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向胜利前进 >

第50部分

向胜利前进-第50部分

小说: 向胜利前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吃饱喝足后,三排的同志们上船,向对岸划去。

    果然如牛英武所说,无论大船小船,都是呈弧线顺着水流慢慢接近到刀削崖下面。

    伴随着船越来越近,无论是船上的还是岸上的,大家的心都提了起来……

第八十一章 敬重() 
突击连的战士都接受过泅渡训练,可因条件限制,还从未在江上训练过,甚至,很多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大江。

    见有的同志仅仅抓着船舷,一脸的紧张,牛英武轻笑道:“同志们,用不着这么紧张。都把心放在肚子里好了,这片水域是最安全的,我们每年从这里走上不知道多少回,就没有出过一次事故。而且这次为了配合主力部队,这五条船上的水手,可都是精挑细选,保证就算落水,他们也能及时救下。”

    果然是经常走的这条水路,当大船来到对岸的悬崖下,牛英武熟练的从船头抓起一个用铁链相连的铁钩,眼疾手快的一把勾住悬崖边上一个海碗大的铁环内。随即,因水流的原因,铁链瞬间绷直,却停了下来。

    在看看别的小船上的游击队员,都是如此,熟练而有序的用船尾上的铁钩勾住悬崖上露出的铁环。显然,真如牛英武所言的那样,他们都是这方面的好手。

    见船都停稳后,牛英武掏出手电筒,打开亮光,对着笔直的悬崖左右摇晃三下,迅关掉手电筒光。

    悬崖上的人显然早就注意到这几条船,一见信号,立马回复。

    只见悬崖顶端有人用手电筒光对着下面画了三个圈。

    “行了,大家做好攀岩的准备。”

    不久,就见五条二指宽的绳索,在黑暗中如同灵蛇般慢慢延伸下来。

    牛英武站在大船船头,抓住绳索,用力拉了拉,满意的点点头,却让出一个身为,对身后的齐子轩笑道:“齐排长,你先上吧。”

    “牛大哥,还是您先上吧?”

    “齐排长,都是自家同志,别客气。你们先上,我在下面照应着,有什么意外,我们也好及时救援。”

    齐子轩想了想,点点头,道了声谢……他不知道,牛英武让他先上还有一个原因:这里水汽相对比较淡,但如果绳索悬空的时间过久,绳索上难免沾染上水汽,从而使得绳索变的滑溜。也就是说,越往后越难借助绳索往上爬。牛英武也是从刚才横渡江面时,众人的紧张中,觉得这些人恐怕不适应在水面上借助绳索往上爬,为了保证任务的顺利,他才委婉的说怕有人力道不济时掉下来,他好带人游泳救援。

    然而,突击连毕竟是精锐,受过这方面的高强度训练,虽然第一次横渡大江而显得有些紧张,可真要论攀爬的本事,还是让牛英武大为惊叹。

    只见齐子轩高伸双手抓住绳索,用暗劲拉了拉,觉得安稳后,双手一用力,整个人立地而起,然后,双脚弯曲,缠住绳索,一卷,再用左脚脚尖把绳索勾住,再一卷,让绳索在左脚中心处缠绕一圈,右脚再踩在左脚脚背上,如此,就相当于双脚踩到了实体上,有了个力点,一蹬直,整个人就上去了半米左右。

    看着齐子轩爬两下就如此来一次,一开始的度虽然慢,可度平均,而且,一看就知道,比光用双手攀爬要省力得多,到了后半段绳索,度就要比别的方法快得多。看的牛英武心头大卫感叹:听说突击连是主力部队中的主力,没想到,还真有些本事……老子以前怎么就没想到这种攀爬的方式了?恩!回头得让同志们也这么来,免得爬这几十米的绳子,中途还要休息两次,实在太让人小看了——他们攀爬的方式大不一样,每个人都会多带两条细绳子,需要休息时,将一条细绳子在粗绳上打个活结,绑在腋下处,另一条则绑在大腿上,以此来休息。

    随后,牛英武不仅不敢小看突击队队员,而且还认真的在一旁边注意高空边暗中认真揣摩每个攀爬的队员。

    “小江,你注意一下上面的情况,随时准备跳水救援,我先上去了。”等别的小船上的人都爬上去了,小船又靠到大船边,把大船上的人分散到这些小船中,便于到另外四条绳索上去攀爬。大船上的突击连战士只剩下两人,牛英武实在是心痒难耐,对手下吩咐一句后,又对那两个战士笑道:“两位同志,我见你们这攀爬的技术新颖,想试试,你们能不能帮忙指点一下?”

    得到肯定答复后,牛英武兴奋的学着齐子轩那样,双手高伸,抓住绳索,用暗劲一拉,整个人吊在绳索上,然后,双脚弯曲,缠住绳索,一卷,可接下来,他的左脚脚尖虽然能把绳索勾住,却试了几次都不能将绳索在左脚中心处缠绕一圈。

    其中一位战士见状,赶紧上前指导:“牛队长,不要让整个左脚围着绳索转圈,而是用左脚脚踝转动,脚尖要挑住绳索,然后再转圈……对,对,就是这样,这右脚一定要踩住,否则,会因突然失去重力而掉下来……对!就这样……绳索太重,一开始可以钩着绳索爬,但十多米后,就只能一次一次的钩绳索爬了……”

    有师傅指点,果然比自己摸索强得多,很快,牛英武就掌握了其中的敲门,乐的他嘿嘿直笑,奋力向上攀爬。

    不管有什么攀爬技术,对于这五六十米长的绳索而言,注定十分费力。尤其是第一个爬到顶端的彭鹏来说,不仅吃力,还得分心注意上面的情况——万一上面有敌人埋伏,自己就算是死,也得给下面正在攀爬的同志们个信号,否则就成了瓮中捉鳖的笑话,全军覆没。

    咬牙坚持到有个三十岁左右,穿着普通的汉子,微笑着伸手抓向自己,那一瞬间,彭鹏完全感受不到疲惫,而是高度紧张的看着对方及其身后的人。他的第一个反应不是抓住对方的手,而是瞬间掏出枪,指向对方,低沉的问道:“你们是谁?”

    “我是领导的牛栏镇游击队指导员罗大春。”对方大概是猜到了彭鹏如此做的原因,笑容不变的先报出自己名字。

    彭鹏足足看了对方三秒后,长松口气,抓住对方的手,一脚踩在大地上。他不是相信对方的话,而是凭着感觉,绝对对方的笑容里充满了真诚,那是一种见到自己同志的开心笑容,他相信,这样真诚的笑容是无法装出来的。对方要真的是敌人,那么,在敌人的脸上和眼神里,是无论如何也见不到的。

    而且,上来后,他抓着一把盒子炮,可身边的人不仅没有立即对自己‘动手’,反而人人背着枪,积极的帮助下一个同志上来。他这才彻底相信,这些人是牛栏镇游击队队员,否则,敌人要抓捕自己,最有利的时机已经错过了。

    他坚持着,一直等上来十多人后,见自己这边的人比对方多,他长吐一口气,交代了齐子轩一句“多拍些岗哨出去”后,一屁股坐在地上——他都快累的虚脱了。

    而上来的同志们一见彭鹏站在那里,就知道这些人是自己人,这才接收对方的帮助,却要强的婉拒了对方的扶持,咬牙走到一旁,纷纷或躺或坐在地上,大口喘气,大口喝水。

    张青山上到山顶后,同样问了句“岗哨派出去了么?”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走到一旁,直接坐在地上大口喘气。而罗大春也知道此时不是说话的时候,跟他握了下手,递上水壶后,就去帮下一位上来者。

    休息了一小会儿后,张青山才站起来,开始打量四周。

    难怪牛英武自信满满地说就算敌人接近了也现不了这儿,还真没说错:身边是一片特意开辟出来的一大片空地,还时不时的留下一小片荆棘。一眼望去,能看到的地方,出了偶尔有几个树木外,全是荆棘。别说敌人,恐怕就是自己来巡逻,多半也会认为这儿就算有敌人上来,也无法走出来。

    回头看看忙碌的游击队队员,张青山对他们有些敬佩:打游击是最艰苦的,可这些人为了革命,却能想敌人不敢想,做敌人不敢做之事,硬是在这里开辟出一片藏身之地,用智慧走出一条水路运输线。要没有他们的帮助,就是神仙也不会想到能从这儿过江。

    带着敬重,张青山快步山前去帮忙,却不由自主的看到了两截绳索的地方:每条绳索的底端,都连着一个碗大的铁环,铁环底端插入地下。再仔细看看,张青山猛地现,那些被砍掉的荆棘,好像都是才砍掉不久。再看看别处,都是如此。

    忍不住内心的疑惑,问道:“罗指导,这片地方,是才开辟出来的?”

    罗大春用衣袖擦了把汗,跟张青山坐在一旁,笑道:“我们接到上级的命令后,知道你们要来,都高兴坏了。原本是想用以前的水路运输线,可又怕不保险。这儿本来只有十几平米大,不怎么用,我们一商量,觉得从这儿渡江上来是最保险的。所以,我就带着同志们干了一夜,总算开辟出足够大的地方,要不然,你们上来,可就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别看罗大春说的轻松,毫不在意,仿佛就像是做了件微不足道的事。可看看周围,长形的安全地带,绝对有上百平米,而这是在荆棘中,不能用火,更不能出大的响声,只能用暗劲一刀一刀砍出来的,还得加上清理工作,用屁股都能想到其中的艰难。

    张青山一把抓住罗大春的双手,借着月光翻开一看,果不其然,这双布满老茧的双手,居然硬生生地磨出几颗血泡。

    表情凝重的看着这双手,良久后,张青山将罗大春扶起来,立正,敬礼……

第八十二章 攻打牛栏坝(一)() 
“谢谢!”

    “大家都是革命同志,说谢就见外了。”罗大春满面笑容,爽朗的笑道:“再说了,能配合主力打敌人,是我们的荣幸,同志们高兴还来不及了……对了,还有些同志没上来,我去帮忙接一下,张连长你先休息。”说完,不给张青山说话的机会,转身就走。

    话虽如此,可张青山却注意到,罗大春说话时,把双手轻握成拳,微微向身后靠着,而他又急于离开,显然是不想因此给主力部队的同志们增加心理负担。

    张青山张了张嘴,忍住了。

    恰好有两位游击队队员从旁经过,张青山一把拉住他俩:“两位同志,麻烦把你们的双手伸出来给我看看。”

    “这位同志,我们双手有什么好看的?我们还要去那边帮忙……”左边那人边说边要离开,却被张青山死死地拉住,而另一个年纪约十岁的年轻人,则干脆把双手背在背后。见如此,张青山一脸正色的下令:“我以连长的身份命令你俩,把双手伸出来,张开。”

    两人对视一眼,无奈的伸出双手,张开。

    一看,果然都是满手血泡与水泡……十一个人,想要在这片荆棘林中开辟出一块足够容纳一两百人的地方,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更为重要的是,他们还不能提前开辟,只有在渡江的前一夜开辟,否则,就有被敌人现的可能。如此一来,就更是难上加难了。显然,这十一人各个都拼尽了全力。

    张青山点点头,突然问道:“是罗指导不许你们说这事的么?”

    那个年轻人低着头,小声答道:“罗指导员说,主力为了革命,天天跟敌人以命相博,已经很累了。我们不能因为这点小事,给主力中的同志们造成一丁点心理负担。”

    张青山拍了下那年轻人的肩膀,又看向另一人,道:“谢谢!”

    年轻人抬头看了眼张青山,摸了下后脑勺,问道:“连长同志,不用谢,这些都是我们心甘情愿做的。不过,我能问个问题么?”

    “恩!”

    “这仗过后,我们游击队的同志们,能参加主力么?”

    “当然可以。”这么好的革命战士加入到主力队伍中,张青山喜闻乐见,笑道:“主力部队路过这儿时,多半会招兵,到时候你们可以去报名,就说我是你们的介绍人。对了,我是突击连张青山连长,到时候你们只管这么说就是了。”

    “太好了,谢谢!”

    笑看着他俩步伐轻快的离开后,张青山却没来由的一叹:多好的革命同志啊,有他们在,革命一定能成功。

    趁着众人休息时,突击连的三位主要领导和游击队的罗大春还有牛英武一起开了战前部署会议。经过一番商谈,大家决定:从游击队中抽调六人,给突击连的每个排放两人,即当向导,也当与敌接触选——一是他们都是本地人,与敌接触时,本地口音会多少让敌人松懈一些;二是他们多少都参加过牛栏坝敌军军营工事的修筑。

    突击连三个排,在规定的时间点,分别同时从敌营西、南、北三个方向摸进敌营——敌营东面面对的是大江。如能无声解决敌人的哨兵之类的人最好,否则,枪声一起,将以最快的度控制各排规定的地方:如敌人的弹药库、宿舍等人枪集中的地方。

    同时,牛栏镇游击队分别埋伏在这三个方向的外围,目的自然是抓捕漏网之鱼。同时,从游击队总抽调十人,组成预备队,如果哪个方向进攻受阻,他们也将予以支援。

    而给突击连最大的惊喜是:牛栏镇游击队经过长期策反,有了收获,成功策反了两人。罗大春将在起总攻前,与这两名早已约定好见面时间的同志进行接触,了解具体的详情,以及根据情报临时做出相应的部署调整……这就是牛栏镇游击队为了配合主力,把全部家当都拿出来的家当之一。

    队伍于晚上九点半左右来到敌军军营外两三百米处,立即按事先部署分散开来,借着夜色和丘陵的掩护,于十点十几分才小心翼翼地部署完毕。隐藏下来,等待着——预定的总攻时间为晚上十一点。

    敌人军营内,插了很多火把,尤其是外围和营内的转角处。没有电,有探照灯也没用武之地,光靠火把自然不行。不过,敌人显然也知道红军这一两天内会到来,也舍得消耗贵重之物:每隔半个小时左右,就会对天打一照明弹,每隔一个小时才会同时打两。有意思的是,也许他们自认为早就把所有的船只都搜集完了,红军根本无法渡江,因而对江面上的情况不怎么在意,导致他们将照明弹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