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319部分

新宋英烈-第319部分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好、箭法jing熟的契丹骑兵已经可以把箭shè到对面的关城之上了。不过,这里也是这一万契丹骑兵所能达到的距离关城最近的位置。因为就在他们前面五六十步远的地方、在前ri进攻时还是平坦道路的地方,突然出现了一道宽达两丈、深约一丈五尺、沟底插满尖锐木桩的壕沟。不但如此,在这道壕沟的后面不过七八步远的位置,还有两道相隔不到一丈、由木桩和带有尖刺的细铁线扎成、高约七尺的篱笆。纵然契丹的皮室宫卫骑军乃是契丹兵马中最jing锐的部队、个个都是控马高手,可他们依然没有把握自己可以cāo作跨下的坐骑跃过那道两丈宽的壕沟,并在短短几步的距离内将马加快到足够的速度,跳过那两道相隔不过一丈、高达七尺的铁篱笆。

    前路被阻的契丹骑兵不得不停下冲击的脚步,等待远远落在后面的步兵上来填平壕沟、清除铁篱笆。只是,一万余人的骑兵大队想要停下来哪有那么容易。前面的人见到壕沟勒住了坐骑,后面的人却还在不明所以的催马向前,直到被停滞不动的战友阻住去路才意识到出了状况,并匆忙的停下来。很快,这一万余骑兵便在距离榆关关城不过一百五六十步远的地方拥挤不堪、动弹不得、乱成一团。

    眼见契丹军的进攻部队在昨晚连夜完成的障碍物面前被迫停下脚步,并乱哄哄的挤成一团,自打契丹军进攻部队冲出大营时便一直在关注着其动向的钱远山知道时机已经到了。他在征得王崤峻的许可后,拔出腰间的配枪,冲着关下的契丹骑兵一指,在扣动扳机的同时大喊一声“打!”。

    随着钱远山的动作与命令,早在关城之上憋闷了半天的“飞龙军”第一步兵团一营和二营的所有官兵几乎是同时扣动了各自武器的扳机。随即,一千余支手枪、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的枪口便同时喷shè出了火焰。

第一百四十四章 三战长城边〔十四〕() 
在壕沟前拥挤成一团的契丹骑兵瞬间便被如雨的枪弹打倒了一大片,原本已经有些不整的队形变得更加混乱。不过,这些骑兵毕竟是属于契丹最jing锐的皮室宫卫骑军,其将领亦都是久经战阵的老手,尽管在刚刚遭遇突袭时陷入混乱,但领兵的将领还是很快冷静了下来,并开始指挥部下沿着壕沟向两侧运动。这样既可以通过不断移动来减少被对方击中的可能xing,也可以为后面的步兵让出填壕沟、拆篱笆的空间。

    如果这些契丹将领面对的是这个时代的敌军,那么他们这样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就算因为距离较远,契丹骑兵shè出的箭支对城上守军的伤害有限,却也是远远强过干等在那里挨打的。只可惜,这些契丹骑兵现在面对的是采取与这个时代完全不同的武器装备和作战样式的穿越团队武装。其掠城而过,向城上抛shè箭支的战术对配备有钢盔和半身防刺甲的“飞龙军”步兵来说,根本形成不了足够的杀伤力。而在“飞龙军”密集的火力面前,他们意图通过在城下快速向左右移动躲避攻击的方法也根本无法奏效——以身体侧面对着城头的契丹骑兵固然将他们自身的目标减少到了最小,却将跨下马匹的目标加到了最大。这样一来,契丹骑兵自身中弹的机率到是减了不少,可其跨下马匹的中弹机率却是大大增加,其结果反而是落马的骑兵越来越多。

    这些落马的契丹骑兵本身被枪弹击中的并不多,很多身手矫健的士兵在马匹跌倒的同时,自己甚至是毫发无损的站到了地上。但是还没等他们为自己逃过一劫而笑出声来,便被身后来不及勒住坐骑——马上的骑士若不想被后面的战友撞下马来,根本也不会去勒住坐骑——的袍泽们撞飞。此刻,等待他们的要么是被后面的大队人马踩成肉泥、要么就是被撞进壕沟之中,被沟底的尖桩扎成马蜂窝——当然,遭秧的不仅仅是中弹落马的士兵,不少原本并未被击中的骑士也因为坐骑被地上的人、马尸体羁绊而马失前蹄摔倒在地。

    虽然在向两侧移动的过程中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不管怎么说,原本拥挤一团的契丹骑兵总算是渐渐分散开来。然而,还没等领军的契丹将领松一口气,形势便再次发生了变化。随着从头顶传来“嘶、嘶”的破空之声,已经有所松动、正向两侧分流的契丹骑兵队形中便接二连三的升起一团团烟雾、传出一声声巨大的轰响。烟雾周围的契丹骑兵顿时被炸得人仰马翻,刚刚有些恢复的队形也随之再次变得混乱异常、无法控制。就在领军的契丹将领打算再次约束部下,重新向两侧进行移动时,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已然被接踵而至、而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打击搞得神情高度紧张的契丹骑兵再也坚持不住,纷纷拔马往自家大营的方向逃去。

    然而,逃走的契丹骑兵还没有跑出去多远,便迎面撞上了正在急匆匆向前赶的自家步兵队伍。已然催动坐骑、跑起速度的骑兵瞬间便将自家步兵队列给冲了个七零八落,有些xing急的骑兵甚至开始用弓箭和弯刀为自己开道,扫清自己逃跑的路线。然而上万人的大队,哪里是说冲过去就冲过去的,更何况步兵队列中还携带有大量笨重的攻城器械,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为骑兵闪出道路来。再加上有些被骑兵的骄狂与滥杀逼急了眼的步兵开始用手中的兵器还手,因此在极短的时间内,整个契丹军进攻部队便陷入了彻底的混乱之中,被马匹践踏而死、或者被自己人斩杀的契丹士兵不计其数。契丹军当天的第一次、同时也可能是唯一的一次反击机会就这样在他们自相残杀中被断送掉了。

    眼见契丹人的反击部队完全陷入混乱之中,已经开始溃不成军的向契丹军大营败逃,钱远山一面命令步兵及小口径迫击炮继续向这群已经成为最佳靶标的敌军shè击,一面向位于城楼最高处的传令兵打了个事先约定好的手势。传令兵见到手势,再次挥动起自己手中的令旗。看到传令兵手中上下摇动的令旗,炮兵指挥当即冲着自己身边通讯员的做了一个手势——火炮发shè的声音太大,就算对着通讯员的耳朵大喊,对方都未必能听得清楚。

    通讯员得令转身而去。时间不大,六具由钢架组成的大家伙便被从炮兵阵地的一角推了出来,并在两个连“保安军”的严密保护下被推出了关城的南门。关键时刻,钱远山再次祭出了自己的“撒手锏”——火箭炮。

    其实,此番火箭炮能够有机会再次发威,全赖武器科成员傅广生的大力推动。作为一名对火箭炮情有独钟的穿越者,傅广生在完成第一次火箭炮样炮的试shè后,便开始极力游说武器科、科技部乃至军事部的诸位同仁,希望大家能够支持他的建议,加大对火箭炮的研发投入、加大火箭炮研发成功后的采购数量。正是在他的多方游说与努力之下,武器科在最初试制出第一批正品火箭炮和大约二百枚火箭弹后没多久,便调整了自己的生产计划,将火箭炮特别是火箭弹的生产模式由试制、试用提升到了正式装备的层次,于幽云之占开始前加大了火箭弹的生产规模,并赶在榆关之战打响前,将第二批四百发火箭弹送到了榆关前线。这才令钱远山有机会再次使用这种最适合给予敌人最后致使一击的武器系统。

    不过,考虑到火箭炮发shè时会产生大量的烟尘,如果在山海关内使用必定会给其他炮兵部队乃至城头上的步兵部队产生干扰。因此,钱远山这次将其发shè阵地选在了榆关南门之外的一块空地上,争取将火箭炮发shè时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小。此时,榆关以南已无契丹兵马,倒也不虞会有敌军偷袭火箭炮连——当然,出于谨慎,王崤峻和钱远山还是派了两个连的“保安军”在一旁保护。

    六具火箭炮从推出榆关南门,到完成发shè阵地设置、装填火箭弹,前后花了大概一盏茶的工夫。此时,前来攻击榆关关城的那支契丹军在被“飞龙军”的火力大量杀伤后,原本拥挤不动的队形却比刚开始的时候松散了许多,反而令那些急于逃跑的兵士们有隙可乘,一个个争先恐后的向自家大营疾奔而去。

    就在败退的契丹兵因为已经接近自家营盘的大门而暗自高兴时,钱远山也向已经完成发shè准备的火箭炮连下达了shè击的命令。随着连长使劲挥动手中的红sè令旗,六门火箭炮分成两组、次第开火,在短短的一两分钟内,便将近二百枚火箭弹shè进了契丹军的大营之内。

    近二百枚火箭弹拖带着桔红sè的闪耀尾焰、发出着尖利刺耳的啸叫声,有如从天而降的赤龙一般,在不到两分钟的时候间集中落下,并将好大的一片营帐变成一堆堆的废墟。这样的强烈刺激令已经被炮火蹂躏了近小半个时辰的契丹军大营彻底陷入混乱。

    最先崩溃的是那些平民役夫。早在炮击刚开始的时候,炮弹爆炸时那震耳yu聋的声音、被炸毁燃烧的帐篷、被撕裂成无数碎片的士兵,令这些基本没有经历过战阵、甚至从未参与过军事训练的随军役夫登时慌了手脚。他们一个个的,要么在营地之中乱跑,要么跪在某个自以为很安全的地方祈求上苍保佑自己、要么不顾守营契丹军的阻拦向大营之外冲去。

    紧跟着役夫溃散的则是那些临时从关外各州县抽调来的乡丁。尽管与那些役夫相比,他们至少接受过一定程度的军事训练、经历过一些战阵的考验,但这些经验也只能令他们比役夫们坚持的时间略长一些罢了。而且,正因为他们比役夫更接近于军人,所以他们对战争的残酷xing、对被敌军破营之后的惨状、对保兴庄一战的真实情况有更深的认识、更多的了解。由此,当他们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当他们对死亡的恐惧超过对军法的畏惧时,其崩溃的速度甚至比那些役夫还要快、还要猛烈——役夫们面对契丹兵的阻拦,要么是极力躲避、要么是跪地求饶。而乡丁们面对拦截他们逃出大营的契丹兵,虽然也有一部分人采取了与役夫相同的动作,但更多的人选择的却是用手中的刀枪来为自己杀出一条逃生的血路来。对于乡丁们的激烈反抗,平时一直习惯于高高在上,从不把役夫、乡丁乃至非本族正规军放在眼里的契丹兵明显有些不适应,在最初的对抗中一度居于下风,有不少契丹兵就这么糊里糊涂的死在了“自己人”手里。待到契丹兵反应过来,开始使出自己的真本事时,逃出大营的乡丁和役夫已经超过万人。

    如此大规模的溃逃,对军心士气的打击是致命的。当越来越多的役夫和乡丁参与到溃逃的行列中时,原本那些意志还算坚定、打算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契丹兵的决心也开始动摇起来——从开战到现在,他们连敌人的影子都没有见到,却已经搭进去了上万条人命。与这种看不到、摸不着的对手作战,任凭契丹兵再悍勇、再凶猛,也会自内心中产生一种恐惧,一种对未知而又异常强大的事物的恐惧。当这种恐惧积累到一定程度,在已经逃进大营的进攻部队败兵以及啸叫着从天而降的第二拔火箭弹的双重压力与诱导之下,大营中的契丹兵终于也步役夫和乡丁的后尘,完全而彻底的崩溃了。

第一百四十五章 三战长城边(十五)() 
第一百四十五章三战长城边(十五)

    

    尽管是最后崩溃逃出大营的一批,但契丹兵基本上是人人有马的。在逃跑的过程中,四条腿总归是要快过两条腿的。因此,他们很快就超过了早逃一步的乡丁和役夫,沿着官道,快马加鞭的往来州方向飞驰。

    回望着渐行渐远、此时已是浓烟滚滚的大营,跑在最前面的契丹兵最初的惶急心情也慢慢平静了下来。在他们看来,漫说榆关守军似乎没什么骑兵,即便对方有骑兵,自家大营距离榆关尚有三里,再加上自己这边有先发优势,就算对方派骑兵追赶也是很难追得上自己的。更何况,在自己的后面还有两三万的步卒和役夫充斥于道路之上,敌军光抓俘虏就得花上不少的时间,哪里还能顾得上自己。一念及此,有些契丹兵甚至开始琢磨改变逃跑路线,不再一口气跑到来州,而是中途在润州或者迁州停留一下,既歇一歇马、也歇一歇人,并且为自己补充补充给养——大家都是从大营中仓皇出逃的,除了手中的武器和跨下的战马外,基本上再没有其他东西了。

    急急的跑出约莫十多里二十里路,回头看看除了自己马匹卷起的尘土,无论是自家步卒还是那想象中的敌军追兵都已经看不见踪影。这些契丹兵心中渐安,一个个不再紧催坐骑,而是将速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之内,以免跨下马匹跑脱了力。毕竟此处距离最近的润州海阳城还有二十来里的路程,如果控制不好马力,搞不好还没到海阳,便会把自己的坐骑累倒。真要是那样的话,自己就得走着去润州甚至来州了。

    自榆关到润州一路上以山地丘陵为主,两城之间的官道便是顺着地势于山丘与高坡之间穿行而过。在距离榆关二十里左右,有一处叫做孤山口的地方。这里地势较之前的路段要险峻一些,两座略显高大的山峰一左一右矗立在官道两侧,中间的宽度不过百十步,长度却有一里多。按说似这等险要地形,正是适合打埋伏的所在,这些契丹败兵理应小心谨慎,探明了周边情况再继续前进。但是,一来此时他们正在败退之中,虽已远离战场,但心中所想依然是尽快赶到润州甚至是来州,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思去打探。二来,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总是认为南军缺马,根本组织不起像样的骑军,即便有些许骑兵赶到自己前边设伏,面对己方两三万骑的庞大骑军,其结果亦不过是螳臂挡车,转眼间便会被己方铁骑踏平。于是,这些急于逃命的契丹骑兵便这样毫无顾忌的冲进了孤山口那条狭长的山间通道——这其中也包括少数心存顾虑,却被大队裹挟着不得不继续前行的将领与老兵。

    契丹败兵进入山间通道后一路还算平静,眼看就要冲出另一边的山口,依然是既没有发现阻塞道路的树木巨石,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