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耽美同人电子书 > (历史剧同人)汉后人 >

第36部分

(历史剧同人)汉后人-第36部分

小说: (历史剧同人)汉后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被吵的头疼来后宫的时候也忍不住抱怨了几句,心中一动“前朝大臣们都是男人,你却是女人,如果从女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你是怎么想的。”
  政君没有说后宫不得干政这种假贤良的话,在她看来,女人的见识之所以少,是因为男人们的禁锢,女人如果能够和男人有着相同的教育,说不定会出现比男人还惊艳的人。所以她有时候听到朝政也会心里想想该如何处理,她到不是真的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她只是觉得如果这些自己能够明白,那么将来教导孩子的时候就不会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
  政君琢磨了几句话“臣妾确实有些想法,不过是些粗浅之见,哪能及得上前殿饱学大儒们的见解呢。”
  皇帝嗤笑一声“那些老臣们整日说着汉家尊严汉家地位的,连左右丞相的意见都不一,左丞相觉得应当和亲,改变匈奴人的习惯,教化匈奴,右丞相觉得大汉不应和未开化的匈奴人和亲。倒是吵吵不出结果来。”
  政君拨了个橘子给皇帝,自己拔下头上的两根白玉五蝠簪“陛下,在臣妾看来,和亲是有必要的。”
  皇帝好奇“哦?”
  政君拿起一根簪子“这是呼韩邪单于。”又拿起另一根簪子“这是郅支单于。”
  “陛下,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是兄弟,可郅支单于更像是祖辈那样的匈奴人,嗜杀好战,野蛮之人,而呼韩邪单于听说他很仰慕我汉家的文化,所以更亲近我汉人,而他又处于弱势,如果让郅支单于赢了,那么匈奴将重复曾经劫掠边境的行为,边境的百姓恐怕是要遭殃了,我汉家百姓不畏死,然而给敌人送羊入虎口的事情还是应当避免的。”
  皇帝拿起代表着呼韩邪单于的簪子“莫非你觉得匈奴人还能被教化不成。”
  政君掩口笑了笑“陛下说笑了,教化岂能是一两代人之功,教化是需要的,但是这不是段时间内能减到效果的事情,但是嫁公主过去,一定需要聘礼和嫁妆,聘礼匈奴人能给得起的无非是牛羊皮毛,这倒不稀奇,但是我们可以要求有良马种马,武帝之后大汉太缺马了。嫁妆嘛,我大汉有的是丝绸茶叶,奢侈物品更是应有尽有,美味的饭食,醉人的美酒,能耕种的巧手农夫。您觉得热爱上我大汉风物又无力南侵的匈奴贵族会怎么做呢。”
  皇帝眼前一亮,一拍桌子“他们会用牛羊马匹,西方来的好物求着我们交换,不但可以得到良马还能腐化他们,迷上了这些东西,恐怕那些匈奴人也就骑不上马拉不开弓了,如果有了会耕种的农夫,他们也会尝试去耕作,逐渐的会渐渐失去他们最大的优势,马背上的民族如果和我们一样又有何惧呢。”
  转过身来把政君抱起来转了一圈“你真是太有才了,政君,可笑前朝的大臣们吵来吵去都是冷饭,看到这点的几乎少之又少,若是此事能成,匈奴对大汉的威胁就大大变小了,不过这得需要一个有智慧有能力又心向大汉愿意平定刀戈的女子,这样的女子宗室中没有适龄的,朕的妹妹也都已经出嫁,怎么弄比较好呢。”
  政君一笑“陛下,封宫女为公主可不算开先例。”
  政君以为昭君和李元儿已经报名出宫了,有了能够回家的机会,昭君应该不会再重复这条路了,至于被选中的是谁,她就无法顾及了,虽然前世也是这么做的,不过政君说的那番话倒确确实实是她自己的见解。

  第五十五章

  所以在听说仅有一个宫女报名自愿和亲的时候还觉得虽然昭君没有和亲,但是还是有勇敢的女子敢为了大汉远走塞外。
  一看名字顿时很心塞,昭君啊,怎么那么想不开,你都说了要出宫了,我也安排了,这是要闹哪样啊,难道你对国家的使命感更甚于对家人的眷恋?
  赶紧让人带昭君过来。
  昭君到了椒房殿看见的就是浑身都散发着我不开心气息的政君,嘴角微微扯开一个角度“别这样,我听说好像除了我没人愿意报名呢。”
  政君哭笑不得“你还有心情调侃我,到底怎么回事,前几天你不还催我送你出宫么,你名字也报上去了,眼看着就要成功了,为什么要报名。”
  昭君沉默了一阵,把事情原委说了一遍“有些事情真的没有办法,我确实很像回家和父母团聚,但是我绝不想成为利益交换的棋子让那些人喝血吃肉。我父母是白身,哪能和宗老们抗衡,你是皇后,插手也不合适。与其回去被随意嫁掉或者留在宫里见着尔虞我诈,倒不如去和亲。”
  政君严肃着问昭君“你知不知道和亲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要背负一个沉重的使命离开你从小生长的地方,离开习惯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到那未开化的地方去,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回来,就连见家人的机会也很少。对了,匈奴还有父死子继的习俗,如果将来呼韩邪死在你的前面,你要嫁给他的儿子,一女二侍还是父子,你从小接受的教育真的能够承受吗。”
  昭君听到要父死子继的时候脸白了下,但还是坚定的点头“我既然决定报名,是考虑过的。也许那边所有的一切都和这里不一样,但是那里有辽阔的草原,高远的天空,我的和亲可以缓解汉匈之间的矛盾,我可以渐渐改变匈奴人,呼韩邪单于不是非常憧憬汉族文化吗,我相信会有共同的语言的。如果我的牺牲可以让着一切实现,自己的委屈又算什么呢,我就是不回家留在宫里,困在这宫墙之内,日复一日,也无甚乐趣,与其如此,我宁愿活的轰轰烈烈,让历史也记住我王昭君的名字。”
  政君很震撼昭君的回答,从未想过她的朋友居然有这样一个伟大的梦想,前世的昭君的确做到了,她改变了呼韩邪单于,改变了匈奴人,四十余年边境毫无刀兵,边境甚至可以路不拾遗,不可谓不是昭君之功。
  莫非这是她注定的宿命吗,她注定要做草原上最亮的那颗明珠。
  作为朋友,她这个时候只能眼看着她前行,尽量的让她不留遗憾,此一去,有肯能日后少有相见的机会,但是即使见不到,仍可谓对方祈祷祝福,一生平安。
  “你既然决定了,我不拦着你,虽然皇帝想要选个宗室女,看起来郑重些,但是没有适龄的也是没办法。至于封宫女做公主,就算有这么大的诱惑,一想到要去的是苦寒之地,也几乎没人会报名,除了你这傻姑娘。不过到时候为了面子定然会再找几个女孩以备挑选,不过我相信她们没有你这般想要自由的心,说不得你真的会如愿以偿。”
  政君让人取来一套只有大婚的时候才用到的用整个红珊瑚打造的珠冠,簪,钗,流苏,压鬓,耳坠,项链。红艳艳的好像太阳。这样一套首饰,放在宫中也算珍宝了,政君大婚的时候用的那套更珍贵,但明显不适合送人,而这一套算是政君对昭君最美好的祝愿吧。
  这一套流光溢彩的首饰,没有哪个女人能够拒绝,昭君却只是抱着欣赏的眼光看了看“这太贵重了,如果我真的和亲,自然有宫内置办我的东西,去了匈奴,也要入乡随俗,这样好的东西如果要放在箱子里沉睡下去还不如留在这里。”
  政君还是让人把首饰装盒“如果可以在汉朝这里先行礼节,我希望你能戴着这套首饰,去了匈奴看着这些大汉的首饰也能有所纪念,收着吧。”
  昭君只能收下,回了金马殿。看着自己的房间,略有些怀念,不论是字画刺绣还是陶瓷都是她一点一点布置而成的,留在这里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门被推开,冯媛急匆匆的进来,后面跟着的是没拉住冯媛也不得不跟过来的李元儿。
  冯媛很着急“怎么我听说宫内报名和亲的就你一个,你疯了吗昭君,塞外那是什么地方,苦寒不毛之地,那些人吃牛羊肉少有五谷,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子怎能忍受呢,你可别忘了,我汉朝和亲的公主那么多,死在匈奴的有多少,皇后娘娘都已经答应放你出宫了,废了如此多的心血,你怎能说变就变,怎么就这么儿戏呢。”
  看着冯媛为她着急,连肚子都顾不上,昭君心很暖,把自己的原因解释了下“虽然有家族的因素,不过我也确实想为这个国家做些什么,我的家乡离边关不远,如果我能够为汉匈之间的和好做些事情,我的家乡不会遭受战火的威胁,我并不绝对有什么委屈。比起武帝之前,公主们被逼下嫁,屈辱而死,现在我大汉和匈奴的地位是相反的,是他们来求娶的,又怎么会有那个时候那么艰苦的环境呢。”
  冯媛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没想到为了她的肚子,李元儿和昭君没有和她说那些信的事情,昭君家族的事情她也没什么好办法,除非皇帝愿意赐婚,那样确实是无法拒绝的,但是昭君并无功绩又非宗室,纵使皇后进言也不可能有这样的待遇,所以,昭君才会自请和亲,用自己来换其他人的幸福。可昭君的幸福又有谁能给呢。
  冯媛赌气说了句“总司我们嫁公主给匈奴人,为什么匈奴人不嫁女人过来。”李元儿和昭君对视一眼,笑的肚子都疼了,李元儿捂着肚子“亏你想的出来,匈奴人的女人热辣泼焊,我听说她们喜欢上男子居然可以追求,这样的女人你指望她懂得规矩可能吗,进宫撒欢么,而且我听说那的女人和男人一样不喜清洁,味道那么重,谁能受得了啊。”
  冯媛也想到自己的口误,瞪了李元儿一眼,这伤感的气氛顿时就没了。

  第五十六章

  既然话都说开了,昭君也决定了,政君总要给自己的朋友弄些好处来,封公主是必须的,带的嫁妆也绝对不能让匈奴人小瞧才行,至于那群贪得无厌的族老,自己不想着培养子弟反而要女儿家荣盛家族,那就让他们在这次中半点便宜沾不上,足够心疼了。
  皇帝都做好了强制指定某个宫女了,没想到居然还有如此勇敢的女子自请和亲,顿起好奇之心,让郑严去打听打听。
  “你说是皇后的朋友,那个秭归王嫱王昭君?”皇帝有些不可思议,真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皇后是个很不寻常的女人,她的朋友居然也如此不同。
  对于这样的女人,皇帝不得不升起几番敬意,历来和亲的公主都死的快,汉人视那边为蛮荒之地,她还是第一个自请和亲的女子。
  皇帝隐约记得好像见过这个人,容貌并不输给政君,曾经他也想纳她为妃来着,但是政君和昭君关系好,他不太好意思,后来昭君在遴选家人子之前去了司膳,他也猜到了她并不想成为后妃的想法就没勉强。他是天子,要什么女人没有,何必强人所难,没想到倒是要便宜了呼韩邪。
  郑严应是,悄悄的观察皇帝,看这样子皇帝好像没有见王昭君的样子,谢天谢地皇上总算没有把王昭君也收入后宫的意思,虽然她的确是品貌俱佳,不过皇帝要是真的动手,他绝对能想象的出皇后娘娘火大的样子,略可怕了点。
  皇帝去找政君的时候,政君隐秘的确认了皇帝确实没有对自己好友下手的意思,松了口气开始不客气的要福利,封公主是一定的,封号得特别点。
  皇帝一脸无奈“那你想封个什么封号呢。”皇帝完全没有想到自家皇后还能有这么难搞的时候,有点怀念皇后晚上时候的样子,只能一边心里热乎一边狂点头,行行行,你说什么都行。
  最后政君满意的给昭君选了宁胡为封号。从封号就可见目标,政君觉得这封号才最配得起昭君。皇帝自然无不可,写了圣旨派人去宣。相应的配置政君自然已经准备好了,还有通晓匈奴习俗语言的鸿胪寺也会派人隔着屏风对昭君授课,务必保证政君绝对不能出任何岔子。
  因为对皇帝说过,要用奢侈品腐化匈奴贵族的心,更是额外的在昭君的嫁妆里添了很多名贵玩物,匈奴人喜欢的茶叶更是分成了上中下等送了好多,就连首饰都是什么宝石,黄金,银饰,珍珠各种材质,汉式的有,匈奴风格的有,还有西域风格的,南方流行的。
  华美精致的布料,能够存放的胭脂水粉,政君感觉自己就像是给女儿操办嫁妆一样恨不得多给一些。
  当然政君也没忘了正事,一些耐寒耐旱的蔬菜种子,某种产量不高不低的稻谷种子也都小心放好。政君只避开了一种东西,没有让一丁点出现在嫁妆里,那就是铁。
  匈奴人不怎么产铁,更不懂精炼,他们的铁制品都很粗糙,做武器也并不是很好,但是边关互市的时候那规定就是连口铁锅都不允许过去。
  现在宫内没有和亲更重要的事情,连平素爱作妖的傅瑶都没什么动静,别说她和昭君没什么仇怨,关系也还可以,就冲着人家日后去了那边基本回不来,也不应该在这个时候打扰她。
  但是也有不按常理出牌的,那天高静婉和李静不知道怎么在御花园里遇上了。平时在皇后那里不能太吵,拌嘴都不尽兴,这下可好,这周围没啥人,不是你宫女就是我宫女的。
  李静嘴炮开撕“哎呦,这不是婉荣华嘛,怎么有闲心看御花园的花?无聊了?”
  高静婉看见李静的时候就知道躲不过去这场嘴仗“我做什么还得和李荣华你知会一声?这御花园也没被你包场啊,你管的倒是比皇后娘娘还宽。皇后娘娘现在忙着宁胡公主和亲的事情,你有这个闲工夫和我扯皮,还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给公主添妆。”
  李静本来只是下意识的扯几句嘴皮子,高静婉这几句有点戳了肺管子,这要是不说清楚,明天说她管的比皇后娘娘还宽,或者更厉害的流言就得满皇宫都知道“我可不敢和皇后娘娘比,添妆这种事情容易的很,就是不知道婉荣华你能添些什么东西,虽然不是真公主吧,你这东西要是太上不得台面可丢脸呢。”
  政君从昭君现在在住的礼元殿往椒房殿走,结果一不小心听到这么一段。
  李静不知道政君到了,生命不息作死不止“也不知道那个呼韩邪单于都多大年纪了,莫不是五六十岁的老头子,嫁给据说茹毛饮血的匈奴人,这位宁胡公主也真是太可怜了,一过去还得做后娘,真不知道能撑多久。啧啧,还在装,好像你多支持宁胡公主一样,以前的时候人家因为公事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