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

第57部分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第57部分

小说: 穿越之黎锦的农家日常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锦说:“王先生,后面还有文书资料。”

    王先生说:“我很忙,这最基础的两点我就筛查不通过,你还是去外城买房子吧,那里的又便宜,给负责人一点意思,他就给你办好了。”

    黎锦叹气:“在下不才,正是县官和知府大人‘钦点’的县试、府试双案首,此次来府城买房,也是为了准备明年的院试。”

    说着,他拿出那封宋先生写的信,“这是老师推荐在下去府城书院念书的信函。”

    王先生惊了一下,赶紧看过后面的那两份‘喜报’,知府和县官大人的印章都在上面呢!

    他赶紧站起来,说:“原来是黎童生,我这一忙起来,脑袋就发晕,还请您大人不记小人过。”

    考过科举的人都知道,拿过案首之位,那院试后肯定是秀才。而秀才就有当官的可能性了。

    所以王先生才对他突然尊敬起来,其实他此前态度也没有多恶劣,说话办事的语气都很公事公办,最后那句也是表明自己不受/贿。

    黎锦完全不因他的态度改变而骄傲,反而夸赞道:“王先生高风亮节,在下怎会计较?”

    王先生听到他这话,心里十分舒坦,给黎锦倒了杯茶,问道:“黎童生可有心属的地段?或者房屋大小和价位要求?”

    作者有话要说:  钦点:一般只皇帝或者某个地区的最高统治者点名让xx做xxxx

    县官也算县里的老大,知府亦然……所以我就用了qwq

    【小时候一直好喜欢‘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句,前年去了苏州,可算圆了孩子一个梦想。】

    【二更啦,今天的三更真的随缘,如果晚上九点之前没更新,那就代表今天只有两更。

    明天补上好不好哇qwq】

    【明天晚上十点左右微博放……脐橙(挥着你们的小手绢告诉我你们懂),微博名字:据说这是个正经的姑娘】

第76章 第 76 章() 
有了王先生的帮助; 黎锦只等了一盏茶的功夫不到; 就拿到了几家合适的卖房信息。

    “这三户都是二进的院子,其中这两户是八间房,两个院落。

    最后这户; 也是八间房,但一共有三个院子; 据说家里的老太太喜欢种菜,才特意多买了一点地。”

    王先生说:“这三户都不在主街; 但位置也不算太偏; 一间房按照四两算; 一共就是三十二两。两个院子六两; 三个院子九两; 价格也相差不多。”

    黎锦誊写了这三户的地址和主家名字,又跟王先生道谢后,抬脚便朝最近的那户走去。

    当然,沿途他顺便买了两个鸡蛋饼,垫垫肚子。

    黎锦其实更加看好那有三个院子的房子; 毕竟家里有小包子; 多一点活动地方才好。

    第一户的主人家姓钱; 原本是登泉村的人; 年轻时生意做得大; 才有机会在府城买了房子。

    如今已经过了知命之年(五十岁),心中向往着叶落归根,家中子弟也不打算在府城发展; 所以他才想着把房子卖出去。

    黎锦上门的时候,是个二十多岁左右的年轻人接待的。

    那人看着黎锦手上有王先生的印章,这就等于有了购买力‘认证’。

    故此,他态度还算热情:“家里已经搬空了,您随便看看,这房子我们前年才修葺过一次,还是新的。”

    黎锦仔细的打量着这院子,大门正对面就是影壁,进去后就是一个很小的院子,左右两侧有抄手游廊。

    这都是按照府城规定的格式严格建造的。

    一进的这出院子名叫外院,设置一间正厅,一间书房和两间耳室。

    至于内院,就是二进的那出,也有四间房,但院子是外院的两倍大小,靠近院墙的地方还有一口井。

    一进与二进的院子中间用垂花门分隔开,既可以阻挡来人窥伺内院的视野,又十分经济,春夏到来的时候还有阵阵花香。

    这座院落确实如同卖主说的那样,墙壁和青砖都很干净,甚至可以直接住进来。

    至于邻里,据房主所说,两户人家也都是做生意的,很好说话。

    黎锦颔首表示自己知道了,但他要再去看两家之后,最晚后日会给答复。

    那年轻人笑说:“行,我就等你到后日。家里的所有物件都被搬走了,我这几日都在打地铺,早点交易了我也早点能回去。”

    黎锦看完第一户,天色还亮,他想着自己还有时间去看看第二户。

    结果那户人家却没在家。

    这会儿如果再去第三户的话,可能还没参观到一半,天就黑了。

    内城规矩森严,黎锦也没有狂妄自大到敢去挑战府衙权威。

    他对此虽然稍有遗憾,但也只能在主街上逛一会儿就出城。

    府城内一共有东西南北四条主街,来来往往都是做生意的人,十分热闹。

    第二日,黎锦起了大早,每日例行的锻炼结束后,也就没有那么早了,正是拜访别人的好时机。

    但剩下的这两户都不如第一家修葺的精致,甚至有些屋子墙皮脱落一大片,看起来尤为粗陋。

    这么一对比,黎锦心中也有了自己的打算。

    虽然他本来心属那座有三个院子的房屋,但其环境实在让他难以接受。

    黎锦第二日下午又去拜访了第一户人家的邻里,他们虽然不是读书人,但到底在生意场上转悠过,识人眼光准,待人也十分和气。

    黎锦主动说了自家会有一个十个月大小的孩子,虽然平时很乖巧,但偶尔还是会大喊大叫,希望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

    他本以为邻里们会考虑一下,结果他们全都摆摆手,说:“不碍事,这房子隔音很不错。

    此前我家孩子小,我也担心这问题,但之后问了邻里,他们都说没听到。”

    既然这样,黎锦也就放下心来,他迅速的跟房主办了过户手续。

    一共三十八两银子,在王先生的过目下,钱货两清。

    回镇子的船三日一趟,左右明日才能回去,黎锦索性利用这段时间把内院的房间都打扫了一遍。

    晚上自然还是住在客栈,毕竟原屋主走的时候,除了留下一下抹布扫帚外,其他打地铺用的被褥都带走了。

    又过了两日,黎锦终于回到了村里。

    如今,村里人都知道他即将去府城的书院学习,但不放心家里的夫郎和孩子,所以要带着一起去府城住。

    李柱子抓着黎锦的手,壮硕的汉子说话都带着颤音:“阿锦,你以后可、可还回来?”

    黎锦心中也升起离别的感伤:“我只求学一年,此后当然会回来。鸿雁村是我的根啊。”

    “这就好,这就好。”

    之后的两天,黎锦跟秦慕文把家里能带走的东西都装箱收拾好。家具太过厚重,以后回来还会用到,就直接留在家里。

    剩下的的果蔬和活物母鸡就分给村民了。

    当然,黎锦还专门收拾了一个行囊,装的是李大河给小包子做的各种小玩意儿。

    但就算这样,一家人的行李也没有很多,被褥衣服都卷着绑起来,有一个比较厚重的箱子装黎锦手抄的《四书》《五经》和《圣谕广训》,其中还有两本学画书籍的手抄本。

    原书黎锦早就完璧归赵了。

    在第三日一大早,李柱子的牛车还没到来,黎锦刚把小包子用襁褓裹起来的时候,就听到柴门被叩响。

    来人居然是村长,黎锦把他迎到书房里,秦慕文急忙给两人烧热水端进来。

    等到秦慕文出去后,村长才说:“我之后越想越不对劲,你只在府城住一年的话,为什么要买房子?”

    黎锦还没来得及说话。

    村长就说:“你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小时候那么懂事,虽然后来有点懒散,但之后你也及时浪子回头。

    我对你从没有坏心思,黎锦。”

    “多谢叔这些年来的照顾,我买房也有自己的私心……”

    村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打断道:“时间不早了。之前你让我签村名异地买房‘知情书’,我二话不说给你签了。

    黎锦,你跟我交个底,你以后到底还回不回咱村子。”

    黎锦站起来,说:“自然回。但应该不止一年。”

    村长得到想要的答案,笑了,“一年确实时间太短,你都学不到什么真正有用的东西。趁着年轻增长见识也很重要。

    但有了你这句话,只要我这把老骨头还在,就代表着咱鸿雁村一直等你回来!”

    黎锦给村长深深一揖,村长想站起来,但看着黎锦眼中坚定的神色,他硬生生的受下了这礼。

    村长走后,李柱子就到了,他帮着黎锦把东西抬上牛车,一直沉默无言。

    黎锦抱着小包子,秦慕文拿着路上小包子要吃喝的米糊,他们也没上牛车,就跟在牛车旁走。

    村里人也都知道这个消息,大清早的,基本上所有人都出来了。

    虽然黎锦不是他们的族人,不姓李,但大家都在一个村子,亲密程度也胜似族人。

    “阿锦,明年考中就是秀才老爷了!”

    “阿锦一定要金榜题名!”

    其中甚至还夹杂着小孩子的祝愿:“阿锦叔天天可以吃好吃的红烧肉!”

    黎锦也给大家回以问候:“大河叔以后别总是抽烟了,喉咙不舒服的时候,就让大壮哥拿着我上次开的方子去杏林堂抓药。”

    “二牛哥,你……”

    “还有大黑,希望你以后也能过上天天吃红烧肉的日子。”

    说完这些,黎锦给大家招招手,再次抬脚的时候,眼中已经盈满了泪水。

    但他依然一步一步,抱着孩子,坚定的朝村外走去。

    等到黎锦坐上船,一路上都很沉默地李柱子才说:“你去了府城,得注意跟人打交道,别被人欺负了去。就算被欺负了,哥也不能帮你找回场子……”

    黎锦嗓音沙哑,说:“多谢柱子哥关心。我会注意跟同窗打交道的,柱子哥你放心。”

    “恩,你娘还在的话,看到你这么有出息,一定很开心。”

    船没多久就离岸了,黎锦站在船头,看着在岸边偷偷抹眼泪的李柱子,自己眼泪也忍不住掉下来。

    小包子看着黎锦掉眼泪,瞪大了自己的眼睛,衬得眉心一点朱砂痣尤为可爱。

    “嗲嗲!”

    他叫了两声,见黎锦虽然不哭了,却依然没笑,也没像往常一样亲自己,只能转头求助:“啊嗲!嗲!”

    秦慕文其实一直就在黎锦的旁边,他手里端着一碗热汤,如今被风一吹,温度刚好可以入口。

    “夫君,喝点汤。”

    黎锦接过后,跟他一起进船舱。此前黎锦跟船家打过招呼,说今日要包船。船主就把船舱都收拾的干干净净。

    船舱一半多的地方堆满了行囊,但还有一些空地,黎锦直接坐下,把热汤一饮而尽。

    秦慕文说:“夫君莫要太难过,我和包子会一直都在你身边。”

    黎锦一手紧紧的揽着他的肩膀,点头:“幸好还有你们。”

    秦慕文小声说:“阿锦若是觉得孤单,可还想再要一个孩子?我、我……”

    黎锦的心因为小夫郎的话软的一塌糊涂。

    “下一个孩子的事情暂且不急,包子还这么小,我不想你太劳累。”

    秦慕文小声嘟囔:“不累啊。”

    黎锦瞧着他:“你想生?”

    秦慕文点点头,说:“嗯,想给小包子再生个弟弟。”

    他见黎锦没说话,又问,“阿锦喜欢女孩吗?但哥儿好像很难生女孩……”

    黎锦趁着没人看,在秦慕文脸上飞快的亲了一下,义正词严的说:“文文,以后不准这么诱惑我。”

    秦慕文一脸不明所以,他真的觉得自己在很认真的安慰相公,并且顺便讨论再生一个孩子的事情啊……

    作者有话要说:  【一更】

    【今天有三更,其他两更在晚上。】

    【认真求营养液灌溉~~~】

第77章 第 77 章() 
如今已经五月多; 天气早已暖和起来; 虽然河上风大,但却是个适合出游的日子。

    等过了村子那段,周围的船只逐渐多了起来; 船头站着的,大多都是穿着长袍的读书人。

    黎锦没敢抱着小包子出去吹风; 只能让他透过油脂糊的窗户、或者船篷进人的地方,瞧瞧外面的山光水色。

    黎锦说:“等到包子稍微大一点; 可以满地跑的时候; 挑个好日子带他坐船玩。”

    “嗯; 那夫君的意思; 暂时只要包子一个小孩吗?”

    黎锦揉揉秦慕文的脑袋:“暂时先这样; 乖,咱们不急。”

    秦慕文像小猫一样蹭黎锦的手,眼睛眯起来,“我听夫君的。”

    秦慕文一直以来都是听从黎锦的意思,鲜少表达自己的想法。

    虽然黎锦觉得‘生二胎’大概也不是秦慕文自己的想法; 只是村里人都这么生; 他把这个当成惯例了。

    黎锦想了想; 还是跟他解释道:“咱们家的孩子; 贵精不贵多; 以后条件好点,就再生俩。”

    毕竟在古代,孩子少也是没福气的表现; 黎锦觉得家里养三个小崽子也算足够了。

    秦慕文听到黎锦的打算后,眼眸再次亮起来,“嗯!”

    今日有了黎锦的俩崽在船上,一路顺风,天还没擦黑就到了府城外的码头。

    码头前很多牛车马车等着拉客,甚至还有些脚夫。

    黎锦花了十五文雇佣一辆牛车,把行李全都抬上去,秦慕文一直抱着小包子,来回递一些零碎的小东西。

    赶牛车的师傅家在府城外不远的村子里,他说:“本来我跑一趟十文,但现在太晚咯,很多人不敢接内城的活儿。

    幸好你家离得近,我跑一趟就得赶紧出来。”

    黎锦说:“多谢师傅,您在这儿赶车多久了?”

    “十几年咯,跑得快一天能拉二十多趟嘞!咱们这儿读书人和做生意的人都多,白日里更热闹。”

    随后黎锦又问了一下府城哪里的布匹和锅碗瓢盆质量好,赶车师傅对此最了解的,基本上每次都要回答一遍。

    过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