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

第762部分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第762部分

小说: 那些年西游的兄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山以后李修缘在集会上打过气球,用那种气枪打的。五块钱十发全中了有份大奖,每次李修缘都能拿走老板准备的大奖,是一个毛绒玩具熊。

    大和尚曾经培养过他耍暗器,飞镖刺穿手腕粗细的树枝。他从五岁就开始练了,到现在他也不知道能穿透多粗的树枝,因为他从未这样试过。

    二十米的移动靶,李修缘只用了六秒时间用来开枪。不仅是李紫嫣一家三口惊呆了,在一旁的射击场工作人员也惊呆了。监控室里的工作人员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再三放大感概的视频监控,想要看清楚刚才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儿。

    六秒时间十发子弹,这在其他人看来已经是很恐怖了。但这还不是最恐怖的,最恐怖的是移动靶上只有五个弹孔。

    报靶员的第一反应就是脱靶,十发子弹五个弹孔,脱靶才是最合理的解释。但在经过他二次确认以后,报靶员的脸色变得一些血色都没有了。

    他是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十发子弹五个弹孔,五个弹孔每处都是两发子弹一个弹孔。

    当报靶员说出一百环的时候,他自己都能感觉到声音里带着颤抖。

    二十米移动靶是如此,五十米移动靶还是如此,二十个飞碟全中,一百米固定靶只有一个弹孔。

    在他们看来,李修缘根本就不是人,但是在李修缘看来,这样的成绩似乎很一般嘛。要知道,大和尚为了训练他,可是经常让他把雪糕棒丢进十米外的啤酒瓶里呢。

    莫说是十米开外,就算是放到一米远的地方,大多数人也没有办法把雪糕棒丢进啤酒瓶里。

    后来大和尚就更过分了,直接让李修缘蒙上眼睛去丢,一次丢不进去就罚他一天不准吃饭。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使得李修缘有了打野味儿填饱肚子的本事了。

    虽然这个结果让人难以接受,但他们可都是亲眼所见,再诡异也是真的。李紫嫣跟谢翠兰还没回过神来,李召就已经想明白了。

    刚才李修缘一直不肯出手,原来不是因为他不会玩儿,而是他怕自己的表现太惊人了。

    离开射击场,李修缘一行人在展览区转了一圈。那里不仅有各式机枪和手枪,还有不少自动和半自动步枪。

    手枪的弹夹容量一般为七发,步枪的弹夹容量一般为三十发,机枪的弹夹容量可就惊人了。少则七八十发,多则就要看一联弹夹有多少发子弹了。

    不管是哪种武器,射击时都会产生后坐力。设计巧妙的会通过枪械自身减缓后坐力,但机枪的后坐力几乎没有办法减缓。

    从北方国际射击场离开,李修缘打算在这儿跟李紫嫣一家三口告别。既然他们都把话说清楚了,那他也就没必要再给他们添麻烦了。

    本来就是为了帮李紫嫣的忙,现在李紫嫣已经没事儿了,他们也该分道扬镳了。

    至于谢翠兰说的那事儿,李修缘到不觉得李紫嫣需要跟着他。毕竟她自己也出过两次远门,而且她也接受了三年的药物治疗。

    跟人一起作伴旅行,好处自然是有的,不管到哪儿都有个伴。但是对于李紫嫣的情况而言,李修缘觉得她还是一个人比较好。

    她有出远门的经验,所以并不需要为她的安全担心。只要她不去那种无人区,安全是有保障的。李修缘要走的地方很多,有些地方并不是所有旅行者都愿意去的。

    这段时间他走的主要是中部地区,这里人口稠密风景如画的地方不少。等到他往西走的时候,才是真正要吃苦头的时候。

    反正就是综合所有的因素吧,李修缘建议他们再考虑一下。而且在他看来,李紫嫣最好还是跟好闺蜜在一起。

    那怕真是要出远门的话,能找几个关系不错的女孩一起是最好了。毕竟跟着他有些不太方便,有个头疼脑热的照顾起来也不方便。

    李修缘之所以会这么说,完全都是为了李紫嫣好。即便李紫嫣不能理解,他也希望李召和谢翠兰能够理解。

第1410章 0115,银山塔林(中)() 
如果他们听到这些话后,还是觉得李紫嫣跟着他比较合适,那他也不会拒绝。他会把李紫嫣当成自己的姐姐一样对待,等她什么时候想回来了,他一定会亲自送她回来的。

    听了李修缘的话,李召和谢翠兰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李紫嫣倒是没有生气,或许是她知道李修缘还要在帝都待上几天的缘故。

    李修缘让他们好好考虑一下,也可以让李紫嫣给自己的旅行做一下行程攻略。看一看她都想去什么地方,或者说是打算去多长时间。

    反正他三五天还离不开帝都,所以他们可以慢慢考虑这件事儿。如果决定让李紫嫣跟他走了,就在他离开之前给他打电话。

    虽然李紫嫣嘴上没说,但是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李修缘说的那些话有些不满。在说那些话的时候,李修缘就已经想到了这一点。

    毕竟他也不是个喜欢替别人操心的人,如果让李紫嫣跟着他的话,那他岂不是就要对李紫嫣的父母负责了。

    一个人独来独往多好,饿了就找东西吃,渴了就找东西喝,困了想睡哪儿就睡哪儿,睡醒了继续赶路。

    目送李紫嫣一家三口驾车离开,李修缘赶往了最近的公交站点,然后在距离市区偏远的地方下车。

    花别人的钱住那么贵的酒店没问题,花自己的钱他可舍不得住那么贵的酒店。对李修缘而言,一晚上五十块的宾馆就算是很奢侈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修缘坐车来到了明十三陵,既然已经来到了平昌区,怎么能不来看看这世界上最大的陵园建筑群呢。

    明朝一共有十六位皇帝,有两位皇帝葬与别处,一位皇帝下落不明,剩余全都被安葬在了此处。

    事实上,李修缘一直都特别好奇,皇帝的陵园跟老百姓的到底有什么不同。难不成就是单纯的地方大一点儿,陪葬的东西多一点儿么。

    直到他参观过明十三陵以后,才真正明白了这其中的差别。

    而且,他还在参观明十三陵的生活,遇到了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人。那个人跟他一样是游客,只是对方跟其他人都不一样。

    明十三陵对公众开放的区域不多,大部分地方还处于封闭状态。李修缘参观了所有开放的陵园,在参观第二座陵园的时候遇到了李飞。

    吸引李修缘的不是李飞的长相,而是他在陵园里说的一番话。导游在给大家介绍明十三陵的情况,并且详细的介绍了埋葬在这些陵园里的皇帝以及他们的生平。

    李飞向导游提出了一个问题,让被埋葬的人重见天日,然后展示给所有人看。组织更多人来这里参观,这样做到底对不对?

    导游的回答很肯定,这些都都是文物,发掘和保护文物当然是没有错的。

    李飞又问导游,如果站在这些皇帝后代的角度考虑,是否会觉得这样做合情合理?

    导游一时有些语塞,好像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问题了。不过大家对这个问题并不感兴趣,所以并没有因为这个问题影响游览。

    但李修缘觉得李飞提出的问题很新颖,或许那位导游还是第一次经历有人向她提出这样的问题。

    当李修缘跟李飞交谈的时候,他才发现李飞这个人比他想象中还要有趣。

    以前人们常说,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一抓一大把。

    而现在的人们喜欢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还真不多。

    李飞似乎是遇到知音了,很迫切的跟李修缘谈起了他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不仅仅是那一个问题,在他看来有很多事情都大有问题。

    比如,高速公路的最高限速是一百二。

    这个规定很合理,因为十次意外九次快。因为超速造成的车祸一点儿不必酒驾来的少。但是他很奇怪一个问题,既然高速公路规定的最高时速才一百二,不就是说车子最快只允许跑一百二么。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所有的轿车都码表会标注到二百四甚至是三百二呢。

    既然最高时速只能跑一百二,为什么不让生产汽车的厂商,在生产汽车的时候就把最高时速定到一百二呢。

    现实中这样互相矛盾的问题有很多,而且这种问题正在一点点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到现在的有一部分人开始重视起这些问题。

    李飞又给李修缘举了一个实例,社会出现一种新的市场模式,配套的监管规定并不会马上出台。而是会等着这种市场模式出了问题,才会紧急出台相应的措施,或者说是开始补救。

    例如,近些年来十分盛行的网约车和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确给人们带来的便利,解决了地铁和公交触及不到的最后一公里。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在这件好事的背后,是占用大量公共资源的恶略现象。

    报废的网约车堆积如山,甚至被人丢到马路上或者是河里。很多人说是因为素质问题,因为一部分人的素质太低的缘故。

    事实上,在扫码即走的网约车出现之前,市场已经出现了有利于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共享单车。只不过它们跟后来的共享单车不一样。

    它们都有固定的存放车位,而且是必须办理实名登记以及缴纳一笔押金的。而这一类的共享单车,是由当地的市政部门统一规划的。

    它们不会随处可见,只存在于人流量比较大的地方。比如商场,公园,车站等地方,在方便所有人出行的同时,也不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恶意侵占。

    很多人并不明白什么叫公共资源,在一座城市而言。所有属于共有的区域,都可以被称之为公共资源。

    比如马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城市公园和广场,火车站广场等等。

    李飞跟李修缘说的很详细,就共享单车这个问题,李飞已经为此做了大量的调查。事实上,共享单车根本就不需要无处不在,它本身就需要有一定的约束性。建立固定的存放点,形成一套独特而又健全的管理体制。

    只有这样,共享单车的出现才不会弊大于利。

第1411章 0116,银山塔林(下)() 
而对于网约车,李飞有两个跟常人不同的观点。其一是他很认同网约车的出现,因为有了网约车,制衡了出租车一家独大的局面。其二是他很不认同网约车的管理方式,自打网约车出现以后,有不少人深受其害。

    先说他认同网约车的出现,李飞曾经去过不少城市。好的出租车司机他见过不少,气得他压根疼的出租车司机也见过不少。

    一看他是外地人,张口就要加价一倍,爱走就走不走拉倒。甚至有些出租车,上车前是一个价,到半路了又是一个价。如果你不答应加价,对方会让你结账下车,把你丢到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

    自从网约车出现以后,出租车没有了一家独大的特权。而且对出租车行业带来了不少的冲击,毕竟出租车司机是需要给公司叫份子钱的,而网约车只需要办理手续,其他的什么都不需要。

    而且在网约车出现的前期,几家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做起了赔钱赚吆喝的买卖。很多人都做过免费的网约车,用那几家公司发的红包或者抵用券来支付车费。

    至于网约车的自身管理和监管方面,李飞早就看不下去了。

    网约车的入门门槛太低了,而且没有一整套管理体系,所以才导致的网约车和网约车司机参差不齐,网约车公司根本就不知道他们的详细情况。

    这就像是一家从事出租车行业的公司,他们不仅要弄清每一位司机的详细情况,而且还需要对他们进行定期培训。

    尤其是最近发生的几次意外,李飞在网上看到了三种不同的声音。一种是想要一棍子打死网约车的,一种是网约车的死忠粉,还有一种是抱着客观公正的态度,希望监管体系和自身管理体系都能够提高的。

    这一点李修缘跟李飞的观点完全一致,古人有句话说的好,叫存在即为合理。

    既然网约车市场可以如此盛行,就说明有很多人需要网约车。但也有一点,网约车不能完全取代出租车,网约车市场要想出租车市场一样行程一套监管体系。

    比如说,一个地区的网约车数量要有所限制,而且这个数量还要根据出租车的保有量来进行调整。

    还有就是网约车司机的培训,不能只是简单的走一走程序就算完事儿了。

    事儿没摊到谁身上,谁都会说没什么大事儿。就好比昨天李修缘才看到的那段视频,一辆私家车连续三次挡住了后方的消防车。

    前方的其他车辆都让行了,只有这辆私家车一直挡了消防车两个路口。这名私家车司机绝对不会没有听到消防车鸣笛,也绝对不会没看到后面的消防车。

    可是他就是不让行,一直过了两个路口才让出超车道,甚至有故意阻挡消防车的嫌疑。

    或许这名私家车司机会觉得这没什么,可如果着火的是他家呢?他的一家老小全被困在的家里,大火还在不停蔓延,他们都在等着消防车来救命呢?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他或许在听到消防车鸣笛以后马上就让道了。

    交规中有明文规定,私家车必须让行消防急救和执勤鸣笛的警车。即便是在等红绿灯的时候,他们也可以直接让行。如果是因为让行造成了闯红灯,是可以提出行政复议的,而这种情况是不会被当做闯红灯处理的。

    李修缘走了这么多地方,还是第一次遇到跟他观点相同的人。而且他每到一个地方的时候,总会在那里认识的人阐述他的观点。

    即便是没有人支持他的观点,他依然要跟对方阐述自己对这些事情的看法。原因无外乎两点,第一是他希望更多人思考那些问题,第二是他想让更多人去关注那些问题。

    凡是都有利弊两面,如果把利弊设定为十分的话,那么七比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赞同这件事。九比一的时候,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会赞同这件事。但这并不能忽略了那十分之一,毕竟那十分之一如果落到任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