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红楼同人)林家有女名青筠 >

第8部分

(红楼同人)林家有女名青筠-第8部分

小说: (红楼同人)林家有女名青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筠笑着打断两人斗嘴:“好好儿的佛门清净地,张口钱闭口钱,以后可了不得,都是厉害小媳妇儿。”

    百灵画眉脸上一红,想不到竟被打趣,兼之她一贯待下人和气,说笑玩闹也不见恼,便回道:“姑娘何必打趣我们,倒是姑娘以后了不得,指定是要做官太太戴凤冠霞帔的,倒是不知以后的姑爷是何等人物。”

    “小蹄子乱嚼舌什么,嬷嬷说的规矩都忘了,竟议论起主子的事儿来了,仔细一会儿告诉嬷嬷挨罚!”白鹭立刻喝斥。

    “罢了,这儿也没别人,不过这话往后也不要说了。”青筠倒是不恼,且不是古人也不觉羞臊。

    偏生百灵画眉两个初入府里,且年纪小,青筠一贯不拘着她们,反惯得她们胆子大起来。见她不生气,又笑嘻嘻的缠上来:“好姑娘,这儿也没别人,倒和我们说说想要个怎样的姑爷?”

    “可真是淘气了!”青筠气笑了,到底如今要入乡随俗,姑娘家哪里能张口闭口谈论这些,何况她还在孝期。当即指着二人,声色比以往严厉:“我一贯宽着你们可也别纵的过了,这等口没遮拦最是要不得,我是你们姑娘自然不在意,可若在外人跟前犯了忌讳,我也拦不得。”

    “姑娘息怒,是我们错了。”百灵两个忙收了声请罪。

    青筠叹道:“你们往后多跟着李嬷嬷学规矩,有你们的好处。眼下在这里,大家打量着你们小,多有宽容,若将来进了京也这么着,小命儿没了都不知为什么。”

    白鹭一愣:“姑娘,什么进京?咱们难道也跟着进京不成?”

    “妹妹一个人义父哪里放心,有我伴着,也省得妹妹不好生吃饭。”青筠敷衍过去,又与她们说:“你们方才谈论郑老爷嫁女儿,羡慕人家女儿好福气了吧?”

    百灵画眉对视一眼,不解问道:“难道这福气还不好么?”

    “是呀,她家是扬州城数一数二的大盐商,穿金戴银娇生惯养,如今又嫁给京城大官儿做官太太,还有那么多的嫁妆,这不是福气是什么?不知多少人羡慕眼红呢。”

    青筠嗤笑,声音清清冷冷满是嘲讽:“你们只看表面,倒要深想想。做官之人讲究名声,你们数数看有几个官家娶媳妇选的是商户之女?哪怕郑家再有钱,一个商字在身,子孙三代不得科举,士农工商排在末,与官家论起亲事来便矮一截。且与郑家结亲的是户部下面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已是六十来岁,虽发妻亡故,却留有几个子女,便是曾孙子都有了。你们说,这郑姑娘进了门日子能好过?”

    至于这亲事的另一层内情便没说。

    百灵画眉齐齐打个寒颤,几乎能想见郑姑娘入门不久便守寡的孤苦日子,便是有再多嫁妆一辈子也没了指望。

    “人啊,沾了权想要钱,有了钱想揽权,渐渐的便是人都不会做了。”青筠随口一叹,见她三个绷着脸情绪低迷,不禁笑道:“我不过随口一说,福气么,并非是越有钱越有权便是越有福气,那等福气是虚的,是给外人看的,最是要不得。咱们姑娘家自出生起便处处被规矩束缚着,更有‘在家从父、出门从夫,夫死从子’之说,自己的人生竟是一个主都做不得,偏生若遭了难,旁人还会说你自己命苦。我倒不知苦难也是天生的。人啊,若自己都不愿争一争,那才是真的没指望……”

    “姑娘,好好儿的怎么说起这些个,快别说了。”白鹭猛地回神,忙止住她的话,毕竟这些话不合时宜。

    “瞧我,一时忘情就浑说起来。”青筠想了想,还是又补了一句:“你们将来都是要出去的,要记得一句话:‘宁做农家妻、不做富人妾。’这话我只说一回,咱们林家人口少,义父又是少见的敬重义母,府里三个姨娘都是当年为子嗣才纳,所以府里才如此清静,将来进了京见多了别家,你们便知妻妾的厉害。是人都想要好福气,可要分辨清楚,到底什么才是真福气,万不可一时贪婪毁了一辈子。”

    正说着,远远的便见雪雁过来:“大姑娘怎么到了这里,教我好找。我们姑娘醒了,说是请大姑娘一起去逛栖灵塔呢。”

 第11章 别林父姊妹齐入京

    青筠一行渐渐远去,微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

    在一墙之隔的西园,一名白衣公子闲适靠躺在长椅内,手中握着一卷书,却是微微侧了头,听着墙外的动静。直至那边脚步声再也听不到,嘴里才若有似无的叹笑:“难道争一争便是有指望了么?那我倒要瞧瞧,你是怎么争的。”

    虽说他一贯喜欢清静,不理外事,却并非对外事一概不知。仅仅从方才那小丫头提及了贾家便可推测出一行人的身份,定是扬州城巡盐御史林如海的家眷,幼时在宫中,他见过刚中探花郎的林如海,不仅文章好人物风流,且是勋贵之后,皇祖父十分欣赏,便是父皇登基后亦爱惜林海之才,使其连任盐政多年。

    前几日刚至扬州,身边人便将扬州城大小趣事打探清楚来报上来,因此知道林如海多了个义女。想不到这个义女竟是如此不同。

    红绫看了看树间的风,上前提醒道:“王爷,回屋吧,外面起风了。”

    “又接到信了?”他问道。

    “是,皇后娘娘挂念王爷,请王爷务必回去一趟,又说,便是那件事不愿意也无妨,娘娘会和皇上说的。”

    “那便准备吧,明日启程。”

    三日后,林家忙碌起来,福伯指挥着下人们将这些天整理好的东西整齐装车,并点齐随行人员,一再训诫嘱咐。此时的林青筠与林黛玉则去见了林如海。林如海看着面前的两个女儿,特别是黛玉,不免想起去世的贾敏,心中越发不舍。

    “义父放心,有我照顾着妹妹,必不会使妹妹受委屈。”林青筠知道因上回贾府之行,林如海对贾家充满了不信任,生怕这回又令两个女儿受委屈,可除了贾家,实在寻不到合适的托付者。

    “爹爹放心,我与姐姐会照顾好自己,爹爹一人在家,切莫劳累太过,千万注意保养。”黛玉想到离别在即,早已双眼泛泪,为不使父亲担忧拼命止住伤悲,口中随着青筠表态。

    “好,好。”林如海取出一只小木盒,打开,里面是一叠子银票。道:“这里面是一万两,虽说去了亲戚家一应吃住自有人料理,但人情往来打点使费却是不能省,都在这一万两银子里,若是不够,只管和陈叔说。陈叔随你们一同上京,料理京中房舍,这事儿早先与你们说过。”

    说着便将盒子递过来,交给了黛玉。

    又道:“咱们家在京中亦有几家铺子,都是你们母亲当年的陪嫁,我把房契文书都搁在盒子里,你们看着打理。”

    这事儿还是青筠与林如海私下提的,理由便是让黛玉练手,再者,忙碌起来反而没多的空闲伤心。林如海见她们这段时间管家料理的还不错,且黛玉确实气色日渐好了,便做了这等准备,同时也深为头一回的疏忽而自责。

    林如海又道:“虽说去了京中,外祖母定是疼爱,然毕竟是国公府第上下嘴杂,你们只是亲戚家的女孩儿,万事莫张口,缺什么少什么只管和陈叔说,年底时想必为父便会进京述职。”又看了着泪眼汪汪的黛玉,笑着宽慰道:“玉儿哭什么,为父好好儿的,不过眼下暂且分离。出门在外虽说该万事注意,但你到底是官家嫡女,也莫要一味忍让,遇事多和青筠商量,不懂之处请教两位嬷嬷。”

    “爹爹放心,女儿都省得。”黛玉声音哽咽,实在不放心父亲一人留在扬州。几年前离家乃是不舍,如今除了不舍更有不安,扬州官场风雨欲来,若父亲有个万一……

    这时福伯在门外道:“老爷,车马行礼东西都准备妥当了,贾府的琏二爷特来辞行。”

    “请进来吧。”林如海又对姐俩儿叮嘱几句,便令她们先去登车。

    林青筠挽了黛玉的手出了书房,远远儿的与贾琏打了个照面,两房的丫鬟们早已围上来,簇拥着二人登上早起备好的马车。

    此回上京仍是走水路,青筠与黛玉同车,黛玉上车之后终于忍不住眼泪决堤,哽咽抽泣不住。青筠知她心里头难过,等她哭了一会儿发泄的差不多才缓缓的宽慰,并将各样安排与她又细说一遍。先前黛玉心情低落,忧思过甚,哪里有心思考虑那些琐碎小事。

    上一回去贾家,林如海怕带的人多惹人议论,这回却是生怕少了。两人房里大小丫鬟共十六个,李嬷嬷周嬷嬷,这些全都带着上京,若去贾府住只带四个大丫鬟和嬷嬷。陈叔则将剩下的人安顿在林家京中旧宅,一面修缮,一面规整下人,还要打点京中各世交家的年节礼物。到底青筠和黛玉到了京里便利些,直接在京中打点省好些事,也是通知各家林家小姐住在京里的意思。

    青筠故意拿这些事与黛玉说,引得她慢慢儿止住眼泪,一同商议起来。

    待听到林如海与贾琏的声音远远传来,黛玉又忍不住伤感,却强忍着没哭。

    林如海走到车边,似隐约能听到黛玉压抑的哽咽,隔窗嘱咐道:“玉儿别伤心,爹爹不是早说了么,有何不放心的。我都交代你琏二哥了,他与你琏二嫂子会关照你们的。”末了又对青筠道:“你一贯稳重,待玉儿如亲姊妹般,我便将玉儿交给你了。”

    “义父只管放心。”青筠懂林如海话中之意,必定是许给贾琏一番好处。

    马车终于启动,至码头,弃车登船。

    林家带的人多东西多,且对外称林青筠乃孝期怕惹忌讳,届时在林家旧宅居住,所以带了陈叔等人收拾料理。谁都知道林青筠只是林家义女,是林家旁支,与贾家是没甚干系的,自然在孝期应当避讳登门,那么住在林家旧宅也算妥帖,因此都不起疑。众人只道林如海是个怪人,不过继儿子反认个义女,且对义女如此疼爱。

    林如海确实怜惜林青筠,疼爱之心不如黛玉也绝对真挚,但此举却是为收拾旧宅打掩护,否则有人问起为何如此多的下人东西上京如何答?知府等人岂不有别的思量?万一猜到林如海将要上京,那么一番布置岂不白费?

    一行三条大船,一只住人,另两只满载着箱笼东西。

    刚登船,王熙凤便将几只盒子打开,里面都是崭新的头面首饰,特别是那上头大而圆润的珠子实在漂亮。这些都是临走时林如海命许大娘送来的,说是辛苦她跑一趟,又请她对黛玉多加照顾。

    王熙凤感慨着林如海的大方,瞥见贾琏进来,一面盖上盒子一面噙笑道:“哟,瞧二爷这脸色,从林姑父那儿得了什么好处了?”

    贾琏知道瞒不过她,将早准备的五百两银子取出来晃着递到她面前:“到底是林姑父,断不会让你我二人白辛苦,往后你便对林妹妹多照顾着,总不好白拿人银子。”

    “要你说,老太太那么疼林妹妹,我岂会怠慢。”王熙凤夺过银票,虽知他必定私下截留了一些,倒也罢了。

    贾琏听她提起老太太,不禁嗤笑:“老太太是疼林妹妹,到底越不过宝玉,若不然怎会这个节骨眼儿上让你我二人来接?只是我听说薛家是准备送女小选,老太太又紧张什么?”

    王熙凤笑道:“哎哟我的二爷,你说老太太紧张什么?薛家当然想让女儿进宫博富贵,但我那姑妈心里又如何想?再说了,我们家大妹妹在宫里熬了这些年还是女官儿呢,能让薛家大妹妹再进去?便是老太太都不肯。”

    “你们女人啊……”贾琏摇摇头,出门自去甲板上寻乐。

 第12章 到京城姐妹分两路

    路途顺畅,抵达京城时已近五月。按照事先商定,林青筠与黛玉在渡口分别,黛玉随着贾琏凤姐去了荣国府,青筠则与陈叔去了林家旧宅。

    林家旧宅坐落在长青大街,附近多是官邸,距离皇宫略近。宅子里一直留有人看守,决定上京前,福伯早一步派人传了信,提前将宅子修缮整理。待得今日,宅子已大体修整完毕,剩下的只是安插器具铺陈床帐等琐碎小事。

    林家没有在内用轿的习惯,林青筠直接在大门口下车,穿过二门进了内宅。

    一面走,一面听着府里的管事娘子说话:“遵照大姑娘的话,将二位姑娘的院子挨着后园,彼此毗邻,院中多花草,十分清幽。另外这是府里下人的花名册,还请大姑娘过目。另则,咱们府里到底人少了些,福伯信中说直接在京中买几个,免得不够使,我已找了个可靠的牙婆,明儿一早领人来。”

    “你做事一贯稳妥,暂且这么定罢。”林青筠接了花名册略看了看,册子上清楚的记载着人名、年纪、差事,一目了然。在扬州时她已与黛玉一起管家,除了几个是当年留在京中看宅子的,余者皆是扬州一起带来的,各人是什么秉性做事是否妥当,她都心知肚明。刘山家的亦是林府老人,此回跟来京城便是由许大娘亲自点名儿,总管内宅。

    及至到了院子,青筠先去看了黛玉的住处。正面三间房,一明两暗,左边带着半间耳房。中间十字步道,左右两侧各两间厢房,以回廊相接。院中种了一棵芙蓉,大大小小摆了十来个盆景儿,正值花草繁盛之时,满目叶绿花香,观之心情舒畅。

    “收拾的不错。妹妹虽不在,但一应东西都要预备好,等过几日我便接妹妹回来小住。”青筠对院子很满意,又对卷碧叮嘱几句便去了隔壁院子。卷碧是黛玉身边的大丫鬟,同珠云同是贾敏当年所挑,因黛玉说贾母另安排有丫鬟,带的多了反而不好安置,所以将卷碧与四个小丫头留下了。

    相邻的院子格局布置类似,只是院中种的乃是白玉兰。

    白鹭笑道:“姑娘先在院中略等等,我们好开箱子取东西,安插器具。”

    “你们去忙吧。”青筠立在院中,想着若有个葡萄架就更好了。

    在林青筠打理着这些时,黛玉已再次进了荣国府。

    三春与宝玉早得了消息,都在贾母处等着,一见她来十分高兴。

    黛玉先拜见贾母,贾母早已双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