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

第122部分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第122部分

小说: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波、第三波华夏空军编队又持续对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的其余部队进行的轰炸,虽然效果没有轰炸日军重炮兵联队那么好,但是也给第三十三师团的日军造成了永久的心理创伤,一朵朵巨大蘑菇云升起的同时,也在每一个幸存的日军士兵心里种下了这种蘑菇云的种子。

    几个波次的攻击下来,不但成功阻止了日军第三十三师团主力对作间部队的增援,还消灭了它的重炮兵联队,第十四战车联队,利用缴获的英军坦克组建的师团属战车大队!还有数量不少的日军步兵。其作战效果可谓是惊人的。只是二百来架飞机,就能够在损失几架的情况下,以最小的代价,消灭了日军战车一百多辆,重炮和高射炮几十门,还收割了上千鬼子的性命,这样的战果可谓巨大,空军在大规模战役中所起到的作用也由此战开始显现出来!华夏国由此开始更加重视空军和空军装备的发展。

    英缅军和它的最高长官亚历山大总算是脱离了危险,当412团和413团的两位团长见到一脸憔悴的亚历山大时,不由得感到一阵好笑,一向高傲自大的英国人,现在也得靠他们来解救,这种感觉真是不一般的爽。

    亚历山大现在是真的一刻也不想留在缅甸了,更加不想留在仁安羌这个该死的地方。因为在这里,他和他的军队遭到了有史以来最丢脸的失败,被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就困住了。要知道他们可是有近万人,日军一个步兵联队却只有三千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强大的大英帝国军队竟然要向落后的华夏求援,这不得不说是他的耻辱。不过,现在他还是要装出一副感激的样子,因为在仁安羌一同被围的还有很多英美记者!

第271章 轰动世界的救援行动() 
被解救出来的英缅军七八千人,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的,经过这几天的被困,他们的心一直就是七上八下的,本来以为这次必定会成为日军的俘虏,没想到最终还是华夏人救了他们,被折磨得心力交粹的英军士们兵,一见到他们的救星,便一个个激动得上前就对远征军战士们来了个大熊抱,虽然双方语言不通,但是英军士兵们一个个都是激动的泪水在眼里打转,对他们来说,活着的感觉真好!

    五百多名英国和美国的传教士与记者们,也纷纷感谢上帝,还有救了他们的华夏远征军。一些记者更是把这些珍贵的镜头都记录下来,又对远征军的士兵进行采访。

    这样的情况不得不说是一个极大的讽刺,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它的军队竟然沦落到了要靠华夏远征军来解救的地步,正当日军在亚太战场上所向披靡的时候,华夏远征军竟然能够以不到三千兵力,在华夏空军的支援下,击败了强大的日军作间部队,并将其尽数消灭。华夏空军在此战中表现出来的强大对地攻击能力,也令每一个在战场上的人终生难忘,那一朵朵蘑菇云,带给日军的是一团团毁灭的阴影,带给英缅军士兵、英美传教士和记者们的,是生的希望。

    这是华夏自晚清以来,在国外进行作战首次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当然此前在同古也算得上是一场胜利,不过却没有这场战役的胜利重大。这也是华夏军队第一次与盟军并肩作战,更是盟军在缅甸作战中唯一的一次大胜仗,可以说创造了一个奇迹!

    华夏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的表现让各国都震惊不已,在此次救出仁安羌被日军包围的英缅军之后,轰动了英伦三岛。许多媒体报纸都给出了极高的评价,有一家报纸就这样叙述道:“仁安羌一役,充分展现了华夏军队的风采,其强大的战斗力和空地一体配合的默契度,甚至比德军更强!”

    为了感谢华夏远征军在仁安羌解救英缅军一事,英国女王甚至决定向在仁安羌一战中解救英军的远征军主要将领授予帝国司令勋章。这些人就包括有华夏空军新一师代理师长雷霆、138师莫德宏少将,412团和413团两位团长。委员长也决定对空一师和138师给予一定的奖励,除了勋章外,自然就是记大功了,还有数量不等的金钱奖励。

    仁安羌解救行动成功以后,英缅军就在总司令亚力山大的率领下,由138师两个团进行掩护,向北边的曼德勒撤退。为了稳固原本由英缅军负责防御的西线战局,第48军的174师被派到仁安羌以北五十公里处,准备在适当的时机反攻当面的日军第三十三师团,甚至有可能话,将这个师团消灭在仁安羌一线。

    此时的英缅军早已无心防卫缅甸,英国政府决定将缅甸的英缅军全部撤退至印度,整个缅甸的防务全部交由华夏远征军。为次,代表英国政府的亚历山大和委员长、史迪威、李宗人等人在缅甸腊戌进行了紧急磋商,讨论缅甸防务的移交问题。

    这次紧急磋商会议在4月25日举行,委员长专门从重庆飞赴缅甸,因为这件事情非常重大,英国人撂下挑子不干了,单由远征军来防御日军只怕还是力有不逮。

    此时的英缅军早已完全脱离了战场,从仁安羌以北一直到曼德勒以南的平纳满以及东面的东枝一线,全部是远征军在防守,抗击日军十几万精锐之师,保卫缅甸的重任,就全部落在了华夏远征军的身上。不过现在的日军也遭到了重大挫折,饭田祥二不敢立即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因为在同古和仁安羌的战斗中,他的部队士气严重受挫,现在甚至有一些士兵出现了厌战情绪,再加上他的炮兵大部分都被摧毁了,不解决这些问题,他也无法发动新一轮的攻势。

    会议一开始,气氛就非同寻常。史迪威作为中缅印战区总参谋长,实际上也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因此他首先发话道:“各位,现在日军的进攻势头已经暂时得到扼止,关于缅甸防务的安排,的确是一件非常令人头痛的事情。我的意见还是请英国方面能够协助华夏远征军,分担一部分防御的任务,毕竟你们英缅军才是缅甸的主人嘛!亚历山大阁下,您说说你们英国政府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吧!”

    亚历山大心中很是羞愧,毕竟他是靠远征军救出来的,不过此时他是代表英国政府和女王说话,所以他还是挺直了腰杆,做出一副英国绅士的样子道:“我很感激华夏政府和华夏远征军在我们英缅军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们,并且在前不久的仁安羌将我们一万军队解救出来!从我个人的感情和角度,我是非常愿意继续留在缅甸,和华夏远征军并肩作战,直到把日本人都赶出缅甸!但是,我是一个军人,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我们的女王陛下和首相阁下意见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的英缅军实在是不能胜任缅甸的防务了。我们希望由华夏远征军全面接替我们在缅甸的防务!”

    委员长倒是希望如此,这样一来缅甸就全部是华夏远征军的势力范围,虽然面临和日军单挑的压力,但是经过这几场仗打下来,委员长也看到了很大的希望,远征军完全有可能打败日军,从而获得缅甸的控制权。不过,这些他当然不会说出来,不但不会说出来,他还要装作很为难,才好获得更多的国际援助,这仗可不能白打,那是要死很多人的。

    于是委员长沉吟道:“这只怕有些不妥吧?如果由我们华夏远征军独自扛起缅甸抗日的大旗,只怕不是日军的对手!再加之我们的远征军初次到缅甸作战,各方面都不熟悉,更没有充足的物资作保证,这场仗只怕会打得很艰难,我们的士兵就算是拼尽全力,流血牺牲也难以战胜日本呀!”

第272章 全面接管缅甸() 
李宗人也连忙帮腔道:“的确如此!各位也知道,如今日本人在亚洲战场上连战连胜,现在缅甸有一半土地已落入日军之手。并且,日军现在在缅甸就有四个师团的兵力,这还不能保证日军不对缅甸增兵。从东南亚的形势来看,日军很快就会结束马来半岛和太平洋诸岛的战争,这样一来,日本帝国势必会腾出手来,派出更多的部队到缅甸,仅靠我们的远征军,只怕是难以抵挡如此众多的日军。就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我们的兵力就严重不足,全面铺开之后更是导致防御能力的薄弱,如果日军再大举进攻,只怕缅甸难保呀!”

    李宗人说的确实非常中肯。同古之战和仁安羌之战充分暴露了华夏在缅作战的两大问题,一是英军对缅甸作战缺乏信心,难以与远征军形成协同;二是铺开作战,兵力不足,捉襟见肘。从兵力布置看,第48军入缅就控制在缅泰边境,一是作为预备队,二是防止日军由景东入缅直掐远征军腰部,同时,日军也屡屡在缅泰边境布疑兵,吸引该部使之不敢轻易调动;而第41军和45军全军则集中在中正面,在该线形成对敌军的优势。欲在中正面与敌会战,这样的部署当然是必要的,但其后果是形成东线空虚、无兵可调的局面。而西线又由于英缅军的溃败而导致整条战线的崩溃。

    会议室里顿时陷入沉寂,几位大人物都在思考,这个局该如何来破。从亚历山大的表情来看,英国政府的确是决定要放弃缅甸了。而华夏方面又不愿意接手英军留下的烂摊子,独自扛起缅甸抗日大旗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战争需要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而远征军不过三个军加一个暗刃特种大队,一共才多少人?八万人不到。日军可是有四个师团,十余万人,而且随时可能增兵。

    史迪威想了想道:“亚历山大将军,您看这样可好?你们英缅军可以退守印度,将缅甸防务交给华夏远征军,不过你们在缅甸的一切物资都要留给华夏远征军,以作抗日之用。华夏远征军要在缅甸血战日本帝国,没有足够的战备物资是难以抗衡日军的,而你们要运走这些物资又太过麻烦,倒不如就将它们交给华夏远征军。委员长,您这边有没有意见?”

    史迪威看了看亚历山大和委员长,只见两既没有说不同意,也没有说同意,想来就是默认此事了。于是史迪威笑道:“我看两位都没有意见,那我们就这样决定好了!另外,英缅军留下来的物资也不多,我再向我们美国政府争取一下,看看能不能再多给一点到缅甸战场。当然,这个只能从印度运到缅甸来了,这就需要亚历山大将军配合才行。”

    亚历山大想了一下,只要自己能够完成英国政府的命令,将英缅军全部撤退到印度就行,至于那些物资,大部分早不不见了,不是被日本人缴获了,就是让自己给烧毁了,所以这个条件倒是没有问题,反正他正急着退回印度,带上那上物资倒是个麻烦。

    于是亚历山大眯着眼睛道:“史迪威将军说的,我基本赞成!不过我还需要向我们英国政府打个报告,若是首相阁下批准了,我这里完全没有问题。至于美国方面援助华夏远征军的物资,需要我们的帮助,这更没有问题了。我们都是为了抗击日本帝国嘛!”

    委员长点了点头道:“好吧!看来我们华夏只能坚决抵抗日本入侵缅甸了!虽然这个任务很艰巨,有可能会牺牲很多士兵的生命,但是为了抗日大业,我们干了!就让日本人看看,我们华夏远征军是不是软柿子,可以任他们拿捏!只有敢于亮剑,才会是最后的胜利者,我相信我们华夏远征军不会令我们失望!”

    就这样,缅甸的历史就此发生了改变!在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上,1942年的缅甸战役,委员长、史迪威是中国方面招致远征军失败的两个重要责任人。史迪威在战役指导中,过多强调进攻,没有注意到缅甸战场的实际情况,造成中国军队分割使用,疲于奔命,处处为英军堵漏洞的恶果。其在战略指导及具体指挥上的错误使其应负主要责任。委员长虽对缅甸作战有一些正确设想,对史迪威的错误指导也作过一些抵制,但在战役中、后段,因惧怕开罪美国,放弃指导责任,迁就史迪威的错误指挥,也应负一定责任。这一点,委员长本人及其下属均有检讨。委员长在4月底远征军败势已定时承认:“缅甸战事失败之主因,是在作战方针为人转移,不能自主,而为情势所趋,不得不对美国有所迁就,然牺牲价值亦颇大矣。”5月初又谈到:“如果照我们原定方针,入缅远征军全部集结在瓦城附近地区,待机决战,我相信一定可以打很大的胜仗。”

    亚历山大在紧急磋商会议结束后,就立即向英国首相丘吉尔请示,丘吉尔见缅甸形势严峻,便完全同意了会议讨论的移交防务方案。5月1日,英缅军开始正式向华夏远征军全面移交防务,缅甸自曼德勒以北的地区全部交由华夏远征军代管,包括所有在缅的战备物资,也开始陆续交到华夏远征军手里。这下子,远征军可是发了大财,英国人留在缅甸的物资还是很多的,包括大量的成品汽油、汽车、弹药,当然还有数个野战机场,所有的一切物资都成为了远征军的囊中之物,甚至于地方行政机构都要接受远征军的管辖,以至于李宗人就在想,将来要是打败了日本人,就占在缅甸这块土地上不走了!

    日军方面,饭田祥二也不敢轻举妄动!现在他的部队士气低落到了一个极点,士兵们都害怕听到一点点的飞机轰鸣声,甚至于当他们的航空兵起飞前往前线侦察时,飞机发出的声音,都让一些士兵吓得瑟瑟发抖!他们对华夏远征军的空军真是怕到了极点!这样的一支军队又怎么去跟华夏远征军打?再加上他的四个师团,大部分的炮兵都被消灭了,战车联队也没了,没有重火力和装甲集群,他怎么敢进攻?

第273章 戏剧性的转折() 
亚历山大把他的英缅军一撤回印度,他就后悔了。同时后悔的还有英国首相丘吉尔。因为自从仁安羌一战之后,日本人竟然停止了在缅甸的攻势,只是占据了仁安羌到东枝一线以南的缅甸南部,然后就按兵不动了。这些日本人,到底在搞什么?亚历山大真是后悔,不该撤出缅甸!这等于是白白的把缅甸北部送给华夏了嘛!现在他就是想回去,也不好提,再者万一他们一回到缅甸,日本人又打过来怎么办?

    当然亚历山大是不知道,饭田祥二现在也怕了。在他详细地向日本军部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