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202部分

新宋英烈-第202部分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些心疼。在他心中,这些兵士都是ri后“飞龙先锋营”扩军的种子,损失一个就可能影响未来一个班的建设。

    “常队长,你们的统计确实吗?爷我觉得一中队并没有损失多少人呀,怎么伤亡比例会这么高?”唐cháo有些不解的问道――作为一中队的中队长,他对自己中队的人员损失还是有数的。

    “回二十四爷的话”常生俊解释道,“二十四爷您麾下的一中队损失确实不大,只有两人阵亡,七人受伤,其中一人重伤,伤亡比例不到一成。”

    说到这里,常生俊顿了顿,瞄了站在旁边的三中队长王保山一眼,犹豫片刻后,才继续说道:“我方步兵的损失主要还是出在三中队,其伤亡的比例大致在六成左右。”

    “六成伤亡?怎么会这么高,莫非他们都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让对方砍不成。”唐cháo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如果是在前世,伤亡如此大的队伍基本已经算是失去战斗力了。

    作为游骑兵小队的队副,常生俊自然回答不了唐cháo的责问,这会儿他只能沉默不语。常生俊可以不吭声,可王保山作为三中队的最高长官,却不能不有所表示。因此,他马上走上前,跪倒在地,向上施礼道:“二十四爷,诸位爷,三中队此次作战不利,损失惨重,属下作为中队长难辞其咎,请诸位爷责罚。”

    对于王保山不推卸责任、自请处分的表态,钱远山还是很欣赏的。同时,他也很清楚,三中队今天的表现之所以这么差,其根源并不在王保山的临敌指挥以及平常的训练上。因此,他连忙起身离座,走过去将王保山扶起,开解道:“王队长言重了。三中队此次作战虽然损失较大,但错并不在王队长。”

    说到这儿,钱远山略顿了顿,环顾了一下中军帐里的众人,解说道:“诸位应该都清楚,当初组建三中队时,是将原来的二中队一分为二,补充了一百多名北汉流民组成了新的二中队和三中队。从战斗力来说,这两个中队与一中队相比称得上是先天不足。一中队的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当初‘五虎寨’喽兵中的佼佼者,不但绿林经验丰富、身手好,而且说句难听的话,在被我等兄弟收服之前,一中队的这些兵士中有哪一个是没杀过人、没放过火、没参加过山寨间仇杀的?

    尽管上次平灭‘百花寨’的时候,一中队也曾出现过燧发枪误伤事件,但出错的士兵而是后补充进去的少数北汉流民之一。就原来‘五虎寨’的jing锐喽兵来说,论作战经验、杀人手段、彼此配合,不要说那些后招进来的北汉流民,就是老的二中队也无法与他们相比。这一点,从咱们最近这几次战斗中就能看出来――无论是追击逃跑的‘百花寨’喽兵,还是刚才对阵‘紫石寨’喽兵,一中队绝大多数兵士的眼神中从来都是满不在乎,对他们来说,与敌人对战,跟吃饭喝水一样,不过是些稀松平常的事。这种淡定,或者说这种不把对方放在眼里的态度,绝不是靠平时的训练就能够训出来的。

    这次三中队看似伤亡惨重,损失的兵士远比上次二中队多得多。但是,大家要明白,上次由于咱们过度使用火器,实际上前后两次与‘百花寨’喽兵的对战都算不上真正的面对面对抗,顶多称得上是追击溃兵或者搜索残敌。这与今天的白刃肉搏完全不同,不能简单的将二者的伤亡数量和比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我想,在座的没有一位兄弟敢拍胸脯、打保票,保证说二中队参加这次战斗肯定会比三中队强。

    我们要看到,三中队今天虽然损失较大,虽然大多数兵士们刚与敌方接触时表现得比较紧张、比较被动,但自始至终没有一名兵士畏惧退缩,没有一名兵士胆怯懦弱,更没有一名兵士转身逃避。他们在各级长官以及老兵们的指挥和带动下,慢慢适应了战斗、适应了战场,与一中队和游骑兵们一道,将‘紫石寨’冲阵的喽兵彻底歼灭。

    所以,正如爷我刚才所说。此次三中队虽然损失较大,但王中队长并没有错处,三中队的全体官兵们更没有错处。这样的损失是每一支毫无经验的新队伍成长为英勇善战的老队伍的必由之路。没有千锤百炼,又怎么可能会得到一块好钢呢?我相信,经过这次战斗的磨练,三中队一定会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我‘飞龙先锋营’的又一把利刃。而且,我也相信,王队长你是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钱远山的这番话入情入理,不但平息了唐cháo的怒气,更让一直很自责的王保山心情放开了许多,信心和干劲也变得非常足。他再次单膝跪地,向钱远山表态道:“属下谢十一爷不罪之恩。十一爷请放心,属下一定会将三中队炼成一块好钢、磨成一柄利剑,绝不会让十一爷您失望。”

    钱远山再次将王保山扶起,说道:“王队长本就没罪,又何用爷我来宽恕。另外,你要记住,爷虽然是‘飞龙先锋营’的前方总指挥,但‘飞龙先锋营’并不是爷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所有‘清园’兄弟的。所以,你如果带不好兵,失望的绝不仅仅是爷一个人,而是所有的‘清园’兄弟,你明白了吗?”

    王保山连忙不住的点头,表示自己完全明白。钱远山则拍了拍他的肩膀,以示对他的鼓励。

    安抚完了王保山,众人开始研究下一步对“紫石寨”本寨的进攻方案。

    按照之前制定的作战计划,“飞龙先锋营”在击败前来挑战的“紫石寨”喽兵后,应该暂时留在原地不动,待第二天上午再拔营起寨,进攻“紫石寨”的本寨。而且,考虑到前面的野战已经能够达到练兵目的,为了减少不必要的伤亡,因此进攻其本寨时将充分发挥己方火力优势,像上次在“百花寨”那样,利用炮火完成攻击过程。

    可是,出乎众人意料的是,今天下午的紫石滩大战不但全歼敌兵,还抓住了“紫石寨”的大寨主石松。有了这个筹码,“飞龙先锋营”就有望在兵不血刃的情况下,拿下“紫石寨”本寨。

    尽管以石松要挟“紫石寨”的留守喽兵,特别是负责守寨的石松之子石梁之策如果成功,可以省却进攻山寨的麻烦,但是现时其也会带来另一个麻烦――一旦石梁投降,寨子中的留守喽兵就会成为俘虏。算上在紫石滩被俘的喽兵,其总数只怕得有两百人。对于已经不再利用投降的敌寨喽兵壮大自己力量的“飞龙先锋营”来说,如何处理这些俘虏是个大问题。毕竟,这里并没有一个像秋林庄那样的,与“紫石寨”有深仇大恨,同时又具备一定自保能力的山村。“飞龙先锋营”不能像上次那样,把俘虏交给秋林庄的老百姓处置,自己不再过问。因此,对于是否以石松为筹码要挟“紫石寨”投降,中军帐里众人的思想一时难以统一。

    要说,众人原则上还是都同意和平解决“紫石寨”本寨问题的,大家的分歧主要还是在俘虏的处理上。在大家接连否决了杀降和交给当地官府处理――钱远山虽有乡丁指挥使的身份,但良乡与易县相距一百多里,不太好向本地官府解释良乡的乡丁跑这么远来剿匪的理由――这两条建议后,钱远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道:“既然大家都不同意杀,交给本地官府手续又比较麻烦,而附近也没有像秋林庄那样的盟友,那咱们不如将这些俘虏带回良乡去处理。到了咱们自己的地盘上,无论是把他们交给官府,还是送到咱们自己的矿场或者盐场去当苦役,岂不是全凭咱们自己决定吗?”

    钱远山的这个建议比较有新意,尽管个别兄弟觉得押送近二百人回一百多里外的良乡有些麻烦,但大多数人还是表示了支持。在统一了前方指挥部内的思想后,钱远山便通过电台,将这个决定报告给了委员会。

    时间不大,委员会便发来了复电,表示同意前方指挥部的意见,可以将这批俘虏押送回“飞龙寨”。届时,团队相关部门会安排这些俘虏去团队掌握下的几处煤矿和铁矿服劳役――按现代名词说,就是“劳动改造”。至于需要改造多长时间,以及具体的人员分配方案,则要等情报部内务科对这些俘虏进行完必要的审查和讯问之后,再根据其所犯罪行的轻重程度来定。

    得到了委员会的同意,钱远山等人的手脚也就放开了。前方指挥部的成员们聚在一起,仔细研究、讨论了下一步的行动方案,作出了两手准备。一方面,他们会派人去和受伤被擒的石松交涉,争取打消他的敌视与顾虑,让他能够主动配合“飞龙先锋营”去说服留守山寨的儿子及一众喽兵缴械投降。另一方面,前方指挥部也做好了劝降不成,便实施强攻的准备。

    众人计议已定,便分头开始行动。曾志林、唐cháo、穆特尔等人按照上次炮轰“百花寨”的模式,制定了火力强攻“紫石寨”的方案,以便劝降不成时,交由各步兵小队、炮兵小队以及游骑兵小队遵照实施。而钱远山则派以前曾经与石松有过一些交情,与石松比较熟悉的刘小六和李福前往关押石松的帐篷,让他们和石松好好聊一聊,争取能说服他归降。

第四十四章 树倒猢狲散() 
由于石松好歹曾是一寨之主,又受了比较重的伤,所以他的待遇要比只能露天而坐的其他喽兵好一些。钱远山特意命人给他支了一顶帐篷,并且指派了两名喽兵俘虏在一旁服侍。

    刘小六和李福进入帐中时,石松正在喽兵的帮助下吃晚饭。当他看清进来的人是自己曾经的同道,现在的仇敌时,登时火往上撞,推开扶着自己吃饭的喽兵,挣扎yu起。只可惜,穆特尔的那一枪杆砸得比较狠,石松这会儿根本没能力自己支撑住自己的身体,他挣扎了好一会儿也没能从床上下来。虽然因为有伤而身体行动不便,但石松依然怒睁着双眼狠狠的瞪着对方。如果眼神可以杀人的话,刘小六和李福二人只怕早就被他给千刀万剐了。

    以石松的这种状态,接下来的说服工作自然不可能获得任何收获。面对刘小六和李福这两位曾经的老熟人,石松一上来便大骂他们忘恩负义,放着魏大当家的大仇不报,反而与仇人沆瀣一气算计自己弟兄、算计绿林同道,根本没有给这两人说服他的机会。

    不过,刘小六和李福虽然被石松骂了个狗血喷头,却并没有动气。因为,石松骂得越厉害,说明他输得越惨。现在的石松,唯一还能做的,也就只剩下骂人了,作为胜利者的刘小六和李福自然不会与这个手下败将计较。他们等石松骂累了,便离开了帐篷,临走时还吩咐负责服侍石松的那两名喽兵俘虏,一定要好生伺候,有什么需要尽管来找自己――这既是对老熟人的关照,也是对失败者的怜悯。

    虽然对石松的说服工作以失败告终,但这种结果也是在钱远山预料之中的。他之所以还要派刘小六和李福去见石松,不过是想碰碰运气。随着石松拒绝归降,对付“紫石寨”大寨的手段就只剩下强攻这一种了。对此,曾志林等人已经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就等第二天着手实施了。

    yin历六月十八清晨,“飞龙先锋营”所有兵士都早早起床,为即将展开的对“紫石寨”大寨的进攻做准备。前方指挥部成员也不例外,大家都早早来到中军帐,等着钱远山向众人分派任务。

    要说,即将展开的进攻很简单,不过是攻破“百花寨”一战的翻版。因此,钱远山的任务分配也很简洁,不过几句话就分派完毕。就在众人领受完任务,准备离开中军帐去依令执行时,营垒门口的哨兵突然来报,说是有一支百多人的队伍出现在紫石河对岸,看样子应该是“紫石寨”留守的那部分喽兵。为首的一人年纪不大,有可能是“紫石寨”少当家的石梁。

    听说石梁领兵前来,钱远山等人多少感觉有些意外。一方面,昨天的战斗“紫石寨”的喽兵是被围歼的,按歼敌人数来推断,应该没有人逃回去报信。另一方面,即便有极个别漏网之鱼回去报信,以现在双方的力量对比来说,石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据寨而守,而不是主动挑战。

    不过,不管对方是怎么想的,既然他来了,“飞龙先锋营”这边就不能放他再离开。因此,钱远山一方面命令众人即刻改变作战布署,变攻坚战为围歼战。另一方面又派刘小六去寨墙上仔细观察一下,看看对方带队的到底是不是那个石梁。

    众人领命,出帐前去准备。时间不大,刘小六便回来报告说,对面队伍的首领确实就是那个石梁。而且,从他们的阵势来看,应该是报着必死的决心来的――河对面的喽兵个个带孝,领头的石梁更是全身孝服,连手中大枪的枪缨都换成了白的,这是一支彻彻底底的哀兵。

    听完刘小六的禀报,钱远山等人也明白石梁此来是打算和自己拼命的。虽然俗话说“哀兵必胜”,但以现在双方的力量对比看,钱远山并不认为对方会有任何取胜的机会。不过,出于不进行无谓杀戮的考虑,在沉思片刻后,钱远山还是命令刘小六即刻带几个人出营,设法与石梁进行接触,说服对方放弃以死相搏的念头――毕竟石松虽然被俘,却无xing命之忧。石梁现在就穿孝明志实在有些早了。

    刘小六领命而去。与此同时,钱远山还让穆特尔率游骑兵小队在附近的树林中埋伏起来,以防石梁对刘小六不利。

    事实证明,钱远山的这一安排非常必要。刘小六率人来到紫石河边后,石梁一开始表现得还比较守规矩,遵循了“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惯例。他不但派人为刘小六等人指示了可以徒涉紫石河的通道,而且在与刘小六交谈时也只带了几个喽兵。不过,当他从刘小六嘴里得知自己的父亲并没有死,而是被“飞龙寨”的人生擒活捉后,立时就动起了脑筋,打算设计擒住刘小六等人,用他们去换自己的父亲。

    只可惜,石梁虽然想得挺好,但作为一个还不到二十岁,之前一直生活在父亲的光环下,基本没有任何实际绿林经验的“匪二代”来说,他的那点花花肠子早就被绿林经验丰富、经历过许多次生死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