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名门妾室 >

第58部分

名门妾室-第58部分

小说: 名门妾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氏骂韩氏忤逆不孝,韩氏要陈氏先说说这么些年,顾氏这个做大嫂的出了多少银子。

    “下地干活、喂鸡喂猪,这里里外外都是我们在忙活。大嫂一家住在镇上,大哥父子两个读书上学,这些年没见往家里拿回一根针一根线,大嫂是官宦人家千金,这随便拿点什么出来,不就够了?”

    颜锦程听韩氏这话,冲颜锦鹏喝骂,“锦鹏,你不管管你媳妇?这做媳妇的跟婆婆这么说话,还有没有规矩了?”

    颜锦鹏瓮声瓮气说了一句,“大哥,大嫂的陪嫁拿了多少?”

    颜锦程气得满脸通红,“好,好,合着难道我们是靠你养活的吗?你这说的是什么话?我不管了。”他气得回厢房去躺着了。

    韩氏听到颜锦鹏的话,只觉心里一甜,这么多年,颜锦鹏还是第一次站自己这边呢。

    她看颜锦程要躲房里,不干了,“大哥,你把话说清楚,你要不管,那打算让谁管?丢给锦鹏吗?我这就到镇上去找大嫂,把话说清楚。”

    韩氏的娘家听说女儿出了这种事,也赶过来,听到这话,气的拖了颜锦程就去镇上。

    陈氏要拦,被韩氏的娘给拉住了,“亲家母,我家巧娘嫁到你们家,可没享过一天福。我们给她陪嫁了五亩田地,现在呢?你大儿子说不管,行,将嫁妆还回来,我们带女儿回家去。我们让大家评评理,两个儿媳妇,凭什么就亏着我们巧娘?”

    陈氏平时占点小便宜,事情上却都是颜庆洪拿主意的。她吵架吵不过韩家人多势众,打更是不要说了,最后还是东屏村的人帮忙劝着,将韩氏的娘劝开。

    “你们大家评评理,我们巧娘嫁到她颜家,起早摸黑地干活,她大儿媳妇呢?官家千金!我呸,以前我就懒得揭她的底,一个小娘养的,充什么大家闺秀,我们巧娘可是你们家三媒六聘求娶的!她顾氏呢?自己跟着颜锦程跑,后来顾家为了遮丑才嫁的。”

    对于顾氏的下嫁,东屏村人还真不知道,韩氏的娘一揭底,众人啊一声惊叹,原来官家千金肯下嫁,是这样的缘由啊。

130章 倾家荡产() 
韩氏的娘揭底,众人听得津津有味。

    顾氏一向以官宦千金的身份自居,自矜身份,平时在村里,很有几分傲态。如今大家听说是妾室养的,还是私奔嫁人的,不由鄙夷起来。

    庄户人家的规矩没有豪门望族严,比如村里对女子抛头露面甚至上街买卖都能容忍,甚至未婚男女自己看对眼再说亲都是有的。但是,私奔是被人看不起的,被视为女子不自爱的表现。

    颜家在东屏村是孤姓,没有宗族长辈,他们父子说了算。要是搁到其他人家有宗族的,顾氏肯定进不了门。如果颜锦程执意要娶,可能就要被逐出族了。

    到了晚上,韩家人带着颜家兄弟从镇上回来了。

    东屏村的人轰动地端着饭碗,沿路跟着边吃边看热闹,那场景,跟看戏差不多。

    领先是韩家人赶的两辆牛车,一辆车坐着家里的六个男人,韩氏的爹打头,坐着她的兄弟和姐夫,还有一辆车坐着她的嫂子弟媳和姐姐。

    “大家看看,看看这房人啊!什么没银子!人家银疙瘩都藏在被子里呢,还雇了粗使婆子干活!家里老爹老娘下地干活,他们一家佣人用着,酒菜吃着!”

    韩家人一路走一路嚷,“看看这就是孝顺的儿子和儿媳妇啊,亲爹被关牢里,家里藏着钱不肯拿出来!”

    颜锦鹏和韩巧娘坐在韩家带的牛车上,一声不吭。

    显然,这次韩巧娘是和娘家通过气,打定主意要让颜锦程和顾氏出乖露丑。

    颜锦鹏原本对韩家人去搜颜锦程家,还有些顾虑。

    亲眼看到顾氏藏着的钱财后,韩氏抱着他就哭,“我们阿林读书说没钱,他们藏了这么多钱,还每年连粜粮的钱都不放过啊!你看看,你看看,慧娘和阿林吃块点心都难,你看他们是什么日子啊!”

    平时颜楠和颜柯回家时,穿的是比平常庄户人家的粗布稍好的细棉布,可现在,穿的是绸布。颜锦鹏看看颜楠和颜柯,想到自己的两个孩子,终于是一声不发,待在一边听凭韩家人处置了。

    牛车后,顾氏哭哭啼啼地拎了包袱跟着,平时梳得油光水滑的发髻,现在乱得跟稻草一样。颜楠和颜柯跟在她身后,要哭不敢哭的样子。

    颜锦程走在最后,依然是低着头,免得露出一脸的青紫。

    颜锦程心里,对顾氏也是怨恨。他是男子,男主外女主内,家中的财物都是顾氏管的,顾氏明知道现在要用钱,竟然藏着不拿出来,还害自己跟着坏名声!

    顾氏只娇声啼哭着,一句话也不分辨,看着倒显得饱受欺负的样子。

    回到颜家,韩氏的爹将一个钱袋丢到陈氏面前,“亲家母,你不是说没银子吗?我们帮你找出来了,这里一共一百五十四两挂零,好好收着吧。”

    陈氏听说颜锦程和顾氏还藏了这么多钱,那眼神,就钉在顾氏的身上。

    “秀才呢?怎么不过来说句话?”韩氏的爹一发声,韩氏大哥一把将躲在后面的颜锦程抓了推上来。

    颜锦程嗫嚅着说,“家中事都是娘子管的,我……我一个男人,怎么会知道这种银钱小事?”

    “我呸!”韩氏的娘忍不住啐了一口。

    颜锦程恼羞成怒,转身一耳光打在顾氏脸上,“你……枉我平时觉得你孝顺有加,竟然敢做出这种事!我,我要休了你!”

    “相公,我也是为了家里着想啊!”顾氏没想到会挨颜锦程的打,当着众人的面,她委屈地哭起来。

    颜楠和颜柯抱着顾氏哭,“爹,你干嘛打娘啊!”

    韩氏的爹看看这闹成一团的四口人,冷笑了一声,跟陈氏说,“亲家母,等亲家公从牢里出来,我们再好好说道说道,巧娘和外孙外孙女,我们先带回去了。”又问颜锦鹏,“锦鹏,你是要跟我们去住几天,还是留家里啊?”

    颜庆洪和陈氏到底是亲生爹娘,颜锦鹏摇头,“岳父,巧娘和两个孩子就到家住几天,我还是在家里吧。”

    韩巧娘听说颜锦鹏要留下,有点担心,他一个人在家吃亏了怎么办。

    颜锦鹏看她那担心的眼神,苦笑着对她说,“放心吧,现在家里什么都没了,我除了一身力气,还有什么能算计的。”

    韩氏一想,还真是这样,房子卖了,田卖了,家里能卖的都卖光了,还真是不用担心别人算计了。

    陈氏到底还是最挂念颜庆洪的,她将所有银子放一起,就喊颜锦程,“锦程,你快把银子送过去,把你爹救回来啊。”

    颜锦程骂了顾氏几句,又打了对他出言不逊的颜楠和颜柯几下,将衣襟拉了拉,自觉又是往日那个颜秀才了。

    “娘,我这就送去。”

    颜庆洪家这场闹剧,村里人说道了好几天。

    还有所谓的良善人,跑到玉秀面前说,好歹是一家骨肉,不能袖手旁观。

    玉秀心里冷笑,可面上,无论别人说好说坏,都只听着不回应。

    若不是她再世为人不会像孩子般冲动,就冲着颜庆江和玉淑的伤,她都想一把火烧了颜庆江的房子。

    她人小力微,打不过骂不过,那就让能收拾他们的人来收拾吧。

    破家县令,灭门知府。一千两银子,就算是建昌县知县,应该也是要放在眼里的吧?何况还牵扯到靖王府。

    颜庆洪和颜锦程就慢慢折腾去吧。

    玉梁原本想去颜庆洪那边看热闹,被玉秀给拘在家里,不许过去。

    “大姐,我就边上看看也不行吗?”

    “不行,你和哥以后是读书人,需要好名声。”

    “我看热闹怎么就没有好名声啦?”玉梁想不通。

    “你去看热闹,有人就会说我们幸灾乐祸。所以,我们知道这些事就好了,不要往那边凑。再说,人多手杂,万一磕碰了,不是划不来?”

    “大姐,你想不想揍他们一顿?”

    “不想。你别学了两天拳法就兴头了,连个马步都扎不好,还被师傅罚了。你们不许去打啊骂啊什么的,要是去,哼,晚上我就不给你吃饭!”玉秀说着,想到有人说颜锦程一脸青紫,“奇怪,他那脸怎么变成那样了?”

    玉梁冲着玉栋做了个鬼脸,他本来打算玉秀要是说想揍的,就告诉大姐,今天他们三个的丰功伟绩。可是大姐一口不想,还不许他们去人家面前露面,他只好硬生生憋住了。

131章 齐心协力() 
玉秀说到不许,口若悬河说了一堆新规矩:不许去颜庆洪那边,见到颜庆洪颜锦程陈氏这些人都得躲远点,不许在人前说他们不好……

    “大姐,我去洗澡!”玉梁被念叨着头痛,就想找借口开溜。

    “不行,不许一个人到河边!”

    “大姐,那我去找铁蛋玩!”

    “不行,以后晚上不许出门!”

    “那我去尿尿行了吧?”玉梁说着就想往屋后跑。

    “回来,不许一个人往那边跑,那边黑!”

    “大姐,那我去看书,总行了吧?”玉梁投降状,一脸沮丧地打算回房去。

    “回来!”玉秀又是一声娇叱,看玉梁哭丧着脸,站下来看着自己,“过来吃点宵夜!红薯烘好了。”

    玉梁一听有烤红薯吃,欢呼一声又凑过来。

    玉秀用火钳从小泥炉里夹出几个红薯,玉梁撩起衣服角一垫,伸手抓了一个,烫得左右两只手不停地扔来扔去,还是舍不得放回地上。

    “哥,你也来吃。”玉秀又招呼玉栋。

    玉栋正埋头在边上劈柴,答应一声,还是抱起一块圆木头放在柴墩上,拿着斧头砍。

    他现在白天要去学堂,就想趁着早晚多干点活。

    玉秀又拿了两块剥好皮,递给颜庆江和玉淑。

    玉淑就是头被敲了个口子,躺了一天就说头不痛了,一定要下床。玉秀只好帮她缠好纱布,让她帮着喂那五只小鸡。

    颜庆江两只手的烫伤倒还好,可翻掉指甲的手指,还得养着。不过,腿倒是能挪动了,他就接了玉梁最爱干的活——喂小黄牛。

    “对了,大姐,今天洪师傅说,以后让我们不许坐车去镇上,得走路。他给了哥两个沙袋,让哥每天绑着沙袋走到镇上去。”玉梁想到今天洪天锡听说他们坐牛车来回后说的话。

    其实洪天锡只说不许玉栋坐车,要走路练脚力,对他没这话。可他缠着玉栋说好,以后两个人一起走路,每天那一文钱先省下来。

    玉秀听他这么说,就看向玉栋。

    玉栋点点头,“师傅说,绑沙袋走路,下盘稳。”

    对练武这事玉秀不懂,洪天锡这么说,自然得照做,“那明天我做点饼,你们带着路上吃。”

    玉栋和玉梁两个,现在每天上午洪天锡家练武,下午到学堂上课。

    “秀秀,我问过满堂伯他们,都说接下来两天天气好。我跟李先生和师傅都说过,请两天请假,把家里的稻子收了。”玉栋早就盘算过了,八月末稻谷熟了,留家里割稻收红薯。

    有经验的老农,看看晚上的月晕和星星,就能判断接下来几天的天气。这也是农人生活的智慧。

    玉秀点头答应,稻田里的稻子都熟了,稻穗压弯了腰,趁着天气好,是得快点准备秋收。

    秋收割稻,是一桩费力气的事儿。

    割稻,打稻,晒谷,扇谷,一件件都是连着的事儿。

    这里面,最耗力气的,就是打稻。

    割完的稻子,得快点打稻脱粒收回家,万一摊在稻田里遇上下雨,这稻子就会烂掉。

    打稻要用上稻桶。

    稻桶是用来打稻脱粒用的,说是桶,其实是个四方形,上面口大,底部的口小,像个封口的方漏斗,用厚木板做的,分量很重。

    打稻时,稻桶三面围上竹编的稻桶篷,拿着稻子往稻桶里的桶床使劲一甩一敲,熟透的谷子就脱穗而出,掉到桶里。

    打稻这活,听着简单,就是一甩一敲的事儿,但靠的是胳膊的力气,用力要是小了谷粒就不会掉下来。

    准备割稻这天,一早玉秀和玉栋就套了小牛车,抬着稻桶放到车上,打算一早就干,最好一天就能先将两亩田给割完打好稻,谷子收进家再慢慢晒干。

    红婶原本让他们不要急,说可以帮忙,玉秀知道秋收这时候家家都忙,婉拒了。

    出门时,颜庆江、玉淑和玉梁都要一起来。

    “打稻,我会!”颜庆江晃晃手,一定要跟去。

    “小叔,你手痛。”玉栋指指颜庆江那指甲没了的手指。

    “一只手,比你多!”颜庆江甩甩另一只手,表示自己就算只用这只手,都比玉栋打稻多。

    秋收就是个抢收的事儿,趁着天气好越早干完越好。

    最后,五个人还是一起出门了。玉秀拿布先帮颜庆江的手上都缠了布条,免得再被稻叶给划伤,还带了一只高脚板凳,颜庆江腿不能站,专门给他坐着。

    家里的板车小,放了稻桶就没多少地方了,玉秀让玉淑和玉梁抱着高脚凳坐一边,颜庆江坐另一边,玉栋拉着牛在前面走,玉秀在后面跟着。

    五个人到了田边,玉栋和玉秀先下田割稻,等割完一茬,空出一片地方,将稻桶抬到那里一放,就可以开始打稻了。

    玉秀、玉淑和玉梁三个继续割稻,玉栋和颜庆江两个轮流打稻。

    五个人忙活一上午,太阳升高,开始热起来了,玉秀让玉淑和玉梁回家去准备午饭。

    玉淑和玉梁知道她是怕自己两个晒到了,不肯回去,最后还是五个人一起回家匆匆吃完饭,赶回来继续干。

    一直到天擦黑的时候,他们才收工。玉栋和颜庆江打的谷子都装在布袋子里了,一共有三袋满的,一袋是装了大半袋子。一个布袋装一百斤的话,他们这一亩田的谷子大概四百斤不到点。

    按东山这边田地来说,这收成还算不错了。

    玉秀看看自家这五个人,不是小的就是带伤的,这几百斤谷子真是不够吃的。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