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向胜利前进 >

第346部分

向胜利前进-第346部分

小说: 向胜利前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半个小时后,部队继续出发。

    太阳就要下山的时候,突击团终于来到了此次目的地青龙山下的青龙寨。

第六百二十三章 青龙山驻地() 
青龙山海拔六百多米,可因为小道一路上都是缓慢的向上攀升,所以,当张青山他们站在青龙山所谓的山脚下的时候,其实已经到达青龙山的半山腰,离青龙山山顶也就三百五十米左右。

    而青龙寨虽然说是建立在青龙山山顶,可实际上离山顶还有百多米。

    也就是说,从所谓的山脚下到青龙寨,也就二百米左右。不过,这两者间的上山路,显然被人为的长期精心打理过:全是石块打磨后垫上去的石阶梯,石阶梯两边的树木全被砍掉,换上了矮小但很簇密的荆棘林。让人一看就明白:想从正面上山,那是想都别想,就只能从石阶梯上强攻上去。

    等大家累的要死要活,气喘如牛般的走了数百台石阶梯,来到青龙寨时,太阳已经下山了。

    李华身材瘦高,让张青山没想到的是,他居然戴了副眼镜,加上他那用现代的话说就是小鲜肉一样的帅,斯斯文文的气质一下子就展露出来,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教书先生了事实上,李华是正儿八经的老师,高中毕业后就因家里穷,无力继续供养他读书而不得不回来当了老师,后来被罗英杰发展而参加了革命,不仅是罗英杰的左膀右臂,更是游击队内军师般的的关键人物,要不然,罗英杰也不会指定一旦自己牺牲,李华就是接班人。

    李华带队来迎接张青山他们。

    说话斯斯文文地,不铿不卑,客气中却流露出发自内心的欢迎和激动,可见,这个人是很理智的这在游击队中可不多见,让张青山一下子就对他具有好感,也可以说是对文化人的尊重。

    而另一位是个满头银发的老者。

    他是青龙村的村长,也是这七户猎户,连同三岁娃娃一起共同推举的发号人张德光。看到他,再想想他当了一辈子的猎户,张青山就想到了一句话来形容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猎人是大山的儿子!在深山老林里,有熟悉环境的猎户带领,绝对事半功倍,尤其是如张德光这样的老猎户,那就更是宝贝中的宝贝了。

    张青山跟他们亲热的聊了一下后,就把交谈的重任交给了胡英泽和罗英杰,自己却开始打量起已经修建的差不多的未来驻地。

    这不看还好,一看,张青山心头就有点郁闷了。

    而一旁的李华见张青山开始打量起驻地,他还特意过来给张青山介绍。

    首先进入眼界的是依靠青龙山而建的前后共两排木制草房,每排十间。根据李华的介绍,山里湿气重,为了大家能睡的踏实,这两排房子都被特意垫高一尺,这样,大家睡觉时就不会被湿气侵扰好吧,这两排房子是专门用于睡觉的。而在这两排房子后面,李华还特意留出一大片空地,听他的介绍,为将来更多同志的加入,而打算在这片空地上再修建三到四排房子。

    而在右边,还有一排十间房子,主要是办公、医护室、伙房等用。而听李华的介绍,他还打算在这排房子后面建一条坑道,坑道外面再修建个栅栏,为的是防止敌人攻击的时候,这儿能成为一道封锁线:平时可作为排水沟,战时可作为射击用的坑道。

    左边则也是一排崭新的房子,比先前的几排房子都要大,听李华说,这一排房子是修给青龙村的居民用的,因为为了开辟一个足够大的操场,青龙村村民原先的房子就得推倒。

    好吧,这一切都很好很合理。可问题是,有两点让张青山心里郁闷。

    第一,就是张青山身边这个跟牌楼有些类似的,象征性的木制山寨寨门,上面还特意被人龙飞凤舞的写着三个大字突击团!

    突击团现在刚成立,就两百人,急需招兵买马补充兵员等,你这牌子一挂,咱就不说什么树大招风,也不说这东西看着像牌楼,不吉利之类的迷信话了,光说说你这牌子一挂,不就等于告诉敌人突击团的总部所在吗敌人就算知道了突击团,想来攻击,可这群山环绕,小路多如牛毛,如蜘蛛网般的纵横交错。本来,他们也许还找不到突击团的驻地,可你这牌子一挂,敌人通过望远镜,远远地就能发现,这不是典型的为了面子,自讨苦吃吗?好吧,就算敌人能找到,可问题是,咱们能瞒一时是一时,能多点时间给突击团蓄积力量也是好的,实在没必要搞这些花名堂。

    心里这么埋怨,但无论是出于对李华他们的感谢,还是出于同志之间的团结,都注定张青山是绝对不能这么直说的。

    “李华同志”

    “团长,您叫我小李或者小华都行。”

    张青山笑着点点头,然后,拍着下身边的牌坊,笑道:“小华,咱们突击团刚到,实力还在恢复当中,所以,我觉得,让百姓们知道我们的,感受到我们八路军跟百姓的鱼水关系最为重要,像这个东西,有点招摇不说,更容易让敌人找到咱们,你说是不是?”

    不愧是读书人,这脑子就是灵光。

    一听张青山这委婉的话,再看看张青山拍着寨门门柱的动作,他就明白过来。赶紧说:“团长,还是你考虑的长远,我这就让人拆掉。”

    张青山笑着点点头,然后,带着李华和几个陪同人员向操场走去。

    这片操场有三分之二个足球场那么大,而且相对很平整,有些地方甚至连新土都翻过来了,一看就知道是被人精心铲平并打结实了的。但是,操场看似很大,可是,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它再大最多也就只能容纳两百人左右同时训练作为一手带出突击连这么强悍的精锐部队的张青山,自然是打算用突击连的训练方式,带出一个突击团来,这就决定了,突击团的驯良方法跟普通的团有些不一样。也就是说,突击团今后无法全员在此集中训练,最多只能作为总部或者某个连级单位的存在。甚至,张青山的脑子里不由自主的在思考:这儿环境这么好,地理位置也十分隐蔽,更是易守难攻,是不是把团部医院建立在这儿?

    右脚用力的踩了踩地面,很结实,不由得感激道:“小华,谢谢你们这么尽心尽力的把这里修建的这么好。”

    “团长,这是哪里的话,咱们游击大队盼主力部队过来给咱们撑腰,盼了多少年了。如今,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主力部队的同志们给盼过来了别的方面咱们或许没办法,但出把力气,修建几排房子之类的体力活,咱们要不尽心尽力的干好,就太不像话了。”

    张青山点点头,又抬头看了看周围的环境,眉头微微皱起。

    想了想,道:“小华,不瞒你说,我知道这儿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无法再扩大。可是,我们突击团将来要有几千人的,你看看这个操场,实在是有点你看能不能想想办法,把这里扩大一下。最少,也得容得下一个营左右的人在此训练。”

    “团长,我们当时有两套方案,只是首先考虑到同志们远道而来,必须要好好休息一下,所以,就选择了第一套方案。”

    “那也就是说,第二套方案可以把这片操场扩大一些?”

    “是的。”

    张青山来了兴趣:“说说。”

    李华指着前面那两排房子,道:“这两排房子后面还有一大片空地,按照第一套方案,是要在那片空地上修建住房的。而在第二套方案中,那片地方可以全空出来,跟这片操场连接,这样一来,地方几乎能大一倍,足够一个营在此训练。”

    “走!带我去看看。”

    在李华的带领下,来到两排房子的后面,果然有一大片空地,而且,可以从这片空地周围外围看出,很多地方都是新开挖出来的。从这一点上就可看出,游击队为了迎接突击团,为了给突击团创造出自己力所能及的适合环境,他们绝对尽心尽力了。

    “团长,按照我们第二套方案,这两排房子被推平后,地方虽然大了,可同志们的住房就只能住到山上。”说着,李华的语气也低沉了些,显然他有些担忧:“不过,山上林子里的雾气大得多,要是常年住在那儿,身体会吃不消。”

    “我知道,常年住在雾气大的地方,容易得关节炎。”能开辟这么大的地方,让张青山很开心,而对于游击队的同志们能考虑的这么周全,也让他很感动,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不过,不要紧,这里树木多,让同志们多烤烤火,多活动活动,问题不大。再说,也不是所有人都非要长期住在这里,大家可以轮流外出嘛。”

    “那我就按您的命令办?”

    “嗯!先在这片地方修好房子,然后再把这两排房子拆了。”

    “是!”

    “对了,小华,这山里有没有水源?”

    “有!就在山后有一条泉水,四季不断,住再多的同志,也能保证得了。而且,我们在仔细考察这周边的地形的时候,发现了两个跟那个泉水相连的泉眼,必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挖开,同样能保证大家吃水的问题。”

    张青山最后一丝担忧也消除了,心情很是不错。

    可李华却请示道:“团长,还有一个大问题,得请您拿主意。”

    “什么问题?”

    “就是咱们一旦驻扎在这里,该把粮食和弹药库建在哪儿?”

    “小华,这是个打问题,我一时也不好回答,得等我把这儿的地形都走一遍后,再跟同志们商量一下,还得再听听你的意见,才能做决定。”说着,张青山摸了摸鼻子,笑道:“我闻到饭香味了,是不是可以开饭了?”

    “哎呀!怪我,怪我,见到主力部队的同志心里高兴极了,忍不住一上来就跟您汇报请示,都没考虑过您和同志们一路远道而来,还没有休息、吃饭了还请团长批评,我今后一定改正。”

    “你这才是一个认真负责的好同志,我怎么会怪你?”

    大家边说边向伙房走去

第六百二十四章 李靖上门送厚礼() 
考虑到大家远道而来,一路上根本就没休息好,张青山主动提议:今天晚上什么也别说,什么也别做,让大家好好休息一晚上,明天一大早开会。

    说是如此,可当晚,罗英杰和李华联袂找到张青山,把他们画的一张三桥县的详细地图交给张青山罗英杰不会画军事地图,但李华曾经在罗英杰的推荐下,花了大价钱,在国民党举办的培训班里学了一学期,而这副军事地图就是李华画的,是他们这些年,把整个三桥县的山山水水都跑遍了的成果之一。上面,甚至还有些秘密小道都标注的十分清楚,一眼就知,这上面浸透了他们多少心血。

    而对于张青山来说,这可是一份天大的礼物。突击团到了三桥县,却只找到一份二十年前的三桥县全县地图,不仅比例太大,而且有的地方根本就没有标注出来,跟鸡肋差不多。但现在有了这份详细的地图,那就等于多了一双眼睛,好处多多。

    激动的张青山立马派人把胡英泽叫来,四人聚在一起,当即对着地图,商量着如何把青龙山驻地建立好,今后如何发动百姓等等。

    第二天一大早,突击团连级以上干部,包括李华,一起开会。

    会议很简单,就是确定大家一起动手,先把青龙山驻地建立好,这事归胡英泽负责。还有就是驻地周围的警戒,归团参谋长田国忠负责至于张青山,他根本就是什么都可以管,却又什么都可以不负责。

    会后,张青山带着几个战士,在李华的陪同下,查看了青龙山及其周边的环境就算地图标注的再好再详细,也永远赶不上实地考察。别的地方或许没那么多机会去实地考察,但作为突击团今后的重要驻地,就必须要极为重视,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青龙山,在三桥县县城的东北方约五十里。

    周边群山环抱,树林茂密。

    翻过海拔六百多米的青龙山,就进入了原始森林。

    青龙山西边是悬崖峭壁,没有路可走最少表面上没有路走,当然,猎户们所踩出来的秘密小道,不算。

    而从青龙山往东北方走,却有一条崎岖且很难走的小道。走出四里多地,就到了一个三岔口,就进入先前罗英杰所说的那条走私小道,而李靖的白鸽山就在这三岔口的北边,严格的把控着这条走私小道,也可以说,正是因为这条小道,让青龙山和白鸽山可以形成犄角,互为支援。而通过三岔口,顺着右边那条小道走出约六、七里地就到了大路,也就走进了隔壁同仁县的地界。

    简单点说,青龙山绝对是个好地方。只要在几处关键点上构建几个关卡工事,就能把突击团的驻地变成易守难攻又进退自如的堡垒。

    情绪高涨的张青山,一直在兴致勃勃的指点,直到下午四点左右,胡英泽派人来通知他回去,因为李靖带着厚礼来了。

    对于罗英杰赞许有佳的这个兄弟,张青山也十分想认识认识,更何况,这次李靖可真的是带着重礼来的,于情于理,张青山都必须要见见他突击团现在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不是招兵买马,而是粮食。

    突击团远道而来,又昼伏夜出的躲避敌人,不可能携带大量粮食。虽然县游击大队早就接到了通知,早就开始准备,可他们本身也是居无定所,自身都很困难,下了大力气,也只凑集到了七八千斤粮食。就目前突击团两百人,加上县游击大队的五六十人,这七八千斤粮食,也就够他们勉强两个月的。按说,有两个月的时间,以突击团的能力,绝对能搞到更多的粮食,可问题是,突击团要招兵买马,招来的新兵还得花大力气训练,再加上他们先前制定的计划是短时间内蛰伏,不搞大动作,再说,招兵买马后人数的急剧暴涨张青山打算第一批招满一个营为止如此种种原因之下,这七八千斤粮食能维持一个月就算不错了,这就有了粮食危机。

    而这个李靖还真是聪明,送礼都送到了点子上。一下子就猜到了突击团急需解决粮食问题,所以,他这次来拜访,居然一下子就送来了五千斤粮食。

    如此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