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

第39部分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39部分

小说: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锦回答道:“学生暂时想过这些,之前学业荒废的太久,好不容易捡起来,学生现在一心只有童生试。”

    宋先生看着他,感慨道:“确实是我太心急了,你要是有族叔就好了,我还能跟你的族叔商量在镇上置办房产的事情。”

    在宋先生看来,黎锦这样勤勉努力又提携同窗的人,必定是可以考上秀才的。

    如果运气好,考上举人,再有族中帮他谋划一下,捐官相比都不是难事。

    但黎锦没有族人,只剩下他一户,生活的担子就全部压在他的肩膀上。

    宋先生说:“以后有什么难事,尽管找我。我在镇子上还有几分薄面。”

    黎锦赶紧起身道谢,宋先生有跟他多喝了两杯茶,这才放他走。

    回家后,少年哄包子睡着,把自己缝好的外衣拿起来,在黎锦身上比划。

    黎锦享受他的亲昵,说:“帮我换上。”

    秦慕文以前在家里,阿爹以为他会被尚书大人嫁给门当户对的少年郎做妾。

    毕竟在京城为官的人,没人会娶一个哥儿当正房。

    所以阿爹便教他一些取悦夫君,但却仅仅只是增添生活乐趣的小动作。

    宽衣解带就是其中一部分。

    这一点,秦慕文以前从没伺候过原主,但却很喜欢为黎锦穿衣脱衣。

    秦慕文做衣服的手艺很好,这布料入手手感也不错。

    他仔细的为黎锦褪去外衣,换上自己做的衣服,然后垂下眼眸,给黎锦系腰带。

    果然,这衣服就合身许多,配着黎锦英俊的面容,让人一时间移不开眼。

    “我还想给阿锦做衣服。”

    少年表达喜欢的方式永远这么直率。

    黎锦捏了捏他的脸,说:“好啊,这回我的尺寸你可都知道了。”

    作者有话要说:  微博:据说这是个正经的姑娘。

第52章 第 52 章() 
黎锦前几日还看到这件衣服只做了一半; 他并不急着穿,只是看着秦慕文坐在窗前; 一针一线给自己缝衣服; 心里就十分满足。

    秦慕文旁边的床上; 还有个睡得正香的小包子。

    这俩都是他的崽。

    黎锦当时就很想学作画,用毛笔把这世界上跟自己牵连最深的两个人画在纸上。

    想想都是一种幸福。

    当然; 放在夫夫间; 还会增添微妙的情/趣。

    只可惜黎锦没学过作画,至今能拿得出手的画作也只有那副心血来潮画的小包子的笑颜。

    而且他当时还承诺要给少年也做一幅画; 后来他并不是忘记; 只是每每想提笔; 都感觉力不从心。

    黎锦觉得,秦慕文这么好的人; 一定得画的好看了才行。

    简笔画不适合勾勒自己心目中的美人儿。

    所以这件事也就一直搁浅。

    如今不需要再医馆坐诊; 黎锦完全有时间学一门‘艺’。

    六艺就分为礼、乐、射、御、书、数。

    书在他那个时代被人解读成书法和书画,但在这个时代,‘书’单单指书画。

    因为书法是读书人必备的技艺,已经不算在六艺里面了。

    黎锦想学作画的事情没有跟宋先生提; 因为宋先生也是寒门出身,虽说这几年教书育人有了些积蓄; 但偶尔还得补贴族里。

    黎锦并没有在宋先生的书房看到什么画卷。

    可见; 宋先生比较繁忙,对此也并无涉猎。

    至于陈西然,背书已经算是家里对他最大的要求了; 提笔作画更是不可能。

    不过,陈西然好像会骑术,这一点黎锦还没得到证实。

    所以说,黎锦身边基本上没有会作画的人。镇子小,有名望的读书人就那几个,更不会出现话本子里面讲的‘画界圣手前来隐居’。

    黎锦居然找不到一个可以教他作画的人。

    翌日,黎锦在家里吃了早饭,又抱着小包子在院子里转悠一会儿。

    今儿不用去学堂,斗诗品茶的时间定在巳时(早上十点)。

    去早了茶园不开门,黎锦索性练了几张大字,这才出门。

    黎锦跟陈西然商量过,早上先在镇子口卖包子那家店汇合,随后一起去茶园。

    黎锦到的时候,陈西然已经捧着个肉包,蹲在路边吃。

    包子店的老板娘一脸的茫然,完全想象不到这人怎么做到穿着绸缎的衣服,蹲在路边吃包子。

    陈西然分给黎锦两个肉包,黎锦本来不打算要。

    但陈西然说:“我知道你早上吃过饭了,但那些斗诗的聚会我以前参加过,一群人特别能作诗,然后夸奖别人,一直到下午都甭想吃饭。”

    黎锦沉默了一下,接过包子,还是选择吃下。

    他早饭吃的早,要真的斗诗到下午,期间只能喝茶的话,他是真的会饿。

    陈西然跟着黎锦边走边介绍,宋先生早上派大郎去他家说了,黎锦之前没参加过斗诗聚会,让他把自己的心得给黎锦说一下。

    好让黎锦有个心理准备。

    于是陈西然就没在家吃早饭,去买了包子和糕点,先跟黎锦一起吃了。

    黎锦最后听明白了,陈西然的心得可以总结为三个字:无聊、饿。

    无聊是说他参加这种聚会,基本上就在旁边插科打诨,别人做的诗他欣赏不来,自己做的诗……别人更欣赏不来。

    但碍于之前先生的名头,这种聚会他还得参加,否则落个不合群的名声,于他考科举都有阻碍。

    陈西然说:“这回我可准备了很多灵感,无论他们出什么题目,都能写出来。”

    还得让他们都能欣赏出来。

    茶园距离镇子并不远,是县城里一家富户的庄园,平时没什么人住,但院子很大,下人们就在院子里种种茶叶,偶尔会炒了出来卖,但大部分都留下送给主家了。

    正好黄秀才有个学生家里跟这富户有所来往,就把这院子借下了。

    陈西然平时在镇子上喜欢溜达,自然知道路线,有他带着,黎锦也省的问路。

    陈西然和黎锦到的挺早,只有借了茶园的那个学生先到了,他把两人迎进去,笑着做了自我介绍。

    “我姓许,名叫许子帆,字远道。是黄先生的弟子,准备明年二月参加科举。”

    许子帆相貌周正,今年二十有四,之前已经参加过一次县试,但据他所说,那次就是单纯的见见世面。

    陈西然和黎锦也简短的介绍了一下。

    他俩都未及弱冠,明年也是头次参加县试。

    黎锦心想,果然,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斗诗聚会,而是让黄秀才的三个学生与他俩相互接触,观察对方品行,明年参加童生试好一起‘联保’。

    ‘联保’可不是开玩笑,若是有人作弊,五人都得连坐,取消考试资格。

    留了案底,下次还能不能参加科举考试都不知道。

    几人介绍完后,许子帆也不让下人伺候,自己动手煮茶,配着他今日特意穿的烟青色外衫,颇有种名士风流的意蕴。

    根据许子帆所说,黄秀才一共有三个学生明年打算参加县试。

    一个跟他年岁差不多大,叫周祺。学识渊博,前年考过了县试,但后面的府试没过。于是家里给他娶了一房妻子,生个孩子冲喜,希望明年可以金榜题名。

    另一个则跟陈西然和黎锦一样,没满二十,是黄秀才的族亲,叫黄一龄。明年也是第一次参加县试。

    许子帆比黎锦他们大了几岁,笑着说了些自己当年参加县试的趣闻。

    “还是第一次参加县试好,内心一点都不慌乱,初生牛犊不怕虎。

    像我这样,一把年纪了还没考过,整个人心态会不好。”

    因着这句话,陈西然对他印象好了不少,能主动谦逊的人,性格就不会太差,以后也好打交道。

    黎锦则说道:“许兄儒雅风流,气度便能展现心态。”

    许子帆看着黎锦,眼睛量了一下。他早听黄先生说过,宋秀才有两个得意门生,一个是天资聪颖的富家少爷陈西然,另一个则是农家子黎锦。

    只有陈西然名声在外,黎锦这边他们就打听不到多少消息。

    但宋秀才此前来过一次,言语间十分满意黎锦,这就让他们三个有些好奇。

    今日一见,黎锦果然气质清贵,是个俊俏的少年郎,完全看不出他农家子的出身。

    最主要的是,这人一看就不是愣头青,也没有其他人仇富或者倒贴的状态,让人不由得在心里给他一个很好的印象。

    过了一会儿,茶园外又有人敲门。

    这回是下人开的门,许子帆说道:“他们俩都是熟客,不用去专程迎接。”

    果然,一个沙哑中带着年轻人活力的声音从院外传来。

    “好你个许远道,待客之礼就是你这样的?”

    许子帆也毫不客气地说:“黄一龄这是在喧宾夺主?”

    他们之间关系熟稔,倒是让斗诗会轻松不少。

    下人挑起帘子,黄一龄和另一个蓝色衣袍的年轻人并肩进来。

    还不等他们自我介绍,黄一龄就指着黎锦,接连上前几步。

    “您就是杏林堂的黎大夫?”

    这话一出,除了陈西然,在场其他两人都震惊了。

    许子帆直接说:“黎大夫,可就是那个小神医,中秋节猜灯谜猜了大满贯?”

    最后一个人就是周祺,他本来一直没开口,这会儿也震惊道:“茶馆里整天说的‘神医农家子’就是您?”

    黎锦觉得,这场面就有点尴尬。

    如果放在高门大户出来的公子哥身上,就算是惊讶,也不会表现得如此明显。

    但大家出身都不高,最多就是生活水平高一点,但待人接物方面,还没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许子帆最先回过神来,他也是被黄一龄这小子给带跑偏了。

    要知道黄一龄年年生病,结果今年却生龙活虎,简直让人费解。

    最后还是黄先生说黄一龄是吃了杏林堂开的药的缘故。

    许子帆是在县里见过世面的,他知道如果真的有大夫能做到一步,肯定不会默默无闻,怕是早在别的地方就声名大起了。

    结果黄一龄说那大夫是个年轻人,以前在镇子上没怎么见过。

    但因为太过年轻,所以应该不是许子帆说的这种情况。

    几人原本约好,打算在县试之前,去杏林堂一趟。

    结果……黎大夫居然深藏功与名,不在那里当大夫了。

    等到所有人坐下,许子帆笑着缓和气氛:“这就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黎大夫,这杯茶我敬你。”

    喝了几圈茶后,几人开始作诗。

    古代的文人雅士认为菊花象征告诫品质,这里正好有几盆不那么名贵的菊花。

    许子帆说:“那我们就以菊花为题,轮流作诗。”

    黄一龄作诗后,突然来了兴致,直接打算提笔作画。

    “这菊花开的真好,比我在镇子上见到的还要好,我得画下来。”

    周祺笑道:“行,你去,画了送我一幅。”

    黄一龄:“美得你。”

    不过周祺的话也提醒了他,之前还画过一幅黎大夫和身边小学徒讲话的场景。

    ——身穿长袍的男人拿着戥子,面容英俊而又年轻,没有蓄须,不知道听到身边人说了些什么,正挑眉含笑。

    黄一龄想,那幅画他本来就打算再见时送给黎大夫当谢礼。

    如今可总算有机会送出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喵。

第53章 第 53 章() 
黄一龄大概是黎锦穿越以来见到的第一个会作画的人。

    几人斗了几圈诗; 黄一龄这一边也画的差不多。

    许子帆见黎锦兴致不在作诗,于是提出带大家在院子里观赏一番。

    这种规模布局的宅院; 镇子上只此一家。

    陈西然自然是同意的; 他也看出来了; 黄秀才的这三个学生,只有许子帆作诗比较好; 其他两个跟他也就半斤八两。

    认识到这一点; 陈西然心里十分乐呵。

    看来这个镇子文风不怎么开化,在培养学生雅趣方面还是有所欠缺; 但正和他意。

    陈西然都能感觉到的事情; 黎锦自然也能察觉出来。

    他想; 之前宋先生就说过,每个镇子的学生水平都不一样; 告诫他万万不可因为在自己镇子上读书优异; 就因此而骄傲。

    陈西然早上也跟他说之前他读书的时候,大家吟诗作对都很利害。

    而他们镇子上,在坐几人的能力都相差无几,看起来在作诗这方面; 是比不上陈西然之前那地方的学生。

    科举考试不会因为一个考生的出身地方而扶贫,县试的话那就是整个县城的考生统一考试; 宋先生之前说过; 县城的学生会学习氛围会比镇子上好很多。

    这么一想,黎锦更是告诉自己千万不能懈怠。

    且不管他以后还打不打算往上考,但秀才是一个读书人最基本的功名; 如果他考了秀才,镇子上就没人敢无缘无故的欺负自家夫郎了。

    黄一龄落下最后一笔,招呼着众人过去观赏。

    黎锦虽然没学过美术鉴赏,但走近了一看,就觉得黄一龄的画给人感觉十分舒服。

    他的画技可能不是十分精妙,但也能看出他在这方面有足够的天份。

    从布局和笔墨浓淡程度的层层递进,把菊花初绽的美呈现出来,仿佛能让人感觉到那正在吐蕊的菊花。

    黎锦赞叹:“黄兄的画真是精巧传神。”

    黄一龄听到他这么夸,内心很是激动,毕竟他之前还想着要把自己画的那一幅‘医馆图’送给黎锦。

    如果黎锦看不上的话,他也就不去自讨其辱了。

    幸好,黎锦是真的在赞美他的画。

    黄一龄小时候就有画画天赋,再加上自小就跟在黄秀才身边,学习时间充裕,黄秀才自然不会消泯的他的天份,反而是请人给他教书画。

    不过那人自己也是野路子出身,教了几年后,就说自己再也没有什么可以教的了,于是请辞。

    这也是小地方的局限性,但对于一个农家出身的孩子来说,已经算十分幸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