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

第449部分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449部分

小说: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近的三国而已。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为秦国经济和军事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

    他绝对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的秦国,出现了一位继承他遗愿的后人。不仅仅继承了他的遗愿,而且比他当初的野心更大。

    秦殇公命人帮赵政处理伤口,然后留人在客栈保护赵政,本意是想过两天再来探望赵政。可是他没有想到,刚想离开就被赵政拦住。脸色苍白的赵政向秦殇公提出一个请求,一个让秦殇公不忍心拒绝的请求。

    他从小在邯郸长大,如今回归故里,希望可以去祖庙给列祖列宗上一柱香。他不在乎自己是不是秦国长公子,他只在乎自己是赢姓赵氏族人。

    秦殇公老泪纵横,马上命人前面开路,带上脸色越来越难看的赵政,径直去了赢姓赵氏祖庙。在他赶赴祖庙的同时,命人去通知了族内其他老人。多年没有如此激动过了,现今的秦殇公就像回到了而立之年。

    那时是秦国国君是秦昭王,在位五十六年的秦国国君。发展经济农业以及军事,使得秦国养精蓄锐一举超过其他六国。从一个排名后两位的小国,一跃成为七国之首。别说是有那个国家敢欺负秦国,他们都必须想办法讨好秦国,免得秦国不高兴找他们的麻烦。

    最让秦殇公记忆深刻的,就是那次跟随秦昭王周游六国。所到之处皆是热闹非凡,而且护送他们的侍卫无一不是各国精英中的经营。秦昭王离开秦国时未带一兵一卒,返回时照样如此。可他不管去到那个国家,此国国君都要以最高礼仪来迎接和欢送秦昭王。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消息很快传到了华阳太后耳朵里。她本就看不上赵政母子,如今赵政先是掰断了赵熊琪的手腕,如今又要去祖庙祭祖。这种事华阳太后是绝不答应的,所以她立刻动身去了祖庙。

    当华阳太后赶到祖庙时,赵政跟秦殇公刚刚抵达。华阳太后独自一人站在祖庙门口,命令侍卫将赵政拦下。

    秦殇公刚想开口,赵政小声跟他说了句话,而后秦殇公独自一人走进祖庙,转身站在华阳太后身后静观其变。

    “孙儿赵政拜见太后!”

    虽然后背有伤,但赵政对华阳太后并未失礼,初次见面双膝跪地,按照大秦礼数参拜华阳太后。只可惜华阳太后并不领情,冷哼一声并未按照惯例让赵政起身。

    赵政并未一直跪在地上,他可不认为华阳太后会轻易放过他。不过礼数还是要有的,不然会有人说他没有教养。

    赵政无视面前侍卫,径直朝祖庙大门走去,华阳太后示意侍卫将其拦下。众侍卫看向站在华阳太后身后的秦殇公,按理说他们都归秦殇公调遣。

    (本章完)

第702章 0009,赢姓赵氏(四)() 
“把他给我拦下!”华阳太后怒喝一声。

    “我看你们谁敢!”赵政沉声道。

    侍卫左右为难,多半侍卫给赵政让路,只剩几名华阳太后的心腹侍卫堵在门口。他们非但没有让路,而且还听从华阳太后的旨意,拔出了悬挂在腰间的宝剑。

    三尺寒光出现在赵政面前,只听华阳太后对六名侍卫冷声道:“倘若有人再敢往前一步,杀无赦!”

    赵政嘴角勾起一个弧度,径直走向祖庙大门,耳边再次响起那三个字。距离赵政最近的侍卫朝赵政脖子上砍去,只可惜他未能砍中赵政,整个人在一瞬间倒飞出去。撞到了身后三名侍卫,还站着的只剩两人。

    赵政看了一眼华阳太后,沉声道:“孙儿请问太后,您可知这里是什么地方?”

    华阳太后冷声道:“难不成你不知道?”

    赵政说:“孙儿当然知道,但孙儿怕太后您不知道。”

    华阳太后从牙缝里挤出六个字“赢姓赵氏祖庙!”

    赵政笑了,就像是中了头等大奖一样开心。他指了指大门之上那块匾额,对华阳太后说道:“既然您知道这里是赢姓赵氏祖庙,我想知道您有什么资格不让我进去祭拜我的列祖列宗?”

    “我。”华阳太后一时语塞,站在她身后的秦殇公则是一愣,随后捻须微笑。这话说的真有道理,先前他还是有点儿小看了赵政这小子了。

    秦殇公对赵政是越来越喜欢了,一个十一岁的小孩子,竟然可以把华阳太后说的哑口无言。若是真像先前所言那样,秦殇公还真挺想知道这小子今后能够干出怎样一番大事。

    秦殇公很看重赵政,在赵政跟华阳太后的第一次交锋时,赵政大获全胜。不仅得以走进祖庙,还直接把华阳太后给气走了。

    历史对于转世为赵政的龙飞而言烂熟于心,所以他知道华阳太后会怎么对付他。有些事历史记载,所以躲是躲不过去的。但是他可以让华阳太后体会体会,总有人是不会听她任意摆布的。

    秦殇公年事已高,虽然很喜欢赵政,却也不能将赵政留在身边。其他赵氏子孙亦是如此,最让秦殇公器重之人非吕不韦莫属。而且吕不韦也自荐要当赵政的老师,传授赵政治国安邦之道。

    吕不韦跟常人不同,他所懂得的大道理都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通过实践积攒下来的。赵政需要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也需要吕不韦这个神一样的队友。在这个阶段,吕不韦就是赵政最大的助力。

    赵姬很高兴赵政跟吕不韦走的那么近,这样不仅仅赵政经常去吕府做客,赵姬也经常去吕府串门。而且她比赵政待的时间更长,不用想赵政就知道她去干什么。不过这件事他不会说,因为他是在帮这副身躯的主人完成他的使命。

    吕不韦对赵政毫不吝啬,不仅传授他治国安邦之道,而且还传授他经商之道。吕不韦的知识面很广,可谓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前知历史后通占卜。就没有他吕不韦不会的东西,也没有能够难得住他吕不韦的问题。

    想当年,吕不韦曾置身游历六国,每到一处都会接触到很多人。三教九流各行各业,可不管吕不韦遇到什么样的人,他最后都能交到几个能够托付身家性命的朋友。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这个人懂得将心比心。

    如同他对赵政,从他把赵政接到咸阳那天开始,吕不韦就已经把赵政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事无巨细他全都给安排好了,而且还给赵政找来了最好的侍卫和丫鬟。他希望补偿赵政,也希望赵政可以迅速成长。

    吕不韦认识异人那么长时间,他最清楚异人的身体状况。虽然他现在贵为秦庄王,但是他的身体最多撑不过五年。若是按照现在这种情况,能够撑的上三年就算奇迹。

    所以吕不韦耗不起,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将赵政送进王宫,必须让赵政成为秦国太子。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将当年的那笔买卖做成,才能算是彻彻底底的一本万利。

    赵政不仅跟吕不韦走得很近,同样也跟吕府上的那些门客走的很近。俗语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赵政可不愿意做井底之蛙。即便吕不韦懂得再多,可他之言毕竟是他一人感悟。若想今后有所建树,必定要集众家所长。

    换句话说,赵政不仅要学习吕不韦的本事,他还要学习其他人的优点。把那些人的优点学到手,然后改正自己的缺点。虽说是人无完人,但人是可以不断让自身变完美的。

    赵政并未在吕府长住,他每晚都会回到客栈歇息。一来是他不想看到不愿看到的,二来是他需要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

    某天晚上,吕不韦留赵政到书房一叙。赵姬本意想从旁作伴,最后却被赵政赶出了书房。这些天赵姬出现在吕府的次数越来越多了,赵政对吕不韦怨念颇深,对赵姬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好脸色。

    他是赵政也不是赵政,所有人都把他当作赵政,他也会把自己当作赵政。但是赵姬毕竟不是他娘,所以他不会像真赵政那样纵容他。

    吕不韦端坐在书案前,看着坐在对面的赵政。此时的赵政身高已过六尺,一双丹凤眸格外引人注目。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坐如钟站如松不动如山。吕不韦不知道赵政在邯郸经历过什么,却从赵政身上看到了军中老卒的影子。

    吕不韦说:“长公子,先前我答应送你入宫,耽搁了这么长时间却一直让你们母子住在客栈,你不会怪我吧?”

    赵政笑道:“吕相邦太客气了,我们母子本就是山野村夫,如今能够衣食无忧全靠吕相邦照顾。既然我那父王做不了主,我们在耐心等等就是。”

    吕不韦笑着点了点头,这话本该他说,没想到没等他说赵政自己主动提了出来。秦庄王赵子楚连自己的主都做不了,更何况是接他们母子进宫呢。吕不韦一直在为这件事奔波,最近刚有一点儿眉目。

    有些事儿他必须跟赵政提个醒,还有些话他这个时候不得不说。毕竟这是秦国,赵政又是秦国长公子。前几日彻底把熊妃和赵熊琪给得罪了,看似是得罪了他们两个,实际上赵政把熊妃那一派的人全给得罪了。

    (本章完)

第703章 0010,赢姓赵氏(五)() 
赵熊琪是他们的希望,只有赵熊琪当上秦国国君,他们今后才能过上高枕无忧的好日子。若是让赵政当上秦国国君,那帮人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吕不韦的志向不小,他原先把这些志向告诉秦庄王,秦庄王可以做到那些。因为那些不仅仅是吕不韦的志向,也是秦国王族一直以来的目标。

    强大起来的秦国统一中原,成为中原霸主。多年以前秦昭王,如今的秦庄王,他们都在同一目标努力奋斗。只不过他们所努力的方向有所不同,秦昭王是想到就会做到,秦庄王是只能想想完全就做不到。

    秦庄王也曾有过远大志向,只可惜他的志向被华阳太后扼杀在了摇篮。不管秦庄王想干什么,他都必须经过华阳太后点头。华阳太后虽贵为太后,可她毕竟是一介女流。国家大事岂是她能懂的,而且她这个人格局观很小。

    在华阳太后心中,她的唯一目标就是让熊妃当上皇后,然后立赵熊琪为太子。等秦庄王辞世之后,由赵熊琪成为新的秦国国君。

    吕不韦说:“长公子,若有一天你成为秦王,能告诉我你会怎么做吗?”

    赵政反问道:“吕相邦,再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可不可以先问你一个问题?”

    见吕不韦点头,赵政继续说道:“若你是秦国国君,你会怎么做?”

    这话若是放在外面可是大不敬,传到太后耳朵里是要被车裂的。但是刚才吕不韦跟赵政有言在先,今日他俩纯属闲谈,说什么都无妨。不管他们说什么话,出去之后全当什么都没说过。

    吕不韦沉思片刻,说道:“壮大秦军,打造精良装备,训练出一支强大的秦军。然后逐一将中原六国纳入秦国版图。”

    这不是吕不韦志向,而是历代秦国国君的志向,甚至连其他六国国君也曾有过这种想法。若非如此,七国之间也不可能打了那么多年的仗。七国之间有输有赢,能够从七国之中成为强者,秦国也曾付出过不少血的代价。

    赵政说:“吕相邦志向远大,真让我感到惭愧。”

    吕不韦捻须微笑,轻声道:“长公子不必过谦,想必长公子的志向也不会逊于在下吧。”

    即便是俩人闲聊,吕不韦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更不会忘记面前少年的身份。既然他把话都说完了,也不能让长公子失了面子。给长公子一个台阶,也好让长公子从此立下一个宏图志愿。

    赵政眯眼看着吕不韦,沉声道:“早就听闻吕相邦能够预知未来,没想到还能猜出我的想法。实不相瞒,我的确有一统中原的想法。不过我要做的不仅仅是一统中原,还要兼并北方的匈奴和南方的百越。”

    此言一出犹如平地惊雷,震慑的吕不韦是哑口无言。他绝想不到小小年纪的赵政会有如此志向,更猜不透赵政此言有几分蓄势。

    俗语讲,男人只说三分话,留下七分打天下。

    历代秦国国君皆是如此,说三分与外人听,留七分实力用来干事。这种人看上去人畜无害,实则猛如狮虎。

    见吕不韦半天没有说话,赵政笑着说道:“吕相邦,我刚才只是跟你开个玩笑,希望吕相邦不要往心里去哈。”

    “呵呵……”

    吕不韦闻言苦笑一声,心中则是坚定了先前的想法。若是赵政没说这句话,他倒真相信赵政在开玩笑。可赵政这么一说,倒是让吕不韦彻底回过神来。

    在秦国这么多年,吕不韦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他又岂能听不出赵政说的是真话假话呢。不过他最在乎的这个,而是他自己在赵政心目中的地位。

    赵政对吕不韦没有半点儿隐瞒,既然吕不韦想知道他最讨厌什么样的人。赵政很诚实的告诉吕不韦,他这辈子最痛恨的就是摆不正自己位置的人。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军队有纪律,家族有族规。做臣子的要尽职尽责,做君主的要爱民如子,做父母要知书达理。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赵政自然无需一一向吕不韦解释。他吃过的盐比赵政吃过的饭都多,大道理自然都懂。

    但是他真懂么?实则未必,因为他如果真懂了赵政的意思,就不会允许赵姬在吕府出现。可能是赵政提醒的不太明显,不过他也不指望吕不韦能够一下子明白。毕竟他现在手中无权,最要紧的莫过于多学一些自保手段。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没错,但是大多时候你谁也靠不住,最能靠得住的只有自己。所以他不怕吕不韦知道他的志向,也不怕吕不韦跟赵姬发生什么。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已到一切都报。

    当赵政离开书房时,吕不韦并未起身相送,而是在看赵政留给他的一行字。

    “虎落平阳被犬欺,龙游浅水遭虾戏,我若一日东山起,定让黄河水倒流!”

    吕不韦慢慢咀嚼着这首诗的意思,可他始终不太明白,赵政为何要把这首诗送给他。虽然没明白赵政的用意,可这首诗所表达的意思怎么看都不像是好事儿。

    赵政走出房门时回头看了一眼吕不韦,他只希望吕不韦能够读懂那首诗。尤其是第一句,这首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