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173部分

名门妾室-第173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道是周明欺君?”

    武帝深思之后,怒不可遏,觉得御史的弹劾有诈,是周明不愿查案的脱身手段。

    他越想越有道理。周明为了不娶安平郡主,只能接下这差事。可他又无能查案,或许也不愿得罪人,就利用御史们逼自己收回成命。

    盛怒之下,武帝直接下旨,命周明十日内就得定案,否则视为包庇。

    周明身在夹缝中,左右为难。

    因为逃离山阳县的虎贲密探和几个军士作证,唐鹤年是滕王一党之事,被确认无疑,他的名字赫然在案。

    虽然其父唐赫章大义灭亲,可唐鹤年附逆,罪证确凿。

    武帝曾说过:附逆之人,家人同罪。

    唐鹤年还有妻儿,还有两个兄弟,这些人该不该定罪?

    李承恩带着金元宗等人,力陈应该将唐家下狱。

    李承允、谢惠灵等唐赫章弟子,不忍唐家无辜之人受牵连,又有唐赫章遗书,自然为唐鹤年妻儿求情,受到训斥。

    武帝觉得这些人包庇乱党,其心可诛。

    若不是李承允、谢惠灵身份敏感,或许也被视为乱党了。

    谢家为了保住谢惠灵,以回家备考之名,硬是将谢惠灵绑回登州老家。

    李承允刚想设法,西北刚巧出现乱事,武帝命他为钦差,去西北巡查。

    朝堂上,武帝厉声训斥李承允等人时,玉栋忍不住出言为这些人辩解,触怒龙颜。

    虽然有周明和众位将领求情,可文家人推波助澜,玉栋还是被投入天牢。

    周明只觉自己身处夹缝。

    若他一味求情,笔下超生。那武帝认定他包庇乱党,朝臣也会乘机喷击。尤其李承允被训斥之后,李承恩不经意间,透露滕王曾到明州时,与李承允过从密切。

    李承允被训斥玉栋被关后,有人还指出周明和李承允兄弟情深。

    这种种夹击下,周家很可能被夺了兵权。

    若想脱身,除非周明狠心将所有相关人等都做为滕王余孽。可他一来不愿昧着良心,帮着那些文臣党同伐异,让无辜之人枉死。

    若和滕王沾边就得抄家灭族,得屈死多少人?他不就成了助纣为虐的帮凶?

    二来就算他这么做,只怕那些人死了,他也还是要被参奏。

    周明左右为难,只觉自己掉进沼泽,越动得厉害越陷入得快。

    周定康也和周明一样,不愿滥杀无辜。

    他们在沙场上杀人,是为了保家卫国。将军卸甲后,那心其实比谁都软。

    文国公文峥,这日请旨进宫,给文太后请安。

    因为朝堂上周家和李承允倒霉,他脸上满脸笑意,“太后娘娘,如今李承允和谢惠灵被圣上厌弃。要不要乘胜追击,将周家先拿下,断了李承允一条臂膀?”

    “把脸上的笑收收,多大的人了,还沉不住气?”文太后看文峥难掩得意之态,斥了一句。

    “是,臣弟太沉不住气了。”文峥没有辩解,连忙认错。心里还是高兴。

    他没想到,文太后对武帝心思,拿捏如此精准。

    王丹阳和他们几次说话后,武帝就对这些人生疑了。

    李承允节节败退,眼看着李承恩站上优势。

    他们也明白了武帝的心思。

    武帝只怕是不会过继任何人了,他笃信自己能长生不老,期望着江山万年呢。

    所以,不论是李承恩还是李承允,都只能争个朝堂优势。

    武帝一旦驾崩,朝臣们的拥立就很重要了。

    文太后看文峥认错,没再多说。

    “李承允去了西北,总得待上数月。这段时间,可得好好布置。”

    “太后娘娘放心,臣等一切都按照您的吩咐,处置妥当了。只是安平那丫头,对周明倒真上心了。”

    王师凯旋之日,安平郡主目睹了周明的风采。她在南方,见到的都是文弱少年,看到周明后,只觉得少年英武,竟然发誓非君不嫁。

    她倒也大胆,一直追在后面。

    文太后微微皱眉,转而问道,“让你查周明的事,查的如何了?”

    周明御前拒婚,说自己有心上人后,大家都在猜测是谁。

    周明对这警觉得很,从不多言。他越是如此,文太后越认定周明是个痴情种,让文国公务必查出此女是谁。

    文峥原本不以为然,他们管这些儿女私情做什么?可文太后严令,他到底不敢怠慢,这些日子四处派人查访。

    现在终于有了眉目,今日进宫也是为了禀告此事而来。

    所以,一听文太后问起,他连忙拿出一封密信呈上,“太后娘娘,我们的人将周明所到之处都查了一遍,筛选之下,只有这个女子了。”

393章 太后生戒心() 
文太后看着那密信上,细细写了周明这几年行踪。

    周明在北地军营时年纪尚小,等到十六岁才回到京城,随后到了明州。再回到京城,及至此次平叛。

    这几年里,他除了家中故旧好友,就是军中将领护卫,唯独新结识的颜家兄妹过从甚密。

    文国公看文太后沉吟不语,又继续说道,“娘娘,颜家姐妹里,姐姐颜玉秀长相甚美,据说见过的莫不倾倒。”

    文太后放下密信,“这颜家我记得,说起来倒和我有缘。当初还是我提了他们家的露华香脂粉,让他们成了皇商。”

    文太后想起那次,颜玉秀所做的脂粉被送进宫,她看武帝有心奖赏,趁机建议御用采买。

    经由这事,她终于又从隐居的仁寿宫走回人前。

    说起来,颜玉秀还算她复出的有功之臣呢。

    那一次,好像也是周明提起颜家兄妹有功的吧?

    “她妹妹颜玉淑呢?”文太后又仔细看了一眼密信,看到颜家是姐妹两人。

    “一来年纪太小了些,二来……”文峥犹豫一下,说道,“二来,前年离京时,颜玉淑落崖死了。李承允、周明等人都派人去过颜家。颜家大郎颜玉栋,入伍后跟着到蜀中平叛,一直很受周明器重提拔。臣想周明若与颜玉淑有私,颜玉淑死后,周明该有些异常才是。”

    文峥自己也是从少年人过来的。少年慕艾,心上人若出事,总会忍不住做些傻事的。

    当年的大姐,他忍不住抬眼偷看了一眼,当年大姐,多沉稳理智的一个人,不也曾闹过?

    “颜玉淑怎么会落崖的?”文太后没注意文峥的视线,细细想了文峥刚才的话,好奇地追问了一句。

    毕竟颜家有的是银子,家里肯定有仆妇。没道理颜家两个娘子独自上山,又无故落崖。

    文峥不敢隐瞒,将王丹阳见色起意,他的徒弟静虚想要捉拿玉秀姐妹俩。抓人的时候,玉秀姐妹俩跑上山,颜玉淑失足摔落山崖。

    “这两年多里,颜家一直派人寻找,好像不信颜玉淑死了。那么高的山崖,应该必死无疑。听说这妹妹长得也不错。”末了,文国公感慨了一句。

    美人夭亡,总是格外让人唏嘘的。

    “糊涂!这么大的事,阿峻怎么不告诉我?”文太后听到文九爷派人去县衙传话,帮王丹阳摆平此事,她不由气的一拍扶手,怒问道。

    “阿峻说,太后娘娘要用王丹阳,他……就想保住王丹阳。”

    “糊涂!真想保住王丹阳,当初把那抓人的几个送到官府,让知县秉公办案就是。徒儿不肖,师傅至不过是失察之责。”

    文峥也是刚知道文九爷做的这事,他也头疼。可事已至此,还是得帮他说话,“九弟做事一向急躁,王丹阳又苦苦哀求……”

    “什么苦苦哀求?只怕收了人东西吧?真是糊涂!”文太后带大文峻,对他性情自然知晓。

    “既然护了,怎么没护到底?不斩草除根?”这才是她最生气的地方。

    “九弟也想来着,但颜家一路撒钱……”

    文太后听完,悠悠叹了口气,“这颜家不得不防。你说颜家兄妹四个感情很好,颜玉秀怎么会不为妹妹报仇?”

    “颜玉秀隐忍多智,悲伤之下还想到要防着追杀。那时没斩草除根,只怕她是不会善罢甘休的。我在她这年纪,可能都做不到这样……”

    “太后娘娘太抬举她了,她怎么能配和您比?臣觉得,她最多也就是有点小聪明而已。她身边有仆妇护卫,可能是这些人的主意。臣看颜家兄妹除了赚到银子,没别的过人之处……”

    “或许她就是凭着美色,才迷得周明等人为她着迷呢?若真有过人之处,这几年早该动手了。”

    文太后听了文峥的话,却是摇了摇头,“天下这么多商人,就她能赚到银子,这还不算过人之处?”

    “再说,亲妹妹被人害死,县衙敷衍判案,她竟然没有闹一句?京城里还有颜玉梁的师兄。明摆着有人授意县衙行事,她就算不好意思搬出周明来,居然也不搬出李承允和谢惠灵的名头威压?”

    谢家嫡子,在京城权贵里,也是数得上的人物。

    靖王府大公子,明眼人都知道是储君之选,更是地位过人。

    这样的靠山,颜玉秀居然不找?是不信两人会帮她,还是觉得这两人惹不起?

    文家派人去县衙说话,这事瞒不了人。

    颜玉秀是否知道王丹阳派人抓她?

    “只怕她已经知道县衙是受了文家指使,或许,她还知道此事是王丹阳的手脚……异地而处,若你们有事,我只怕没她的隐忍,面对差役,她竟然一句怨言都没有?”

    “姐弟俩回到明州,就闭门不出,宁愿请个老儒教导弟弟……不对,她必定动手了!”

    文太后想到一事,心中一动,捏紧了手中的念珠,失声叫了一句。

    她深吸一口气,问道,“王丹阳那事,我让你查过,为何短短时日,王丹阳名声雀起,这和颜玉秀可能脱不了干系!”

    文太后想到王丹阳名声越来越大,几乎是一夜之间,红遍南北。

    要做到这样子传名,得有过人的财力,颜玉秀可以。

    颜家有钱,只怕在江南也是数的上号的富裕人家。

    而颜家的掌柜,三教九流都有……可她为王丹阳扬名,到底想做什么?

    王丹阳这两年名气越来越大,也越发得帝宠……

    “是臣弟无能,未能查出那流言来源……”文峥对那流言之事,也是很呕。

    “颜玉栋还在天牢?”

    文太后却没听他说完,转头问起这事。

    “是,按娘娘的意思,臣让人参奏颜玉栋妄议朝政。只是臣一直不明白,颜玉栋只是个四品小角色……”

    “就是因为他没根基,才能一举投入天牢,威慑那些武夫!”

    文太后不得不为弟弟解惑,“你看御史们参奏周明,周明有什么事?颜玉栋入牢,只有寥寥几人说情,要换个人,早吵翻天了。”

394章 当街呼王郎() 
文国公明白了,说俗了就是:柿子捡软的捏。

    “娘娘,您担心颜玉秀,要不要索性将颜玉栋正法了?臣再派人去明州,颜家就没有后患了。”他比了个死的手势。

    文太后摇摇头,“颜玉栋此时若死了,就激起那些武夫们的怒气了。”

    玉栋和朝中将领们没有交情,他们不会为了玉栋触怒天颜。

    可要是玉栋死了,他们就会想起玉栋是为了李承允等人陈情而下狱。唇亡齿寒,只要有人带头,必定就会闹到朝上。

    周明若真是恋慕颜玉秀,以他的性子,也肯定是要带头参奏的。

    “先让颜玉栋在牢里待着,你再查查王丹阳那事如何了。”文太后不愿再多谈,悠然吩咐了一句,“你回去吧,我该去念经了。”

    文峥知道太后没别的吩咐了,刚想走开。

    文太后的心腹嬷嬷匆匆走进来,“太后娘娘,九爷在宫外有急事求见。”这嬷嬷是文家安排在宫里的,私下提起文家人,总会按照文家的排行称谓。

    文九爷文峻官职不高,很少会主动请求进宫请安。来得这么急,一定是出了大事。

    “你也留下,听听阿峻有什么事。”文太后对文峥说了一句,示意那嬷嬷将文九爷带进来。

    文九爷一进门,叫了一声“娘娘,不好了”,转头对文国公说,“大哥,我找了你半天,外面出大事了。”

    “莫慌,到底出了何事?”文太后语气神态未变,问了一句。

    “王丹阳,出事了!”文九爷连忙回道。

    今日早朝时分,王丹阳和往日一样,穿了国师朝服,准备上朝。

    他只是个道士,本来是没资格上朝的。可有一日,武帝早朝晕厥,康顺带人将武帝抬回寝宫,王丹阳为武帝救治后,武帝救过来。

    王丹阳说是武帝修炼到了紧要关头,天劫在即,只要熬过去,就能求得长生。

    武帝生怕自己熬不过去,不顾朝中众臣反对,让王丹阳也上朝听宣,就站在金阶下。万一自己劫数到了,他就可当场做法庇护自己。

    王丹阳这日准备上朝,他的国师府大门就在皇城大街上。

    王丹阳的官轿就在大门台阶下十来步远的地方。他慢慢走出大门,在静虚等几个徒弟陪同下,打算走出大门上轿。

    冷不防国师府大门前的两座石狮子处,右边的石狮子后面忽然冲出一个邋遢的乞丐样的人。

    那人一下扑到王丹阳面前,开口叫了一声“王郎”。

    众人被唬了一跳,听声音,居然是个女的。

    正是赶着上朝的时候,皇城大街上,朝臣们或骑马或坐轿,都往皇宫涌去。

    国师府正好在皇城大街上,门口不少朝臣路过,这女乞丐的一声喊,不少人停下脚步看热闹。

    王丹阳被那女子抱住腿,使劲蹬了几下没将那女子甩出去,几个弟子如梦初醒,连忙上前帮忙。

    可那女子一身衣物脏污不堪,他们走近就闻到一股怪味,看不出颜色的布料上,竟然还泛起油光,几人实在有点伸不下去。

    还是静虚忠心可嘉,叫了一声“哪来的疯子”,上前抓住那女子衣领往后拖。

    可那女子是下了死力气抓的,静虚一时拖不动,那女子尖声叫道,“王郎,我是关氏啊,你真认不出我了吗?你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