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极品帝王 >

第147部分

极品帝王-第147部分

小说: 极品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枫也不言语,被佟颜玉推着轮椅,送到暗叹面前,道:“公主,你不懂我,就不要胡言乱语,这样很伤人的。我震慑群雄,是国家利益需要,却从来不欺负弱女子,颜玉,可作证!”

第234章 大国气量上() 
二月二,龙抬头。

    郑国,洛邑。

    每个洛邑人,都像耀眼的大明星,今日,会毫无掩饰的把自己光鲜亮丽一面彰显出来。

    万众瞩目,万人期待中,事关五年内北方格局的诸侯国会盟,在今日正式开始了。

    会盟,改变北方格局,也彰显郑国实力,因此,郑国群臣,百姓,每个把自己当作大周遗民的人,无不异常重视。

    每五年,会盟日,对郑国来说都是场盛会。

    也许,郑国在会盟中,不会得到什么实质性好处,不会称王称霸,但来自北方各国的君王,在李钊率领下,祭拜昊天武帝,祭拜大周时代的贤明君主,祭拜象征皇权的龙腾九鼎,无不点燃郑国人骨子的自豪,荣誉,和六百年后,依然存在骨子里的热血。

    也许有人会说,灭国之臣,伤国子民,有何荣耀,有何高贵可言。也许有人对郑国最隆重,最庄严的活动,嗤之以鼻,轻蔑对待。

    然而,在郑国君臣百姓心中,大周是他们内心深处最脆弱的逆鳞,六百年来,郑国人,细心呵护,小心翼翼,保留和延续着这份尊严,

    龙游逆鳞,触碰者,死!

    因此,每五年会盟开始时,皇家欢迎仪式中,从祭天拜神,仪仗迎接,简单检阅各国部队,各国部队模拟交战。

    郑国,李钊,每位皇上在位时,无论郑国贫穷时,富裕时,总会把最强大,最完美一面,在诸侯国君臣面前,表现出来!

    同样每位君王,没代子民,都希望郑国做到最好,把全部实力展现出来,通过在活动,对大周的缅怀,隐约震慑周边国家,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

    今日,李钊四更起床,或者说,彻夜未眠。

    尽管登基来,郑国举办过四次会盟,但每年的今天,李钊依然保持当年热血,每次会盟举办前夜,戌时,他会准时避开群臣,前往郑国祠堂,那个保留着大周君王灵位的祠堂,独自勉励,反思,直到四更才会离开。

    李钊,登基来,就因内心深处保存在大周荣耀,希望恢复大周荣耀,方革新变法,励精图治。

    他始终艰辛,就算自己不能复兴大周的王图霸业,只要郑国革新变法,他不行,有儿子,儿子不行,有孙子,往返循环,子子孙孙,孙孙子子,只要保留昊天武帝血脉,就该坚持,坚持本心,不忘初衷。

    今夜,在祠堂内,李钊反复反思,心思有点沉重,今夜场景,宛如十年前,宋郑激战,郑国败北,舍去三郡,退出东部地区,势力全部集中在中原。

    他记得,十年前,他在祠堂内起誓,十年内带领郑**队,重返东方,然而,他没有做到,却在南方不断蚕食蜀国,占领蜀国江北六郡,前年,郑国水师更是扫清蜀国在江北全部势力。

    然而,每年祭天时,他总在不断赎罪,不断祈祷,不断向先祖道歉,占领蜀国地区,不代表他实现在列祖列宗面前留下的誓言。

    近年来了,为拟补这个过错,他开始对宋国用兵,奈何宋国蛰伏五年,更强大了。

    北方燕国更是突然崛起,燕宋联盟,让郑国丧失邙山地区,北方势力亦龟缩在中原。

    今夜,李钊又在先祖灵位面前起誓,五年内,定要夺回邙山地区,重发北方,吞并燕国。

    人到中年,经历了岁月洗礼,进取之心,多会渐渐被消灭,乃至在岁月折磨中,甘于平淡。

    李钊却像初升的太阳,心中始终保持着旺盛斗志,不放弃,不言败,始终坚信,郑国先祖能够在灭国之后,群雄窥视下,带领族人在列国环视下,争取到容身之处。

    今日,郑国幅员辽阔,拥有数十道,他也能带领郑国走向强盛,称为北方不可撼动的大国,强国。

    五更时分,郑国文武百官,全部穿上崭新朝服,神色中洋溢着笑容,三三两两来皇宫宫门前。聚集在广场上,文以韩琦为首,武以苏秦为头,文臣武将百人之多,代表着郑国廷机构的群臣。

    这些人,平常分为两派,苏氏与韩氏,各自为阵,互相攻伐,大有老死不相往来的举动。然而,今日韩琦却笑容满面,主动迎上苏秦,苏秦亦没有针锋相对,两人仿佛数年不见的故交老友,低声攀谈,时不时露出真挚的笑容。

    两人如此,余下群臣亦如此,百名文臣武将,似乎从来没有隔阂似地,一片融洽。

    此刻,皇宫御林军都统苏霈,身穿蓝缨铁甲劲装,干练的率领羽林卫也来了,五千御林军整齐列队,长戈锋利,长弓矫健,五千人神色肃穆。

    郑国尚蓝,五千御林军,及洛邑地区前来驻防的兵团,在夜色下,形成蓝色海洋,一动,便像波澜起伏,吞食天地。

    五更后,东方升起一抹朝阳,嫣红,仿佛血染,与郑国兵团身上蓝装,互相交织映照。

    天色微亮,宫门开启,宫内李钊在太监宫女拥簇下,坐在龙辇上,威严庄重行走出宫门,龙辇旁,还有千人皇宫侍卫,勾勒成蓝色方阵,驰出了车马队伍,护驾而出。

    几支部队合并,足有万人之多,保护郑国皇室,骁勇的御林军,彪悍的铁骑军,南方水师,及大内侍卫,形成步骑方阵,雄纠纠,气昂昂,时刻待命,准备护送李钊及群臣,穿过洛邑地区街道,千万太姥山。

    “叩见皇上!”

    李钊龙辇出现,苏秦,韩琦为首文武百官行礼。

    李钊自巨大黄金雕刻龙辇探出头,望了眼雾蒙蒙天气,空中,有一道倔强的朝阳,顽强的突破云层,照射在李钊前面,李钊伸出手,把手掌放在阳光内,微微温热,传到心尖,很是舒服。

    心中感慨万千,扶着龙辇栏杆,踩着梯子落地,拱手向着群臣道贺,言行举止中,流露着贵气和不屈。

    今日,为彰显郑国天威,李钊临行前,特意差人精心安排妆容。

    身穿金黄龙袍,头戴镶嵌宝珠的天平冠,身披蓝色披风,佩戴天子之剑,不为而怒,目不斜视扫过群臣,严肃的道:“今日北方诸侯会盟,关乎郑国颜面,利益,朕希望咱们君臣同心同德,精诚团结,表现出郑国人才济济的盛世局面。”

    “臣等遵旨。”

    群臣呼应,声势浩大。

    “出发!”李钊抽出天子剑,斩断朝阳,一声大喝,车马前行。

    呜呜呜。嘭嘭嘭。噹噹噹。

    厚重牛角声吹动,沉重的鼓声响起,沉稳的钟声激荡。

    终于,郑国皇室,及百名武臣武将出发了,李钊入龙辇,群臣上马,竟是一番武威大气之象。

    依仗队,最前面,御林军开道,苏霈策马奔驰,五千蓝缨铁甲御林军紧随其后,步调整齐,庄严厚重,在前方开道而行。

    宗主国皇室出行,太姥山会盟,正式开始。

    由于北方诸侯国会盟,数百年来,在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内举行,对生活在洛邑地区的百姓来说,今日会盟,与每年春节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新年合家团圆,会盟北方诸侯齐聚,彰显郑国大国风范,性质不同,但洛邑百姓同样期待。

    郑国,郑国百姓,与生俱来务实,不做作,不虚荣,但每年的今天,洛邑百姓,还会表现出小小的虚荣心。

    平日里,无论多么穷苦潦倒,今天,都要把最光鲜亮丽的一面展现出来,就算没钱置办新衣,也会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缕的整整齐齐,让整个人充满精气神。

    平日里,就算邻里之间有矛盾,各行各业,互相有竞争,今天,也会表现的和睦相处,不会有点兄弟阋于墙的表现,让各大诸侯领略郑国众志成城的精神面貌。

    平日里,不管商品价格多高,多贵,每年的这一天,商人会不约而同降价,百姓亦会趁机囤积粮食,整个场面,会表现出郑国商业发达,百信富庶的局面。

    平日里,就算内心再嫉恨某些国家,今日,亦不会道出,相反还会表现出好客一面,给人一种懂的大是大非的景象。

    一句话,家丑不可外扬,一句话,他们是大周遗民,曾经拥有无上荣耀,一句话,龙腾九鼎在,郑国就有王气在,天子之民,岂能没有气量,没有包容开放的心态。

    洛邑人,对天子出行,目睹圣颜,早期盼已久,今日,整个洛邑城,简直万人空巷,摩肩接踵。

    百姓,为欢迎李钊,为目睹皇上圣颜,更是在给李钊造势,给他助威,让各诸侯国君臣看到,大周不死,大周遗民血腥尚在,还能战,还敢战。

    郑国,大周遗民,却从来不缺少勇气,不缺少仁人义士,在今天,郑国子民表现的同仇敌忾,来日,若郑国到了生死存亡之际,他们这些人,平时不动铠甲,不参军事的人,照样会义无反顾,拿起长枪,抓起大刀,冲上前线,纵使前面有刀山,有火海,依然会凭着万丈热血,凭着骨子中不屈不挠的精神,杀敌于国境之内。

第235章 大国气量下() 
洛邑!

    天色通亮,朝阳照射在地面,仿佛铺了层金装,让洛邑城显的神圣许多。

    李钊率领诸臣,穿过街道,街道上,早在各诸侯国王来之前,修容翻新过,与换了新装似地,看起来繁华,充满朝气。

    大街上,等待李钊带来的百姓,摩肩接踵,人山人海,潮水似地拥挤在李钊出行的街道上,自李钊出现,叩拜声,欢呼声不断,一浪高过一浪。

    今日,整个洛邑城,在这一刻,好像所有的事情都停止了,一切只为欢迎李钊。

    在众人期待中,李钊策马徐徐前行,被皇宫侍卫保护在中间,人到中年,却依然神采飞扬。

    百姓站在街边檐下,爬在大树上,坐在房檐上,兴奋不已,指指点点,交头接耳,看着热闹,兴奋议论。

    “快看,皇上骑马过来了,群臣文武官员来了。”

    “好气派,御林军先行开道!”

    “郑国,依然是我心中强盛的郑国!”

    “。。”

    王驾出,百姓动,众人沸腾。

    仪仗队正前方,一马当先领军人物,正是负责保护李钊的御林军都统苏霈,年轻,俊朗,飒爽,身后五千蓝羽铁甲劲装御林军开道,浩浩荡荡,气势如虹。

    铁骑整齐前行,马蹄踏在地面,声音似响雷般激荡,青石铺地,地面微微颤动,道路两旁围观行人,有意识退后避让,五千御林军轰轰烈烈踏马前行,盔甲鲜明,刀锋亮丽。

    苏霈策马驰骋在平坦街道上,锦旗招招,猎猎有声,御林军精锐轻骑,气势雄浑威严,无不显示这支队伍彪悍善战。

    不久,在御林军穿过街道时,李钊龙辇亦出现在街道上,顿时,人群彻底沸腾了,围观百姓不约而同,齐声呐喊,高呼万岁,声音自四面八方,潮水似地涌过来。

    李钊掀开帘子,意气奋发,冲着百姓露出柔和笑容,俨然不像杀伐果断的君王。

    这时,他走出龙辇,转身跨上白色骏马,表现出君王大气与威严,面带和煦笑容,骑着高头大马,自百姓中间穿过。

    李钊身为君王,以史为镜,深知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何况,眼前这些热情洋溢的百姓,骨子里都流淌着大周血液,就算没有大周血脉,也是那些曾经忠于大周将领的后代,说起来,大家算兄弟,是袍泽。

    没有眼前这些百姓的先辈,舍生忘死,在战场上挥洒血水,就没有今日的郑国,更不会有他李钊。

    因此,对待百姓,李钊从来不会高高在上,通常,他会偶尔走到百姓中间,与其交流,或者,在上元,中秋时,邀上数十百姓入宫,君臣百姓同乐。

    此刻,即将接待各国诸侯君王,即使时间紧迫,李钊依然没有忘记和轻视百姓。

    他清楚诸侯国君王是敌人,面前这些热情洋溢,憨厚老实的百姓,才是他和郑国最大依仗。

    他绝不会做出巴结敌人,做出有损郑国百姓的事情。

    走出龙辇,骑在白马山,李钊虽不言语,却面色和睦,平易近人,不像威武肃宗的皇上,更像祥和平静的父亲。

    更下令所有士兵,减速慢行,防止误伤无辜百姓。

    可以说,纵观诸侯列国,没有谁,没有任何君王,像李钊这般爱民如子了。

    也正因李钊爱民如子,变法时,百姓积极支持,就算偶尔遇到难处,利益相违背时,也绝没有发生叛乱或起义的事情。

    同样,为照顾百姓利益,郑国在变法时,没有采取激荡强有力措施,而是选择温和改良,尽可能保护百姓利益。

    仪仗队减速前行,整个行伍车队,在百姓注意下,缓缓平稳驶出洛邑南门,向着太姥山而去。

    太姥山!

    位于洛邑南面十里外,不高,亦不雄壮,看起来没有任何异常之处,没不向郑国北面邙山,那样驰名天下。

    然而,六百年来,太姥山依旧成为北方诸侯国会盟之地,皆因昊天武帝,曾经在这里多次召见君臣,久而久之,太姥山得名。

    大周帝国分崩离析,中土大地陷入纷争,第一次诸侯国会盟时,那时,中土大小诸侯国成百上千,实力参差不齐,却都想把会盟地点,安排在各自国家。

    那时,郑国还不强大,仅有洛邑之地,为彰显郑国力量,及大周帝国余威,郑国君臣积极争取,最终,郑国说服北方霸主燕国,把会盟地点设立在太姥山。

    当然,因为燕国强势要求,各诸侯国莫敢不从,燕国因此确立了,三百年霸主地位。

    燕郑强势,会盟地定在太姥山,又定下规矩,每五年各国诸侯在太姥山会盟,数百年来,风起云涌,诸侯国兼并不断,昔日北方霸主燕国,江河日下,但会盟地,会盟规矩不曾更改过。

    六百年来,太姥山决定天下大势格局,鉴证了诸侯国兴起与衰败,当时,燕国选择太姥山,不仅因为太姥山地处中原,更因为,洛邑乃大周皇都,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