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

第148部分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第148部分

小说: 驾着威龙战机去抗日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333章 秘密试飞(一)() 
王助第一个从登机口进入驾驶舱,随后是雷霆、徐舜寿和陆孝彭!等到众人进入驾驶舱之后,才发现驾驶舱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小!毕竟从外面看起来,翼龙轰炸机就像是一块中间有一点突起的飞翼,因为视觉的影响,让人感觉它的驾驶舱不会太大,驾驶舱的前风档高出飞翼表面只有不到1米。

    实际上,翼龙轰炸机的驾驶舱也并不小。它的内部宽度达到了2。5米,长度达到了3。5米,比一辆高级轿车内部还要宽,还要长,在舒适性上也是不错的。从驾驶舱地板到顶部的高度也达到了1。7米,身高1。7米以下的人可以不用弯腰,高一点的稍微低一下头也就进去了。6名机组成员分成3排,各自的面前都有相应的仪表盘。

    虽然翼龙轰炸机的驾驶舱风档还是由多块较小的玻璃组合而成,毕竟这时候的玻璃强度不高,难以做成b2轰炸机那种整体式的,但是视野还算良好。

    四个人都找了个位置坐下去,这种感觉真是非常好!坐在翼龙轰炸机的驾驶舱里面,就像是坐在一辆高级轿车里面一样,空间很充足,毕竟在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到了人机工程,轰炸任务是属于长时间飞行的一种任务,这就要为机组成员提供良好的环境,减轻疲劳程度,这也是提高战斗力的一种设计思想。

    王助高兴地道:“翼龙轰炸机首飞的时间初步定在10月1日,真是一个值得期待的日子呀!”

    雷霆点点头道:“嗯,的确令人期待!这次委员长也要亲临,所以首飞一定要做好万全准备,不能出一点差错!现在翼龙轰炸机下线,只是代表着研制节点进入到了最后一个,那就是试飞!在首飞前,进行仔细的检查和尽可能多一些的滑行试验,是很有必要的!今天和明天就要安排技术人员对这架翼龙轰炸机再做一次详细的检查,哪怕是一个铆钉出现松动都是非常危险的!”

    这一次来观看翼龙轰炸机首飞高级官员也不少,除了委员长外,还有李宗人也要从缅甸飞回来,白崇禧、冯玉祥、阎锡山等军事委员会的高级将领也将参加,此外还有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军政部下属的兵工署署长俞大维和航空署署长黄秉衡等人,而雷霆的义弟,西南兵工局局长李又林,还有李惜月自然也是要来的。

    现在缅甸战事基本上处于停滞的状态,双方都不敢轻易动兵,谁也没有把握一下子击垮对方,所以李宗人这才能够放心地从缅甸飞回重庆,李惜月自然也是跟他一道回来了。

    翼龙轰炸机和歼甲战斗机一样,飞行高度超过1万米,所以它也配备了专门研制的轰炸机飞行服。与歼甲战斗机的飞行服不同,翼龙轰炸机的飞行服要求没有那高。毕竟,翼龙轰炸机执行的轰炸任务,飞行时间长达到5个小时以上,所以必须要解决飞行过程中的氧气供应和防寒问题,当然翼龙轰炸机的座舱是增压的,这和其他国家的远程轰炸机不一样,所以。

    像b24之类的远程轰炸机,由于在万米高空,飞行环境恶劣,温度低到零下三十度,轰炸机乘员的脸部、手脚是最容易冻伤的部分。所以电热保温帽,保温供氧一体口罩、保温手套和皮靴都是必须要配备齐全的。

    早在几年前,二战爆发的时候,国外的飞行员就已经用上了连续供氧系统和织物面罩,后来又出现了肺式供氧系统,只有飞行员吸气时,氧气才能释放,而且一旦呼吸减弱,压力增加,开启阀门,系统自动供给氧气,这样就大大节约了氧气。要知道翼龙轰炸机飞行时间长达5个小时以上,而且有6名乘员,所以翼龙轰炸机的座舱增压和氧气供应系统也是需要在试飞中测试,是否达到设计要求。如果这些辅助设备达不到设计要求,翼龙轰炸机也是不能服役的。

    当然,在这个年代,翼龙轰炸机不可能像后世的轰炸机那样,要经过很多年漫长试飞才能装备部队,因为这是战时!只要翼龙轰炸机本身没有大的问题,能够执行远程作战任务,设计指标都基本达到,那么它就可以投入批量生产,并装备空军部队了。

    翼龙轰炸机是一种新型气动布局的轰炸机,事实上这个时候美国人也在进行同样一种飞翼轰炸机的试飞。不过那是一种螺旋桨动力的飞翼机。这就是诺斯罗谱的xb…35!

    1941年4月11日美国陆航颁布了一种新型轰炸机的方案征求书,要求这种高空轰炸机能挂载4500千克炸弹飞上16000千米,最大速度要求在7620米达724千米/时,巡航速度440千米/时,实用升限13710米,最大航程19300千米(7620米高度巡航)。最后联合飞机公司和波音飞机公司的方案最后进入初步设计,其中联合公司的方案最终成为b…36。作为项目的一部分,军方也在1941年5月27日授予诺斯罗普一份合同,对飞翼方案进行研究。要求飞翼方案能挂1吨炸弹在7620米高度飞行12870千米,巡航速度402千米/时,实用升限12190米,载弹量4500千克,低于4月的方案征求书。

    1941年8月诺斯罗普公司收到更具野心的性能要求。1941年9月陆军助理部长罗伯特?莱维特、亨利?h?阿诺德将军和奥利弗?p?埃克尔斯上将参观了诺斯罗普工厂后,陆航启动了飞翼轰炸机项目,1941年10月30日双方签订了正式合同,内容包括支付工程数据、模型测试、制造一架1/3比例的n9m验证机的款项。

    xb…35的详细设计始于1942年初,这和翼龙轰炸机开始设计的时间差不多,不过翼龙轰炸机的进度明显要快于xb…35!1942年7月5日xb…35的全尺寸模型通过审核!为了支援该项目,诺斯罗普公司制造了4架翼展18。29米的n…9m飞翼验证机。该机的尺寸约是b…35的三分之一,用于验证总体概念的可行性,并用于训练飞行员来如何驾驶飞翼。n9m是木材和金属混合结构,中央段使用了焊接钢管。机身覆盖了木质和金属蒙皮,外翼段为木质蒙皮,不过具有金属翼缝和翼尖。1942年12月27日第一架n…9m首飞,该机在1943年5月19日坠毁,飞行员丧生。

第334章 秘密试飞(二)() 
很显然,华夏航空工业在飞翼轰炸机的设计研制速度上要比美国人快得,这当然是由于有雷霆这个未来的航空专家在的缘故!中央航空研究院是直接制造原型机,而诺斯罗谱公司还在用小型的验证机来试验。

    诺斯罗谱公司的4架n…9m验证机后来分别被称为n…9m…1、n…9m…2、n…9m…a和n…9m…b。n…9m最初安装两台290马力的门纳斯克c65…4六缸气冷发动机,通过带液力耦合器的加长轴驱动两副两叶推进式螺旋桨。发动机的冷却空气来自机翼下方的大型进气口。n…9m…b后来换装两台400马力的富兰克林气冷发动机。n…9m可搭载一名飞行员和一名乘客,都坐在单块气泡式座舱盖之下。该机安装有前三点式可收放起落架,还配备了防擦尾轮。n…9m在设计中获得的经验被xb…35所借鉴。

    不过即使是验证机,试飞过程也是非常不顺利。这都是由于飞翼式飞机的飞行控制稳定性不足造成的。翼龙轰炸机和美国诺斯罗谱的飞翼验证机不一样,它不但借鉴了美国后来的b2轰炸机外形设计,采用了w型翼,也使用了更先进的双开裂襟翼构型,在飞行控制稳定性上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尽管这个时候还没有计算机和电传飞行控制系统,但是也足够让翼龙轰炸机自由飞翔在高空并正常起降了。

    事实上,美国诺斯罗谱公司n…9m验证机和xb…35验证机失败的原因,还不止是因为飞翼式的气动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xb…35复杂的同轴对转螺旋桨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不得不停飞改装。到了1948年中期,安装活塞发动机的b…35已严重过时,该项目注定要被终结。螺旋桨轰炸机在喷气时代的速度太慢,而且在当时还不能解决飞翼的飞行稳定性问题,b…35并不能作为良好的轰炸或照相平台使用。

    不止是华夏和美国在搞飞翼轰炸机,远在欧洲的德国也在搞这种具有其他气动布局轰炸机无可比拟优势的轰炸机。1942年9月中旬,阿拉多公司在其位于兰茨霍特西里西亚的工厂自行成立了以洛特博士为首的博士“远程高速飞翼项目”小组,成员包括阿拉多助理设计师卡森博士、莱曼博士等人。而到了1944年初,败象已呈的军事形势迫使帝国航空部对任何可能直接攻击美利坚合众国本土的项目变的热情高涨起来一种十足的赌徒心理,于是在一次专门的会议上,受到邀请的阿拉多公司下达命令,要求该公司为德国空军提供一种以喷气引擎为动力、具备洲际续航能力的飞翼轰炸机,具体来说就是载弹量4000千克,航程5000千米,并具备空中加油能力。从战后获得的资料来看,阿拉多公司对e。555项目(既此前的远程高速飞翼项目)考虑了多大15种以上不同设计、不同用途的方案,其中包括有人驾驶战略轰炸型号、无人遥控型号以及护航重型战斗机型号,当然如此众多方案的共同点都没有超出飞翼布局这个大范围。

    现在,无论是在喷气式战斗机,还是在飞翼轰炸机的设计研制方面,都是华夏走在了世界的最前面!几天后,翼龙远程轰炸机的首飞,就将代表着华夏航空工业的真正崛起!

    经过两天的仔细检查,翼龙远程轰炸机已经做好了首次低速滑行的准备!大型轰炸机,特别是这种飞翼式轰炸机的滑行,控制起来比战斗机更加困难,也更危险!当然,第一次是低速滑行,这要相对好得多。如果是高速滑行,那是要模拟起飞的,前起落架都要抬起,在这种状态下,对于飞翼式气动布局就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如果在地面高速滑行中,都不能很好地利用飞机上的多组控制面,对飞机的姿态进行良好的控制,那么它飞到天上之后的风险就会更大!所以在地面滑行阶段就要验证它的姿态控制是不是有效!

    另外,飞翼式轰炸机最大的问题就是飞行品质的问题!要知道飞机的飞行品质历来就是飞行试验头等关注的问题,特别是对于飞翼式气动布局的飞机,因为它是一种静不稳定的飞机,飞行操纵相对来说要复杂和困难。比如说人类历史上第一架飞机,莱特兄弟的飞机,就是一架静不稳定的鸭式布局飞机,在试飞过程中就发现操纵十分困难,只在空中飞行了12秒钟!

    静不稳定就好比把钢珠放在另一个钢球的外表面上,如果不随时对钢珠的状态进行调整,它就会由于重力的作用,从球面的顶端开始下落。同样地,静不稳定的系统可以理解为“会自动趋向于不稳定状态”的系统。显然,维持一个静不稳定系统要比维持一个静稳定系统要困难地多,必须随时随地根据系统目前“趋向不稳定”的趋势对其加以调整,使其处于那个“球面的顶点”上不落下来。

    静稳定性设计的飞机和静不稳定性设计的飞机,最大的区别就在这里。静稳定性设计的飞机,在飞行的过程中,很明显的一个操纵特性就是,当飞行员对飞机进行了正确良好的配平之后,就可以手离杆、脚离舵,而这样飞机仍然能够维持稳定的飞行状态,比如,一直正常地向前平飞。

    而静不稳定性设计的飞机就不具备这样的特性,即在没有任何自动辅助飞行控制系统的情况下,飞行员必须时时刻刻注意用舵面调整飞机的飞行姿态,以防飞机从“球面的顶点上滑落”,进入不稳定的飞行状态。这显然是非常累人的,如果没有辅助系统代替飞行员完成这项工作,飞行员显然是无法完成由一系列机动和武器系统控制组成的空战的。当然,对于飞翼式轰炸机来说要相对好一些,因为机组成员有六名,其中正副驾驶员要负责共同操纵飞机,翼龙远程轰炸机的控制舵面就多达16个。

第335章 秘密试飞(三)() 
1942年9月24日早上,一架巨大的黄色飞翼轰炸机出现中央航空研究院试飞机场的大型跑道上!这条大型跑道是专为翼龙轰炸机而建设的,中央航空研究院拥有两条跑道,其中一条长2000米,供中小型飞机试飞用。另一条长3000米,宽50米,供大型飞机试飞用。

    这架巨大的黄色飞翼轰炸机宽大的机翼,几乎都要伸到整个跑道两侧的边缘了!现在它就静静地停在跑道起点上,等待着首次低速滑行试验。一群身着蓝色制服的地勤人员在它的身下忙碌着,通电、检测、加油……

    雷霆和王助等人就站在翼龙轰炸机01号机旁边,看着地勤人员们围着它工作。为了把它拖出厂房,还使用了一辆从重庆兵器工业公司刚刚生产出来的豹式坦克歼击车,人力是推不动这架大型飞机,只能用车拖了。豹式坦克歼击车倒是很适合兼职干这个工作。

    雷霆的心情更加激动了,今天他要亲自驾驶这架史无前例的大型轰炸机进行首次滑行试验,要说不激动那是不可能的!在另一个时空做特级试飞员时他就专门研究过美国的b2轰炸机,可惜一直无缘亲眼一见!不过,他是亲眼见过那时中国的利剑无人隐身攻击机,那同样是一种翼身融合的飞翼布局飞机,除了“利剑”以外,美国的x…45、x…47b、俄罗斯的“电鳐”、法国主导的“神经元”、英国的“雷神”,无一例外地采取了飞翼布局。飞翼布局在后世已经成为了作战飞机特别是无人战斗机的一个热门方面。

    现在,雷霆要让飞翼式轰炸机提前走上历史的舞台!这样的成就,甚至比歼甲战斗机首飞还要让人感到兴奋!最重要的是,有了翼龙轰炸机,就可以组织大规模的远程轰炸行动,还可以在威龙战机的雷达指引下,对日本人的重要军事目标进行地毯式轰炸!甚至是对日本本土的飞机制造厂、造船厂和军港,都可以进行精确的轰炸!这样就能最大程度地破坏日本的军事工业,以及像军舰这样的大型作战武器平台!如果能够遇到停泊在港口的日本航母,也完全有可能将其炸沉!不过等翼龙轰炸机批量生产并装备空军之后,首要的作战任务便是清除在华夏的日军机场和港口的作战飞机和军舰!

    观看翼龙轰炸机首次滑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