我这茶馆的东家,做派最是新潮了,您瞧见没有,”他朝着头顶上指了指,“这些日子抓紧时间就要装电灯了,咱是不懂怎么用电的,可电力署的人,只要花了钱,必然会来装好,等到这电灯装起来,日后打烊的时候就能晚些了,说不得,还能给大家伙晚上喝喝半夜茶呢!”大家伙抬头一看,果然有些地方已经挂上了亮晶晶的玻璃珠子,这就是电灯了,掌柜的又对着学生笑道,“咖啡是有的,做法要听您的了,却不知道您要不要加点糖。”

    “不用加了,就尝尝您这里的咖啡!”

    “好嘞,”掌柜的拖长了声音,“李三,给这位爷来一杯咖啡嘞!”

    不一会,咖啡也送了上来,大家伙还没见过这种饮料,只见到黑漆漆的仿佛中药汤,闻着倒像是炒瓜子的熟透的香味,这位学生拿着盖碗,摇了摇头,“闻着味道不错,可您这不能用盖碗对付我,喝咖啡要用有把儿的杯,”喝了一口,点点头,“味道倒还是正。”他问边上那个高个子的学生,“学弟你要来一杯吗?”

    “罢罢罢,”那个高个子的学生连忙摆手,头摇得和拨浪鼓一样,他虽然穿着的是西洋的裤子和外头,头顶也带着一个圆边的西洋帽子,可似乎对着这个咖啡不是很喜欢,“这玩意还是您自己个生受吧!又苦又冲,饶是加了糖,也还是苦的很,倒是比中药还要难喝,也真不知道您从那些老师们学来的喝咖啡,到底是算不算好东西。”

    “自然是好东西,”这个学生摇头晃脑,“早上喝这么一杯,今个白天就不会打瞌睡了,提神的效果极好。”

    这么一说,又有人来了兴趣,于是高声叫掌柜的给自己也来一杯,掌柜的前来解释,“这位爷,咖啡这个东西,苦的很,若是按照这位爷的喝法,只怕是一口也喝不下去,我做个主,给您配上一些牛乳白糖,兑着喝,保证是又香又甜又提神,您瞧瞧,这成不?”

    自然是没有不成的,掌柜的如此看人下菜,就没有不适合的,赖胖子看了西洋景,又做了不少生意,也不叫人赶,自己个自觉的退了出去,刚刚跨出门槛,一个卖报的儿童就跨步走进了茶馆,“今日的报纸得了!”他高兴的说道,声音不甚很响亮,但是穿透性极强,差不多半间茶馆的人都听到了他的声音,“卖报,卖报,军机处下诏,择日就要在西郊建新园子了!”

    “建园子?做什么?”

    “今年要大会诸藩!”

    月票月票月票(。)

一、六年之后(四)() 
前门和大清门,不过是隔了一点点的路,在马车夫看来,这点子路根本?6??不得什么,几分钟的时间,他们就能飚到,可就仅仅这大清门一门之隔,就把四九城换成了两个世界,外面的世界,热闹而且杂乱无章,但大清门里头的世界,却是井然有序,有条不紊,一切都按照规矩来,虽然少了错处,毕竟也没什么意思,巍峨的宫殿依旧是金碧辉煌,在灰蓝色的天空之下分外庄严,侍卫们把守森严,捧着一卷卷文书的章京苏拉们急匆匆的走着,把奏折送到了隆宗门内,天下大事都要一一汇总到这里,军机处。om

    只是今日似乎军机处里头有些不对劲,素日里头人虽然忙的要死,可脸上都是极为志得意满风风火火的样子,只是今日,似乎每个人的脸色都不太好,军机领班章京,这也算是军机大臣之下权柄最大的人物,早就警告了众人,“低着声,小心干活,别惹了麻烦吃不了兜着走!”

    章京们拿了几封折子出来,这些折子是军机处看过了拟了处理的意见,然后呈献上去,看看成不成,若是同意,朱笔一勾,这事儿就可以明发下去办了,若是不成,还要再御前奏对辩论,看看有没有别的法子,章京出来,对着廊下的一个红衣太监点点头,把手里的折子一股脑儿都递给了这个红衣太监,“您老辛苦了。”章京不知道在里头吃了什么排头,脸上密密麻麻都是细汗,“还要您亲自送到养心殿。om”

    “不打紧,不打紧,”红衣太监笑道,“这是我的本分,自然是没什么累不累的,”这个红衣太监显然也是个有脸面的人物,在章京们面前也是一口一个我的,“我这就送到养心殿去,万岁爷还在毓庆宫上课,只怕下了课,第一个就要看折子的。”

    “皇上还在毓庆宫上课?”

    “是,这些日子,到处忙的很,万岁爷就没有一日空的,可这毓庆宫的课是一日都没拉下,万岁爷说这些日子师傅的课真真的好,万万是不能拉下来的。”

    红衣太监说了几句话,也就辞了军机处此地,带着两个小太监,将折子送到了养心门内,见到天色还早,大约光绪皇帝还没下课,于是又疾步从乾清门前走到了毓庆宫内,毓庆宫是康熙年间特为皇太子胤礽所建,雍正以后不再预立皇太子,改为皇子居所。乾隆皇帝12岁到17岁间一直居于此宫。嘉庆皇帝5岁时曾与兄弟子侄等人居于此宫,后迁往撷芳殿,乾隆六十年退位后,他又迁回毓庆宫,将养心殿继续留给乾隆太上皇居住。咸丰和同治皇帝都在此地读书,所以光绪皇帝自从即位以来,就一直将此地当做寝宫并作为书房,当然许多人是对于光绪皇帝一直居于毓庆宫是有意见的,但是接下去,这个自然也要换地方了,等到进了祥旭门,到了正殿惇本殿,正殿廊下站了一溜的宫女太监,垂首站着,一点声音没出来,他也轻手轻脚的到了这里,一个太监捧着一个红漆雕托盘,里面放着两碗茶,进了正殿,正殿不是讲课的地方,讲课的地方是在西次间,西次间为毓庆宫之藏书室,嘉庆皇帝赐名“宛委别藏”,从金砖到殿顶上,书架满满当当的都是书籍,太监奉了茶上来,先是递给了面南坐在书案后穿着淡黄色宁绸长袍一个年轻男子,他戴着明黄色的六合帽,帽尖有一个红色的璎子,双手放在书案上,面前摊开了一本书,手上带着一个翡翠扳指,他的脸色还算不错,身材瘦了些,可脸色红润,说话也有底气,自然就是如今大清国万民之主,九五之尊,光绪皇帝。

    他没有接过托盘上明黄色的盖碗,微微皱眉,显然对于这个太监先奉茶给自己有些不悦,“在书房里头,没有君臣之别,只有师徒之义,王师傅在这里,先给王师傅敬茶。”

    那个太监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惶恐之色,对面斜斜也坐着的王师傅见到此景,不由得拱手笑道,“皇上请便,臣却是不渴。”

    光绪皇帝这才放过了太监,接过了盖碗,喝了一口,就放在了一边,等到对面的王师傅也喝了茶,于是才慢慢开口,“王师傅久在亲爸爸身边参赞政事,昔日就有人说是亲爸爸的张子房,计谋了得,后来又担任了通政司使,朝廷的来往公文折子都看的透彻,朕受王师傅的教导以来,感触甚多,真真是听君一席话,胜过了读十年书。”

    原来这位王师傅就是昔日慈禧太后驾前的谋士王恺运,没想到兜兜转转,居然如今成了光绪皇帝的师傅,王恺运在光绪皇帝的面前态度也十分从容,丝毫未见拘束之感,尽显名士之风,光绪皇帝如此夸赞,他也只是含笑微微鞠躬,“皇上的赞许,臣实在是不敢当,臣昔日读书,最喜读的就是史书,唐太宗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旧年又在肃顺帐下为师爷,后来承蒙皇太后不弃,又在中枢混了一些日子,皇太后谕旨请臣来给皇上上课,上课,臣是不敢当的,臣的学问给翁师傅提鞋也是不配,只是将这些年读书当差的一些感悟,和皇上分享一番,皇上听了若是日后治国理政有些襄助,臣的这些经验就是有了用处了。”

    “这是自然,”光绪皇帝连忙说道,“朕昔日读史都是看些纸面文章,不通其内在深意,经过王师傅的点拨,多有拨开乌云见月明之感。今日咱们要上什么?”

    王恺运如今也留起了短须,他捻须点头说道,“今日咱们来说一说,战国时候的事儿,史记想必是皇上已经通读了,臣倒是要考校皇上,战国七雄,其中为何独独秦国可以席卷天下,囊括宇内呢?”

    这个问题倒也不算难,只是王恺运算得上如今的学问大家,若是浅显的回答,未免有些随意,光绪皇帝沉思了一会,才说道,“两个,一个是用人,一个是变法!”(。)

二、指点江山(一)() 
“皇上此言不错,但也不全然正确,变法和用人自然是最紧要的两条,?6??若是无人主持推动,再好的人,再强的法也是无所适用。om秦国无三晋之中原富饶,无东齐之文化****,无南楚之幅员辽阔,无北燕之天子血统,西北关中昔日乃是荒芜之地,绝非是天府沃土,秦国的条件并不丰厚。秦人有着春秋战国风云纵横的时代所造就的铁血大争,创新求变,自强不屈,砥砺奋进,包容天下之精神,君主海纳百川,任用能臣,变法图强,恪守法制,尚武任勇,风云际会的时代促使强势生存。若无这点精神,绝不能够用人得当,变法图强,皇上为天下之主,意念必须坚定,要有孟子所说的‘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精神,才可以治理国家,为民安身立命所执掌天下权柄。”

    光绪皇帝严肃了起来,眼神坚定,“朕知道了。”

    “皇上所说的用人,和变法,这两个的确是秦国强盛的重要手段,咱们先来说一说,这个用人,秦孝公,任用卫人商鞅,拔为左庶长,破天荒的开府为相,为秦国兴盛立不朽功勋;秦惠王,憾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