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

第510部分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510部分

小说: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跟第一个女孩跳舞的时候没有什么,可没多会儿的功夫赵政跟前就围着六七个女孩。她们好像是在飙舞,又像是在像赵政展现她们有多漂亮。每一个女孩都特别会跳舞,而且她们都是族里最漂亮的姑娘。

    一个老人对李霓裳说:“这个小伙可是个抢手货,就是不知道那位姑娘有幸跟他在一起了。”

    另一侧的夏玉房也听到了同样的话,然后二人询问缘由,方才得知这里有这样的习俗。这里没有比武招亲,但是却一直沿袭着比舞招亲的习俗。若是等到一曲结束,被女孩选中的男人就会变成她的人。

    男人可以选择离开,但走之前必须要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这种习俗传承了那么多年,向今天这种情况所有人都是第一次遇到。

    六个族里的女孩同时看上了远道而来的小伙,小伙自始至终也没有表现出更喜欢谁或者不喜欢谁。

    六个女孩早就较上劲儿了,谁也不肯主动放弃。按理说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必定会有女孩会主动放弃这次招亲的。因为按照习俗,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招亲成功,找到如意郎君的女孩就要给其余同时招亲的女孩一些礼物作为补偿。

    得知真相的李霓裳冲向了赵政,与此同时冲向赵政的还是坐他身后的夏玉房。她俩几乎同时来到赵政身边,从彼此的眼神中得知了对方的想法。可这会儿她俩都不能走,因为他们仨已经被载歌载舞的人们给围在了中间。

    李霓裳跟夏玉房把这事告诉了赵政,赵政的脸色顿时就变得煞白。这种事他以前只是在书上看到过,却没想到自己竟然有一天会亲身经历。不过幸好他见多识广,知道该怎么解决如今这个局面。

    李霓裳提议,让赵政告诉那些看上他的女孩,就说李霓裳是他的娘子。这主意不错,可惜的是站在一旁的夏玉房不太乐意,毕竟她这会儿也在赵政身边。如果说李霓裳时赵政的娘子,那她算什么。

    夏玉房提议,让赵政告诉那些看上他的女孩,就说李霓裳跟她都是赵政的娘子。这主意更好,因为他们这个生活在水上的族人讲究的是一夫一妻。如果赵政已经有了两个娘子,那么就能彻底打消了她们把赵政招亲的念头。

    赵政刚把这话给说出口,看上他的六个女孩便七嘴八舌的争吵起来。她们都在叮嘱彼此应该放弃,然后表明自己不介意赵政有几个娘子。她们甚至还可以离开族人,跟着赵政他去那儿她们就跟到哪儿。

    你说说这事儿闹的,本来只是想跟大家在一起热闹热闹,却没想到最后竟然会惹来这么一档子事儿。

    赵政是彻底没话说了,最后还是李霓裳跟夏玉房帮他出了一个主意。这主意绝对能结局问题,只不过这主意有点儿损了。不过反正又不是赵政出的,他只不过是复述一遍别人说的罢了。

    赵政制止了六位女孩的争吵,然后告诉她们,他的确很乐意跟她们在一起。但是他只能带走一位姑娘,她们都很漂亮这让他很难做出选择。所以他想让她们自己商量,商量好了他就带谁离开。

    (本章完)

第837章 0144,孙武之后(五)() 
六个女孩先是一愣,然后争吵声比之前更大了。不过赵政没有给她们继续发难的机会,跟族长打过招呼便离开了。

    齐国有不少险峻山路,而这些地方多半住着人家。虽然他们过的很苦,但是他们知足常乐。大山里的年轻人全都搬了出去,不想走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坐在马车经过一道山路,赵政差点儿从马车上滑落悬崖。幸好两个车夫都是高手,不然再晚一步就全完了。

    齐国的风土人情赵政要了如指掌,而且他还要了解齐国的边界。不仅如此,连齐国军队驻防的地方他都要一一了解。

    每天休息时赵政都会把一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准备将来回到秦国之后将其整理成参考资料。

    百闻不如一见,一见不如亲手实践。赵政带着李霓裳跟夏玉房,用了一年的时间来了解齐国。除了了解到齐国曾经辉煌的历史,还了解到不少在齐国功成名就的名人。

    但时势不仅造英雄,英雄也照样可以创造时势。诸如齐国跟魏国这样曾经辉煌的一方霸主,如今却已经变成了不得不想秦国摇尾乞怜的弱者。血淋淋的例子摆在面前,这更让赵政明白弱肉强食的道理。

    秦国那些年也是这么走过来的,但是赵政没有亲身经历过那段时光。所以他不知道那段时光老秦人受过多少委屈,有多少老秦人战死沙场。

    老秦人从来都不怕死,更不怕敌人比自己人多。在战场上狭路相逢,永远是死战不退的一方胜出。

    那怕是敌众我寡,那怕是明知不敌。但是老秦人从不投降,也不会有一个老秦人会当逃兵。经历过百余年的战火洗礼,老秦人早已今非昔比。如今的齐国也是如此,早就已经不复当年的辉煌。

    赵政一直在沿着事先制定好的路线游历齐国,每到一个地方他就会逗留上个三五天。然后了解一下当地的民俗习惯,再看一看当地的经济发展到了什么程度。

    十七岁的赵政在齐国走了一年,几乎走遍了整个齐国。他见过不少仗势欺人的官家子弟,也见过不少见义勇为的好少年。

    由于行程原因,赵政在十八岁生日那天离开了齐国。不过他还是在齐国过的十八岁生日,本来他并不记得那天是自己生日。是夏玉房为他做了一个蛋糕,头天晚上忙活到大半夜,最终才将蛋糕做成。

    本来是想给赵政一个惊喜的,谁知道那天赵政起的特别早,刚好看到端着一个盒子走进他屋的夏玉房。

    当然不止夏玉房一个人知道给赵政过生日,从夏玉房口中得知消息的李霓裳也给赵政准备了礼物。

    这可是赵政第一次过生日收到礼物,而且还是李霓裳亲手做的。一对儿绣着鸳鸯戏水的锦囊,比一般锦囊小了一半,不过这锦囊系在腰间特别好看。

    李霓裳特意帮赵政把锦囊系在腰上,然后又从怀里掏出一只一模一样的锦囊,悄悄系在自己腰上。送之前她已经跟赵政说过,那一对锦囊他如果想要送人,就只能送给夏玉房夏姐姐。

    赵政倒是没有想到,李霓裳竟然这么快就改了口。按理说她比夏玉房大,夏玉房应该喊她姐姐才是。而她既然喊夏玉房姐姐,不正是默认了赵政先前对她做出的承诺么。

    赵政曾经向李霓裳承诺过,今后一定会娶她过门。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更何况他还是一国国君。

    如果当一个万人之上的国君连娶谁都决定不了,那岂不是还不如一个平头百姓。虽然赵政也曾有所顾忌,但更多的还是自信。他就不信这个邪,他真想娶谁的话,真会有人拦着不让。

    十八岁的赵政离开了齐国,然后驱车前往曾经是三霸之一的楚国。春秋九国之中唯有楚国实力最强,只可惜楚国遇到了一位庸主。如果楚国遇到一位明君,恐怕楚国的地盘早就扩充数倍了。

    二十岁时赵政命人送信回秦国,询问吕不韦他是否可以行冠礼。吕不韦在信中告诉赵政,普通人家的孩子到了二十岁行冠礼。他是秦国国君,处于慎重考虑,这事儿应该晚两年再说。

    收到回信的赵政丝毫没有动怒,因为他已经猜到会是这个结果。

    满二十岁的赵政不能行冠礼,不能行冠礼他就不会返回秦国。他不管吕不韦想出什么幺蛾子,反正不让他行冠礼他是不会返回秦国的。

    在楚国待了两年,赵政一行三人又去了寒国。周游列国的倒数第二站,在寒国待的一年时间让赵政受益良多。不过寒国的确不行,但寒国的弓弩绝对是天下无敌。尤其是那种射程长达八百米的强弩,有了它再去攻城略地都不过是小菜一碟。

    楚国之后是寒国,寒国之后是百越。

    南方各部落,联合在一起统称为百越,性质跟北方的匈奴差不多。不过他们跟匈奴人刚好相反,匈奴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百越人细嚼慢咽小酌慢饮,而且他们几乎不怎么吃大型动物。

    北方的匈奴人从不忌口,只要是打的到的东西他们都吃。南方的百越人就很讲究,他们吃东西的方式五花八门,让人看了就觉得头疼。

    走过那么多地方,路途中自然会遇到不少危险。但危险过后多半会有惊喜,比如在百越过江之时看到了万鲤跃龙门。

    他们在百越足足呆了一年,离开百越时赵政已经二十二岁了。

    二十二岁,离开秦国已经九年。

    九年间赵政不曾回过秦国,也不曾见过吕不韦或者赵姬。他也不想他们,反正他已经知道会是什么结局了。

    离开百越之前,赵政命人带给吕不韦带去书信。时隔两年他再一次向吕不韦提出行冠礼的问题,这一次吕不韦答应的很痛快。如果不是这样,赵政也不会这么火急火燎的赶回秦国。

    此次他回秦国危机四伏,所以他不能带上李霓裳跟夏玉房。虽然她俩一百个不乐意,但是这件事没有丝毫商量的余地。

    (本章完)

第838章 0145,一别九年() 
赵政派人给赵丹和赵灵儿捎去一封信,然后把这边的情况说了一下,然后让夏玉房跟李霓裳去赵国投奔赵丹。

    赵丹是赵国公主,有她在夏玉房跟李霓裳就不会有事。不过话说回来,赵政已经很久没有跟人家联系了,这一联系就是求人帮忙。不过好在赵丹并不在意,看到信的赵灵儿差点儿来找赵政。

    虽然已经跟赵政分开好几年了,赵灵儿始终对赵政念念不忘。每个月她都会给赵政送来几封信,信的内容不尽相同,但是所要表达的意思几乎一样。

    赵灵儿一直在跟赵政商量,希望以后可以去秦国跟赵政作伴。如果赵政是平头百姓,这么做倒没什么。

    关键是赵政乃秦国国君,而赵灵儿可是赵国公主。一个赵丹还不够乱,现在又加一个赵灵儿。如果这事儿被传扬出去,恐怕赵国的面子就让她俩给丢尽了。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一直都是赵政不得不考虑的。秦国终有一天要一统天下,这也一直是所有老秦人的夙愿。

    如果赵政有一天真这么做,又该如何去面对赵丹和赵灵儿呢。他们可都是赵国公主,如果倒是赵政灭了赵国,她们难道会不恨赵政么。

    有时候恨比爱给人带来的伤害更大,而仇恨可以让人丧失理智。如果将来真有那么一天,赵政自己能不能撑得住都是回事儿。

    普通百姓到了二十岁行冠礼,赵政则是因为吕不韦的一句话,然后行冠礼的时间往后推迟了两年时间。

    十三岁离开秦国,二十二岁返回秦国。

    九年不仅是单数的最大值,而且也是赵政人生最丰富多彩的九年。每天都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在不同的人身上学到不同的优点。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赵政已经不再是九年前的那个毛头小子,由内到外赵政已经彻底变了。

    先说言行举止方面,以前的赵政说话很冲。现在的他绝对不会这样,他不会跟任何人吵,更不会跟任何人发生冲突。

    因为那些都是最不明智的选择,也是一个人在情绪失控后的表现。

    情绪最能体现一个人有多少内涵,愤怒时不发火,跌倒时不抱怨,伤心时不自弃,高兴时不膨胀。

    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尤其是像赵政这般的年轻人。但赵政做到了,为此他还专门找地方训练自己。

    去酒楼给人当小二,为的就是可以拥有一个强大的心脏。不管客人是不是无理取闹,他都必须在第一时间给人道歉。不用管是不是他的错,没有人会关心这个问题。

    同事会很喜欢看热闹,老板会很担心他的生意,趾高气昂的客官会发飙,而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搞定这一切。

    菜盘子扣你脸上了别动手,笑着把脸洗干净了继续干活。

    面汤倒你脑门上了别激动,笑着把头洗干净了继续干活。

    有人扇你耳光了不要还手,对方扇你左脸那你就笑着把右脸也伸过去让他扇。

    不是所有人都能经受得住苦难,但一旦有人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人将来的成就一定不可限量。

    赵政从来不会多说一个字,尤其是在那大半年的承受力训练的时候。他每天都在抓狂中度过,想他堂堂一国之君,被人如此这般对待却不能发火。

    他必须做到不管遇到什么事儿都面不改色,那怕有人捅他一刀,那怕有人当众辱骂他。那怕有人把所有恶毒的话全都用在他的身上,他也必须要做到面不改色,而且还要做到心如止水。

    愤怒会让人失去理智,所以赵政必须用这种方法来控制愤怒。虽然他这些年没在咸阳,但是咸阳城所发生的一举一动他都清楚。

    比如吕不韦的那些破事儿,还有他的母后赵姬。这或许不能把责任全都推到一个女人身上,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能够保持清醒的人是少之又少。毕竟一个是自己的生母,一个是从小传授自己治国安邦之道的老师。

    三人行必有吾师,所以赵政从来都没拜过师。他从不单独推崇一家学说,自然也不拘泥于一家学说。

    集众家所长,汇百川之水,达天地之师。

    赵政孤身一人返回秦国,两位车夫均以被他派出去送信去了。如此长路当然有人担心,不过担心赵政的人已经先他一步去了赵国。

    李霓裳死活都不肯走,甚至还使出了女人的杀手锏,一哭二闹三上吊。只可惜这招对如今的赵政没用,用赵政的话讲,就算她死也要死在赵国。虽然直到他是为自己好,但听到这话的李霓裳还是有点儿伤心。

    夏玉房倒是特别懂事,根本就没用赵政劝说,她便主动提出赶赴赵国。毕竟她从小就在赵国长大,而且她还曾有过一个未完成的心愿。只是她不知道,当初那个向她许下承诺的小子还记不记得。

    很久以前,小女孩护着小男孩,面对一群流浪狗毫不退缩。不是因为她不害怕,而是因为身后的小男孩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