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101部分

名门妾室-第101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房是邻县一商人,因生意败了,只好遣散家中奴仆。这家的男人叫富贵,一直跟着商人出门,也懂些帐头的事。他媳妇是做内院浆洗的,一个女儿十三岁,原本就是姑娘身边伺候的人,一个儿子十一岁,原本也是做长随。

    这十个人洪伯精挑细选出来的,玉秀看了一下,果然都不错,看着就挺老实本分的。

    山青的儿子改名叫阿胜,就跟着玉栋做长随,富贵的儿子改名叫随砚,就跟着玉梁。

    富贵的女儿玉秀嫌年纪稍大了些,先用两年,以后再换吧。她和玉淑商量,改名叫双喜,主要是伺候玉淑,平时帮着在内院做些针线或灶上的事。

    “你们都是有过主家的,规矩我就不多说了。我今日只说一条,我们家的规矩,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若犯了错,怎么来的,我们就怎么卖出去。”玉秀看着这几人,面色平静地说了几句。

    这十个人却不敢有轻忽之意。他们在前主人家里,当然听过整治人的手段。这大娘子看着好看,说的话,听着有些渗人。

    “以后这家里,外院之事先问洪伯,内院之事问我和二娘子。”玉秀指指洪伯和玉淑。

    “是,小的明白了。”山青和富贵不敢怠慢,大声答应了。

    有了这十个人,洪伯就省力多了,家里全心开始准备应付京中来人。

    玉秀将家中前院的客厅重新布置,采买了花瓶等物摆设,以此来做会客只用。

    前院本就有客房,如今也只略作布置就可做下榻之处。

    其实这也只是以备万一,玉秀估摸着,京中来的大人应该会住到武知县安排的下榻之所。

    接待的人,玉栋自然是作为主家出面的,洪伯带着富贵跟着,有什么事也可照应。

    郑氏和九娘守在作坊,如果来人想看看作坊,也可照应。

    和刚到颜家时不同,现在的郑氏脸上没有愁苦之色,荣光焕发。她来到作坊后,干活勤快心思也灵巧,还翻医书钻研出了几种脂粉配方。

    作坊里的人如何干活她也留心,做事也公道,打理得不错。

    她婆家人知道她日子好过后,还曾找上门来,玉秀吩咐几个护院直接给打了出去。

    郑氏踏实,九娘灵活,有什么状况也可应对。

    为防万一,他们又向沈莛借了钱掌柜过来。

    以后家里的铺子会用女子当掌柜,但玉秀没打算让人以为自家全是女人抛头露面。

    万一来的大人是个假道学看不起女人的,也没必要硬顶着,就请钱掌柜帮着斡旋就是。

    他们是打算做生意的,没打算惊世骇俗,更不想引起世人口诛笔伐。

    可惜,玉秀安排的再细致,还是挡不住世事难料。

229章 李承恩的试探() 
五日后,京中派下的大人来了。

    让玉秀大为意外,来的人,居然是户部主事金元宗,前世,自己离开云水楼后,就是被人送给金元宗的。那时,他是户部尚书的身份来江南,明州府的官员巴结他,将自己买了送给他。

    现在,他还只是一个户部主事,不知道是不是会如前世一样,坐上户部尚书的位置。

    而更让玉秀意外的是,李承恩竟然也来了。

    堂堂靖王府二公子,已经被靖王上表请封为世子的李承恩,居然会陪着一个户部主事过来?

    这让她心中有些异样的感觉。

    她让人将李承恩来了云昌镇的消息送到王府田庄,李承允若有什么安排也好早做应对。自己带着众人又将家中重新布置了一下

    武知县一早就赶到东屏村,看颜家布置得体,没什么要改的,就跟玉栋耳提面命说明来的人是谁,要如何应对等事。

    玉秀对金元宗并不担心,这人油滑得很。除非利害相关,不会轻易得罪人。

    到了这日中午,浩浩荡荡一队人来到东屏村,武知县和玉栋早早就在村口的石桥头迎接了。村中的村民们早就告诫过今日不可随意到河堤路这一带走动。有想看热闹的,都站在村庙那边远远观看。

    金元宗当然不会和李承恩抢先,恭敬地请二公子先行。

    李承恩与武知县说,“本公子在明州听说颜家兄妹之事,说来他们和我们王府还有点渊源。”又转头对玉栋说,“去年你们在明州时,本公子恰好不在,听家母说你们治好了我大哥的病……”

    “大公子吉人天相,在下兄妹几个不敢居功。我们能顺利回乡,还多亏了王妃派人护送。要不是王妃怜贫惜弱,哪有我们兄妹的今日。我们能有如今,都要多谢王妃,只是一直没机会再去明州,只好在家中想起时磕头为王妃祝祷。”玉秀知道李承恩来后,就跟玉栋商量过应对之事,所以,玉栋一听李承恩的话,回得很麻溜。

    李承恩看他长相忠厚,说的话不似作伪,倒是满意,“也是你们的造化,家母一直教导我们仁善之心……”

    “王妃仁善之名,下官在京中都有所耳闻。说起明州的诰命们,听说宫中贵人们都说王妃实是第一人。”金元宗立马凑趣地说道。

    他这话要传出去,绝对一个错处都没有。江南是靖王的封地,那在明州的诰命里,靖王妃刘氏当然是第一人。

    可李承恩听了,以为他的意思是夸奖刘氏是明州仁善第一人,也就很顺耳。

    武知县自然也凑趣夸了一对刘氏的仁德善行。

    一行人说着进了颜家大门,玉栋请李承恩坐了上座,次座请金元宗坐了,然后是武知县。他自己坐在主座相陪,玉梁跟在玉栋边上坐下。

    李承恩和金元宗趁着坐下的时候,趁机仔细打量了对面颜家兄弟。这兄弟俩年纪也太小了,大的那个勉强称为少年,小的那个还是总角稚龄。颜玉栋浓眉大眼,面容看着敦厚。颜玉梁白白胖胖,粉团似的像年画上的娃娃,一双眼睛清亮,好奇地看着对面那行人,显得很可爱。

    “听说你还有两个妹妹?”李承恩想起刘氏提起的颜玉秀,顺口问道。

    “是,有两个妹妹,因为妹妹们年纪大了,就没让她们出来拜见……”玉栋含糊应了一句,刚好富贵端了茶上来,“这茶也是我们自家做的,二公子,金大人请尝尝看。”

    金元宗目光瞬了瞬,来的路上,他已经听说了颜家娘子的美名,还想见见是如何美貌呢。

    李承恩听玉栋一口回绝了,看着倒也不恼,端起面前的茶碗抿了一口,“这是如今盛行的仕林茶?”

    自从五味茶楼打响牌子后,文人雅客以喝两宜茶为风雅之事,尤其是唐赫章等大儒也推崇后,文士们更是争相追捧。如今很多人都将两宜茶称为仕林茶。

    “禀二公子,学生不喝茶,倒是不知道茶楼里这茶叫什么。我们卖给茶楼时,是说这茶叫两宜茶。”玉栋有些木愣地说。

    李承恩看他完全没明白自己问的什么,笑了一声,点头说,“原来这茶叫两宜茶啊。”

    他原本是不想来的,可刘氏说颜家竟然凭着一味茶被文人学子熟知。李承允又和颜家兄妹交好,若是让李承允借着颜家这点影响力,在文人中得了声名,对他可不利。

    再说,靖王请封世子的折子上京后,一直听到消息说武帝准了,可册封的圣旨却迟迟未到。世子之位未落入囊中,他就一日不能掉以轻心。

    明州府里,连如意那个贱婢生的贱种都敢跟自己争夺了,李承允虽然废了,也不能掉以轻心。

    而金元宗这次来,到颜家采买只是顺便,据说还肩负着探查江南粮仓的差事。户部尚书已经年迈了,金元宗一个主事之位,能越过侍郎做了钦差,可不容小觑。

    李承恩就借着探望兄长的名义,陪着金元宗来了。

    刚才他试探地提起仕林茶,若颜玉栋对此有自得之色,他就得警惕颜家会不会以此做进身之阶。可玉栋一副茫然无知,显然根本不知自家的两宜茶还有别名,他就放心些了。

    玉栋是真不知道这名字。家里的生意他只负责在外露个脸,其他的都是玉秀在管。玉秀跟他说的他知道,不说的他压根就不知道。玉栋自己又不太喝茶,也不会到五味茶楼去,当然不会知道仕林茶这种别名。

    玉秀知道自家哥哥性子不会作伪,人又正直良善,有些事就不跟他多说。

    就这样,兄妹两人误打误撞,倒是逃过了李承恩的一次试探。

    李承恩跳过这话题后,跟金元宗谈起云昌镇这边的风土人情。

    金元宗对这位靖王府的准世子也有心结交,武知县跟着附和几句,厅中的气氛就热络起来。

    洪伯趁机进来说酒菜都准备好了,玉栋连忙请几人入席。觥筹交错,虽然无歌舞助兴,可金元宗和武知县的刻意奉承,对李承恩来说就是最好的下酒菜,很快,李承恩喝得有点多了。

230章 调戏不成() 
李承恩的本性是飞扬跋扈又残暴好色的。可这么多年来,他在外一向是谦和之态。

    玉秀在后院,打发随砚在厅后听着他们的话,随时传话进来。从李承恩提起自己时,她一颗心就吊了起来。

    她倒不是怕李承恩见色起意,自己今年才十一岁,再好看到底年纪尚幼,前世好像没听说李承恩喜欢亵玩幼女。

    只是,李承恩会知道自己,要么是刘氏提起,要么是派人打听,不管哪种原因,都不是什么好事。

    “二娘子,大娘子在吗?作坊那边全安排好了,那些大人们随时都可过去看。”玉秀还未来得及深思,九娘的声音传来。

    玉淑正带着双喜在院子里,听到九娘这话,探头到房里,“姐,九娘来了。”

    玉秀走出房门,听九娘说作坊那边货物都摆放好了,随时都可过去查看。她看看天色,这时日已略微西斜,想来前院的酒该喝得差不多了。

    知道来的是金元宗和李承恩后,她特意选了两人喜欢的酒菜,料来吃食上不会有什么不满。

    “你到前院去找富贵,让他跟大郎君说一声,就说作坊那边都准备好了。金大人若提起,就请他们过去看看。若是没人提起,就不要提了。”

    九娘答应一声,穿过二门往前院厅堂走去。

    厅堂中,李承恩觉得酒菜都挺合胃口,金元宗和武知县又凑趣,不由多喝了几杯。他略微觉得有些头晕,扶着桌沿站起,“我要……出去散散酒。”

    他的随从想跟着,李承恩摆摆手,“不用跟着,呃,这里能有什么事儿。”

    “就是就是,二公子只管走走,说不定,还遇上个花仙娇娘呢。”武知县也略有些喝多了,哈哈笑着说。

    金元宗也会意地一笑。

    李承恩指着他哈哈一笑,“那我可得去见见,哪里有花啊?”

    “我们家只种了月季、石榴,就在屋后。”玉栋和玉梁都未和这种人打过交道,压根不知道这三人在笑什么。听到李承恩这话,玉梁脆声答道。

    他的话,又让李承恩三人一阵笑。

    “我就去看看花去。”李承恩起身,往屋后走去。他本来只觉略有些头晕,这一走动发散,酒意上头,原来的五分醉,变成了七八分。

    他走着走着,就绕到了厅堂后面,看到一个穿着茜色衣裙的女子袅袅而来。

    李承恩有些喝多了,摇了摇头,看那女子柳眉微皱,涂着红色丹蔻的手扶着一丛花,束腰袄裙显得她曲线玲珑,李承恩最喜欢的就是这样有风韵的女子。

    他不由踉跄着走近几步,那女子抬头看过来,凤眼含情,身材高挑。

    往日有巴结李承恩的,都会安排这种戏码。今日就是时间早了些,这种偶遇美人,得月下才有情调。

    颜玉栋看着都还未解人事,居然想到这种巴结手段了?李承恩随即想到武知县那句话,原来那花仙娇娘是在这等着呢。

    只见那女子嘴唇微动,听不清说了什么,“美人,你在说什么?”

    他伸手想去搂住那女子,那女子笑着后退,躲开了他的手。李承恩的手往下一落,刮在女子身边那丛花上,只觉手指一阵刺痛,这花居然是有刺的。

    这让李承恩有些恼火,醉后他的暴虐有些露头,不由寒声说,“装什么样子,还不快过来扶着爷?”说着再次探出手,一把就抓到呢女子的胳膊。

    他凑到那女子脖子上想闻闻,那女子竟然还推了他几把,他不由加重了力道,探头凑到那女子脸上,然后,就觉得脖子一痛,人事不知了。

    九娘匆匆到前院来找富贵,没想到走出二门,就被二门这边新栽种的一丛月季勾住了裙摆。

    她今日特意换了一身茜色纱裙,这裙子经不住勾拉,一被刺勾住若是硬拉的话,裙子就要破个口子了。她再急也只好耐下性子,慢慢将勾住裙子的刺弄出来。

    她正在与月季纠缠,听到脚步声响起,还以为是家里人,抬头想叫人来帮忙,却看到是个不认识的年轻男子。

    这男子穿着一身锦衣,带着束发玉冠,脸颊稍瘦削,一看就是非富即贵。

    九娘猜测应该是今日来家中的大人或者他们带来的人了。

    她不敢失礼,只好含笑微微屈膝行礼。

    没想到,那人竟然直直向自己走过来。

    待那人走近,九娘就闻到一股酒气,明显是喝醉了。

    她在芙蓉楼这么多年,一看那人看着自己的眼神,就知道这人是色心渐起,她连忙问了一句,“这位大人,可是迷路了?”

    没想到,那人充耳不闻,竟然伸手就要搂抱。九娘连忙躲避,若照她的本意,真想狠狠踹上一脚。

    可是,听说今日来的都是京中的大人,还有靖王府的人,她怕自己一脚踹出去,为郎君和娘子惹祸,只好躲避,暗暗期望这人的侍从能快点来阻止。

    可李承恩醉的比她想的更厉害,竟然伸手就抓住了她的胳膊。

    九娘不敢大喊,只好用力推搡,可她的力气怎么推得动。

    眼看着李承恩就要碰到自己,九娘不由闭目,手脚发冷,可李承恩却忽然松开了手。

    九娘睁开眼,看李承恩双目紧闭地往后倒去,不由“啊”了半声,然后紧紧捂住嘴。

    李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