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365部分

新宋英烈-第365部分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务部的主管,你觉得咱们兄弟在北平军十六州一众官员胥吏、士绅百姓中间的口碑如何?”

    “咱们兄弟在北平军十六州士绅百姓中的口碑自然是没得说。”张维信非常自信的答道,“咱们兄弟主政北平军一年以来,无论是所推行的各种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政策,还是众兄弟的办事能力和为人处事之道,都获得了北平军官员胥吏、士绅百姓的认可和交口称赞。如今的北平军虽不敢说是太平盛世,却也能够做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官员chun公、百姓安居,在这乱世之中亦是相当难能可贵的。这从去年一年有上万名来自其他地区的士绅百姓、行商坐贾入境北平军,且其中的绝大部分最终都定居北平军十六州便可见一斑。”——从王崤峻前边的问话当中,张维信已经大概捕捉到了自己这位五哥的心思,言辞之中已经开始配合对方。

    听完张维信自信满满的一番话,王崤峻依然没有明确自己的意见,而是继续自己的“询问之旅”,向郑知微发问道:“郑兄弟,从‘暗羽’在后周境内各堂口发来的消息中,能否分析出柴荣在后周士绅百姓之中的威望和认同程度如何?能否分析出像张永德、赵匡胤等等有实力、有意图染指那把龙椅的大臣在后周士绅百姓中的声望与号召力如何?”

    “这个没有任何问题。”郑知微答道,“刺探民间对各国朝廷、皇帝及朝中大员的评价、感觉、好恶等等情报本就是‘暗羽’各堂口的任务之一,这方面资料还是非常详实的。综合此前数年的相关情报分析,在兄弟我看来,经过上百年藩镇割据、频繁的政权更迭,士绅百姓乃至朝中官员对坐在龙椅上的那个人是谁其实并不十分在意。在他们看来,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远比哪个皇帝上台、哪位大臣当政更加重要。

    具体到后周朝廷,由于柴荣在登基之后施行了不少有利于政局稳定、有利于百姓生计的方针政策,因此其在后周士绅百姓中的口碑还不错、威望也比较高,算得上一个基本上已经得到本国士绅百姓认可的明君。不过,后周士绅百姓拥戴的也只限于柴荣,若是他死了,大家的这份拥戴之情能不能转到他那个只有几岁的儿子身上来,可就很难说了。

    至于张永德、赵匡胤等人,其在后周朝廷之中的人气威望都不错,算得上是重臣、宠臣。其身边都各自聚集了一批文武大臣,与其共进退,愿意为其所用。相对来说,赵匡胤所拥有的朝臣势力要大于张永德。不过,张永德凭借皇亲的身份,以及身为殿前司都点检、掌握后周兵权的优势,到也能与赵匡胤斗得一个势均力敌、旗鼓相当。可要说两人在民间的声望,就远远比不上在朝堂之中了。毕竟,他们二人皆是武将,普通的士绅百姓知晓他们只是因为其战功赫赫,而不是因为他们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了多少好处。

    兄弟以为,若张、赵二人在柴荣死后发动政变,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对于普通的士绅百姓来说,亦只不过是数十年来频频出现的王朝更替的又一次重演,不值得大惊小怪。就像刚才兄弟我所说的,这些普通的士绅百姓关心的并不是谁当皇帝,而是自己的生活。只要这个新上来的皇帝能让他们吃饱穿暖、能给他们一个安定的局面,那么无论这个新皇帝出身如何、经历如何、以前干过什么事情、曾经有过什么功绩,都会得到他们的拥戴与顺服。”

    听完郑知微的分析,此前早就对这些情况了然于胸、此番提问不过是想让在座众兄弟能对如今的后周局势,以及穿越团队自身的实力有了一个比较全面了解的王崤峻终于不再问其他人,而是沉吟片刻后,说道:“通过方才几位兄弟的分析和介绍,我想大家应该对我北平军以及后周朝廷的现状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我不知道诸位兄弟听完这些之后有什么想法,反正我是从中看到了巨大的的机会。

    首先,就咱们北平军自身来说。其在政治上是稳定的、在经济上是繁荣的、在军事上是强大的。一来,尽管咱们刚刚占据的这北汉一府八州之地还需要时间来安抚、来整合,但作为咱们根基之地的北平军十六州却已然完成了整合、完成了改造,所有工作已然步入了正轨。再加上咱们这一次是去外线作战,并不会对根基之地造成什么破坏,所以仅凭北平军十六州完全可以为咱们建立更大的功业提供全面的支持;二来,尽管现在武器弹药的生产速度还比较慢,但一则咱们并不是马上就要去和后周朝廷开战,还有一定的时间来制造武器、生产弹药。二则,咱们在去年以同样的弹药储备量可是一举消灭了契丹人近三十万大军,试问这天下还有哪家朝廷能够一次拼凑出如此庞大的军队来与咱们相抗衡;三则,尽管柴荣在后周深得民心,但咱们的对手并不是他,而是在他死后觊觎皇位、意图政变的后周大臣。双方在民望上并无明显差距,在‘人和’这方面咱们并不吃亏。

    其次,就目前所面临的环境来说,对咱们北平军亦是非常的有利。一方面,北边的契丹人才逢大败,幽云之战令其损失惨重,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是恢复不过来元气的,我北平军于此时将注意力转向南面不会有后顾之忧。另一方面,柴荣一旦身故,后周朝廷必然陷入主幼国疑、一片动荡之中。朝中各方势力蠢蠢yu动,少不得会互相攻讦、互相倾轧,而朝外各方节度、刺史亦会一边自保、一边观望,正是其国最虚弱、最混乱的时候。我北平军于此时南下开封,受到的阻力最小。而且,如果咱们cāo作得当、布置周密,甚至可以将咱们的南下描述成兴兵讨逆、诛灭乱臣贼子的义举。到时候,咱们得到的不但不会是责问反而会是赞许。

    第三,在此次后周朝廷可能出现的动荡与混乱结束之后,无论是张永德还是赵匡胤、亦或是其他人坐上了那把龙椅,都不会对咱们这个实力强大、军力更是到了令人恐怖地步的北平军置之不理。拉拢引诱、分化瓦解,其只怕是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到时候,又岂是咱们想要置身事外就能置于身事外的。

    所以,我认为,此番后周朝廷可能出现的动荡与混乱正是咱们北平军建立更大的功业、获取更大的利益的绝佳时机。咱们兄弟应该像上一年的幽云之战和刚刚结束不久的北汉之战一样,借势而起、顺势而为。

    正所谓‘乱世出英雄’,而咱们在刚到这个时代的时候也曾决心做一个历史的创造者而非见证者。如今,一个将我们变成英雄并将令我们永载史册的机会就在眼前,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抓住它、不去利用它呢?”

    王崤峻的一番陈辞在令那些主张南下的兄弟们大声喝彩、大加赞同的同时,也令那些主张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的兄弟们若有所思、心旌摇动。

    于是,本次委员会扩大会议最终还是以压倒xing优势通过了旨在利用后周朝廷发生动荡、混乱的机会适时南下、创造更大功业的“建业一号行动计划”。

第五十四章 出师不利的张燕() 
计划既定,与会众兄弟除李俊武仍留在太原城指导新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外,其他人均在会后返回北平城,指挥自己的部门依照既定计划开始分头行动。其中,军事部开始在十六州范围内进行局部动员;行政部和财务部会同商贸部、后勤部开始着手为可能发生的大规模作战进行银钱、物资方面的准备;科技部则一方面将现有生产能力发挥到极致,尽可能多的为穿越团队武装储备武器弹药。另一方面却是加紧太原生产基地的建设,以及蒸汽机样机的测试工作,力争这两项工程能尽早完成、投入使用。

    与前面几个部门的准备工作主要立足北平军势力范围之内不同,此次执行“建业一号行动计划”情报部的主要活动地点却是在千里之外的开封城。为此,在向因为有幼女需要照顾而无法亲来太原参会的张晓菲汇报了相关会议内容和本部门的行动方案,并得到张晓菲的认可后,郑知微和梁子岳二人立即兵分两路。其中梁子岳与王崤峻等人一道返回北平城,部署情报部内务司各处局(“暗羽”堂口)加强北平军二十四州范围内的除jiān反特、打击外部势力渗透、确保根基之地情报信息安全的工作。而郑知微则带着一部电台,率领情报部外务司的大批干探以及“飞龙军”“狼牙营”一个连的人马乔装改扮、分期分批自太原南下,直扑开封城及其周边地区。一方面部署情报部外务司负责后周工作的各处局(“暗羽”堂口)全力打探后周朝堂内外、朝野上下、民政军事等等各方面的消息。另一方面以最快的速度将自打“开封留守处”撤消后便只承担一般情报转递任务的“隐园”,打造成情报部(“暗羽”)在后周境内最大、最核心的情报汇总、处理、转发中心,以便开封城有什么风吹草动时,北平军节度府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相关信息,从而依此做出恰当的反应。

    就在郑知微率大队人马南下开封的同时,“飞燕堂”堂主张燕也告别了自己的兄长,带着四十几名手下装扮成做生意的商贾,分成七组,分别与一支北上的商队搭伙,一路往北平城方向进发。不过,由于在显德五年的情报战中遭遇惨败、“飞燕堂”幽州分堂全军覆没,因此与郑知微南下时沿途一路都有自己人接应,可以非常顺利将数十名经验老道的干探安插进“暗羽”已有各堂口,并在距离开封城不过四五十里的陈桥驿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的情报中心不同。张燕此次率手下北上进入北平军势力范围后,只能靠自己的力量来行事,可谓是处处小心、时时谨慎,生怕一个不留神便露出什么破绽来。为自己的身份来历不被敌人发现,张燕亲率的这个小队在跟随商队一同前行的过程中甚至真的做起了生意,找买家、找卖家,寻货源、寻客户,谈价钱、谈合作,忙得是不亦乐乎。幸而张燕这一小队人马中有两名手下之前曾经做过生意、经过商,在与其他商人和顾客的交往中不但没有露出什么马脚,反而还赚到了不少的银钱。只是,张燕亲率的小队未暴露归未暴露,但其处境的危险程度也是与ri俱增。

    却是一路所见所闻以及其他几小队人马的遭遇却也令张燕恢复“飞燕堂”幽州分堂的雄心壮志一点点的丧失、减弱。

    虽说从表面上看,北平军对治下州县管制较松,除了那些把守城门、与其它地区乡丁类似的所谓“城管队”会对进城的人员进行例行公事的简单询问与检查之外,再无其他巡检官差、衙役捕快对已经进城的百姓、商贾进行盘查——那些被当地人称为“jing察”的官府衙役只负责维持城中秩序、侦缉寻常案件,并不妨碍百姓、商贾们在城里的活动。

    但一路行来,特别是距离北平城越来越近后,张燕便发现这种宽松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这种宽松的表象之下,却是一种前所未见、已经遍布北平军辖境内每一个角落的控制网。编织这张控制网的并非像其它地区那样,是官府的衙役、巡检,亦非是正规军兵、密谍,而是那些普通士绅百姓。经过仔细观察,张燕发现,在北平军各州县的每一条繁华大街、每一处居民聚集区,都有或多或少的几名本地的士绅、商贾、伙计、百姓在忙着自己的事情和活计的同时,还有意无意倾听着周边其他人、特别是外来者的谈话内容,尤其是这些外来者向本地人问及某些军政方面敏感问题时更是听得非常仔细。这种情形令张燕异常jing觉,她马上命令自己所率的这支小队的所有成员在这一路之上不得向本地人打探任何经商、做生意之外的消息。

    张燕所率的这一队人马由于有她这个一向谨慎小心的总头领在,所以一路上除了做生意外,只是注意收集沿途城郭地形、风土人情的情报,而未曾探听任何与当地的军队部署、主官守将等等有关的信息。可其他几队人马的主事却并不都像他们的堂主这般谨小慎微,再加上各队之间又都存有一决高下的念头。因此,那几队人马在北上的途中,除了丁队在一向老成持重的主事的刻意约束下,同样只是记录山川道路、城镇分布,并未涉及军政信息外,都或多或少的进行了一些与商贾身份不相符的打探、查勘活动。特别是当他们所在的商队行进到接近北平城的州县时,这样的非正常活动也越来越多。其中乙队人马更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在良乡城这“清园”兄弟当初蛰居、潜伏之所在开展活动,妄图打探此地的军事和民政消息、打探距城池西南六十里那片节度府所划禁地的情形。

    结果,乙队人马的活动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有用的情报,反而使自己成为了在当地官府和和“暗羽”最为关注的目标。在放任他们在城里城外上窜下跳了两天后,“暗羽”护法堂(情报部行动处)和本地分堂在当地官府的配合下迅速出击,只用了不到半盏茶的工夫,便将其分散在城池内外各处的六名成员一举擒拿,并全部解往北平城,由节度府发落。

    说起乙队主事及其一名属下被抓时的情形,亲眼目睹这一切的丁队主事在向张燕汇报此事时还是有些心悸不已。当时这位比乙队人马晚到两天的丁队主事正打算按照同僚留在城内的暗记标识,去良乡城内最大的酒楼“天福楼”和乙队主事见面。结果,就在他带着一名手下走到距离“天福楼”不过数十步远的地方时,一队身着所谓“jing察”服sè的本地衙役突然包围了这座酒楼。几乎与其同时,十余名原本在街边摆摊的小贩、在店铺内挑选商品的客人、推着小车运送柴草的脚夫等看似寻常的普通百姓,不知道从什么地方拿出了刀剑、棍棒,并纷纷从怀中掏出一条带有淡黄sè羽毛形状花纹的红sè布带扎于左臂之上,在一名在街边摆卦摊的道士以及他身边的两名道童的率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进了“天福楼”,直扑正在二楼与一名手下吃饭的乙队主事。

    而且,最令丁队主事吃惊的是,被公认为“飞燕堂”第一流武功高手的乙队主事,在那名道士面前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