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

第71部分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第71部分

小说: 重生之折腾年代巧折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腊梅刚一说完,家属们就嚷嚷了起来:“听见了吧,在家里也是这个声音,也是这么说的。快放人吧,惹急了神仙,什么事也出!”

    王庆波一听白头发老奶奶说话了,证明她就在这里,不要脸劲儿上来了,对着虚空说:

    “白头发老奶奶,我们查找您不为别的,就是向您要点儿吃头。您只要答应每天给我们送点儿来,我们就放了王李氏。”

    腊梅:“行,我答应。你们可以在庭院里放只铁锅,我每天晚上把东西放在里面。不过,咱丑话说在头里:我保证每天送,无论送什么,送多送少,你们都不许再找王李氏的麻烦。”

    王庆波忙点头哈腰:“是,是,是,只要你送,我们保证不再找她。”

    腊梅:“说话算数?”

    王庆波:“决不食言!”

    腊梅:“那好,这事就这么定了。王李氏年老体弱,眼神儿不好,你派两个人把她送回家去。”

    王庆波:“可以。”

    此时团支书已经找了伴儿回来了,王庆波让她俩送王李氏。女团支书战战兢兢地说:“我我害怕,要不再去两个男的给我们作伴儿。”

    王庆波又派了张光台和另一个支委,一行四人,送王李氏回家。

    他们前头走,腊梅后头走。走到大队部大门口时,故意闪出空间通道,背对着屋门口往外走。

    在门口看送人的人看见了,嚷道:“快看呀,白头发老奶奶又现身了!还是与在家里一样,穿着白袍,梳着白发髻”

    书中暗表:王庆波果然让大队会计在庭院里安了口五印的铁锅;腊梅也“遵守诺言”,每晚往铁锅里放些东西。

    不过,都不是吃的,有时是一只死小狗死小猫儿,有时是前世被污染死掉的鱼类,有时实在找不到可放的东西了,就到牲口棚里敛一锨牲口粪。

    气得王庆波把铁锅给砸了。由于有言在先,也没敢找王李氏的麻烦。

    十一队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

    地里的坯干了,到了动手盖房的时候了。

    “干爹,坯干了,白头发老奶奶让你拾掇出地方来,她好给你送坯来。”

    “那好,那好,我这就拾掇。”

    就在王长锁清理出地脚的当天晚上,腊梅通过空间通道,把王大肚打的坯一罗罗移进空间通道,带到盖房的庭院里,又一个个码好。十罗坯全部移来后,在庭院的正中,码了一个方方正正的坯垛。

    没有听到一点儿动静的王长锁,清晨起来一见坯垛,震惊的合不拢嘴:

    经过两个月的忙忙碌碌,房基打好了,苇箔也打够数,一切工作准备就绪,坯就来了,白头发老奶奶算计的真是周密呀!

    震惊的事还不止这个。

    腊梅考虑到父亲手里肯定没钱了,把房框子叫人,除了管饭,怎么着也得买几盒香烟招待人们,房垒起来以后,也得摆个酒场儿犒劳大伙儿。

    准备的再齐,也有想不到的地方,临时买个物件,也得花钱。

    腊梅手里没钱了,考虑再三,又推出一辆自行车,和父亲一起到集上卖了四十块钱,作为盖房的流动资金。

    有了坯,有了钱,粮食也是主要的环节。腊梅又对父母亲说:“白头发老奶奶给预备了七百斤玉米面儿,每天中午和晚上,两顿混肉菜。晚上再加上几个肉碟子,就像每天你们吃的那个一样。你们算计算计,够不够?”

    王长锁:“蛮够!蛮够!干粮还和打夯时一样,用队上的笼屉蒸。我打算叫十个人,算上咱一家子,忙活十来天,蛮没问题。”

    腊梅心里的一块石头落了地。因为她手里的粮食已经不多了,拿出这些来,还有一百多斤。以后还要管家里,还要保证前世王晓叶吃到秋里。

    高兴的王长锁赶紧让妻子到腊梅屋里去烧香磕头。

    “咱家里不是立着白头发老奶奶的牌位哩嘛,在家里烧不行?”马惠恩不解地问。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五十七章 朱能吃之死() 
自从给了铁锅以后,十一队的社员几乎家家都安了白头发老奶奶的牌位。

    马惠恩的铁锅虽然安在了老院儿的南棚子里,与老人伙用,她还是在自己住的两小间破棚子里安了一个,一早一晚都要上香。

    她认为白头发老奶奶对自己家照顾的最周到了,吃的喝的穿的戴的,没一样不想到。

    尤其在吃的方面,从年里到现在,鸡、鱼、肉,变着花样儿地给,打夯还给了五十斤玉米面,拔框子又给了七百斤。

    这都是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啊!自己要是不虔诚地供奉,别说白头发老奶奶怪罪,自己的良心也交代不过去。

    “咱家情况特殊,”王长锁开导道:“你还是到腊梅屋里去烧吧,那里才是白头发老奶奶真正待的地方。

    “你还不知道,是人们进不了腊梅的房间,在家里安牌位只是个权宜之计,是因为人们找不到腊梅,才想出来的。腊梅每天在咱这里转悠,你拽上她去就行。”

    腊梅忙揽住,说:“干娘,你不要去了。我已经给你上过香了。”

    “这怎么能代替呢?”

    “怎么不能代替?我是你的干女儿,你待我又像亲闺女一样。我替你敬奉神灵不应当应分!白头发老奶奶不会怪罪你的。”

    白头发老奶奶是自己虚构的,胡弄别人还行,怎么也不能胡弄自己的母亲。

    马惠恩见她说的诚恳,也只好作罢。买了一把香放在腊梅屋里,嘱咐她早晚都要给白头发老奶奶上一遍香。

    然而,让王长锁和腊梅都没想到的是:叫了十来个人,却来了二十多个。人们都是来帮忙的,不让谁在也不好。

    这还不算,王长锁的姥娘家、七大姑八大姨的表兄弟们,听说王长锁盖房子管饭,也都赶了过来。

    施工地上三、四十口子人,你喊我叫,你来我往,工地上熙熙攘攘的,就像赶大集。进度确实快了不少,但也存在窝工现象。

    中午一顿饭,就把预备的干粮全吃光了。混肉菜多添了两盆子水,已经成了混肉菜汤,每人才轮到一碗。

    人们都是来帮忙的,就冲这份热情,也的管饭。马惠恩只好到伙房里又蒸了几笼屉窝头,晚饭才应付过去。

    王长锁见窝工严重,自己又不好意思辞,赶紧找队长王贵兰商量。

    王贵兰只好把没叫的人派了工,让其去地里干活。又亲自到工地蹲着,只要是王长锁没叫的,就立马派工,让他干别的去。

    本队的社员是阻止住了,亲戚们却没法儿。因为来的都不是远亲,姑舅兄弟和姨表兄弟,撵哪一个也张不开嘴。

    王翠淼也领着丈夫和孩子来啦。说:“修房盖屋是大事,亲哥哥盖房子,这个忙说什么也得帮。”一家五口,全住了下来。

    在这里住着的王张氏的弟弟张全禄,也送信儿叫来了自己的两个儿子两个侄子。有的连媳妇也带来了,说是盖房人多,帮着洗洗刷刷的。

    这一来,王长锁夫妇被搞得焦头烂额,既要操心盖房,还要为这些人的吃、住分神。

    最担心的是粮食。一天比原计划多吃一倍还多,与盖房的速度很不成比例。

    “这要盖到最后没粮食了怎么办?”

    王长锁愁的没法儿,只好找腊梅商量,看看白头发老奶奶还能不能多给点儿。

    这样的情况腊梅也没有估计到。但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盖处房子,把亲戚友人全得罪了呀!

    明知道他们都是为了一口饭而来,但来了也没闲着,都是拼了力气地干活。

    没办法,只好把手里的玉米,给前世王晓叶留出几十斤,其余的全拿出来。

    但这样也远远不够,只好又向前世王贵勇张嘴,向他借了一百斤玉米和二百块钱,在别处里又买了两百斤玉米,才算把这事挡过去。

    由于帮忙的人多,只用了七天时间,房子就完全盖好,干干就可以住进去了。

    不过,也把粮食吃了个干干净净,亲戚们才离去。

    王翠淼一家是最后走的。王长锁这边没活了,不管饭了,他们只好与父母亲分吃四碗稀粥,晚上的混肉菜,也是安人从食堂里领回来再加水,才能分的着。

    没滋没味儿的,惹的王长柱和王翠霞都撅起嘴来,王翠淼才领着一家子离开了娘家。

    腊梅也成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手里的钱没了,粮食也净了,还背了三百块钱的债务。

    而这时,腊梅手里的小旧衣裳生意也告一段落。剩下的几身,实在卖不出去了,只好留给母亲秋后打袼褙。

    她所能做的,就是每天想方设法在城里的餐厅餐馆里收集剩菜,保住大食堂里每晚有一锅混肉菜汤。

    父母亲和郑存梁家,有几样熏肉。另外,运气好的话,还能给他们一兜小馒头。在大饥荒之年,两家倒也没怎么挨饿。

    大饥荒扔在蔓延,各处都在死人。十一队的人们虽然每晚都有一碗混肉菜汤、几块儿干馒头块儿,有铁锅可以做面糊菜。但仍然吃不饱,人人饿的面黄肌瘦。

    进了五月以后,腊梅储存的粮食彻底随完了。

    而这时,王店村的大饥荒闹的正凶:到处断炊,每天都死人。一开始,还有口博棺材,亲戚朋友送殡。到后来,就只有箔卷席埋。一家子哭哭,用牛车拉出去,挖个坟坑一埋完事。

    十一队最先死的是朱能吃。他不能算是纯饿死的,但也因为营养跟不上。

    自那次与王大肚打赌吃馒头撑破了胃,落下了病根,只能吃稀软的食物。队上为了照顾他,每顿饭都多打给他一碗粥,或者热面汤。但由于粥越来越稀,热面汤也没有了,他的营养就跟不上了。

    混菜有营养,他却不能吃。吃了就胃疼,还闹肚子。耗来耗去,耗成了一把骨头。终于在饥饿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出殡这天,十一队上的人们都去了。都为他的去世感到惋惜,也后悔当初怂恿了他。如果不让他们比赛,或者半路里阻止住,也不至于让他把胃吃坏。

    有人提议用牛车拉棺,王大肚不同意,非要人抬。于是,用四根木头绑了一个杠,拴上四个木棍,做成一个八人抬的冥轿。

    按风俗,冥轿只要抬起来,就不能落地,要一直抬到坟上。但中间可以换人。

    有人要替王大肚时,他却不同意,一个人一直抬到坟地里。

    埋好坟人们都走了以后,王大肚一个人在坟前坐到黑。想着当时比赛吃馒头的情景,后悔的直拍脑瓜子:

    傻呀!那么好的粮食,被两个人的傲气糟蹋了。搁到现在,一队上人能吃一顿饱饭。

    真是天做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呀!这是那时糟蹋的太多了,老天报应来了!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百五十八章 生产队时期的钟声() 
干旱越来越严重,地里到处都是裂缝,寸草不生,更甭说野菜了。人们的生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腊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但她此刻要钱没钱,要粮没粮,所能做的,也只有从前世折腾点儿东西来,帮助一下十一队上人们。

    但也没有别的,出了收餐桌上的剩菜,再就是到集市上拣拾人们扔掉的老菠菜、被晒蔫儿卖不出去的叶菜。

    有时也花一、两块钱,包圆儿人们挑剩下的、不好卖的半篓或者一堆剩货。如土豆、葱头、西红柿。

    虽然破,拿到现实中,人们还宝贝的了不得。看见的,没有一个不要,有多少也是一抢就完。没抢到的,还为此而撅着嘴。

    但,拣拾和包圆儿并不是集集都有,有时一连几天,一点儿收获也没有。

    而人们为了能要到菜,到时就等候在队部里。望着人们失望的目光,腊梅感到很愧疚。

    从分铁锅到现在,已经过去半月了,估计人们也该把分的玉米穗儿吃完了。

    怎样才能再给人们筹集到粮食、弄到蔬菜,帮人们度过大饥荒之年呢?

    腊梅忽然想到了前世现代。

    前世现代是二00九年,物资比较富裕,人们的吃喝不成问题。有空间通道的自己,又可以两世里来回穿越。要不要利用这个便利,给人们去前世募捐些粮食呢?

    十一队的人们受白头发老奶奶的特别照顾,又是人们公认的。自己也在大队部说了大话,面对如此窘况,又给人们做些什么呢?

    自己没有金手指,东西变不来。唯一的能力就是把两世的东西来回折腾。从这世折腾到那世,或者从那世折腾到这世。

    现在,这世里最缺的就是粮食、蔬菜,自己已经没钱了,再怎样折腾呢?

    做买卖自己没有本钱,这世也没有了可卖的东西;打工,这具小身体太小,没人雇;

    怎么办?

    在这场大饥荒面前,她觉得自己太渺小了,太无能为力了!

    想想也是,自己一个人,浑身是铁又能打几个钉!过去挣的钱,无论卖嫩玉米还是胡萝卜,都是队上的。离了队上的东西,自己什么也干不成。

    现在队上是指望不上了,队上的人还指望自己去拯救呢!

    是的,自己要拯救的是一队上的人们。如果只管自己一家,去年自己挣的钱,就能帮助家人度过今年的灾荒。

    而恰恰是,由于盖房子,又由于王张氏端走了父母亲的玉米穗儿,现在父母亲手里也没了粮食。

    手里的一百多斤玉米腊梅已经舍不得动:一是给前世的王晓叶留着,她一个癌症患者,必须保证她有足够的绿色食品。

    再就是不到万不得已,她不想往外拿。万一到了一无所有的地步,她手里一粒儿粮食也没有,那可真到了出大事的时候了。

    怎么办?

    怎样才能弄到粮食?

    借!

    向谁借呢?盖房的时候,已经向前世的弟弟家借了一百斤玉米,二百块钱了,再也无法张嘴了。

    再说,有借就有还。三年困难时期,自己一刬伸手借,什么时候还得清呢?

    借不行,这条路走不通。因为自己没有能力偿还。

    要!

    张不开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