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穿越未来电子书 > 绮户流年 >

第27部分

绮户流年-第27部分

小说: 绮户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太康谢家,可不占这个便宜。

  推来让去,最后黄侍郎收下八万两银子的庄票。一应家什器物悉数留与谢氏兄弟,黄侍郎乘了宽大马车,盛带仆从,从从容容起程回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还是回乡的好。

  买下宅子后,大太太和沐氏忙前忙后的清理房舍,重置家什,兼且房舍大了之后要新增不少人手,又要买进仆役侍女,真是颇费功夫。

  谢四爷休沐的时候带两子一女去过新居。谢流年前前后后转了一个遍,最后热烈要求,“爹爹,我能不能单住一个院子?”这房舍很大,数数看,足够分了。

  “不能。”谢四爷声音淡淡的,面容也淡淡的。你今年不过三四岁,才这么一点点大,就想单住了?十岁的时候再单住吧,如今且早着。

  当晚,回到谢宅后,谢流年坚持要睡大床,坚持要睡在谢四爷跟何离中间,还坚持着深更半夜不睡觉。把何离闹的没法子,把谢四爷恨的牙痒痒。

  一来,京城收拾房舍要费些功夫;二来,才出生的柏哥儿月份尚小,出不得远门;三来,谢老太爷、谢老太太心系故土,不忍远离。故此,四太太还是带着谢锦年、才出生的谢柏年生活在太康,并不曾动身赴京。

  十月初八,谢家大小姐谢有年十里红妆的出了阁。一向沉稳持重的谢大爷眼角微微湿润,大太太就更甭提了,哭湿了好几只帕子。虽然嫁的不远,可打从今日开始,自己从小养到大的心肝宝贝,就成了夫家的人了。

  这天解语早早的出了门,自己和丫丫坐马车,沈忱和岳池骑马,一家四口去了杜阁老府上赴宴。杜阁老是解语的表舅,杜家、安家、张家,一向亲近。

  到了杜府,已是贺客盈门。知客的管事迎到街头,“张夫人,大公子,二公子,大小姐,这边请。”殷殷勤勤请解语和丫丫上了小轿,沈忱和岳池在旁跟着,从一排排的车轿当中曲曲折折进了杜府。

  见过主人,行过礼问过好,叙过寒温。杜阁老再三打量过后,面有不快,“无忌和小阿屷呢?”怎不来喝喜酒。平时还常常过府拜望,这般大日子倒躲起懒来。

  沈忱、岳池和丫丫都偷笑,不说话。解语笑盈盈解释,“无忌带着阿屷去了谢家。舅舅,无忌和谢家也是亲眷呢。”所以我们一家人分成两拨,一拨赴男家宴席,一拨赴女家宴席。

  原来如此。杜阁老拈起胡须微笑,“无忌跟谢探花当真要好,连圣上都知道的。前两日圣上还笑说,无忌近来愈来愈雅了。”举止谈吐,似较从前不同。

  出了客厅,丫丫寻了个僻静地方发笑。沈忱、岳池跟过来替她揉肚子,自己也笑。丫丫弯腰笑了半晌,“要考状元的人,能不雅么?”可怜的爹爹,被小哥哥闹惨了。

  他们的爹爹却不这般想,兴兴头头带着小儿子到了鸣玉坊谢宅,满面笑容的喝起喜酒。今年是谢大爷嫁女儿,再过些年么,那便是谢晚鸿嫁女儿了!

  张屷坐了一会儿便坐不住了,“爹爹,我要出去。”厅里又是戏又是酒的,真吵。张雱手中端着酒杯,笑咪咪点头,“乖儿子,去吧。”

  大太太今日嫁女,真是忙了个人仰马翻。百忙之中她犹注意到,南宁侯的小儿子小心翼翼跟在小七身边,喂她喝水,陪她玩耍 ,好似脾气很好的样子。

  再细看看,又觉不对。谢瑞年也在一旁,南宁侯的小儿子看也不看她一眼,只围着小七转。大太太颇觉好笑,小七果真比小五讨人喜欢不成?

  深夜,送走最后一拨客人,谢大爷、大太太疲惫回了房。洗漱过后,歪在炕上说着闲话,横竖累归累,却没有一丝一毫的睡意。

  两夫妇都牵挂女儿,口中都不敢提,只说些不相干的事。戏好不好,酒好不好,来客都有谁……“我看南宁侯张家那小儿子,对咱们小七倒是蛮好的。”大太太随口说道。

  谢大爷失笑,“小七才多大。”比瑞年还小上一岁,真真还是个不懂事的孩子。每日除了吃喝便是玩耍,再没一点心事的。

  大太太想起那一对孩子,也觉可乐,“是呢,才多大。”乐过一阵子,闲闲说起,“要说起来,倒是门好亲事。”南宁侯战功卓著,心机又不深,正是皇家倚重却不会猜忌的权贵之家。

  谢大爷温和说道:“待孩子们大了再说。”语气虽温和,大太太和他做了二十几年夫妻,却听出声音中抗拒之意,忙转了话风,说起旁的无关紧要之事。

  这是怎么了?大太太心中纳闷。要说南宁侯张雱,十几年前或许京城权贵、世家名门不会把他放在眼里,靖宁侯的外室子而己,出身提不起。可到了如今这时节,还有几人会做这般想法?他骁勇善战,功成封侯,便是名门嫡子也不过如此。

  更何况家事很是稳妥。南宁侯夫妇伉俪合谐,三子一女全是嫡出,个个秀美出众。“人间富贵荣华尽,膝下芝兰玉树齐”,人生至此,夫复何求。

  如今京城贵妇们提起南宁侯夫人,哪个不艳羡?身边从无侍姬,只有丫头服侍。回回圣上赐美人,南宁侯定会推却。从前是说“臣家贫,养不起”,后来是讲大道理,“娶妾之事,最伤天理。天下总不过是这么些妇人,一个男子多占几名妾侍,天下便会多出几名无妻之人。如何使得?”说的头头是道。

  南宁侯府的公子,过了十岁便只有小厮服侍,不用丫头的。这样人家,试问叫人如何不动心?如今南宁侯府大公子已是十五六岁,年少英雄,气宇轩昂。多少真心疼爱女儿的父母,已把眼光放到他身上。

  怎么这样人家,丈夫反倒是不以为然的模样?大太太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小七是四房的女儿,可丈夫一向待子侄如同亲生,待小七也不比有年、瑞年差什么。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
cecile扔了一个地雷
PD扔了一个地雷
昨晚只写了一半哈,所以抱歉更晚了。这会儿不能算早上,已经是中午了。
晚上再写一章。





第40章


  大太太这一夜睡的并不安稳,她身旁的谢大爷也是翻来覆去,难以成眠。大约普天之下初嫁女儿的父母都是这样吧,心中实在挂念。

  第二天谢大爷神色如常,天不亮就起床去了早朝。黄昏时分下衙回家,身后的小厮拿着两个颜色鲜艳的风筝,一个是软翅子大凤凰,一个是大红蝙蝠。

  大太太、谢松年等人都满口夸奖,“好齐整的风筝!”这两只风筝都是用绢绸做成,用料本就考究,扎糊尤其精美,绘就的凤凰和蝙蝠栩栩如生。

  谢大爷微笑道:“城南有家老店,他家风筝做的极好,向来有些名气。这是专程命人去他家买来的。”其实不是,是他自己亲自去了一趟,亲手挑选的。

  一个给了谢瑞年,一个给了谢流年,温和说道:“拿去玩罢。”把风筝放飞到蓝天、白云里,让其随风飘曳,那自然是其乐无穷,两个小女孩儿定会喜欢。趁她们还小,好好玩罢。待到长大成人嫁为人妇,夙兴夜寐,克勤克俭,再想这般自在玩耍,哪里能够。

  谢流年和谢瑞年笑咪咪行礼道谢,第二天就迫不及待命丫头们拿着风筝出去放。她俩跑来跑去玩耍,身后跟着七八个大丫头、小丫头,一个个累的够呛。“这两位小姑奶奶,真是一刻都不消停。”心中难免抱怨,可是没法子,小姐们要玩,做丫头的只能紧紧跟着。

  沐氏很是奇怪,公公从前对这庶出的五妹妹并不上心啊。今儿是怎么了。跟谢松年略略提一提,谢松年不以为意,“大约是有年出嫁的缘故。”一向钟爱的大女儿出嫁了,家中只剩下谢瑞年这年幼庶女,比从前宠爱些,也是有的。

  沐氏微笑道:“宠爱五妹妹,那倒没什么。”只要莫连着她的亲生姨娘一起宠爱起来便好。谢瑞年生母萧姨娘,是大太太的陪嫁丫头,三十多岁的人了,依旧美丽袅娜。

  谢松年过了一会儿才想到妻子是什么意思,摇头笑了笑,“你想多了。”萧姨娘是外祖父王家的家生子,一家子老老小小都在王家当差,她能有什么外心不成。

  沐氏也笑笑,拿过新居的图样给谢松年看,商量着自家住哪处好,房内要如何布置陈设。谢松年跟妻子头并头看了半晌,都中意“桂苑”,一个院中种满桂花的美丽庭园。

  谢有年三朝回门时,容光焕发,一脸娇羞。她身边的新婚夫婿杜续,长身玉立,风度洒脱,时不时微笑看一眼谢有年,眼光很温柔。大太太看在眼中,心里跟喝了蜜的。

  谢瑞年、谢流年都乖巧的叫“大姐姐”“大姐夫”,都得了两个大红包。晚上回房何离温柔问谢流年,“小七,红包要不要存起来?”知道她爱钱。

  “不存了。”谢流年高昂着小脑袋,把红包随意扔在炕上,“往后,我要清高了!视金银如粪土!”声音还有些奶声奶气的,却说着豪言壮语。

  谢四爷倚在罗汉蹋上冷眼看着,好啊,小七总算不像从前似的,看到银钱便两眼放绿光了。甚好,甚好。女孩儿家何等尊贵,如何能为银钱俗事操心。

  下一刻,他的宝贝小女儿又拿起了红包,殷勤问何离,“您明日可闲?带我出去逛逛罢,咱们把它全部花用掉!”吃干花净,一分不剩。人要储蓄,也要消费呀。

  谢四爷扶额。

  第二天,谢四爷下了衙回到谢宅,根本没下马车。何离抱着谢流年,谢延年和谢棠年手牵着手,一行人兴高采烈上了谢四爷宽敞舒适的马车,直奔京城最豪华的酒楼凌云阁。

  “今儿我会钞,诸位莫客气,莫客气。”到定好的雅间落了坐,谢流年很自觉的坐在主位上,小大人儿般热情招呼着。还别说,不管举止、谈吐,都挺像那么回事。

  谢延年、谢棠年、何离都忍不住笑意,各自眉毛弯弯。谢四爷神色淡淡的,也不看茶饭量酒博士陪笑递过来的菜单,吩咐道:“干果四品,奶白葡萄、雪山梅、核桃粘、糖炒大扁;鲜果四品,樱桃、枇杷、红莓、香瓜……”从干果鲜果蜜饯点心开始,到凉菜热炒汤品酒类,要的十分齐全。

  酒菜满满摆了一桌子。谢流年乐开了花,真丰盛啊,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感觉!“请,请!”自己笑咪咪的也动了筷子。做人嘛,要多多的请客吃饭,尤其是吃好饭。

  会钞的时候,她傻眼了:那个红包哪够啊,只够个零头罢了。这个年代的饮食业很好赚?一家人吃顿便饭而己,居然要这么多钱。

  谢四爷早命人把酒菜撤下,要了四样精致细点,一壶君山银针,慢条斯理喝着茶。对那个发愁付账的小女儿,好似没看见一样。何离好几回想开口,想拿挂在腰间的荷包,被谢四爷淡淡一眼扫过来,偃旗息鼓了。

  谢棠年心疼妹妹,“小七,哥哥带有。”把随身荷包拿了出来,倒出几个金锞子银锞子。谢延年也乐呵呵把荷包贡献出来。但是,还不够。

  谢流年小狐狸般狡猾笑笑,神气的拿出一个小小巧巧的一品清莲荷包。这么小,能装什么呀,谢延年、谢棠年看着那个跟她巴掌差不多大的小荷包,心中好笑。

  谢流年得意洋洋打开荷包,取出里面的庄票。一张就够了好不好,饭铺子还要找我钱。把谢延年、谢棠年的荷包还了回去,甜甜笑着,“谢谢五哥,谢谢六哥,先不用。”真用着的时候,再跟你们要。

  会了钞,谢流年再看谢四爷跟何离的时候,那趾高气扬的小模样就甭提了。我有存款!我有积蓄!所以我不怕突发状况。话说,还真的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啊。谢流年把找回来的庄票妥善放在荷包中,把荷包爱怜的挂在腰带上。

  她才三四岁,知道请客吃饭,还知道随身携带庄票!谢四爷看着宝贝小女儿那轻轻柔柔放庄票、挂荷包的样子,气闷,抚额,无语。

  十一月,皇帝御体违和,早朝有五日没有亲至。照例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的三次经筵,竟也暂停了。朝中不少文官上了奏折“帝王大节莫先于讲学,讲学莫要于经筵”,要求经筵不可一日稍废。这些奏折全部留中不发。

  “跟去年七八月几乎是同样的情形。”谢大爷摒弃诸人,跟谢四爷密谈,“那时也是如此,早朝、经筵,均因‘圣躬违和’ ,暂免、暂停。”

  谢四爷任职翰林院编修,主要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既能饱览史料邸报,又能有机会亲炙鸿儒、接近权要,如此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对于朝廷仪制和政局时事日渐熟悉。

  去年春季、夏季,朝中数十名文官多次上书“请立九皇子为太子,以固国本”。九皇子已经十岁,应该立为太子,出阁读书。

  谢大爷也是这数十名文官中的一名。按照天朝惯例,若九皇子将来继了大位,这些上书请立太子、请九皇子出阁读书的诸臣,都是拥立的功臣。

  谢大爷原本并没觉着此举不妥。他是文官正统思想,“皇储立嫡”,既然九皇子是徐皇后唯一嫡子,自然理所应当要立为太子。

  可去年七八月份之后,情势有所不同。皇帝病卧在床之际,宫中徐皇后和静孝真人均到皇帝身边侍疾,起了争执。静孝真人是皇帝为秦王时的原配,秦王妃。皇帝入继大位后恰逢慈圣太后身体有恙,秦王妃姜氏事姑至孝,自愿出家修行为太后祈福。

  果然姜氏出家后太后病情渐渐好转。皇帝大为感概,在皇宫专门辟出一块景色优美的园地,建了“静孝庵”,赐姜氏居住,赐号“静孝真人”。姜氏父亲姜源,封为赵国公,赐国公府邸,并特许“长子袭爵”。一个女儿出了家,换来两代国公。

  先慈圣太后在世之时,若宫中团聚宴会,常令静孝真人位次居徐皇后之上。徐皇后心中是如何做想,众人不知,只知她表面上一派温柔谦恭,低眉顺眼的坐在静孝真人下首。

  慈圣太后去世后,凡宫中大小宴会,皆由徐皇后主持。根本不许静孝真人出席。静孝真人便只守在庵堂中渡日。静孝庵占地辽阔,风景优美,供奉丰厚,她的日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