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287部分

新宋英烈-第287部分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位于炮阵最前面的是三十门类似前世虎蹲炮的专门用来发shè霰弹、压制敌军密集冲击队形、只有三十斤多斤重的小型火炮——其在“神机军”中的名字也叫虎蹲炮。在虎蹲炮的后面,则依次是十八门六斤炮(所谓六斤炮指的是其发shè的弹丸重六斤)、十二门九斤炮(弹丸重九斤),以及威力最大、shè程最远的六门十二斤炮(弹丸重十二斤)。而在火炮阵地后面的将旗之下,则是被一众亲兵护卫簇拥围绕着的张藏英、徐绍安及其随从属员。

    与张藏英一脸轻松,施施然看着炮手们忙碌,一幅胜券在握的表情不同,此时的徐绍安心中却掠过一丝不安。当然,徐绍安担心的并不是城中的契丹骑兵会趁火炮架起来之前出城冲阵。漫说对方根本不知道火炮发shè前需要怎样的准备过程,就算他们知道,也不会用与周三郎等人大战一场后,顶多剩下四百来人的契丹骑兵去冲击光是两翼的游骑便已经超过其总数的周军大阵。徐绍安现在担心的是天气,是这自打天亮以来便一直yin沉沉的天气。

    在今早出兵之前,徐绍安就曾经因为天气不好,向张藏英提出过暂缓攻城,待天气彻底转好后再出战的建议——使用黑火药为发shè药的“神机军”最怕的就是下雨,一旦遇到雨天、特别是雨势较大或者连yin雨的时候,无论是燧发枪还是火炮的发shè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其战斗力就会大打折扣。而失去了火器强有力的支持,攻城战便会变成一场消耗战。这既会给先锋部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也会打击周军的斗志、助长辽国守军的士气。

    可是,信心满满的张藏英并没有接受他的这个建议,反而认为徐绍安是仗打得越来越多,胆子却变得越来越小。在他看来,虽说这天是有些yin沉,但以他的判断,这雨一时半会是下不起来的。而先锋部队无论是人数上、战斗力上,都远超守城的契丹人。再加上那数十门火炮助战,只怕不等这雨开始下,周军便已经攻破城防,占领固安了。因此,尽管徐绍安耐心向他讲道理、摆事实,却依然没能阻止住其出兵攻城的决定。而徐绍安身为副将,也不好再三阻拦主将的出兵决定,最终只得无可奈何的率“神机军”出战。

    当后周军列阵完毕,张藏英派人前去劝降的时候,原本就有些差的天气也变得越来越yin沉,风吹在脸上也越来越有凉意,大有“山雨yu来风满楼”的架势。等炮手架炮架到一半的时候,天空中已然是yin云密布,天sè也渐渐暗了下来,令原本就心中不安的徐绍安暗叫一声不好,连忙抬头向天空望去。而就在徐绍安抬头向上望的同时,他突然感觉到脸颊上一凉,用手一摸却是湿的——下雨了!

第九十五章 并不明智的炮击() 
徐绍安能够感觉到飘落的雨滴,张藏英自然也发现已经开始下雨。张藏英作为周军的高级将领,虽然此前并没有在“神机军”担任过职务,但对这支周天子最为看重的禁军力量还是有一定了解的。他很清楚“神机军”并不适合在雨天作战,淅淅漓漓的雨水不但会让黑火药受cháo——哪怕作战用的黑火药都用油纸包裹——而且还会影响到燧发火枪和火炮发shè点火的成功率。因此,当雨滴落下时,张藏英心里也开始了思想斗争——撤还是不撤,现在成为其必须马上做出抉择的一个问题。

    撤,他张藏英在出战前对徐绍安说的那些话岂不是成了自己打自己的脸吗,这在面子上实在让张藏英下不来台。不撤,且不说“神机军”在雨中作战能力会大打折扣,很可能无法为步军的攻城提供必要的支持。单说这种yin雨天气对攻城本身也是不利的——地面湿滑,兵士们行进、冲锋会有诸多不便;道路泥泞,各种攻城器械前进困难;天气cháo湿,弓弩的威力和准度都会受到影响。如果冒雨进攻,即便能攻下固安城,先锋部队也会受到较大的损失,这与张藏英之前的打算是完全不相符的。更何况能攻下城池只是多种可能中最好的那个,与敌人打成平手、空手而归,甚至是遭受挫折、铩羽而回也不是不可能的。

    一系列想法在张藏英的脑子里接连闪过,最终他还是决定撤兵。不过,为了面子上好看一点,张藏英打算给自己找个台阶下。他微微转头,问徐绍安道:“徐副使,不知炮营架好火炮还需要多长时间?”

    徐绍安向火炮阵地的方向望了一下,答道:“禀厢主,由于炮阵刚刚开始架设,所以据末将估计,六斤炮架好应该需要一顿饭的工夫,九斤炮还得小半个时辰。至于十二斤炮,只怕没大半个时辰是不可能架设完毕的。”

    张藏英听罢点了点头,心里不免有些失望——就攻城来说,十二斤炮和九斤炮无论是威力还是震撼力都要比六斤炮强得多。可在雨势渐渐增大的情况下,漫说是等十二斤炮、九斤炮架好,就连六斤炮的架设他张藏英也有些等不起。而且,六斤炮打开花弹用来杀伤城头的守军尚可,但若想用实心弹轰毁城门或者轰塌城墙却很难办到。如此一来,张藏英想借着大威力火炮轰坏城门或者轰塌城墙,从而一鼓作气,在雨势变得无法忍受之前攻下固安城的打算是没可能实现了。

    无奈之下,张藏英只得为挽回自己的颜面做最后一次尝试,他试探着问徐绍安道:“徐副使,如今雨势渐大,全力攻城只怕已无可能。但吾等既为全军先锋,若列阵之后却不攻城,而是直接收兵回营,势必会长契丹人志气、灭我大周军威风。故此,以本指挥使看来,即便是因为天气原因要暂缓攻城、收兵回营,也要给契丹人一个教训,显一显我大周军的本领。所以,若是炮营能够加快架炮的速度,尽可能在一盏茶的时间内架起哪怕几门六斤炮,命其向固安城头进行一次齐shè,震慑一下城内的守军,展示一下我大周‘神机军’的威风,那是最好不过了。不知徐副使以为如何?”

    就徐绍安的本意来说,他并不愿意进行这种不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反而有可能会使城内的守军对火炮轰击有所认识的炮击。但考虑到张藏英身为先锋军主帅,又是如此低姿态的与自己商量,徐绍安并没有任何迟疑的便答应了张藏英的要求,命炮营增派人手架设六斤炮,争取在一盏茶的时间里能架起六到八门六斤炮,然而使用开花弹向固安城头进行三次齐shè,给那群敢用暗箭偷袭劝降使者的契丹人一个教训。而在下令加紧架设六斤炮并实施齐shè的同时,徐绍安也下令其他六斤炮以及九斤炮和十二斤停止架设,尽快恢复行军状态,准备撤退回营。

    军令传下,火炮阵地方向立即热闹了起来。六斤炮的炮手和役夫开始加速架设此前进度最快的六门六斤炮,其他人则对剩余的架设了一部分的六斤炮以及九斤和十二斤炮进行拆御,将火炮和弹药车重新进行组装,使之成为类似穿越团队四轮马车样式的炮车,并与挽具和马匹进行联结——这种炮车是徐绍安根据穿越团队四轮马车的图样,与后周工部、兵部、枢密院等部门共同协作,打造出的一种火炮运输装置。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在众多炮手、役夫齐动手的情况下,六门六斤炮只用了不到一盏茶的工夫便已经架设完毕。六名炮长相继向炮营的指挥举手示意,表示一切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徐绍安这边下令,便开始装填、轰击。炮营指挥在六门六斤炮全部就绪后,便跑到徐绍安跟前报告。

    得到炮营指挥准备完毕的报告后,徐绍安看了一眼旁边的张藏英,见对方并没有什么别的表示,便向站在自己身后简易望楼之上的“神机军”传令兵点了点头。传令兵随即将手中的一红、一绿两面令旗上下左右的摇动了起来。随着传令兵令旗的摇动,已跑回炮营阵地的炮营指挥向六门六斤炮的炮长下达了开炮命令,而那六名炮长则几乎同时向自己的手下喊出了“装填、瞄准、开炮”等等一系列口令,六门六斤炮几乎同时打响。虽然只是六门六斤炮的齐shè,但其声势依然不可小觑。炮营阵地周围的燧发枪兵、长矛兵、刀盾手等步卒当中有不少从都被巨大的轰鸣声震得耳朵嗡嗡响,一时间再也听不到其他声音了。而在两侧游动的骑兵部队的战马在此前虽然都曾经受过炮击训练,但那种训练多是用一门火炮进行发shè,与这次六门炮齐shè的声势根本不能相比。因此,不少战马都被火炮齐shè的巨响震得嘶鸣不已,若不是马上的骑手骑术都不错,尽力控制着自己的坐骑,只怕会有不少马匹受惊乱蹿,骑手自己也可能被掀下马来。而就在步卒们忍受着巨响对自己耳朵的冲击、骑兵们尽力安抚住自己坐骑的时候,固安城南门左近则接二连三的腾起了一道道的黑sè烟柱,传来了一声声沉闷的轰响,以及相对不那么好听的惨叫声。

    参与炮击的六斤炮均是由老兵负责cāo作,这些经过徐绍安数年cāo练、参加过南征淮南之战的炮手们为那些加入炮营时间不长、从未参加过实战的新兵们展现了炮营老兵们娴熟的动作、jing准的shè击、放松的心态,以及彼此之间默契的配合。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六门炮便克服了雨天shè击对装填与发shè造成的影响,在成功处置了几次不能顺利点火发shè的情况后,完成了三轮齐shè。随后,炮手门一边用湿布给火炮降温,一边等待着徐绍安那边的命令——到底是继续轰击,还是收摊子撤退,都需要这位直管的上司给出决定。

    而此时的徐绍安却并没有急于给出新的命令,他一边用单筒望远镜观察着城头上守军的动静,一边注意着张藏英的反应,想看看这位有些急功近利的上司是否还会继续执行撤军的命令。张藏英这会儿也正在用单筒望远镜观察城头情形,希望六门炮三轮齐shè过后,固安城头能有有利于自己的变化,给自己最后一个一鼓作气攻下固安城的机会。但是,令他失望的是,老天爷并没有给他这个机会。尽管六门炮三轮齐shè发shè出去的十八发炮弹在固安城南门附近造成了守军一定的伤亡,炸死炸伤估计不下七、八十人,但城头的守军只在炮击刚开始的时候有些慌乱,之后不久便在身后契丹兵的弹压之下渐渐平静了下来。

    六门炮三轮齐shè没有起到任何明显效果,雨势又越来越大,再加上刚才进行齐shè时已经出现了点火不成功,不得不冒险将黑火药和弹丸从炮膛内取出,重新装填的情况,张藏英终于没有了继续在城下列阵的理由。于是,在暗自埋怨老天爷不公,处处与自己作对的同时,张藏英也不得不下令收兵回营。

    尽管这次出战己方不过是打了几炮,并没有进行实质上的攻城,令后周军兵将多少有些泄气,但后周军毕竟是训练有素的强军,其收兵撤退也是非常有章法的。后周军各部交替掩护,徐徐退回自家大营,没有给城内的辽军任何可乘之机。这样的素质令一直坚持待在城头,并没有被方才的炮击所吓倒的曹继筠也暗伸大指,赞一句“大周禁军果然名不虚传,确为天下强军”。当然,作为一名久经战阵的将领,曹继筠在暗赞后周军的同时,也从刚才那一阵并不算太猛烈的炮击中看出了一些门道。他站在被方才的炮击炸塌了一角的城门楼前面,一边看着兵士们打扫遭受炮击后的城头、抬走阵亡兵士的尸体,一边仔细回忆着那大约持续了一盏茶时间的炮击过程,并从中找到了一些他自认为是火器弱点的地方。

第九十六章 萧思温终于动了() 
待确认周军是真的撤军,而不是佯退实攻打算杀自己一个“回马枪”后,曹继筠一面留下部分亲信继续在城头密切监视周军动向、监视城守军,一面率领其他的心腹及亲兵回到了已经被他当做临时中军帐的原固安县县衙,开始给自己的司、南京留守萧思温写急信。

    在这封紧急救援信中,曹继筠除了讲述当天周军攻城的情形外,还特别明了自己对周军火器的一些心得。他表示,周军火器虽然犀利,会给对手带来很大杀伤——这从方才城头只发生了次爆响,却令辽军死伤近百人的情形就能出来。但是,周军火器的使用似乎也存在一些限制和不足。'搜索最新更新尽在

     nbsp;  bsp;

    一来,周军火器似乎对天气的要求比较苛刻,估计其只有在天气晴好时时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一旦遇今天这样的yin雨天,其在使用就会有诸多不便。据眼力出众的兵士所讲,真正向城头攻击的只有六座被周军称为火炮的武器,其他的三余座火炮在开始放置、准备后没多久便突然停了手,随后又被重新拆御、装车,与周军步卒一起撤回了周军大营。而以今天周军用火器攻击了城头次,便给守军造成了近百伤亡的情形,若是那三余座火炮也一齐使用,那么即便按照一座火炮只攻击三次来算,其对城头守军的杀伤也至少能达到四、五百人。这样算下来,周军那三多座火炮如果一起攻城,不消多,只需每座攻击次,那么自己这边在城头的守军只怕就所剩无己了。可令人奇怪的是,周军手拥有如此犀利的兵器,却只用其中的六分之一进行了几次试探xing的进攻,而将其他六分之五的火炮装了又拆,并在己方占据绝对优势的情形下收兵回营,这就有些让人难以理解了——要知道,在这种情形下回营,不但会影响周军兵士的士气,还会增加辽国守军的斗志。

    而曹继筠在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各种情形和因素之后,得出了一个连他自己都觉得意外的结论——周军停止攻城的主要原因是天气,从天而降的雨水严重影响了周军火器的使用,令其不得不在示威似的向固安城头进行了几次只具有象征意义的进攻后便收兵收营。换句话,就是周军的火器在yin雨天不能正常使用——至少是不能发挥出其全部威力。如果辽军能够巧妙安排,利用自己的骑兵优势,在yin雨天对周军进行突然袭击,就很有可能一举消灭其引以为傲的“神机军”。那样的话,不但可以扭转开战以来辽军的颓势,还可以沉重打击周军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