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263部分

新宋英烈-第263部分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来,自打唐末以来,天下一直是藩镇割据,武人为上。统兵大将推翻旧主,自己穿龙袍的事情屡屡发生。谁又敢保证ri后赵老大或者张驸马不会坐到当今官家所坐的那把龙椅上去——当今官家虽然雄才大略,但其身体却并不好。而他的儿子宗训如今只有六岁,一旦当今天子驾崩,必定又是一个主幼国疑的局面,其结果是很难预料的。所以,为今之计,还是明哲保身,少与像徐绍安这样的朝中新贵走得太近为好。

    不过事实证明,这些自认为自己深知所谓“内情”、行事谨慎的朝臣们想得实在是有点多了。对于柴荣的这份旨意,赵匡胤根本就没放在心上。一方面,他赵老大如今依然是神机军都指挥使,徐绍安依然是他的部下,大事最终还是要由他赵老大来做主。另一方面,由于徐绍安此前在与赵匡胤进行交往时,一直表现得非常谦躬、非常敬重对方,对其当初为“南下觐见代表团”说好话、推荐徐绍安担任神机直指挥使等事也总是念念不忘,一副对赵匡胤感恩戴德的样子。因此,赵匡胤早就把徐绍安当成自己的朋友、兄弟、得力助手,或者说是把他当成了自己人。

    再加上此时的赵匡胤也还没有生出想要犯上做乱、取柴荣而代之的念头,所以在得知柴荣撤了刘光义在神机军中的职衔,由徐绍安接替的时候,其并没有任何的不满和猜疑。在赵匡胤看来,自己与徐绍安的关系柴荣绝对是非常清楚的。如果这位天子想要削夺自己的兵权,绝不会前脚撤了自己义弟刘光义在神机军中的职位,后脚就把这个职位交给与自己过从甚密的徐绍安来顶替——哪怕他现在算得上是皇亲国戚了。毕竟在这个乱世之中,皇亲国戚远没有手握重兵的大将或者封疆大吏吸引人,更何况徐绍安这个皇亲国戚还只是林小雨的结义兄弟。

    于是,就在那些知道所谓“内情”的朝臣们瞻前顾后、迟疑不动的时候,在柴荣圣旨颁布的第二天,赵匡胤便已经派自己的弟弟赵匡义带着厚礼到徐绍安府上祝贺其双喜临门去了。赵匡胤这个举动自然也就代表了其对相关旨意的态度,而他的这种态度也当即打消了一部分犹豫不决的朝臣的顾虑,使他们也开始行动起来。

    之所以只是一部分人有所行动,是因为剩下的人更在意驸马张永德的态度,不想为此事得罪对方,依然坚持着明哲保身、不与徐绍安交往的原则。

    虽说只是部分原先没有动作的朝臣加入到登门拜访的先烈,却依然使得原本就已经被不断上门的客人搞得有些不耐烦的徐绍安更加难以招架。好在老天爷可怜咱们的徐八爷,就在其被这种迎来送往搞得头昏脑涨,快要得神经衰弱的时候,在显德五年yin历七月初一这天,柴荣发出的另一道旨意为他解了围——已经将北伐幽云提上议事ri程的柴荣,为了增加周军的实力,以便在战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决定对“神机军”进行扩编。一方面将其人数增加一倍,由原来的两千五百人扩充到五千人。另一方面则将“神机军”分为左、右两军,由赵匡胤和徐绍安分别兼任两军的指挥使。

    虽然在徐绍安看来,柴荣此举多少有些急于求成之嫌——“神机军”所用的燧发枪和前装滑膛炮虽然只是原始火器,但其对士兵的训练过程远比这个时代的普通士兵复杂得多,绝不是三天两天就能完成的。如果在北伐之前新补充的士兵不能完成必要的训练,无法形成全面的战斗力,那么还不如不扩军的好——新老兵混杂势必会影响老兵的发挥,从而影响整个“神机军”的战斗力。

    但是,一方面出于对自己带兵和训练能力的自信,另一方面也是出于躲开那些令人不厌其烦的迎来送往之事的需要,徐绍安在接到旨意后,一刻也没有耽搁,当即将接待来访客人的事情一股脑全抛给了鲁悦,自己则以不能辜负官家的重托与信任为名,住进了“神机军”的军营之中,展开新补充士兵的挑选及训练工作。

    为了圆满完成新补充士兵的训练工作,也为了在不久之后将会爆发的幽云之战中取得好的战绩,徐绍安开始将“飞龙军”的一些训练方法用在了“神机军”新兵——也包括老兵——们的身上。当然,考虑到两军的装备区别,以及保密方面的需要,徐绍安对这些训练方法的内容进行了必要的修改,使之既适合“神机军”的实际情况,又不至于因此泄露了“飞龙军”的真正实力和常用战术。

    由于“飞龙军”的训练强度,特别是体能和武器使用技能方面的训练强度超出了原有的“神机军”不少,因此在训练方法转变的初期,所有“神机军”兵士、特别是那些刚刚被从其他部队选拔上来的新兵,一个个都被训练的苦不堪言。如果不是徐绍安在“神机军”中的名头极响、威望极高,同时其又是当今天子的宠臣、红人,只怕那些被他cāo练得快吐血的兵士们早就闹事甚至哗变了。

    不过,凡事有“失”必有“得”。几个月高强度的训练不但让那些新兵们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成为了合格的“神机军”兵士。而且还令整个“神机军”的jing神面貌和作战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使得其在不久之后进行的北伐之战中受益匪浅。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此时的“神机军”兵士们是体会不到的。在每天被cāo练得半死之时,他们无不在背地里将造成这一切“恶果”的徐绍安徐大将军称为“徐大魔头”,一如当初的“飞龙先锋营”、现在的“飞龙军”的兵士们背地里对钱远山、曾志林等军事部兄弟的称呼。

第五十八章 军火交易(上)() 
扩编之后的“神机军”与之前的编制基本一样,只不过是一个一变二的过程。现在“神机军”左右两军都是五个营的规模,包括三个燧发枪营,一个前装滑膛炮营,一个弩炮营。

    其中的弩炮营是在徐绍安的提议下建立起来的,该营所用装备主要是经过徐绍安改进、装有棘轮结构的床弩,以及由徐绍安给出大概设计思路、由军器监打造出来的西式弩炮。与前装滑膛炮主要靠发shè实心金属弹丸打击敌人城墙墙体、营栅、重兵阵列不同,弩炮营的床弩和西式弩炮主要靠抛shè火药包来轰炸敌人的城墙顶部、城池内部、营垒内部,以打击躲藏在其中的敌军。这两种火器相互配合,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远程打击能力。

    从各支禁军中挑选来的新兵在真正接触到火器训练之前,先在徐绍安的亲自监督下,接受了大约一个月的体能和队列等方面的基础训练,以增强其身体素质、培养其纪律xing,并使其养成“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思维惯xing,这样在后面的训练中他们才可能达到燧发枪手所最重视的“行动一致、服从号令”的要求。

    新兵的基础训练在八月初便进入了尾声,眼看着就要继续下一步的火器cāo作训练了,可这时一直心气十足的徐绍安却碰到了一个大难题——没有足够的火器供新兵们使用。徐绍安刚听到“神机军”的军需官向他报告火器不足,无法为所有新兵配备的时候,下意识的认为是前装滑膛炮或者弩炮不足,因此还有些不太相信的对军需官说道:“怎会如此?据某所知,军器监自显德三年以来,一直在不停的铸造火炮、打造床弩和西洋弩炮。新组建的两个炮营所需火炮及弩炮不过都在数十之数,只怕光是军器监的库存都比这个多,怎么可能会出现武器不足的情形。难道军器监的官员们敢虚报数目、欺君妄上不成?”

    军需官闻言连连摆手,解释道:“徐将军您误会了,火炮和弩炮的库存充足,并无数量不够的问题。卑职所说火器不足是指的燧发火枪。”

    “燧发枪数量不够?”徐绍安有些糊涂道,“燧发枪与火炮一样,都是从显德三年年初时便开始打造,而且其用料远比火炮少得多,按理说应该比火炮容易造得多,怎么会不够我‘神机军’新兵所需呢?”

    见徐绍安满脸不相信,军需官只得用非常诚恳的语气答道:“此事千真万确。新兵三个燧发枪营加上两个炮营所属的步兵都,总共是一千七百名燧发枪兵。可卑职今ri拿着大人和赵大人开具的文书去军器监领取兵器时,军器监的监丞却对卑职说,军器监现存燧发火枪只有五百五十杆,连我军所需的三分之一都不到。不但如此,按照这位监丞的话讲,即便是军器监工匠没ri没夜的打造,至明年年初之时,最多也只能为我军再打造出大约六百杆燧发火枪。也就是说,到明年正月之后,我军新兵中将有近三分之一的步兵没有兵器可用。”

    “岂有此理”徐绍安忿忿不平的骂道,“两百多人一个月才能打造一百杆燧发枪,军器监的这些工匠难道是整天光吃闲饭干活不成。他们如此消极怠工,某家一定要写奏折到官家那里去告他们。”

    说完,徐绍安也不再理那位表情颇为尴尬的军需官,而是让亲卫拿来纸笔,开始给柴荣写奏折,弹劾军器监的正监吕颛业大人——徐绍安所写只是草稿,之后自然会有军中的笔帖士为其抄录,不然他那笔烂字放到柴荣面前岂不是会被笑掉大牙。

    以“神机军”在柴荣心中的重要xing,以徐绍安目前的身份和地位,他的这份奏折自然引起了柴荣的重视。在收到秦折的第二天早朝之后,柴荣便将军器监的正监吕颛业宣到了宫里问话。

    当柴荣把徐绍安的奏折拿给吕颛业看时,这位吕大人是既觉得委屈冤枉,又感到无言以对。他将奏折还给身边的小宦官,而后向柴荣解释道:“启禀陛下,徐大人在奏折中所写军器监燧发火枪数量不足,致使‘神机军’新兵无枪可用确是实情。但之所以会出现如此情形,绝非军器监的工匠或者官吏们惫懒、怠工,实在是燧发火枪打造不易,工匠们即便是ri夜不休的劳作,每个月至多也只能打造出一百杆左右。”

    “燧发火枪打造起来竟然如此困难?”柴荣有些难以置信的问道。在柴荣看来,燧发火枪虽然比火炮jing巧复杂一些,但无论是个头还是重量上都要比火炮小得多,不可能出现火炮数量充足而燧发枪数量不足的现象。

    见柴荣似乎有些不相信自己说的话,吕颛业连忙跪倒在地,说道:“陛下明鉴,臣所言句句是实,绝无半点欺瞒。这燧发火枪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不如火炮那班粗大沉重,但打造起来却远比火炮要困难得多。之所以会如此,概因其所需部件不但小巧jing致,殊难打造,而且其对铁料的要求也非常高。冶铁时稍有偏差,就可能令致枪管或药室薄厚不均或出现裂纹,最终便会因为……,唔,按照徐大人的说法就是枪管或者药室的强度不够,而造成shè击时出现炸膛的情形。一旦出现炸膛,轻则整枪报废、兵士受伤,重则甚至可能会危及兵士们的xing命。

    因此,军器监在打造燧发火枪时都要求工匠们务必小心细致,即便只是有些微瑕疵的燧发火枪也一律报废重造。如此一来,虽说保证了徐大人所要求的所谓武器的质量,却也令打造燧发火枪时报废比例极高。目前军器监打造燧发火枪手艺最好的几位工匠也只能做到每三ri打造出一杆合格的燧发火枪,同时报废的却有两杆。”

    最好的工匠也只能做到每ri打造一杆燧发枪,每打造三杆才能有一杆是完全合格的,这个合格的比例也实在是太低了些,这也难怪军器监几百工匠负责打造燧发枪,每个月却只能造出一百杆来了。虽然心中对吕颛业所说有些不愿意相信,但以柴荣对这位吕颛业吕大人人品的了解,对方所说肯定是句句是实,绝不会有半点虚言谎报。

    因此,在让吕颛业平身后,柴荣便没有再问下去,而是陷入了沉思之中,大殿中一时间变得安静了下来,能听到的就只有殿外知了那不胜其烦的鸣叫声。

第五十九章 军火交易(中)() 
过了半晌,就在心中郁闷的柴荣正打算让吕颛业先下去,待他与其他朝廷重臣就此事商量过后再找他问话的时候,一名小宦官从殿外轻轻的走了进来,向柴荣禀报道:“启禀陛下,张永德张大人在宫外求见。”

    听说是自己的妹夫来找自己,柴荣便改变了主意,决定先不打发吕颛业走,而是先听听张永德对此事的意见再说。因此,他将已经抬起的手又放了下来,对那报事的小宦官吩咐道:“宣张爱卿上殿。”

    小宦官答应着去了,不多时便将张永德领了进来。

    张永德进殿之后先向柴荣见了礼,又与旁边的吕颛业用眼神打了招呼,随后又向赐他座的柴荣谢了座,这才在小宦官搬过来的椅子上坐下。

    张永德为官多年,又是柴荣的妹夫,对自己这个名义上的小舅子还是很了解的。自打他一进殿,就看出坐在御案后面的柴荣脸上愁容不展,似乎是有什么为难之事。因此,坐下之后,便向柴荣拱手问道:“臣看陛下似乎脸sè不好,莫非是龙体欠安,或者是遇到了什么为难之事?”

    对于张永德,柴荣自然没有什么隐瞒的道理。因此,当即便让吕颛业把军器监燧发火枪产量不足,无法在明年之前完成“神机军”新兵装备之事跟张永德说了一扁。

    张永德闻言捋须沉吟片刻,问吕颛业道:“吕大人方才说这燧发火枪构造jing巧、用料讲究,即便是军器监的得力工匠也只能做到三杆中有一杆堪用。”

    “正是”吕颛业恭谨的答道。

    “既如此,那以吕大人看来,我军器监最好的工匠所制的燧发火枪与当初徐将军、王大夫他们送来的那十二杆火枪相比如何?”张永德继续问道。

    对张永德问的这个问题,吕颛业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回答。因为他很清楚,从显德三年到现在军器监所打造的所有燧发火枪中,没有一杆是能与当初王崤峻、徐绍安等人送来的那十二杆礼品火枪相比的。且不说枪管和枪机部件的加工jing度,单说军器监造枪所用的铁料就与那十二杆礼品枪相去甚远——那十二杆礼品枪所用的全是上好的jing钢,而军器监打造的燧发火枪用的基本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