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1257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1257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到柴桑,再取道桂阳转赴泉州。这一路因为有张氏商队身份的掩护,到是谁都没有惊动到。荀彧这时总算是轻松不少,每天都是优哉游哉的坐在车里观赏沿途的景色。荀彧人到桂阳时少不了要和徐庶先打打交道,这一见面荀彧心中暗自惊叹,张仁是从哪里找来个这么厉害的角色?而且桂阳这时经过了数年的开发,繁荣程度在荆南四郡中首屈一指,荀彧与徐庶见面还碰上过刘备帐下的糜竺、孙权帐下的吕范来找徐庶商议今年的贸易计划,不外乎想购买多少多少的军需物资并且讨价还价个不停。当然,荀彧还不敢露面,都是躲在屏后偷听的。

    此刻车马商队走在桂阳往泉州的路上,荀彧在观赏景色之余心中亦暗想道:“以农为本,以商富国,世清的这个想法确实大有利处啊。想我荀氏一族借鉴此法,在中原一带可谓是首屈一指,已经没有哪个家族能比拟得上,但是真和张仁和张氏比一下,似乎还只是学到了一点皮毛而已……没办法,当初世清留下的书简全都毁于一旦,我也只是靠他留下的那些旧日政令来令族中人试行而已。”

    闲话少说,荀彧于建安十七年的夏六月抵达泉州。泉州太守刘晔闻讯急迎出城,这对昔日曹操手下的谋臣见面之后少不了一番唏嘘感慨。迎入馆驿之后,刘晔急命人去夷州请张仁赶来泉州与荀彧见面。

    “你说什么!?荀公已经到了泉州!天啊!快去给我备马备船!”

    张仁这会儿正呆在家里和蔡琰、婉儿卿卿我我的好不自在,一闻听此讯立马蹦起来老高,兴奋之中就差没哭出来了。

    “牛人啊!三国中玩内政能和诸葛亮相提并论的牛人!”

    话不多说,张仁用最快的速度赶到了泉州。昔日的这对许昌尚书府老搭档这一见面,头一件事就是安排酒宴以示庆贺。

    如何庆贺,如何欢喜,再去多说已经没有了意思。直到双方都平静了下来,张仁便找到荀彧认真的去谈些正经事。

    淡酒小菜,对席而坐。三杯过后,荀彧先开了口道:“世清,我这一路可长了不少的见识啊。你手中的几座州郡,单以富庶而论只怕已经远超中原。昔日人称为‘三年境内丰’的浪子张仁,果然是名不虚传。不过我现在很想知道,你接下来是打算怎么做?曹公称公在即,你是不是真的有办法去阻止?”

    张仁摇摇头道:“没有办法。而且一如前言,曹公称公一事,我也并不想去阻止。就我个人而论,曹公称公,其实也是他应得的。”

    荀彧纵然有些不满,却也不得不长叹了口气道:“也罢……那之后呢?在此之后你是打算怎么做?”

    张仁晃了晃酒杯,微笑着反问道:“荀公,你久在许都,又常入宫庭面见圣上,对整个许都的情况如何应该了如指掌吧?”

    荀彧道:“这个自然。许都初定之时是你我同心规划,而你走之后几乎全是出自我手。嗯?你问这个是想干什么?”

    张仁笑道:“当然是不干好事。荀公,上次相会之时因为我还不知道你心意如何,所以有些话我还不敢明说出来。现在你既然已经到了我这里,我心里的打算也该向你全盘拖出了。”

    荀彧心中一动,隐约中有猜出张仁的想法,只是还不敢确定,于是低声问道:“你这个臭小子,到底是想干什么?难道说……”

    张仁亦凑近些许低声道:“看样子荀公你已经大致的猜测出来了……不妨试言一二。”

    荀彧道:“你该不会是想暗中派人潜入许都,然后……把圣上救出许都!?”

    张仁面色一凛,轻轻点头道:“然也!其实在许都周边早已经有我安排下的暗庄死士,为的就是这一天。”

    荀彧默然摇头道:“胡闹!世清你怎么想事情想得那么简单,这事也太不切实际了吧?许都作为汉室新都已经有近二十年,往日在我的苦心经营之下守卫那是何等的严密?宫殿之中更是如此。况且宫殿禁军都是曹公的精锐心腹,平时连我的命令都可以不用听从,对圣上的监视更可以说是寸步不离,又怎么能救得出来?若是稍有不慎,圣上性命堪忧,你我反为大汉罪人矣!”

    张仁道:“可是不救圣上出来……”

    荀彧想也不想就打断张仁的话道:“就算你能救得出来又怎么样?如我一般千里奔波潜逃到你的这夷泉两州吗?圣上身躯娇贵,又怎么能经受得起?况且曹公一道檄文下去,你我反为劫君之贼,天下诸候必兴兵讨伐,你辛苦打下的三州之地全都要讨诸流水。”开什么玩笑?救献帝出许都?张仁真是不要命了吧?

    荀彧的担心自然不无道理。要救献帝本身就很难不说,中间又要经过刘备和孙权的领地。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可是各方诸候都垂涎三尺的买卖,一听说献帝有可能会到自己的领地还不玩命一样的捣蛋坏事?

    张仁哈哈一笑:“荀公,你能不能听我把话说完?我可没那么笨的……”

    张仁笑着说完这句话,起身取来一幅大汉疆域图在桌上摊开,指点着图中道:“荀公你看,这一大片都是曹公的地盘,可以说大汉疆域他已经掌控了一半以上;喏,这边的是孙权的,却还是这么小小一块。双方的实力可以说差异极大,但是就爵位而言这二位却是相同的——曹公是武平候,孙权是吴候……”

    荀彧白了张仁一眼,摆摆手道:“你这个张世清,喝了两杯就喜欢罗里罗嗦的毛病还是没改掉啊。直接说要点行不行?”

    张仁呵呵一笑:“荀公你也心急了些。其实我是想说,不论这几个的人占据的领地大小、功绩高低与否,真正的官职爵位的授予并不是听由当今圣上裁处,而是出于曹公的手笔。荀公现在不妨回想一下,当初曹公初迎圣驾至许都时,手中仅有兖、青两州,却能够直接升任为大将军、武平候,而当时已经雄霸河北的袁绍朝班尚在曹公之下。为何会如此?”

    荀彧道:“自然是近天子之便……嗯,我想起来了。那个时候袁绍兵强马壮,但袁绍本人却以朝班在曹公之下为耻。曹公当时四面环敌,实在不宜与袁绍争锋,所以就把大将军一职让给了袁绍来安抚其意。世清,你这个想以外力逼迫曹公的想法,有这个前例在先,似乎不是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嘛!”

第2052章 设计() 
    张仁翻了个白眼,他想说的不是这个,荀彧却显然会错了意。干咳两声后张仁道:“荀公,其实我认为曹公敢代天子随便加封官职爵位,就是因为他的手中掌控着当今圣上。以前没有多少实力就能身居高爵显位是如此,今日实力强盛敢进爵国公也一样是如此。圣上的安危就掌控在他的手中,曹公一句话过去圣上又岂敢不从?说起来圣上也是无可奈何,为了保存汉室皇族的传承,不得不如此隐忍。万一真的把曹公惹怒了,来个废立之举,甚至……唉,那汉室可能就全完了。”

    荀彧黯然点头道:“你说得没错……往日里我多入朝堂与圣上见面,以我观之,圣上其实并非昏庸之人,实在是权不在手难成其事。”

    张仁道:“如今曹公欲称国公,除了本身占据天下半数,实力之强无人能及之外,圣上在其掌控之中也是曹公能有恃无恐的主要原因。今日称公事成,明日称王只怕也一样是势在必行……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把圣上救出许都,脱离曹公的掌控那会如何?”

    荀彧捋了几下胡须,点头道:“若真能如此,曹公在官职爵位上便不能在如以往那般为所欲为。若他敢自立为王则视为叛逆之举,人心必失。而且加之圣上已不在其手,圣上便可下诏,号令天下讨伐叛逆……这不是给了你和曹公最后翻脸最好的借口吗?介时你大可名正言顺的断绝与曹公的互市往来,同时以忠汉之臣的身份,大量供给各类军需给刘备与孙权,再联合事成之后的西凉马超,三路齐进之势必成。曹公虑及于此,便不敢再『乱』来了。”

    张仁伸手抓头,不置可否的应道:“差、差不多吧……”差不多个鬼!和张仁的想法实在是相差万里。

    荀彧道:“事虽可行,但是想救圣上出来真的太难了。或许你我合力之下严密布置,是能够救圣上离开许都,但是想把圣上安全的送到夷泉来……太不现实了些。”

    张仁笑道:“荀公,我可一直没说过要把圣上弄到我这里来吧?挟天子以令诸侯?这种事着实不适合我。再者我的三州必竟是偏远之地,圣上来此就势必要新立都城。自古都城又岂有立于偏远之地的道理?”当然不适合!张仁的三州之地行政方式与旧式的汉庭相差可不是一点半点,万一真的把献帝给弄到这里来,指不定得闹出多少麻烦事。献帝可是个一心想重掌皇权的人,到了这里给张仁捣上些『乱』,张仁真会哭都哭不出来了。真要那样,张仁想不学曹『操』都难。

    荀彧也『迷』糊了:“那你到底是作何想法?”

    张仁道:“很简单啊!圣上身娇体贵,经不起长途奔逃,而我也没打算让圣上逃出太远,不能让圣上离开中原要地。所以——我打算在救出圣上之后,就直接送去刘备那里。至于新都,不妨就在襄阳或是江陵中选取一个。”

    “啊——!?”

    荀彧瞪大了双眼望定张仁,细思许久之后才指着张仁道:“张世清呀张世清,我突然发觉你比起十年之前,着实不知已经阴险了多少!你这一招一但事成,那到底掺杂了多少的诡计在里面?”

    张仁楞住半晌,他想这样做哪有什么诡计不诡计的?说穿了张仁这样做其实是想同时压制住曹刘双方的野心。

    曹『操』那边不用解释太多,只要献帝没在曹『操』的手上,曹『操』就不能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很多的事办起来就会名不正言不顺(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翻翻书,不管是志还是演义,曹『操』出兵攻打哪里基本上都是以“为国家平叛逆”这个名义的。在汉室还没有灭亡的情况下,出师有名无名可是件很重要的事。不要拿现代人的观点去看哈),而日后曹『操』称王的事也有可能就此制止住。至于什么外姓自立为王,在那个年代可是件会引发公愤的事,引发出太多的不利因素。别说张鲁这个二百五,他想称王还想通过刘备的保荐(咳咳,这个是演义中的情节来着,正史中是阎圃劝阻了下来)。

    至于刘备,张仁只怕在这个时候比谁都清楚刘备心底的野心,刘备那可是一直都想当皇帝的人。两个儿子一名封,一名禅,合起来可就是“封禅”,这或许已经能够解释很多事了。但是不管刘备的野心如何,刘备可一直都是以汉室宗亲的身份来拉拢与壮大实力,要是刘备想当皇帝而对献帝作出什么不该作的举动的话,那就前功尽弃。当然,也不排除一些其他『乱』七八糟的因素而导致献帝让位给刘备的事,不过从大局上来看,只要献帝还在一天,刘备就绝对不敢这么做,最多最多也就是弄个王爵来当当。话又说回来,刘备称王却要比曹『操』称王“合理”一些,再怎么说刘备是刘姓的“皇室”子弟,刘姓子弟称王不会犯什么众怒。而且张仁相信,只要诸葛亮在刘备的身边,在刘备没有真正的建立基业,有称王的资本之前,诸葛亮也从大局出发来劝阻刘备的。总之简单点来说,张仁想把献帝安置到刘备那里,就是在制止住刘备可能想称帝的野心而已。再有一条,真正想救献帝出来,单凭张仁手上的人可能根本作不到,必须要借助刘备手中的一些人才有机会。

    还有一个孙权,张仁在这方面都懒得去理会。在历史上孙权一直没有称过公,直到刘备称帝后,孙权为了保全自身还向曹丕举国称藩,就这样连公都没当就直接到了魏属的王爵。这种墙头草最会见机行事,稍有不利的事就绝对不会去做。在这种单纯的政治面上,孙权绝对会很老实的观察动静。

    不过这些话张仁现在也实在不好向荀彧明说出来,真要解释只怕也很难解释得清。抓了半天的头皮,张仁稍有些尴尬的向荀彧反问道:“我的诡计?荀公不妨试言一二。”

    荀彧道:“你这一招一但事成,除去能够阻制曹公日后称王之外,至少还有好几个计掺杂在里面。首先便是一个嫁祸之计,把圣上送去刘备那里,曹公必然会以为救圣上出许都一事是刘备定的计,继而迁怒于刘备,对你反到不会留心什么,继续装聋作哑之下你与河北的互市贸易不会因此而断绝;其次便是驱虎吞狼,哦,应该说是二虎、甚至是三虎竞食,挑起曹刘孙三家之间对圣上的争夺,对你这里便愈发不会留心。要是我没有猜错,圣上若是真的在荆州立都,你一定会在暗中全力相助刘备保守荆襄,然后维持三家间的平衡局势吧?”

    张仁再次楞住,荀彧说出来的这些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过。而且因为这件事一直是张仁心底的一个大胆的想法,所以也从来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说到底张仁的想法只是先尽可能的保持着汉王朝政局名义上的统一,然后借曹刘孙三家争天下时对经济方面的莫大需求来渐渐扩大当权者们的重商重开放的思想。如果按历史的走向,依旧把献帝留在曹『操』那里,等曹『***后,曹丕『逼』迫献帝让位的事那就肯定会发生,刘备与孙权也会先后称帝,那中原的政治格局可就『乱』了。而且最重要的是,一但发展到这种情况,张仁又该怎么做?死守着汉室臣子的身份与曹孙两家断交,转而只支持刘备?毫无疑问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作法,历史上诸葛亮都还对孙权自立为帝的事无可奈何呢!

    事情就是这样,如果说三国鼎立的情况依旧发生(指魏蜀吴各自称帝),到那个时候张仁只有两个选择,一是自己也称帝,二就是举国向某一方称藩。原本大家都还出于各种顾虑而不得不死守着汉臣身份的政局统一就会变成真正的国家分裂,这可是张仁最不愿意看到的事。也正是因为如此,张仁才一直在努力的扩张实力,同时暗中安排,等到时机一但成熟就用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