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

第555部分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555部分

小说: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好在姜子牙早已习以为常,所以才没被武吉的这一举动给吓住。武吉恳求姜子牙救他一命,姜子牙答应救他不过同样提出了一个条件。

    群号:487339425

    (本章完)

第939章 0072,渭水子牙(上)() 
    只要武吉拜他为师,那他就传给武吉一套秘法,有此秘法武吉必能躲过一劫。

    武吉二话不说便磕头拜师,而后姜子牙传授了他一套秘法。等到武吉回家之后,把这套秘法告诉了母亲。

    这套秘法武吉一个人完成不了,必须由母亲帮他完成。按照姜子牙所说,武吉现在床边挖了一个等人高深达四尺的深坑。然后在两头各点上一根蜡烛,之后他自己躺进坑里,然后让母亲在他身上撒上几把米面,接着用树枝杂草将他盖上。

    武吉在深坑里睡了一晚,第二天一早便又去渭水河找姜子牙了。

    从那天开始,姜子牙传授给武吉不少兵发韬略。这种事儿本就是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武吉好学也能吃苦,所以他能学到的本事着实不少。

    不过自始至终他都不知道,师傅先前让他那么做到底起没起作用。

    其实,在武吉躺进深坑睡觉的时候,身居深山的姜子牙便在当晚施展了道术。若不是姜子牙施展道术,单凭武吉睡在深坑是不管用的。

    …………

    时光飞逝,一眨眼半年就过去了。

    今日上朝散宜生向姬昌禀报,犯人武吉回家半年至今未归,所以他想请文王卜上一卦。看这武吉是不是畏罪潜逃,若真是如此他也要派人前去捉拿。

    文王为武吉占卜,看到卦象之后摇头叹息。卦象上显示武吉已经跳崖而亡,而文王也正是为此感到惋惜。

    武吉毕竟是过失杀人,按照西岐律法罪不容诛。如果武吉能够按时返回的话,文王是不会要他的命的。只可惜他惧怕接受刑罚,竟然选择了跳崖自杀。

    一听到武吉跳崖自杀,上大夫散宜生也觉得心中有愧。毕竟但是是他提议放武吉回家的,如果当时没有放武吉回家,或许他就不会跳崖自杀了。

    正当文王跟散宜生正在为此时感到悲伤之际,大将军南宫适前来禀报。一年一度的秋围已经准备就绪,只等候文王前往狩猎了。

    离开西岐七年,姬昌已经很久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了。这一次与其说是去狩猎,倒不如说是借此机会跟大家见上一面。

    姬昌又二十四妃,九十九子,还有一子在终南山云中子处修炼。如今伯邑考命丧朝歌,今日狩猎他所能见到的只有九十八子。除了这九十八子,还有跟随他多年的众位家将。

    姬昌骑马跃城门,身后是次子姬发,其余九十七子一同随行。而后是众位家将,以及西岐少许士卒。

    这本是一个让人高兴的日子,却让文王姬昌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途径灵台之时姬昌下马走上灵台,这一次他不为西岐百姓祈福,不为天下苍生消灾。他想为自己的儿子求一个平平安安,就便是转世投胎也希望他可以投一个好人家。

    姬发站在姬昌身后一言不发,看着父亲颤颤巍巍的把三根檀香放入香炉。等姬昌走到一边,姬发随后也抽出三根檀香点燃,然后放进香炉。

    往年秋围,最出风头的一直都是姬发。因为他从小喜欢舞枪弄棒,八岁时便可以独自骑马射箭。十岁时学习双刀,十二岁学习流星锤,十五岁弃刀练剑,只因为他哥哥最喜欢剑。

    一家人聚到一起,这一次姬昌没有急着狩猎,而是想跟大家多聊一聊。他从来没想过要起兵,但是他希望孩子们知道这些年朝歌都发生了什么。

    因为冀州候苏护没有给费仲和尤浑送礼,所以二人便挟私报复,让纣王逼苏护献女。最后苏护在朝歌城门写了反诗,而后纣王下令让北伯候崇侯虎征讨冀州。

    而后纣王纳苏妲己为妃,却逼死了东宫姜皇后。而后派人追杀两位皇子,两位皇子至今下落不明。

    后来又杀害老太师杜元铣,炮烙上大夫梅伯,挖去上大夫杨任的双眼,甚至还诓骗四大镇诸侯去朝歌。本意是向将四大镇诸侯一网打尽,最后群臣力保他西伯候幸免于难,却也被纣王囚在羑里城长达七年。

    北伯候崇侯虎不仅安然无恙,而且还因此得到了纣王的重用。若非如此,纣王又怎么会让崇侯虎负责建造鹿台呢。

    最可怜的是东伯侯姜桓楚和南伯候鄂崇禹,他俩一直被蒙在鼓里。姜桓楚死前已经知道了女儿姜皇后的事儿,但是他并未即刻离开朝歌,而是想要当场质问纣王。

    鄂崇禹不过是说了几句公道话,最后也被纣王连同姜桓楚一起砍了。现如今东伯侯由姜文焕接任,南伯候由鄂顺接任,他二人接任之后便相继起兵。而他们一直在等着西岐起兵,但是西岐不能起兵。

    说到这里,姬昌扫了一眼众人,轻轻摇了摇头。

    他一直都反对起兵,不仅仅是因为他答应过丞相比干,更重要的是他不想让西岐百姓身陷战火之中。

    成汤是纣王的成汤,西岐是他姬昌的西岐。他不过是西伯候而已,他要做的就是保证西岐的安慰。只要西岐百姓安居乐业,其他地方打成什么样都不归他管。

    如果西岐起兵,那么西岐百姓就会被卷入战火。先不说能救多少人,一旦起兵西岐今后就会有不少人因此而死。

    所以他下定决心绝不起兵,不管别人怎么说他都是这个态度。今天趁着所有人都在,他想把这个想法告诉大家。同样也是在提醒大家,不要想着起兵跟那些人遥相呼应。他们不顾治下百姓愤然起兵,最后遭殃的还不是他们治下的百姓。

    若按照姬昌的观点,莫说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就算是伤敌一万自损八百也是不划算的。他这个人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他是周文王不是纣王,他要负责的是西岐而不是整个成汤。

    而且,就当前的形势来看。东伯侯跟南伯候的起兵并未收到成效,而且这还是纣王三面树敌的前提下。闻太师北征七十二路诸侯,到现在已经打了十多年了。若是闻太师有一天北征归来,打赢他们不过是时间上的问题。

    群号:487339425

    (本章完)

第940章 0073,渭水子牙(中)() 
    当然,纣王也不是高枕无忧,这几年天灾不断很多地方颗粒无收。导致各地出现了不少灾民,尤其以北伯候崇侯虎的辖地灾民数量最多。

    但是崇侯虎一直用的是铁腕手段,不少灾民根本就没有机会离开崇侯虎的辖地。他们大多数都被崇侯虎给抓去当了苦力,死了就直接填作地基。这种事每天都在上演,不过现在还没有人站出来收拾他而已。

    姬发闻言一把抽出佩剑,然后对姬昌说道:“父亲,你可给我派一万精兵,孩儿一定取了崇侯虎的项上人头。”

    听闻此言姬昌眉头一皱,然后摆了摆手示意姬发坐下。他先前可没想到会是这种结果,别看刚才姬发不过是一时冲动。但是他身为西岐下一任王位继承人,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很多人。

    况且他还有个二哥的身份,长子伯邑考不在了,他这个次子就成了老大。若是真让姬发随心所欲,恐怕今后西岐将永无宁日。

    “王爷,是不是觉得二公子有些偏激了?”

    眼瞅着姬昌正在走神,坐在一旁的散宜生小声问道。

    回过神来的姬昌点了点头,他跟散宜生认识这么多年,即使他不说有些事散宜生也能看得出来。其实他对两个儿子都很满意,不过这两个孩子的做事风格大相径庭。一个稳如磐石,一个烈如疾风。

    不管是战是和,姬昌都打算将位子传给长子伯邑考。第一是因为长幼有序,传给长子是天经地义的事儿。第二则是因为伯邑考性情温和,遇事不会像次子姬发这样意气用事。

    “宜生啊,你说我是不是老了?怎么每次听到有人要打仗这心里就不舒服呢?”姬昌对散宜生说道。

    散宜生闻言笑了,过了很久才说道:“不知道王爷是否记得,咱们西岐上一次打仗是什么时候?”

    姬昌听闻此言楞了一下,随即笑着指了指散宜生。果然是知他者非宜生莫属,的确是因为他已经很长时间没打过仗了。

    不仅散宜生能猜出姬昌的心思,就连大将军南宫适也同样看出了他的担忧。姬发如此战意十足,对一直不肯起兵的姬昌而言可并不是好事。

    将佩剑归鞘,姬发坐回原位扫视全场。大部分人都在盯着他看,就好像他脸上开了一朵花似的。唯有一人向姬发投来的赞许的目光,即便是姬昌发现了她也不敢出声训斥,因为她是姬发的祖母,是姬昌的母亲。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既然年轻一辈有如此豪气,作长辈的又岂能不高兴呢。

    大家聚在一起吃了顿团圆饭,姬昌身侧一直空着一个位置。位置上摆放着一双碗筷,虽然一直没有人坐,但是每个来给姬昌敬酒的人,都会对着那个空位敬上一杯。

    等到众人散去之时,姬昌身侧空位上已经摆满了倒满酒的酒杯。最后一个来敬酒的是姬发,姬发给姬昌倒了一杯酒,然后拿起了一旁的酒杯一饮而尽。

    他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给那个空位敬酒,而是一次又一次的拿起别人放在那里的酒杯。双手端起举过头顶,然后一饮而尽。

    散宜生和南宫适看到此景竟是热泪盈眶,而姬昌此时更是老泪纵横。若伯邑考有在天之灵,看到这一幕想必也会感到欣慰的。

    以前都是他在保护姬发,从这一刻开始,以后便是姬发替他履行未完的责任了。

    姬昌带着众人狩猎,却突然听到有人在远处唱歌。歌声虽然听不太清,但是他听到了一句洗耳不闻亡国事。

    对于熟读典故的姬昌而言,对这句话可算再了解不过了。由此他便可以断定,在这山中必有隐士存在。

    散宜生不知文王为何突然变得兴奋,而且还非要在这山中徒步而行。闻听散宜生不曾听过洗耳不闻亡国事的典故,姬昌一边走一边向他娓娓道来。

    上古时期,帝尧以仁德治理天下。他按照仁德之理,打算将帝位传给一位大贤之人。所以他便开始四处寻访,希望可以遇到一位大贤之人。

    有一天,他在一条河边看到一个人。看那人将水瓢放在水里,然后不停的旋转水瓢。帝尧便上前询问缘由,那人的回答让帝尧赞叹不已。像他这般无欲无求之人,不正是帝尧一直苦苦寻找的大贤之人么。

    于是乎帝尧对那人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打算将帝位传给那人。而那人听完之后捂住了耳朵,然后径直走向上游,蹲在河边开始不停的洗耳朵。

    过了一会儿,有人牵牛来河边饮水。放牛那人就问这人,为何要在这河边洗耳朵。这人就说他的耳朵被凡尘俗世所污,所以需要清洗干净。

    然后放牛那人便牵着牛去了上游,帝尧看到有些不解,然后就问那放牛的。放牛的回答让帝尧受益匪浅,他说那人洗耳朵把水弄脏了,他不想让脏水在污了自家的牛。

    姬昌正在给大家讲这个典故,而散宜生却总觉得这个声音好像在哪儿听过。于是他便循着声音找去,还真让他看到了一个熟人。

    散宜生并未惊扰对方,而是赶紧回来向姬昌禀报。

    散宜生说:“文王,您猜我看到谁了?”

    姬昌闻言摇了摇头,散宜生道:“您还记得在城门口误伤守门士卒王相的武吉么?”

    姬昌笑着点了点头,然后一脸诧异的问道:“你怎么突然想起提这事儿了?武吉不是都已经跳崖自杀了吗?”

    散宜生有些尴尬的摇了摇头,沉声道:“可是我刚才的确看到了武吉,不信我现在就把他给叫来?”

    在姬昌略作犹豫的同时,散宜生已经让人把刚才那个唱歌的人给带了过来。虽然已经过去很长时间了,不过姬昌依然记得武吉的样子。他对武吉还活着这件事大为惊讶。

    若说是他算出了根本就不可能,可若是说武吉死而复生就更邪乎了。这个问题姬昌已经找不到合理的解释了,所以他只能询问武吉。

    群号:487339425

    (本章完)

第941章 0074,渭水子牙(下)() 
    虽说武吉跟姜子牙学了这么久的本事,但是他这个人骨子里还是胆小怕事的性格。根本就没用姬昌逼问,武吉就把一切实话都说出来了。

    从他是如何遇见姜子牙开始,一直到姜子牙让他躺在坑里。武吉一五一十说出了实情,这倒让众人大为赞叹那位高人的手法。

    武吉向姬昌介绍,那人姓姜名尚字子牙,绰号飞熊。

    一听这话散宜生眼睛一亮,急忙跟姬昌小声嘀咕了几句。前段时间姬昌在灵台梦到长有双翅的白虎,而那长有双翅的白虎即为飞熊。如今那位高人绰号飞熊,散宜生可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巧合。

    姬昌一听散宜生说的很有道理,于是便让武吉头前带路。武吉先把姬昌等人带去了渭水河边,然后又带着他们去了姜子牙住的地方。只可惜姜子牙早已不知去向,姬昌这一次扑了个空。

    而后姬昌等人返回西岐,姬昌对此事十分挂心,回到西岐便找来上大夫散宜生商量。既然他们已经知道了姜子牙是位高人,那么他们就应该想办法把这位高人请到西岐。

    既然文王有此想法,散宜生当然会鼎力支持。他提议文王斋戒三天,然后第四天一早再去渭水河。

    这么做自然是为了表明诚意,毕竟那人略微指点就能让武吉躲过一劫,所以散宜生不相信姜子牙会不知道他们在找他。

    若是果真如此,他们找不到他就只有一种解释了。那就是对方不想见他们,或者说是对方在故意考验他们。

    姬昌听了散宜生的提议,在西岐斋戒三天,而后第四天一早便离开西岐赶去磻溪渭水。

    看到渭水河边有一老叟正在钓鱼,于是姬昌便上前询问,是否见到了一个叫姜尚的隐士。钓鱼老叟笑着摇了摇头,于是姬昌便带着散宜生继续在河边等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