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

第18部分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18部分

小说: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是我不好,问起了你的伤心事,奶奶,咱不说这个了。”王晓华…梅赶紧打住话题。

    “好,不说了。”王晓叶长出了一口气,又问道:“你父母都是干什么的?”

    “种地的呀?”王晓华…梅俏皮地答道。

    王晓叶一脸佩服之色:“你母亲一定很有文化,知道这么多抗癌食品。你也了不起,小小年纪全记住了。”

    王晓华…梅笑笑:“我妈的一个要好姐妹得了癌症,妈妈就到处打听,查资料,帮着找偏方,找来自己先做着吃,练会了再教给她的姐妹。我也就记住了。”

    “你妈妈真优秀!哪天把她也领来,我们说趁子话儿。”

    “好的。妈妈有时间的时候,我把她领来。”

    心里话:你要见到母亲,还不把你吓着。我重生的事也就暴露了。

    出门的时候,王晓叶给她装了两塑料袋葡萄,一袋给王晓华…梅,一袋让王晓华…梅给她哥哥王贵勇捎过去。

    王晓华…梅照收不误。这样一来,还有了接触前世王贵勇的机会。

    王晓华…梅是直接把葡萄送到前世王贵勇家去的。

    王贵勇见到葡萄,惊讶的张大了嘴巴:这个小孩子是什么来派,怎么找到城里妹妹家去了?

    “你是怎样知道我们是亲戚的?”王贵勇问。

    “你告诉我的呀!”王晓华…梅一副认真的样子。

    “我告诉你的?什么时候?”

    “昨天早晨我在你的台历里看到一张纸条,上面写着:给王晓叶捎。我也没在意。昨天下午我去城里卖嫩玉米,正好碰见一个叫王晓叶的。

    “我见她的脸盘儿跟你很相似,心想,这肯定就是你说的王晓叶了,你们的血缘一定很近。一问,果然你们是兄妹。

    “你们给了我这么多衣服,我怎么也得有所表示不是。我就把我卖的嫩玉米给了她十穗,并说是你让捎去的。她挺高兴,就让我给你捎来了这葡萄。”

    王贵勇忙到台历上看了看,里面还真夹着一张纸条,是上次妻子去城里赶集,他想让妻子给妹妹捎捆豆角去。

    当时妻子没在家,就写了这张纸条放在豆角上。妻子看到后,随手扔在台历上,以示自己捎走了。

    后来就随着日历压在了里面。没承想让这个串门的小孩儿看到,给互相传送起东西来了。

    “你脑子怎么这样灵活,就凭着一张纸条把关系接上了。就因为几身旧小衣裳?”王贵勇不无夸赞道。

    王晓华…梅一看瞒哄过去了,又得寸进尺:“不仅仅是因为衣裳,我还有事相求你哩,爷爷。”

    同时在心里吐槽:啊呸!又叫爷爷,你也叫的出口!

    王贵勇一怔:“什么事?你说。”

    王晓华…梅:“那天我赶集,听到一个人给收废品的讨价还价,说他家有一辆加重飞鸽车,还能骑。

    “收废品的给他十块钱,他非让再长长。收废品的没买就走了。我想让你给我问问,我给他十五块钱,看看他卖吧不。”

    “噢,你知道他叫什么吗?”

    “不知道。”

    “他家在什么地方?”

    “也不知道。是在大街上说的。”

    王晓华…梅是一问三不知。

    王贵勇笑笑:“这村子大,过去是十三个小队,还真不好找。你非要加重飞鸽牌儿的?”

    “不一定。永久、凤凰的,加重、轻便的都行。但必须是很早以前有大梁的,还得买过来就能骑。”

    “现在的自行车很轻便,你买那个干什么?”

    “给我爸爸。我爸爸就喜欢老式的。”

    “好吧,我给你问问。可能不大好买。原先我家里也有一辆加重永久的,现在光剩了架子了,在老院儿里扔着哩。不是在行人儿,没人放着这个。”

    “那就麻烦你了。我给你留下钱。”

    “不不,不用。十块十几块,我先给你垫着。你赶集时过来看看也就是了。”

    “也行。不过,要是卖的多,你就全给我留下。我家里还有哥哥、叔叔,他们也都喜欢老式的。”

    “好好,你这孩子,真会揽买卖。”

    “爷爷再见!”

    王晓华…梅是笑着跑出前世王贵勇家的。

    又定下了一桩买卖。现实中的五、六、七十年代,只有这几种老式自行车,现在没货也没人买得起,过几年凭票证供应。即便是旧的,没几十元也买不到手。

    前世的钱如此毛,十几穗嫩玉米就能换一辆自行车,何乐而不为呢!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九章 拜干姊妹() 
晚上吃饭的时候,王晓华又来到王晓华…梅的住处,告诉她她拿到香和洋火了,问什么时候拜干姊妹。

    王晓华…梅:“吃了晚饭以后。”

    食堂的晚饭比较早。社员们在太阳下山不下山的时候收工,回来洗洗就进食堂。吃完晚饭天刚蒙蒙黑,能看清外面的物体。

    这个时期学校不留作业,晚饭以后,孩子们要在外面玩儿很长时间,跑的满街都是。所以王晓华…梅选择了这个时间。

    王晓华:“在哪里?”

    王晓华…梅:“就在你家的东闲院里吧。”

    东闲院其实就是以后她们的家,前世是六十年代初盖上房子住进去的。也就是王晓华…梅通过空间通道穿越到前世,看到的前世王贵勇那处院墙有豁口的旧宅院。选在那里,也是一种怀旧心理。

    王晓华:“还叫别人不?”

    王晓华…梅:“谁也不叫了,就咱俩。”

    说是谁也不叫,小尾巴王贵勇是躲不开的。王晓华就是不领着他,他也会自己去找王晓华…梅。

    拜干姊妹是王晓华…梅精心设计的,这样就可以拉近现在的自己与前世自己的距离,以便联系。想把这一仪式办的隆重一些,下午买的动物饼干、江米条、王晓叶给的葡萄,各抱了一小包。

    包装纸用的是在前世现代被放在自行车筐里的广告。王晓华和王贵勇一个上一年级刚学a、o、e,一个还没进过学校门,王晓华…梅裁的又是没有日期的地方,不怕他们发现破绽。

    王晓华拿来了三炷香和两根火柴。怕被奶奶发现,也没敢拿火柴盒。所幸这时的火柴是白头的,上面的白磷很粗糙,只要在硬物如砖墙、石头上摩擦就能点燃。

    吃过晚饭,三个人便来到老家东边的闲院儿。

    闲院儿里长着很多树,最醒目的是两大棵枣树,长在北房的位置上,要盖房必须先刨了它们。所以,王晓华…梅对枣树没多大印象。

    在庭院的位置上,有两棵已经刨倒的大榆树。直径足有一尺半,桠杈已经锯掉。显然是父亲王长锁参加了生产队上的会议后,担心被共有了,赶紧刨倒放起来,预备着盖房时当房梁。一家七口人,总挤在老院儿里也不是办法。

    在闲院儿的东南角上,还有两间草棚子,是过去单干时的牲口棚。现在里面放着为王廷烁夫妇预备的寿材。

    这里有这么一个风俗:老人过了花甲之年,就要为其准备下寿材,一防不测。夫妇二人都在世,也是只准备一口,谁先走谁用。然后再给活着的预备。夫妇两总有先有后,再预备也来得及。

    寿材的一侧还堆着几根檩条,是预备这院儿盖房用的。再添上庭院里的两根榆木梁,三间北房的木料也就所差无几了。

    王晓华…梅真盼着他们把房早早盖起来,自己也好回到这个家庭里。只可惜前世是在六一年父亲去世后,才在爷爷的操持下,邻居们帮忙盖起来的。什么原因回忆不起来了。

    王晓华…梅观看的工夫,王晓华已经把刨树时掘出来的碎土,堆了倒扣的吃饭碗般大小的一个小土堆。又在墙头的碱脚砖上划燃火柴,点燃起三炷香,插在了土堆上。

    王晓华…梅见状,赶紧把三样供品摆上。

    王贵勇见三样供品都是好吃头,馋的“咕咚”“咕咚”咽口水。王晓华…梅揪了两粒葡萄给他。王晓华却急了:“还没拜哩,你就吃上了,要不灵怎么办?”

    王晓华…梅笑笑:“先吃后供香,老了得顺当。这本就是个仪式,没有灵不灵这一说。”

    说着,又揪了一个葡萄放到王晓华嘴里,才把王晓华逗乐了。

    王晓华:“拜了干姊妹,是不是就应该叫姐姐、妹妹了,咱俩谁大呀?”

    王晓华…梅:“我不知道我的生日,咱不论姐姐妹妹了,就叫名字。你把我当成你,我把你当成我,就行了。”

    王晓华不知就里,点头同意。

    “说什么呢?”两个人跪下以后,王晓华问。

    王晓华…梅:“我也不知道。这样吧,咱就本着往好里说。”

    王晓华:“那你说,我不会。”

    王晓华…梅也不谦虚,跪着说道:“各位神灵在上,今天我和王晓华结拜干姊妹,从此以后,我们两个就是亲姐妹,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孝敬父母,争取做成两个身体一个灵魂的人。”

    说完,两个人都磕了三个响头。然后又互相对磕了一个。

    许是气氛烘托的,两个人的眼里都闪着泪花儿。

    “什么叫两个身体一个灵魂?”王晓华擦着眼里的泪花儿问。

    王晓华…梅:“这是个比喻,就是说两个人的心往一处想,你心里想什么我知道,我心里想什么你也知道。咱两个人虽然是两个个体,灵魂就像一个人一样。”

    王晓华闻听,高兴得拍着手跳了跳。

    “这供怎么着呀?”王贵勇蹲在供品前问道。从始至终,他的眼睛一刻也没离开过葡萄。

    “葡萄不禁放,给小妹妹留出两粒来,你们两个人这就吃了。江米条和饼干,你们一个人一半儿。收好留着吃。”

    “你呢?”王晓华问。

    王晓华…梅:“我还有。”

    毕竟是孩子,王晓华和王贵勇分好江米条和饼干,又你一颗我一颗地吃起葡萄来。

    王晓华…梅回到队部的时候,队长王贵兰、副队长朱现东、保管郑金栋三个人正坐在庭院里,一边乘凉、喝茶水、抽烟。一边谈论着队里的事情。

    王晓华…梅冲他们“嘿嘿”一笑,回自己的耳屋去了。

    在家里和家人面前,她不能装,而且还要表现出小聪明来。否则的话,她无法融进那个家庭。

    在队部里,她必须装的像个傻子。这样,她所做的“出格”的事情,一个“傻”字也都掩盖过去了。何况一个人的变化太大了,也会引起人们的猜疑不是。

    王晓华…梅刚一进屋,庭院里的高谈阔论就变成了嘁嘁喳喳。王晓华…梅知道人们一定是在议论自己。听墙根的***爬了上来,闪进空间通道,又来到庭院里。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四十章 衣服的反应() 
空间通道有过滤黑色的功能,能看清外面的一切;不隔音,什么声音也能听得到,而且听力比在外面还好。王晓华…梅就挨着他们站着,把他们的话听了个真真切切。

    郑金栋:“要不,不言声儿找户人家照顾呢?一个小闺女儿家,光在队部里住着,也不是个长法儿!”

    队长:“这事瞒不住。二瘸子上那里给人家一闹,还得送到队上来。既然我们管了,干脆管到底算了。”

    副队长:“咳,事不大,却难人。让他住在办公室里呢?”

    队长:“不行,办公室得给新会计留着。就一间,白天人家在里面办公,中午得在床上午休,咱派个人住进去,岂不是往外撵人家!”

    副队长:“要是这样,只能收拾西耳屋了。这么多东西,往哪里撂?”

    队长:“伙房经常用的撂到伙房里,不经常用又有用的,撂到南边库房里。没多大用又不能扔的,还在里面堆着。

    “拾掇出个放床铺的地方就行。他一个老光棍儿,没多少东西。金栋明天带两个人收拾,今晚我睡在这里,不出事为原则。”

    原来,陈锡林由于作风问题和在他眼皮底下丢了铁锅,被调离了十一生产队。新会计还没上任,今晚队部没人看守。

    其实,陈锡林不是十一队而是十三队上的人。大队为了制止生产小队瞒产贪污,会计全村调配,本队不用本队的人当会计。

    由于外队的人离的家远,为了让其在这里安心工作,队上都安排床位,一般也都安排在会计室里,守着自己的账目。

    一个生产队的会计,地位仅次于生产队长,假如比作打仗,那队长就是司令,而小队会计就是参谋。加之又是大队委派来的,队长也对其敬畏三分。

    陈锡林回家要路过一个大苇塘。晚上有会或者有事,也就不回去了。所以,队上也就没有另外找看门人。

    出了铁锅事件,陈锡林又被调走,队委会接受这次教训,找了个一人吃饱一家子不饿的老光棍儿来看门。为了安排老光棍儿的住处,这才有了队长几个人的商议。

    其实,队上完全可以不管王晓华…梅,因为她有家,有继父。为了看门人另腾房子也不撵她,这说明队上是真心关怀她。

    王晓华…梅感动的热泪盈眶,走回东耳屋后,卷缩在地铺上低泣起来。心中想道:“队长,我一定不忘你的恩德,帮助你做一个人人称颂的好队长!”

    这天晚上,王晓华…梅又用硫磺香皂洗了一次头,又篦下很多虱子虮子。还用杀虫气雾剂喷了一遍东耳屋,然后在空间的堂屋里坐下做针线。

    按着自己的身材,裁了三条小底裤。没几针活儿,很快缝好并按上松紧带。这个时期孩子们都不穿底裤,就是有,也是上裤腰的大肥四角短裤。她要给王晓华、王秀春每人一条,让她们提前过上现代生活。

    又找出三条吊带牛仔短裤和三件短袖衬衫,给自己、王晓华、王秀春一人一身。

    牛仔短裤是收腰的,腰部一侧有挂钩和纽扣,解开可以穿、脱,肥瘦正合体。

    短袖衬衫的领子上、袖口上装饰着花边,胸前绣着图案,美观又漂亮。这个时代的孩子穿出去,简直就是小公主。

    王晓华…梅打算自己先穿出去,看看人们的反应。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