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

第452部分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452部分

小说: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扶着秦庄王回到寝宫,吕不韦听完了秦庄王的讲述,然后陷入了许久了沉默。事情确实如他所料,但是这可是他所预料的最坏结果。华阳太后一直都不喜欢赵政,所以她绝对不会允许赵政成为秦国太子。

    赵子楚身体不好随时都有可能死掉,所以当下秦国太子这个位置如同半个国君。虽说华阳太后可以掌管秦国一切事务,但那也是在得到赵氏一族的长老们的支持之后才敢去做的决定。

    此等牵扯到秦国未来命运的大事,他们是绝对不会让华阳太后一个妇道人家拍板决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华阳太后不是秦国人,而且她更不是赢姓赵氏族人。

    利害关系吕不韦早就告知了赵子楚,无论如何他都不能立赵熊琪为太子。就算是华阳太后使出浑身解数,赵子楚也不可就范。

    不过吕不韦提醒秦庄王赵子楚,今日他当面跟华阳太后唱反调,华阳太后一定会找赵政母子的麻烦。他归为秦国国君,华阳太后不能拿他怎么样。但是她绝对不会眼睁睁看着赵政成为太子,所以她一定会想办法找赵政母子的麻烦。

    吕不韦也猜不到华阳太后会用什么损招,但是他再三提醒秦庄王,这些天一定要格外小心。不管发生什么事儿,首先要保持冷静,然后再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立太子之事朝中群臣颇有异议,一方是以华阳太后为首支持赵熊琪,一方是以吕不韦为首支持赵政,还有一方保持中立静观其变。

    在此期间,赵子楚屡次口吐鲜血,群臣却对此漠不关心。他们如今最关心的,就是到底立谁为秦国太子。

    吕不韦深知华阳太后势大,所以他一直在努力游说那些保持中立的老臣。这群老臣以殇公为首,打着两边都不得罪的旗号,声称不会帮他们任何一方。

    但是,立太子之事迫在眉睫,这本就是非黑即白的选择题。保持中立不过是暂时的,他们始终要选择站队。

    双方争执不下,最后不得不将此事交给廷议。廷议由吕不韦主持,朝中老臣系数参加。华阳太后没有参加廷议的资格,所以她只能从赵熊琪口中得知廷议内容。

    第一天廷议,从早上开到晚上,大家的分歧颇大。但最让赵熊琪感到意外的,是吕不韦竟然支持立他为太子。

    他把这事儿告诉华阳太后,得知此事的太后又气又恼,气的是赵熊琪没长脑子,闹的是吕不韦竟然敢这么跟她对着干。

    不过她似乎忘了,她之所以希望赵熊琪成为太子,就是因为赵熊琪没什么脑子。一根筋不会转弯,遇事根本就不知道三思而行。只有这样的人才好掌控,才能让她这个太后继续掌控秦国大权。

    廷议时赵政自然在场,不过他从头到尾都没说一句话。吕不韦希望他能说两句,也好让赢姓赵氏一族的老臣们帮他一把。只可惜赵政一句话都没有,但结果还是他赢了。

    第三次廷议,殇公带领那些先前保持中立的老臣,站在了支持赵政的阵营。廷议结果是立赵政为太子,秦国国君无权更改这项廷议结果,太后就更不能了。

    卧床不起的秦庄王躺在床上,屋内是吕不韦和几名御医,殇公就站在床榻边上。年轻宦官在一旁书写诏书,停笔之后给秦庄王念了一遍。当秦庄王准备在诏书上盖下国君大印之时,华阳太后带着赵妃闯进秦庄王的寝宫。

    她不由分说让人将吕不韦跟殇公赶了出去,说是有要事跟秦庄王相商。即便是面对殇公的质问,华阳太后依然坚决让秦庄王赶走二人。因为接下来她要说的这件事,关乎到秦国今后的命运。

    吕不韦跟殇公离开秦庄王的寝宫,而后两人去了守卫王宫的军营。与此同时,华阳太后示意赵妃把那件事全都告诉秦庄王。

    (本章完)

第709章 0016,傀儡子楚(下)() 
听闻此事的秦庄王被气的突出几口鲜血,然后命人将吕不韦招来。这一次秦庄王并未躺在床榻之上,而是依靠在柱子上静等吕不韦到来。

    吕不韦深知其中缘由,所以他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二次来找秦庄王时,他带上了近百名侍卫。将秦庄王的寝宫全部封死,任何人没有他的命令不得入内,违令者就此正法。

    秦庄王说:“带这么多人来本王寝宫,看来你已经知道本王找你何事了?”

    吕不韦说:“王上,我想问您一个问题,待您回答我这个问题之后,您问什么我都会如实回答。”

    秦庄王示意吕不韦继续说下去,吕不韦说道:“王上,您相信我么?”

    若是换做半个时辰之前,秦庄王会毫不犹豫的说出相信二字。因为他现在所拥有的一切,跟面前此人是密不可分的。他不是忘恩负义之人,更不会过河拆桥。

    秦庄王说:“本王信不信你,那要看你是怎么对本王的。若是你没有做对不起本王的事儿,本王就一定信你。”

    吕不韦点了点头,说:“那您问吧。”

    秦庄王说:“赵姬以前是不是你的女人?”

    吕不韦说:“不是!”

    秦庄王说:“政儿到底是谁的孩子?”

    吕不韦说:“你的!”

    秦庄王说:“那你知不知道,刚才华阳太后跟本王说了什么?”

    吕不韦说:“知道!”

    吕不韦越淡定,就越证明他早有准备。秦庄王也是第一次遇到这种事儿,他现在是心乱如麻。先前有什么事儿都找吕不韦商量,可是他没想到有一天会质问吕不韦。

    见秦庄王沉默不语,吕不韦说道:“王上,您希望赵政是谁的儿子?”

    秦庄王:“……”

    吕不韦说:“王上,还记得我先前提醒您的那些话么?”

    秦庄王:“……”

    吕不韦说:“若王上不信,现在就可以把臣拖出去车裂。但是臣希望王上知道,如今最不应该做的就是怀疑赵政母子的身份。”

    秦庄王冷哼一声,说道:“难道本王连知道真相的权利都没有么?”

    吕不韦摇了摇头,说道:“王上想知道什么真相?臣现在就可以告诉您。”

    秦庄王说:“那你现在就告诉本王,赵姬以前是不是你的女人?赵政到底是不是我的儿子。”

    吕不韦说:“臣以前救过赵姬,所以她想要以身相许,只不过臣从未碰过赵姬,事实就是如此。至于赵政,臣不知道王上是希望赵政是您的儿子还是希望他不是您的儿子?”

    吕不韦的话把秦庄王给说愣了,半天才反应过来,然后继续纠结此事。吕不韦给出的答案很简单,若是秦庄王立赵政为秦国太子,那赵政就是他秦庄王赵子楚的儿子。如果秦庄王不立赵政为太子,那赵政就不是他秦庄王的儿子。

    听到这话的秦庄王被气得半死,本来就已经病入膏肓,如今秦庄王只剩下一口气了。他本已经命人修改了诏书,把原先的册立赵政改为册立赵熊琪为太子。但吕不韦又拿出一份诏书,当场让秦庄王在上面盖印。

    秦庄王不算逼不得已,因为他有拒绝的权利,但是他不能让下一任秦国国君重蹈覆辙。他这几年过的生不如死,所以他最知道当傀儡的滋味。

    在册立长公子赵政为太子的诏书上盖印,然后秦庄王提出了最后一个要求。他让吕不韦把赵政喊来,就说他在正殿等他。

    王宫正殿,正是秦庄王每日上朝议事的地方。那里有一把龙椅,全天下没有人不喜欢那把椅子。当赵政来到正殿之时,秦庄王就坐在那把椅子上。

    奄奄一息的秦庄王冲赵政挥了挥手,示意赵政直接坐到那把椅子上。龙椅很大做两个人也不会觉得挤,可秦庄王主动给赵政让座,走到正殿中间回头看向龙椅。

    恩,此时的赵政虽然只有十二岁,却已经有了几分帝王之相。坐在龙椅之上十分和谐,没有丝毫不妥之处。

    赵政坐在龙椅上,秦庄王站在远处摇摇晃晃,当赵政一个箭步冲过去时,秦庄王已经重重摔在地上。他还有话未说完,故而把最后一丝力气用在了说话上。

    秦国历代国君皆有雄心壮志,只可惜壮志未酬,多少代国君抱憾终身。如今传到赵子楚这这一代,他自认为对不起秦国列祖列宗。因为他在位三年有余,却从未给秦国做成一件好事。

    他没有权利做事,也没有人听他的话。所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也不过如此,不过他现在终于可以放心了。

    他给秦国找了一个好接班人,也算给列祖列宗有个交代。若是出于私心,其实他更喜欢赵熊琪。因为他从心底里不喜欢赵政这个儿子,或许是因为赵熊琪有他年轻时的影子吧。

    赵政这孩子向来说到做到,而且这孩子足智多谋,将来一定可以担得起这副重担。秦国的壮志到了赵政这里,秦庄王最大的心愿就是赵政能够完成秦国列祖列宗的遗愿。灭六国统一中原,从此天下太平。

    赵政答应秦庄王,他不仅会灭六国统一中原,而且他还会兼并北匈奴和南百越,做到前无古人后也不可能有来者的不世伟业。

    有赵政这份承诺,秦庄王的确可以安心去了。不过他咽气之前,拉着赵政的手求他答应自己一件事。

    莫说是一件,就算是三年赵政也会答应。不过他早就猜出了秦庄王的想法,不然他也不会先答应秦庄王自己一定做到。

    今后不愿发生什么事儿,他赵政都不会对赵熊琪下手。即便是赵熊琪犯下滔天大罪,他赵政也会网开一面放他一条生路。

    这便是秦庄王想要的,也是赵政给他的一份承诺。就算是到了最后一秒,秦庄王仍然放心不下赵熊琪。

    秦庄王缓缓闭上眼,如同睡着一般躺在正殿的地上。赵政没有喊人,从他回到秦国开始。一切都是为了面前这张龙椅,如今他真的做到了。虽然秦庄王死了他很伤心,但更多的是替秦庄王感到高兴。

    做了三年的傀儡国君,他心里一定积攒了不少委屈和苦衷。但是他从未对任何人提过,因为他是国君,他不可以把这些苦水倒给任何人。

    对秦庄王而言,死是最好的解脱。死了一了百了,而且他当了三年秦国国君,比起安国君那个短命鬼强多了。

    (本章完)

第710章 0017,新王即位(上)() 
秦庄王死了,这事儿当然不能瞒着。他喊来在门口候着的宦官,宦官进来一看吓了一跳。然后急忙把此事禀报给了华阳太后,然后是朝中老臣。国君去世是件大事,尤其是在七国战乱这个节骨眼上。

    赵子楚没有机会接触军政大事,自然不知道秦国现在正面临何种威胁。楚国向来跟秦国是盟友关系,可其他几国一直对秦国不满。如今秦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好,军队数量越来越多,他们深深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威胁。

    还没等秦国找他们的麻烦,几国联合起来一起对抗秦国。他们并分几路,对秦国的不同地方发起了偷袭。

    偷袭是一种很可耻的行为,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真可谓是内忧外患,秦庄王辞世,按理说太子要为先帝守孝。

    但特事特办,此时的秦国不能一日无主,在群臣的一致同意下,秦国决定提前让新王继位。

    对于秦庄王赵子楚而言,死是一种解脱。

    当新王继位之后,秦国就已经开始进入下一阶段。

    秦王元年,赵政继承王位成为秦国国君。六国使节皆来祝贺,给秦王赵征送来不少好东西。

    几家欢喜几家仇,有人就高兴不起来了。先前她是太后,所以秦国大小事务全都由她掌控,现在她是太皇太后了,大权被人从她手中给拿走了。

    赵政继位是毫无悬念的,但是继位时的赵政不过十三岁,按理说十三岁的孩子是不能掌控大权的。赢姓赵氏一族有殇公带头,朝中又有吕不韦鼎力相助,所以最后秦国大权落在了身为太后的赵姬手中。

    于情于理,赵姬这个太后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赵政是她唯一的儿子,谁想害他赵姬都不会害他。秦国大权交给赵姬,基本上就像是交给吕不韦一样。

    赵姬是个妇道人家,虽然华阳太后也是妇道人家,但是毕竟人家是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以前是安国君的宠妃,然后是秦国太子妃,之后是秦国王后,最后是秦国太后。赵姬可是一步登天,跳过去了绝大部分环节。

    六国使臣自然不仅仅是来送贺礼的,每一位使臣都带着一个任务。临行前他们的国君都有交代,一定要跟秦国新任国君说上几句话。目的是想让他们看一看秦国这位新任国君本事如何,几句话虽然探不出全部却能探个虚实。

    赵政逐一接见了六国使臣,并且跟齐国使臣和赵国使臣谈的时间最长。因为七国之中除了秦国就数赵国和齐国最强,他们可谓是秦国的劲敌。

    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不管使臣们问题什么,赵政都能够对答如流。这场见面让六国使臣长了见识,回去之后六国同时加快了发展的步伐。前几年秦国放缓了发展壮大的脚步,可如今有了这么一位国君,今后的秦国前途不可限量。

    按照秦国惯例,在国君未曾行冠礼之前,朝中琐事皆由某位大臣代为处理。如今大权在赵姬手中,朝中事务她自然要交给吕不韦管理。

    赵姬让赵政认吕不韦为仲父,由吕不韦全权管理秦国一切军政大事。赵姬不像华阳太后,她本就没有那么大的野心。虽然太后御玺还是秦国最高权力象征,但是她直接把太后御玺给了吕不韦。

    赵政身边只有赵高一个贴心人儿,有心事他也只能跟赵高发发牢骚。不过赵高这两年变化不小,先前他一直给吕不韦报告赵政的行踪。自从赵政教训过他之后,他现在已经是赵政最值得信赖的心腹了。

    吕不韦在赵高口中得不到赵政半点儿行踪,好些次还被赵高故意诱导差点儿气疯。不过赵政知道此时的他离不开吕不韦,所以他是绝对不会跟吕不韦翻脸的。

    华阳太后心有不服,所以他把赵熊琪安排去了边境领兵。这个面子赵姬和吕不韦还是会给的,虽然这事儿也实在朝堂之上提出来的,但是赵政压根就没有决策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