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117部分

名门妾室-第117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玉梁所说的先生,自然是唐赫章无疑。

    李承允回明州去了,唐赫章却还是留在王府田庄,每日为玉梁讲课。

    听到唐赫章来了,玉秀和玉栋连忙将人迎接进来,玉栋和玉梁陪着说话,玉秀拿了茶炉上来,在一边烹茶,又让双喜去装了一碟陈皮蜜饯。

    玉淑在后院裁衣,听说唐赫章来了,连忙出来拜见,随后就留在院中,帮玉秀准备烹茶之物。

    因为唐赫章和颜焘交好,他们兄妹在唐赫章面前,都是执子侄礼。

    双喜送蜜饯进来,玉秀接过,将蜜饯摆到唐赫章面前,“先生,这种陈皮蜜饯,最是祛痰止咳,您尝尝味道如何。若好的话,等会带两罐回去。”

    唐赫章,没到秋末冬初,就会有咳嗽之症。

    这陈皮蜜饯,前世也是他从古书中看到后,让玉秀学着做的。

    “秀秀又琢磨出新吃食啦?让我好好尝尝。”唐赫章笑着拿了一块放进嘴中,“这蜜饯味道不错,吃下去爽口,味道甘中带苦,苦中回甘,好吃,真是好吃。”

    唐赫章喝到两宜茶时,大大惊叹了一下。到了云昌,那两宜茶他天天喝着,玉秀还经常换了花样做出各种吃食点心。

    说来也怪,这些吃食点心,有些是他曾在书中见过,有些他闻所未闻。可玉秀做出来后,那味道却十分合他口味。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吃了一块,“你这丫头真是跟我有缘,做的吃食我样样爱吃。可惜喽,要有段日子吃不着了。”

    “先生,怎么有段日子要吃不着啊?”

    “你们知道兰江发大水的事吧?唐家在蜀中也有些产业,族里近日来信,说是那些产业也有损,让我回家去商议如何是好。再说要过年了,我这大半年没在家,过年也得回去一趟。”

    唐赫章说得含糊。唐家在蜀中的产业有损,找唐赫章有什么用?

    玉秀再一想,唐赫章的大儿子,就在蜀中某县做知县的。

    唐赫章的大儿子,没学到自己父亲的通透,名利心极重。唐赫章是从兰江大水之事里,发现不对劲,想要回家去处置家务吧?

    “先生,那您什么时候回来?”玉梁一听唐赫章要走,有点舍不得了。

    “过完年我就回来。你可不要偷懒,照我说的功课天天做下去。等明年开春,就可下场一试了。”玉梁人小嘴甜,又是故交好友的孙辈,唐赫章对这小弟子格外偏爱。

    “今年建昌县这几个秀才的文章,我都看过了。明年还是这学政,你那文章,保准能入他眼。若是明年能进学,你再踏踏实实学上几年,到十三四岁再去秋闱,料来中举也不难。”

    “先生,真的啊?那我明年就去考个头名给您长脸。”玉梁一听这话,来劲了。

    “美得你还头名,你以为这秀才头名是好考的?”唐赫章点了玉梁鼻子一下,“好好用功,别想头名的事,先考上就好。”

    “先生,那您什么时候动身啊?”玉秀算着这里到青州的路程,这路上可不短。

    “明日就动身。”唐赫章听说兰江发大水时,心中就有些不安,后来再知道成王重伤之事,只觉这事不对了。

    正如玉秀所猜的,他几次写信让大儿子想法辞官,偏偏儿子觉得自己前程正好不忍放弃。

    眼前这形势,他那官要是再做下去,只怕要连累家人族人。这次回去,无论如何得让他辞官跟自己回青州。

    “这么快啊。”玉秀本来想安排车马还是路上跟车之人,再快也得有一两日准备。

    “你们不用忙了,田庄里有护卫,马车也有现成的。到时就让他们送我回青州。”

    唐赫章都安排好了,玉秀也不再提安排车马的话,下去装了几样东西,“先生,这罐蜜饯您带着上,这里有几斤茶,花茶两宜茶都有,您带回去自己吃或送人都行。明儿一早我再让人送些点心来,您好带着路上吃。”

    “好,正想说让你给我备这些东西呢。”唐赫章让身边的小童将东西拿了,又转头跟玉秀说,“秀秀,我有几句话得嘱咐你。”

    玉秀知道,唐赫章是有话单独要跟自己说,答应着跟上,“先生,我送您出门,边走边说吧。”

    玉栋本来想送,听唐赫章只叫了玉秀,送到院门口,就拉玉淑和玉梁停步了。

    唐赫章慢慢走出几步,让自己的小童也到大门等自己,才一脸肃然地跟玉秀说,“秀秀,听说滕王身边有洪典为帅,朝廷明年可能要征兵。玉栋那孩子心眼好,你可得看好他,若是征兵入伍,记得到北地去为国效力。”

    洪典,自然就是洪天锡。

    他们兄妹对外都说洪天锡是远游会友去了。唐赫章这话,是担心万一滕王造反,玉栋入伍后若留在江南的话,怕他们这对师徒遇上。

    玉秀恭声答应了。

    “你这丫头,小小年纪真是通透得紧。”唐赫章赞了一句,放心走了。

266章 年末盘账() 
唐赫章离开后,玉秀接连几日心神不宁。

    到明年,哥哥也才十四岁,朝廷会不会念他年纪尚小,就不让他入伍呢?可是,哥哥是明州府的武解元,多少人看着呢。

    早知道,哥哥不中这武举解元就好了。

    尤其是看到明州传来的邸报,有兵部尚书奏报兵源不足的奏折内容,显然朝廷征兵势在必然。

    现在,颜家每月都会有邸报和小抄。

    玉秀从沈莛那里得到启发,不论做官还是经商,都得知道朝廷动向。所以,她让明州的店铺掌柜将邸报小抄买了,定时送过来。

    这些邸报,玉秀自己看,还让玉栋和玉梁都要看。看完之后,几人坐一起琢磨商议,还得说出点门道。

    玉秀还会让他们将所思所得专门誊写下来,拿去请教唐赫章,或者留着待以后看是否如他们所想。

    这法子还挺有用,玉栋那么敦厚的人,如今看邸报上的条陈,都知道不能只看文字,要细思其后的事情了。

    如今说起朝廷之事,家里除了玉淑,玉秀三个都能说个几句。

    玉淑性子温柔和顺,对朝堂这些事是怎么都记不住。

    玉秀一开始还逼着她一起看,后来看玉淑拿着邸报宛如看着仇人,不忍心再逼她了。算了,淑儿以后就做个不愁吃穿的贤妻良母,岂不是更好?

    所以,每逢家里说这些,玉淑是只管旁听的。

    “秀秀,你看这奏折上说朝廷兵力不足,朝廷要是征兵去北地,我过去,刚好能见到师兄了呢。”

    玉栋看到这消息,有些跃跃欲试。

    从那护卫带着神医回京后,终于传来不少好消息。成王没有性命之忧了,周明在北地打了几场胜仗,将北蛮打退了上百里。还有就是武季方升了校尉。

    玉秀听到兵源,猜想武帝或许会如前世一样,将蜀中灾民青壮收编入伍。若和前世一样,哥哥倒不会被召入军中了。

    “哥,等朝廷公文下来再说吧。谁知道这兵源不足会怎么办啊?你正经还是得先想着进京考试的事。”

    玉栋听玉秀这么说,也有道理,“那是三年后的事,急什么。对了,王彬昨日来找我告辞,他要跟随大公子进京去。圣上下旨让靖王、滕王和南边的福王,今年都回京过年。靖王爷已经奉旨,不日就要带着大公子和二公子进京去了。”

    王彬如今,已经算是李承允的幕僚。他在建昌反正也没家人,打着提早进京备考的名义,应该是跟着李承允进京办事。

    玉秀已经让人给李承允那送过送别礼,听说王彬也要走,自然免不了又得备礼相送。

    日子忙碌中,一年又到了尽头。

    腊月开始,作坊里停工。郑氏就带人将作坊里住人的屋子都收拾出来。

    颜家铺子里大部分掌柜们,都是无家可归的女子。过年铺子关门歇业,索性让这些掌柜们都聚到东屏村来,一来大家也可见面认识一下,二来也免得各自守个冷冰冰的铺子过年。

    从腊月十七起,陆陆续续每日都有掌柜们坐车来村里。

    这样一来,东屏村里女子骤多。

    这些人,个子有高有低,或容颜娇美或性子爽利,硬生生将东屏村这个山村,变成了女儿国的感觉。

    幸好,除了这些女子,还有赵全生那一群人。

    赵全生跟原来底下那十来个人,除了有两个有家人外,其他也都是孤家寡人,也跟着赵全生投身颜家了。

    赵全生投在颜家后,只觉自己如鱼得水。如今,已不止是颜家运货的管事,而是颜家车马行的大掌柜了。

    因为运货需要车马,颜家置办了不少马车驴车,这些车马若只运送颜家几个铺子的货物,每月运完倒有小半月是空放着。就算运货的时候,那马车里也经常还有空档。

    赵全生就提议开家车马行,他走南闯北,对于车马行这行当也熟悉。开车马行也就是官府文书麻烦点。

    玉秀听他说车马行除了给自家运送货物,还可接生意,帮其他铺子送货带货。人和车都是现成的,觉得不错,就交给赵全生筹办了。

    赵全生卯足劲要干出个样子来,现在,光明州府里,颜家就有了八家车马行。靠近明州,往北青州润州、往南昌州海城也都开了。

    “大娘子,回头我们把车马行一路往北开到京城去。大郎君小郎君上京赴考,一路都可以坐自家车马行的车子。”赵全生带着十多家车马行的账本,走路带风,脸上放光,连那条刀疤都泛红,“您别看家里车马行开的时间短,这钱可不少赚。”

    如今郑氏管着作坊,九娘是颜家脂粉铺的大掌柜,柳絮是颜家绸缎行的大掌柜,赵全生是最后一个回到东屏村的,其他三个都和玉秀对完账了。

    赵全生这话一说,柳絮跟九娘、郑氏说道,“你们听赵大掌柜的这口气,大娘子快点算算今年有多少进账。”

    因为是在家中,他们几个大掌柜日常也经常见面的,说话也熟络了。柳絮做的绸缎行,和车马行生意差不多时候,更存了比较的心思。

    赵全生被柳絮一取笑,刀疤脸不由浮现几丝红意。柳絮所管的绸缎行,开的时间也不长。但绸缎布匹利润不错,加上颜家如今的衣料花样又新鲜,绸缎行的入账也不少。

    车马行再赚,这利润上和绸缎行、脂粉铺还是不能比的。

    “有老赵的车马行,我们如今各家铺子的东西上货又快,卖得又时兴,多少人家羡慕呢。”九娘笑着赞了赵全生一句,她如今是玉秀的小婶娘,往日的泼辣收敛了,在掌柜里头周全,务求大家都能和和美美的。

    玉秀笑着接过账本,“老赵辛苦了,账本放下,先喝口水吧。”

    几个人对完账,脸上都是笑容洋溢。这一年里,零零总总,入账竟然有八万多两。

    这还是明面上的,砚山那边藏着的几仓粮食,这一年置下的田产房产还未算。

    “大娘子,居然有这么多银子。要照这样下去,咱们家不得是江南首富啊。”柳絮赞叹了一声。

267章 钦差又上门() 
柳絮这么一叹,其他几个也从惊讶中回神了。

    “当年我家的药铺子,到年底要能有个一二百两,我爹娘都觉得是了不得的喜事了。看如今,这银子,要堆一起,有我们这半间屋子了吧?”郑氏指指他们所在的这间花厅,比划着八万多两银子要堆起来,该是多大的一堆。

    郑氏平时不多话,只埋头在作坊里做事,大家都说她跟个泥人似的。如今露出这财迷样,让大家都笑起来。

    柳絮正喝茶,看郑氏在那正儿八经地比划,一口茶水差点喷出来,“郑姐姐,往常觉得你除了做脂粉啥都不管,如今才知道,你还是个财迷啊。”

    “别说她,我一想到八万多两,这脚都有点发软。”九娘也笑。

    玉秀和玉淑也高兴,玉秀笑着说,“我们这点银子,明州府有家底的只怕都比我们多呢。不跟人家比,今年赚的不错,都是你们辛苦的功劳。你们几个也快合计一下,正月怎么给大家发利是红包吧。”

    玉秀放下算盘,提醒他们奖赏的时候到了。

    这话说出来,众人更是高兴。颜家兄妹厚道,每月的月钱不少,赚钱了这分红更厚实。他们这几个大掌柜,拿了分红,估计都赶得上差不多的小财主了。

    算完账,也到晚膳时候。洪伯招呼赵全生等人到前院先吃些酒菜,再安排住宿之处。郑氏和柳絮到作坊那边,跟其他女掌柜们一起用饭。

    颜家兄妹和颜庆江、九娘六个人,就在内院摆饭。颜庆江现在在建昌县待得多,好久没见玉梁,伸手将玉梁揽到自己边上坐了。

    他如今有九娘天天提点着,感觉说话做事又明白几分。

    席上说起家中今年的银子,玉栋惊得都合不拢嘴,“怎么会这么多!”

    今年外面的田庄佃户的事,是他带着玉梁,腊月头上就算账结清了,那次就把他吓了一跳。那次结完,发现家里田地出产居然有几千两银子。

    现在,听说生意上赚的竟然有几万两,玉栋只觉得自己那颗心都要跳出来了。他知道自家生意肯定赚钱,可几万两,会不会算错了?

    “哥,刚才我怕姐算错了,还偷偷又打了一遍数呢。”玉淑吐吐舌头,她过了这么些时候,才缓过神了。

    要说最淡定的,就是颜庆江和玉梁了。

    “哥,大姐,二姐,你们太大惊小怪了,以后我们银子肯定更多。”

    “就是就是,九娘说,有秀秀那聪明脑袋,银子肯定越来越多。”

    这两人一副其他人没见识的样子,让人都不知说什么好。

    玉秀也是一脸笑意,富足的日子,总是让人安心。他们家如今,在内玉栋和玉梁眼看着越来越有出息,在外有能干可靠的管事和掌柜,这样的日子,真是得天厚赐。

    几人高兴地吃完饭,做了美美的一个梦。

    第二天醒来,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上天言事的日子。

    玉秀和玉淑看着山青媳妇带人贡麦芽糖,烧纸银纸马。

    这些东西,不论有钱没钱,都是这么操办的。因为传说这一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