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21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21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身后黄叙、文聘带着七百骑兵整齐的半跪下,三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黄叙和文聘年纪不大,又都没见过皇帝是怎么样的三头六臂,虽然跪下了,四只贼眼还不住的偷看——切。

    原来皇帝就是这样的,简直跟一个流民小孩子没什么区别嘛。

    刘辩十四岁,却根本不怎么懂事,还是小孩子心境。

    看了英姿焕的张锋,一股子内心油然而生的,崇拜英雄的想法使得他居然忘记让张锋等人平身。

    只是带着惊喜的眼神,打量着自己眼前这并不大上几岁的少年将军,一时居然有些痴。

    张锋久等不见小皇帝有反应,刘协忙用手肘碰了碰刘辩。

    替他答道:“张爱卿危难之中见忠心,何罪之有?陛下龙体受惊,又经了半宿风寒,是以不便叙话。众位请起。”

    众人整齐的回答:“谢陛下。”

    然后站起,张锋脱下自己的披风给小皇帝系上,他自己都受不了那灼灼如实质的目光,该不会看上自己了吧?

    又令黄叙的披风给刘协披上,然后把自己部下的马让出来给两位皇子乘骑,张锋亲自在一旁护卫,众人缓缓向洛阳行去。

    小皇帝对张锋极是好奇,等崇拜英雄的那种心理稍微恢复了一些,不停的询问道:“张爱卿何以在此?”

    “回陛下,臣本于郡国内治营民生,于近日收到大将军密令,点精兵,扫宦官,正朝纲。”

    “可惜迟得一步,进东门时听闻大将军已没,陛下已不知所踪,遂一边打探一边寻来,赖陛下洪福,得见天颜。”

    “观爱卿所部皆虎狼也,真雄壮之士!”

    “谢陛下谬赞,此皆为昔日破黄巾者也。”

    “令尊张太尉亦是忠君爱国,今见其之也是一般武勇过人,恭兢良顺,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待朕回宫后,必重赏爱卿。”

    张锋听到这里,倒有些不好意思,自己是知道这事的始末才算了时间赶来,根本就没接过什么大将军的“密令”。

    在马上虚礼道:“臣不敢求赏,但求无过,天子蒙尘,臣未能有微功,敢望天赐乎?但闻‘君辱而臣死’,今陛下恕臣罪,已是感恩涕零,岂敢复有他望?”

    连刘协也对张锋小小年纪如此识大体而好奇不已:“张将军年方几何?”

    “回殿下,臣虚岁十六。”

    “看将军一身戎装打扮,必是武艺超群?”

    “臣愧不敢当,然六岁习武,终日不敢缀,望有朝一日一身武艺能振我大汉天威,北逐胡人,南压蛮夷,为我大汉开疆拓土,固所愿也。”

    “不知将军武艺,何人所授?”

    张锋心道:“来了,果然是这个时候让王越得偿了心愿。”

    “回殿下,此人姓王名越,虽然出身布衣,然一身武艺,天下无以出其右者,正是臣授艺恩师。今番也得前来,只是暂掌步军,因而来得迟了。”

    两位小皇子果然少年心境,加上对张锋的第一印象极好,于是开口要王越当剑师,张锋也乐得一口答应下来。

    张锋于路说些在濮阳开酒楼,造纸酿酒以及当日破黄巾的一些事,本来口才就极佳,免不得一番添油加醋。

    说到市井之事,两位小皇子眼睁得大大的,长年深居宫中,哪知得这般有趣之事?

    说到黄巾贼派人诈降又被张锋识破之时,两位小皇子不顾身份,哄然叫了一声好,双手握拳,仿佛是自己的功劳一样喜形于色。

    “张爱卿果国之栋梁也,能文能武,这行军打仗之事也丝毫不落于皇甫嵩,假以时日,爱卿必列位三公也。”

    后面的黄叙和文聘两人听着,见张锋如此被当今陛下看重,心下也是甚喜。

    自己老大能出头,还能委屈了自己?当下也得意的摇头晃脑,一付鸡犬升天的小人之像。

    正说笑间,前方一处烟尘,数百骑正迎面而来,这时刘辩和刘协两人表现得截然不同。

    刘辩虽然被张锋的外表所倾倒,但他毕竟也不大,张锋和手下的战力究竟怎么样,心里并没有数,心里惴惴不安,吓得连话也说不出来。

    而刘协虽然才九岁,却处变不惊:“烦张爱卿前面探查,此为何处人马?”

    张锋一声:“得令!”手下七百儿郎呼啦一声,整齐的布成一个方阵,把两位皇子护在中间。

    张锋匹马持戟迎上前去,片刻而回:“陛下无须惊慌,乃是诸位大人到了。”

第36章 董卓得势() 
须臾,王允,杨彪、淳于琼、赵萌、鲍信、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来到刘辩面前,滚鞍下马,君臣抱头痛哭。

    他们均是早就认识的,连张锋也不得不低下头,佯做拭泪之状,真哭还真哭不出来。

    众人继续前行,刘辩却只叫张锋一人贴身护卫,看在袁绍眼中,又是暗自嫉妒不已。

    不到数里,前面又是一彪人马,高举着火把,连绵不绝,约有三四千人。

    刘辨又一次露出怯弱本性,牙齿上下格格打架。张锋策马迎上前去喊道:“来者何人?”

    那火龙队伍里,一将骤马驰出,大声厉喝道:“圣驾何在?”

    张锋挺起方天画戟指着来人道:“圣驾在此!汝何人耶?见天下不跪,莫非欲劫驾乎?”中气十足,四下众人耳里均是嗡嗡作响。

    来将正是凶名鼎鼎的董卓,闻名也心惊:“这少年将军倒也英雄了得。”

    于是忙下马跪在路左边:“臣西凉刺史董卓,特来保驾!今误惊圣驾,请陛下恕罪。”

    张锋知道就是因为刘辩的懦弱,让董卓后来起了废立之心。

    但这刘辩给张锋的印象还不错,虽然胆小了一些,听了这话忙焦急的看着刘辩,希望他能大点胆子做出一付天子该有的威仪出来。

    然而,他失望了,果然如历史一样,刘辩怕的不敢说话,还是由刘协出面安抚董卓,

    张锋知道,这刘辩的小命不久了,当下暗自叹了口气,安慰自己道:天意不可违。

    张锋心里计划过,要曹操出头,必须要天下大乱,那么董卓必须出场,而且必须如史书上一样占得洛阳,使得十三路诸候联军讨伐,然后曹操才会在陈留崛起。

    如果现在杀了董卓,张锋相信也能做到,但是对于历史的展却实在估计不出来了,天知道曹操会不会从此跟着袁绍打工?

    或者真的从此就只在洛阳当个小官,碌碌一生?

    因此张锋望着这个令天下将会因之色变的胖子,心里一时泛起深深的无力感。

    杀吧,历史会转个弯,腐朽的东汉王朝将会苟延残喘,使得封建制度继续荼毒天下。

    不杀吧,那洛阳以西,以至长安的多少人命,将因自己的打算而成为堙尘。

    可是为了中国的展和子子孙孙,心肠并不够硬的张锋强迫自己不用锋利的戟刃去割开董卓的狗头。

    由于张锋的变相纵容,董卓进京后的展如史书一般,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唆使何进部将吴匡,杀了何进之弟何苗,后者接受过十常侍的贿赂,为他们说了好话,被认定是宦官一党,然后董卓吞并了何进的大部分禁军。

    每天三更半夜将自己带进京里不多的士兵悄悄开出城外,天明之后再大张旗鼓,招摇过市的进城来,让人以为他带了很多士兵来。

    鲍信看出了董卓的野心,分别提醒了袁绍和王允,不如及早处死此人,结果都不听他的,鲍信引了本部兵,投泰山去了。

    自此洛阳兵权几乎全在董胖的手里,他于是接下来开始准备废除刘辩,改立刘协为帝。

    反对他的尚书丁管,被他当庭格杀。

    袁绍此时却还些血气方刚,与他产生冲突,差点当众拨剑干起来,被众大臣劝开后,把印挂在府上,匹马逃去了老家渤海。

    袁术也从南门逃走,不知所踪。

    随后,由于丁原的反对,张锋的大哥吕布出场,把董胖打得落荒而逃,李肃这时跳出来,劝董胖用一匹赤兔马,把吕布给策反了。

    丁原也挂在自己这个看不起的杂种儿子手里。

    第五个月,刘辩被董卓赶下台,刘协登基,就是献帝,王越此时成为帝师。

    第六个月,董卓使人指刘辩作反诗,毒杀之,以及唐妃。

    “父亲大人,再不走就来不及了,董贼倒行逆施,权倾朝野。以父之刚直,必会触怒于他,以取其祸,不如走而避之。”

    张锋跪在张温面前,焦急之色溢于言表。

    虽然这张温并不是他亲生父亲,但是这几年里对他关爱倍至。

    张锋又不是铁石心肠之人,怎么忍心让他如史实上一样,被董卓寻隙杀了?

    奈何张锋低估了这古代文人所谓的气节。

    张温业已花白的胡子,骄傲的翘着,有如主人不屈的气节一般。

    “国之将亡,董贼谋逆,吾身受汉家大恩,安忍轻义而惜身?吾儿勿言,吾意决矣,汝可带汝母至濮阳,以养天年。”

    王氏此时也表现出古代女子传统的以夫为纲的美德,坚定的站在张温身边。

    轻声说道:“妾身是妇人,不懂那许多大道理,只知道夫君在何处,妾身自当相随,哪怕黄泉路上,也当结伴而行。”

    张温有些感动,眼睛里几滴浑浊的老泪点点,握住王氏的手:“苦了你了。”

    张锋急得直跳脚,这两人还有心思在这里玩煸情!

    “如父亲执意不从,请恕孩儿无礼了。永成、仲业,将老大人缚了,送去濮阳!”

    没想到素来温和的张温如同一只愤怒的猴子,居然一巴掌打在张锋的脸上,顿时一道红彤彤的五指印在白净的脸上显得分外刺眼。

    “逆子!欲陷吾于不义之地耶?吾誓死与老贼周旋!若要吾离这洛阳半步!当以颈血溅之!”

    说着,抽出随身的剑,横放在脖颈之上。

    黄叙、文聘只听张锋的,但看到张温这一手,不由得脚下一慢,怎么也不敢上前了。

    张锋只觉得双目一酸,两泪热泪滚滚而下,呜咽着说道:“父亲大人若执意如此,儿不敢相逼,只是恐无相见之日也。”

    张温也放缓了声调:“儿啊,非是为父心狠,奈何天道如此,为臣者若为私而忘公,猪狗不如也。”

    “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吾儿可去,若从此阴阳两隔……汝便异日为为父报仇吧。”

    张锋这里脑子里一片混乱,什么忠君爱国,真的要做这种无畏的牺牲吗?

    这个破儒家思想就是太守旧,太顽固,把人都洗脑成了对皇家的绝对忠诚,可是,这对整个民族,整个历史有好处吗?

    张锋想到这里,双膝跪地,重重叩了九个响头,抬起头来已是满脸泪水:“儿不孝,现辞去,若董贼敢伤得父亲半根毫毛,儿必点齐倾国之兵,用董贼之献于父亲奠上。”

    狠心一转身,“我们走!”带着黄叙、文聘,黯然离开张府。

    不过还不能就这样走,张温暂时还没跟董卓正式翻脸,张锋还能争取一点时间,带另一家人走……黄家。

    张锋三人把马交给黄府门口的家仆,却被告之相国有使者来了,正在里面和黄琬会谈。

    相国就是董卓了,他派人来做什么?

    正怀疑间,黄琬陪着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出来,执礼甚恭,那不是董卓的女婿,牛辅吗?

    黄琬对着牛辅行了一礼:“相国之令,黄某敢不听耳。尊使直须回覆相国便是。”

    牛辅得意洋洋的回了一礼:“如此便是自己人了,黄大人留步,在下告辞!”

    等牛辅行远,张锋三人这才从台阶底下转出来,叫住已转身的黄琬:“岳父大人,这董贼派人来,却是为了何事?”

    黄琬闻言大惊,左右看了看没有外人,便拉了张锋的手道:“此处非是谈话之地,且随我来。”

    “什么,岳父大人准备接受董贼之令,出任尚书一职?”张锋简直不敢相信自己耳朵。

    这倒底是什么世界?同是至交好友,张温愿意以一己之力、血肉之躯去对抗董卓的****。

    而黄琬居然和另一个大臣荀爽,投靠了董卓,三人沆瀣一气。

    这忠奸善恶、高下立判。

    “贤婿试想,如今相国大人已是位高权重,天下无不敬仰,所谓‘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与相国大人作对,无异于以卵击石。”

    “贤婿一身本事,若投效于相国,必受重用,他日前途不可限量啊。”黄琬“语重心长”的劝道。

    想不到这平时这慈眉善目的黄琬居然是个道貌岸然的伪君子!

第37章 失魂() 
平时忠君爱国的口号喊得响,关键时候马上变了节,换了阵营,第一个跳出来为董卓摇旗呐喊!

    张锋强忍着冲上去掐死这老头的冲动,平静不动声色的说道:“既如此,请见莺儿一面,再作定夺。”

    黄琬以为张锋已经心动,笑呵呵的说:“如此也好,来人啊,带张大人至小姐闺房。”

    同样的房间,同样的布置,还是那张挂着淡黄丝绸帐的卧榻,还是散着黄莺儿最喜欢的淡淡檀香味的铜炉。

    黄莺儿也还是坐在那张张锋亲手做的靠背椅上,但是此时此景张锋的心里已经大不相同。

    看着面前低头不语的黄莺儿,张锋有一丝不好的预感:这个曾经拉着自己手的小女人,说着要看自己成为大英雄的未婚妻子,已经有了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改变。

    黄莺儿仍是一身鹅黄淡裙,同色的腰带随便一个结便衬出美好身姿。

    纤手按在自己膝盖上,粉颈低垂,露出一大片雪白。如云般的螓仍是不施粉黛,加上纤瘦的身子看了让人更生楚楚可怜之感。

    “莺儿,我来……”张锋好不容易打破这两人间原来亲密无间的沉默,却正能说出这几个字。

    “我知道,你是想带我走。”黄莺儿抬起秀眸,长长的睫毛一长一合,有几丝欺许,更多的是无奈。

    两人间的关系早就可以用一个眼神来交流,张锋心里的想法,黄莺儿怎么不会知道?

    “那你愿不愿意?”张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