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秦时明月同人)秦时明月倾心一言与君说 >

第20部分

(秦时明月同人)秦时明月倾心一言与君说-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橒想了一下到底要不要告诉他,像这种毁三观的事,她一直觉得还是少说为妙。不过很可惜,在颜路面前,她总是管不住自己的嘴。将手中的《礼记》往他面前一摊,指着“纳彩”与“问名”这四字说:“先生不觉得这两步应该倒过来?”
  颜路的眼里是揶揄的笑意,“哦?”
  商橒没有去看他的眼睛,自然不知道颜路是什么表情。她极为认真地说:“你看哈……想娶人家姑娘,也要先问问人家的名字罢?连名字都不知道就直接送礼……感觉好奇怪。而且为什么一定要送雁啊?据我所知,大雁不是一种很恩爱的候鸟么?这活生生地把它们给拆散……咳,有点儿不是君子所为……”
  几日前的话还在耳边回响,商橒忽然不知道应该怎么来面对当下的情景,这分明就是……她偷偷瞄了一眼颜路,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她只知道此刻自己的心简直就快要跳出来了,脸上更是一阵比一阵热,磕磕盼盼地,她嘴里呢喃的却是“怎么办”。
  颜路抬起她的脸,低头在她耳边温言问道:“什么怎么办?”
  “我……我娘没有教过我……”话一出口,觉得这跟老妈实在是搭不上边,婚制六礼应当是古代文学史的课,于是她又说,“老师……老师也没有教过……”
  看商橒一脸急于想知道该怎么办的慌乱神情,颜路忍俊不禁,他拍拍她的头,把她拉到自己怀里,三年了,当初那个时时拉着他衣袖的小姑娘如今已然亭亭玉立,带着一股不一样的气质,唱着优美的词句,委婉地表达着她的倾慕与爱恋。
  当初她说她喜欢他时,颜路以为那不过是一时的迷恋,或许等过上一段时间,她便会将这样的目光收敛。可是他发现,即便没有得到任何的回应,这个名唤商橒的姑娘还是一如往昔一般,一刻也不曾改变。
  那日黄昏下,她忽而执起他的手,他看着她,她的眸子清亮,她说:“以先生能力,可以保护天下所有的人,可是……阿橒却想保护先生。”她看着他粲然一笑,“就像先生也会保护阿橒一样。”
  颜路抬手拂下她头顶的花瓣,与她往前走了两步,顿足在一株桃树前,风起时,掀起的淡粉色的花瓣几乎要将他们淹没。在商橒眼里,颜路是这个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男子,淡淡地,似有谪仙之意。她总有一种隐隐的担忧,忧心眼前这位气质高华的男子会不会有一天就此乘龙而去,看尽河山万里?
  花雨中,她听见颜路对她说:“阿橒,你只用站在我身后便好。”
  鼻端是熟悉的味道,颜路的身上总是带了一点淡淡的香味。商橒又将脸埋进他白色的衣衫里,他抚着她的肩,低声说:“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二十三、大盘灭国棋

  初夏的季节带了春末的芳菲无尽,山峦还未绿树成荫。颜路说要找一个时间带商橒回一趟咸阳的新家。商橒问他不是秦国人为何会安家在那里,按说他应该不会喜欢咸阳才对,就像张良一样。颜路淡淡的眸子里却看不出悲喜,说出的话像是与他无关一样,也是淡淡的,“那时天下初定,赵政便下令徙公族富户于咸阳,便于监视罢了。”他拍拍商橒的头问,“阿橒不喜欢咸阳?”
  商橒摇头,心里忽然不自主地就低沉了下去,“没有……”她没有历经亡国之痛,没有历经丧亲之苦,对于这个乱世的兴衰荣辱与刀光剑影,不过是史书上一连串的文字记载罢了。对于这里的许许多多,她都不能感同身受,只能尽力去理解。
  她情绪的异常低落倒是让颜路有些微讶,虽然身边的这个女子总是时喜时忧,但眼睛里总是充满希望的,直到现在,她还是会时不时地写着“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写完了就盯着看上好半天,再自顾地笑笑,或者是摇摇头,一见有人来,就会将字迹立刻掩去。
  走在回淇澳居的路上时,商橒安静得有些反常。颜路停下脚步,而她似是没有发觉地还在往前走,他伸手将她拉住,她才如梦般惊醒,磕磕盼盼地问:“嗯?怎么……不走了?先生刚刚有说什么?”
  颜路摇摇头,抬起她的脸说:“阿橒,你有事瞒我。”以颜路对她的了解,心中无事她不会这样魂不守舍。
  商橒先是一阵怔愣,然后想下意识地摇头。发现颜路捧着她脸的手带了微微的力道,就知道一定是瞒不过他的。可是这样的事情又该从何说起呢?
  她的目光有些闪躲,颜路淡淡笑着摇了摇头,又牵着她的手往前走,商橒由他带着,走进竹林的时候,似乎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也不管说出口的话是不是太过毫无头绪,反正不管她说什么,颜路都能听懂。
  “其实有时候自己会想,如果是生活在一起很多年的亲人,到头来却发现自己根本不了解她,这会不会是世界上最大的悲哀?”顿了一会儿,她又道,“来这里三年,我才觉得……即便白头如新又有什么关系呢?只要还能生活在一起,哪怕只是微小的一点点了解,也是值得庆幸的……可惜,我明白得太晚,有很多话都来不及说……我从来也没有想过,哪怕是一句责备的话,也想……再听一次。”
  颜路深深凝了商橒一眼,知道她又在想家,就让商橒先坐在淇澳居院子里的案几旁,烹一壶茶,水不一会儿便沸腾了起来,带着清新的香味,跪坐在她的对面,他捧着她的脸,语声温润:“阿橒,你说或许自己再去回不去那个遥远的家,那么,便留下来罢,安心地留下来。”看着她的腰间还系着他的玉佩,颜路神色里带了一点自责,“是我不该提及咸阳……”
  “不,不是。”商橒立刻打断了颜路的话,在她的记忆中,颜路从不会这样说话,她甚至以为也许颜路真的是一位被贬谪的仙人,凡尘于他不过匆匆数载,待芳菲尽褪时,他会重返瑶宫,或于榣山抚琴,或在清流赋诗。
  “是我自己太煞风景,怎能怪先生?”商橒拿起木勺为彼此皆满满倒上一碗茶,青绿的茶,淡淡的香,白雾缭绕间似乎看见了那时她还年少,依偎在外公的身侧,他正思索着一盘棋,而她则是在一旁为他静静添置一碗新茶。
  商橒笑笑说:“外公很喜欢下棋,最喜欢玩儿的,呵,莫过于大盘灭国了。”
  “大盘灭国?”颜路微微侧头,不解问道,“何意?”
  商橒脸上的笑意暖暖的犹如这初夏的阳光,她解释说:“七国任选两国,比如黑为秦,白为魏,黑棋胜,便是秦灭魏。是为大盘灭国。”
  才刚抬到嘴边的陶碗,在听见商橒这一番话之后又放了下去,颜路极为有兴趣地问:“倘若魏胜秦败呢?”
  商橒做了一个鬼脸:“那么我就倒霉了。”
  颜路亦笑:“为何?”
  商橒道:“魏胜秦败,必有原因。我不懂棋,所以……也就只能像那天对韩信先生分析那样对着外公说一番,每每说完,他必说我强词夺理,可是我也很无奈啊……不强词夺理,如何解棋?”她双手一摊,显示着她真的很无奈,颜路以手点着她的头,两人相视一笑。
  “那么,良与师兄就来一盘阿橒所说的大盘灭国,如何?”
  门外竹篱忽然响起张良的声音,商橒吓了一跳,颜路则是一脸淡然。像是早就知道他站在那里似的,张良信步走来时,身上依旧带了淡淡地岭上梅花的香味,商橒自动让位,见颜路并未拒绝张良的约战,就去屋里将棋子与棋盘拿出,置于他们之间,她笑着做了一个请的手势,一板一眼地说:“大盘灭国,开局。两位先生,请先定国号。”
  张良执起白子,看着颜路道:“韩国。”
  颜路拿起黑子在棋盘左上三三位啪地一声轻响,抬眼看张良,轻轻吐出两个字:“秦国。”
  张良微愣,商橒为他添置新茶的手也凝滞在了半途。别人姑且不说,身为张良的师兄,颜路自然是知道他这个小师弟心里到底是在想些什么的,曾经他还小的时候,就曾拉着颜路的衣袖撒娇似的说:“师兄,如果我跟沫儿一样就好了,不是长子,就可以不用承担很多责任。”
  想想这句话,早已匆匆过去了数十年。秦灭韩的那天,他早已从一个懵懂无知的孩子长成一位丰神俊朗的少年,虽然嘴上说着不是长子就好了,可是他的努力全看在颜路的眼里。不管是习剑还是念书。
  在得到秦兵压境的消息时,他与他便马不停蹄地往韩国都城新郑疾驰而去,可惜终究是晚了一步,他们到的那日,韩国,早已被划归为秦国版图的一部分。张丞相府邸亦是火光一片,唯有白发苍苍的家老还守在门口,见他们到来,他老泪纵横。
  颤巍巍地将手中用厚布包裹着的东西交给张良,深深一躬之后转身便扑向了身后的一片火海。张良只来得及抓住他的一片衣襟,呲啦一声,残布在他手里于风中轻轻飘荡。颜路还记得,那时韩国下了整整半个月的雨,有人说,那是上苍在为这个新亡的国家垂泪。
  厚布里包着的,是张氏一族世代流传的凌虚,凌虚清雅绝尘,不染尘烟,剑锋薄如蝉翼,剑纹更是典雅端方。从那日起,张良就变了,在料理好宗族事务之后,他散尽了所有家财,仅携凌虚与他回小圣贤庄,就连伏念问起时,他也只是淡淡地说了句“没事”。
  秦国以短短十年时间,摧枯拉朽般地横扫天下,然而在张良眼中,它不过是一盘根基不稳的棋,只要稍加推波助澜,便能掀起狂风巨浪。这些年来,他借着游学名义四处结交豪杰游侠,或许那一天真的会来到,只是颜路却希望他能认真地去考量,而不是凭一腔复仇的怒火,让他自己也遍体鳞伤。
  此时张良的眼角蒙上一层淡淡地笑意,他将白子放在棋盘右下星位上,轻微地亦是啪地一声,商橒这才回神继续为他添茶,他侧头看着商橒,笑得揶揄:“等这盘下完,阿橒解棋。”
  商橒“啊”了一声,极不情愿地应允了下来。不管是韩胜秦还是秦胜韩,都将是一场难解的棋局。商橒蹙眉在想该怎么编,如果萧子倩在的话就好了,她刚好学的就是历史,就算是瞎掰,也一定比她掰得有理有据,她这个业余的表示压力实在很大……
  颜路执棋与很多人都不同,他没有凌厉的杀气,给人以平静祥和之感,仿佛他只是一个观棋者,而非下棋人。连商橒这个不懂棋的人都觉得这盘棋或许张良是赢定了,可就是那么一刹那,随着黑棋的落子,整盘棋已是死局逢生之象。张良抬眼,怔怔地看着自家师兄出神,忽然间手中白棋放下,幽幽一声叹息:“良……输了。”
  终究弱小韩国不能抵御秦国么?正如父亲所说,那是气数,是天意?
  颜路默默将棋子放下,此时他二人的目光皆落在了商橒身上。商橒一头冷汗,期期艾艾地说:“呃……那个……其实我不懂棋,不如让先生解棋?毕竟是他赢了嘛。”
  张良异常严肃的脸上是深深的失落,他对商橒拱手正色道:“阿橒,但说无妨。”
  “这……”商橒很是为难,她又将目光投向了颜路,后者给了她一个鼓励的眼神,商橒将手中添茶的木勺放下后,才道:“……好吧。”
  她对着张良拱手,正色问道:“敢问子房先生,韩何时为最强?”
  “昭侯时期。”
  “又为何而没落?”
  这一问,张良却迟疑了,世间万物,有强则就有弱,然强能变弱,弱亦能变强。强与弱,本就一线之隔,由强变弱不过是一个下坡的过程,而由弱变强,这中间不知要历经多少坎坷曲折。前者如山东六国,后者正如秦国。张良不愿说,自然是有他的顾忌,商橒没那么多的顾忌,所以她直言不讳:“因为变法不彻底。昭侯起用申不害为丞相,主持变法,韩国的确有焕然一新之感,然法术势三派,各有优劣,术之一派,可立竿见影,但对于一个想要长久生存争霸的国家,却是杯水车薪。遇明主则国强,遇庸主则国可守,遇昏君则国灭。”
  张良沉吟有倾,平淡的声音里听不出他的情绪,“那么以你之见,秦国便是最好?”他记得商橒对于商鞅变法是持肯定态度的,就连跟在他身边的萧子倩,也对商鞅有一种隐隐的敬意。
  然而商橒闻言却摇摇头:“秦国变法,虽有不足,不过放眼六国,却是最为彻底的一个。新法行之二十年,国富民强……子房先生,我知你对秦国有恨,要用一个公允的态度去看待敌国,就算是我自己,也不能做到。也许当今这个世道再去谈论远久之事有些无趣,但子房先生遍览群书,可曾注意过秦孝公的《求贤令》?”
  张良沉吟,颜路的眼中却是愈发地明亮。这世间读书的女子虽是少数,但亦有精通者,如名家公孙玲珑便是一个。只是能将自己所学灵活运用,莫说女子,即便是各家士子也难得寻觅一人。
  对于秦公求贤令,张良与颜路曾一同探讨过,那的确是一篇旷古烁今的文章,不虚美,不隐恶,讲求实际。秦国能在孝公手中崛起,的确不是出人意料的事。
  商橒侃侃而谈道:“‘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丑莫大焉。’”对着张良深深一揖,她问,“撇开一切恩怨,子房先生以为如何?”
  张良蹙眉,却也不得不点头称赞这的确是一篇言辞诚恳的求贤文章。商橒又问:“那么韩国国君,可写出这样的《求贤令》否?”
  “……”
  “历数先君无能,为礼法所不容。就连孔子也说应当子为父隐,可是……商橒不能赞同这样的观点。知耻而后勇,错便是错,对便是对,不能因为任何人而改变最初的原则,这便是商鞅法之一派的精华。一国有法可依,行事不避显贵,如此国家,焉能不强?”语毕商橒长跪一揖,“商橒言辞有不敬之处,还请两位先生海涵。”
  颜路扶起商橒叠着的双手,她常常在他的面前说一些有悖礼法的话,可是在伏念面前,她又能做到恪守礼教。颜路告诉过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