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41部分

民国之钢铁狂潮-第41部分

小说: 民国之钢铁狂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都会想把货物出厂后的运输工作都交给你们,包括我们的石油产品。”

    朱斌愉快的哈哈大笑:“如果其他股东们知道您的评语,恐怕会高兴的睡不着觉的,再不会担心投入的资金会打水漂了。”

    劳伦斯对他的赞誉无动于衷,轻轻搅动咖啡道:“不过,恕我直言,不知道您注意到没有,您计划中有个很大的缺陷,极可能导致整个计划的失败。最后一英里。”

    最后一公里(lastkile(最后一英里/最后一公里),原意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最后的而且是关键性的步骤(通常还说明此步骤充满困难)。

    朱斌明白劳伦斯的意思,他指的是,从交通便利的铁路、承载能力强的高速公路和货站,到工厂、仓库、商店、顾客家门口的最后一段距离。

    集装箱货运和物流的便利性、高效率是毋庸置疑的,但有个最关键的瓶颈,就是这段横亘在客户面前普遍难以解决的公路,几乎都难以承载重型卡车的碾压。如果集装箱货车跟拖拉机似的在泥泞的道路上跋涉,十之七八都得陷进坑里,根本行不通。

    这个极其严重的问题。甚至在提出计划时,绝大多数股东们都认为初期完全不用考虑这部分的业务,先做好了远洋和运输,就已经足够他们忙活许多年的,最后一英里的问题,没人能解决。

    但朱斌不这么看。

    呵呵一笑,朱斌自信的道:“如果是别人,我是不会回答的,因为如果其他航运和快递公司知道的话,会一起跟我们拼命的。不过我可以告诉您,至少在美国,这个将不会是问题了。”

    “哦?!”劳伦斯微微一惊,这个问题居然可以解决吗?可是,他曾经想过所有的手段,包括请教过许多的专家,都认为是不可能的。“那么,我很荣幸可以聆听您的高论。”

    绝不放过任何值得一听的主意,那其中都蕴藏着无数的机会,这是洛克菲勒家的优良传统。

    朱斌目光中闪烁着睿智的光彩,悠然的道:“其实,这个问题还是靠美国人自己来解决。你知道,经济危机导致的大萧条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国的国力,空前的失业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迟早酿成大祸。恕我直言,本届政府是没什么好办法了。”

    劳伦斯点点头,没急于发表意见,他不知道朱斌为什么拐弯到这里说起,但说到胡佛总统,最近的确干的很糟糕。另外,朱斌的意思他也明白,谁都知道共和党跟洛克菲勒家族的关系。

    朱斌继续道:“那么新任总统上台后,要想解决这个问题,不外乎两个方面,对外则提高贸易壁垒,贬值本国货币,将经济损失和压力转嫁他国;对内则大力投资公共基础建设项目,兴修水利和交通,拉动内需,让尽可能多的人得到工作机会,手里有钱消费,从而带动工业生产,逐渐形成良性循环,慢慢走出困境。”

    劳伦斯。洛克菲勒一下子被镇住了!他怎么都想不到,无数美国人愁白了头都找不出办法的大萧条,在朱斌嘴里如此轻松随便的就道出了解决方案!最要命的是,这寥寥几句话之间,几大手段似乎真的可行!

    以他的经验和学识还不足以一下子全盘理解,可从小耳濡目染言传身教,使得他几乎马上判定,这里面可以做的文章太多了!如果能从这方面入手仔细谋划,很可能取得惊世的成果!

    饶是劳伦斯修养深厚心志坚定,也禁不住身子轻轻一颤,再看朱斌的眼神截然不同!

    朱斌如同没注意到似的,自顾自的说下来:“美国的铁路建设已经基本完善,不可能再做投资,那么公路必然提上重要位置,只要我们稍微推动一下,将建设标准提高一点点,那么承载运输能力的瓶颈就不存在了,我们的载重卡车就可以跑遍每个城镇网点。您说,这还是问题么?”

    劳伦斯久久不能回答,垂下眼帘用心将朱斌说得每一个字记得牢牢地,思忖了许久,一字一顿的道:“或许,您说的的确可以实现,我必须认真思考一下才能给您答案。其实,今天我来还有另外一件事,我们了解到,您设计了一种巨大的海上钻井开采平台?”

第七十五章 大收获(一)() 
一秒记住【阅读。

    ps:修改的不够彻底,有错漏影响您看书,表示道歉!这章看看错的多不?

    朱斌心里笑了,这才是他想听的问题啊。

    经济危机的解决办法,不是他朱某人多么逆天随便能想出来,在他学过的课本中,千百年来各个国家都是这么干的,说来无比轻松,可真要自己操作,打死都干不了。

    而他刻意放出“与石油开采有关”的海上钻井平台的风声和模型去,一则是为了解决飞船的打捞问题,另一个目标就是为了钓大鱼---控制着世界大部分石油的洛克菲勒家族!

    没有这种大霸主的参与,朱斌的背后计划根本玩不转,如果不得到他们的允许,他休想运进中国一滴石油,所谓全球航运计划也就七零八落了。

    另一方面,则是要忽悠着这些财团大鳄们投资到中国去,帮着他建立重工业基础所需的一应工厂设施,什么都要他朱斌自己干,累死也搞不定国内那帮子养不熟喂不饱没信誉的政客们。

    借力打力,才是上策!

    只不过,他没想到劳伦斯这个年轻第三代会被其他事情吸引,这么早就来了,现在,到了他以为的正题上。

    “您的消息的确灵通。”朱斌先赞一句,“不错,那的确是可以作为海上钻井和开采石油的平台,并且我们已经有了全套的设计方案,只不过实现起来,不那么容易,投资也太过巨大。”

    劳伦斯不置可否,点点头道:“海上寻找石油已经进行了许多年,也有不少的尝试,但结果并不理想,您怎么确定自己的设计能够行得通?”

    朱斌笑道:“全世界都知道标准石油是这方面的权威,不过我们也有自己的技术保证。我可以提供一套图纸和模型,您让专业人士做一下鉴定,我们再谈合作的事情。”

    “好的。”劳伦斯很干脆,这方面他的确不够擅长,不过看朱斌这么自信,不会信口胡吹那么简单。这家伙嘴里的“我们”,却是必须重视的一个要点。

    更多的问题,劳伦斯不想多问了,包括他最关心的“风险投资”的事情,一次性提出太多的疑问,可能把一个潜力巨大的合作伙伴给吓跑了,这个分寸的把握,劳伦斯做得很到位。

    简单聊了一些其他问题,约定朱斌到纽约后一起参观正在兴建的“洛克菲勒”中心,劳伦斯很礼貌的告辞:“跟您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我想我的哥哥和父亲一定有兴趣与您见面。”

    朱斌笑着站起来相送:“能与尊敬的小洛克菲勒先生见面,那是我的荣幸。”

    让随员取走了一套钻井平台设计略图和金属模型,劳伦斯匆匆离开旧金山,乘坐家族投资的泛美航空公司专机赶往纽约,他必须第一时间把从朱斌这里得到的信息和资料报告给家族,无论是关于经济危机的解决方法,物流速递的末端计划,还是钻井平台,都影响到家族的生意,他责无旁贷。

    果不出朱斌所料,劳伦斯。洛克菲勒低调来访的事情不胫而走,本来就热闹的拜访越发的频繁起来,只不过海军部访美团在西海岸的时间太紧张,不久就全体坐上火车,慢腾腾的朝着下一个目标“咣当咣当”的离开了,大有收获的州长先生亲自到车站送行,不少不甘心的商人尾随着追了上去,试图进一步努力。

    经过漫长的跋涉,中途几乎没有停留的直接到达了华盛顿。陈部长一行受到了美国海军军令部部长威廉·维齐·普拉特海军上将的欢迎。

    作为代表并签订了伦敦海军会议条约的人,普拉特上将一直致力于缩减海军的规模与削减开支,同时还希望能在最低的预算里维持基本的造舰能力与海军的运作。这遭到了大部分崇尚大海军战略的海军将领们强烈的不满,为此他不得不付出更多的努力安抚,同时坚定不移的执行胡佛总统的削减海军建设计划。

    退役两艘老式战列舰,腾出名额和资金给新舰,在他看来无疑是明智的做法,中国人居然肯花钱购买,就算巨大的意外之喜了!

    一直以来,中国的利益大部分被英国把持,近年来又跟德国走的很近,美国海军干看着那么大的市场---包括造舰市场而得不到任何的好处,许多人是有看法的。

    现在,中国人居然主动前来购买旧舰,是否可以看作是一个深入合作的美好开端?

    许多人对此表示谨慎乐观,普拉特自然责无旁贷的承担起沟通并敲定的重任。尽管,他知道中国人穷的吃不上饭,根本没钱购买或者建造昂贵的战舰,不过,现在不是蹦出来个神秘的年轻富翁么?

    没有费什么话,双方就敲定了购买两舰的协议,鉴于“佛罗里达号”已经拆的七零八落,只能当废钢铁成本出售,美国人也不好意思狮子大开口乱吼,以免吓跑了中国买家,所以这艘战舰价格低的可怜,但另一艘“犹他号”却是完整的,并且经过现代化改造时间不长,一直作为海军的试验舰,今年准备转为训练舰,所以要价并不便宜。

    经过双方力争之后,整笔买卖被定格在三百五十万美元,比朱斌预算大大超支,但美军必须按照中**方的要求对两舰进行改装作业。

    “佛罗里达号”将改建成一艘航空母舰,拆掉的12寸主炮运回中国另有他用外,独特的舰岛上安装新研制防空炮,2载机,中国方面自己解决。

    “犹他号”大部分结构不变,但朱斌要求将副炮换联装了。除此之外,整个改造过程都在美国完成,这无疑将带来不少的就业机会,美国人自然乐意,与之相配套的是,必须有一定数量的中国工程师全程跟踪,并在等待改装完成的时间里,培训部分两舰的主要军官。

    这个价格说不上谁赚便宜和吃亏,在某些抠门的美国人看来,20多年前花了上千万美元建成的“犹他号”无疑卖便宜了,但普拉特上将却不这么看,他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并且中国方面提出的航空母舰改造设计经过专家仔细研究之后得出惊人的结论,这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方案!

    放在右侧的**舰岛最小限度的占据表面空间,却又能起到当前英美航母所没有的设计效果,防空火力的加强彰显出航母攻击防御的协调,全通甲板和内部机舱大大增加了战斗机承载量,可以说,非常有借鉴意义,光这个也值俩钱。

    此外,朱斌对于刚刚设计的“法拉格特”级驱逐舰提出一堆的意见,特别是没有防空机关炮和反潜武器这一条,大大弱化了驱逐舰应有的作战定位意义,变得不上不下。

    美国人显然不太容易接受他的理论,一方面这时候,相信空军制胜论的人还是太少,一直鼓吹这个的马克·安德鲁·米切尔还在他的“兰利号”上当副舰长,不待见的人许多,尽管曾经证明了飞机可以炸沉战舰,但那毕竟是个案。另一方面,被一个他们一直瞧不起的中国人打脸,很不爽啊!

    中国人什么时候学会设计改造大型战舰了?!美国人感到很是稀奇,可想要多打听点内幕,没人肯开口。事实上海军部的人也说不出来,因为整个都是朱斌提供的。

    作出“条件合适的情况下,将优先考虑引进美国战舰”的口头约定后,海军部一行马不停蹄的赶往费城,亲眼看过差点被拆完的“佛罗里达号”战列舰。

    下一站,朱斌再次单飞,他刚刚到达纽约,顿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得目瞪口呆!

第七十六章 大收获(二)() 
一秒记住【阅读。

    这是那个美国电影中繁华鼎盛的美好城市吗?高楼遍地,车马如龙,绅士淑女衣冠楚楚,灯红酒绿衣香鬓影,奢靡浮华如富贵天堂一般……的纽约,什么时候成了贫民窟?!

    “简直跟现在的上海一般的乱啊!”

    朱斌大失所望的嘟囔起来。他满心想看一个这时代最清爽时尚的现代化城市,但眼前的确是一个乌烟瘴气、死气沉沉的,仿佛完全失去生机和活力的地方,满大街面黄肌瘦的民众尽可能让自己看起来整洁一些,但明显不合身或者不合季节的服饰,茫然无措的眼神出卖了他们的境遇。

    宽阔的大街上,两侧排队领救济金的人从头望不到尾,燃烧的垃圾桶边挤满了取暖的人,地铁站口和中央公园到处都是报纸和破箱子搭建成的临时住所,每一个开门营业的公司贴出的招聘公告前,都有成千上万的人疯狂的抢夺着可怜的机会---不管那是要做什么工种。

    陪同前来的美国政府官员脸上显出少许的尴尬,但并没有觉得多么难堪。事实上,早在首都华盛顿的时候,该丢的脸都丢尽了,而且这也不是他的责任。

    现在的首都,两万五千名欧战退役老兵穿着破烂不堪的军服,喊着号子排着队的在大街上游行,失业的工人把白宫四周堵的严严实实,胡佛总统被吓的惊慌失措门都不敢出,到处都是的“胡佛屋”像是一张张耻辱的名片贴在美国国旗上---大家都看的麻木了。

    首都都这样了,纽约更惨一点有什么奇怪?这个美国的象征,金融业的核心,东北部最繁华的城市里,至少有一百万的失业人口,而无数的外地人正源源不断的朝这里蜂拥而来,挡都挡不住。市政府勉强能拿出一点点钱,给原本收入颇丰的市民发放每周3。5美元的救济款,可这点钱远远不够养活一家人的开销。

    “现在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佩吉。赫尔女士放下海军部长那一队人,与朱斌结伴回到纽约述职,顺便采访他的旅美融资计划,此刻见分别许久的纽约变成了这幅模样,心中很是沉重。

    “今年六月,单只是东北部的各大学中就有超过两万七千名应届大学生毕业,我们却没有任何的职位安排他们。现在,纽约一家百货公司开电梯的都要学士学位了,去年以及前年毕业的学生们还不知道怎么样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