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235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235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奉应诺了一声,这才注意道大堂内还有一人,不禁看了过去,只见那人细眼长须,脸色颇为黝黑,身形消瘦,但却不失威严气势。

    却见那将站起身来拱了拱手笑道:“在下骑都尉曹操!奉大将军之名特来长社助战,不想将军出此奇技,大破贼军,我军不过锦上添花而已,将军之才真是让在下万分佩服。”

    杨奉但见曹操笑脸迎人,神色颇为亲切,心里不禁大生好感,连忙还了一礼道:“此非在下之功,实仲道之谋耳!”

    曹操微微一笑道:“操闻卫宁公子恶疾突发,适才又听将军言,有名医妙手得疗。在下对长社设谋之人万分敬服,当去拜访一二,不知将军愿意引荐否?”

    杨奉微微一愣,心里自觉般生起一丝危机感,但又说不出来为什么。

    当下正欲开口,但听朱隽在旁笑道:“不急,不急!如今卫宁公子还是伤病之身,今日还是让他好生修养才是,你等两人切莫去打扰才是。”

    杨奉松了一口气,当即喏了一声。

    只是曹操眼睛闪过一丝惋惜,也只能唱了一喏。不过或许连他自己都不知道那惋惜的深处,还有一点渴望和贪婪……

    “这几日便让军士好生修养,养精蓄锐,等皇甫将军大军到来,我等再商议平叛之事。不过尔等也不可掉以轻心,如今贼寇未平,还当尽心协力共讨贼寇才是。”

    是夜,朱隽犒赏三军,又以木匣盛放波才首级,飞马传书以报朝廷。

    卫宁服完张仲景开的药方,小命要紧,便是那苦的让旁人都觉得无法入口的汤药,在他嘴里却比蜂蜜还要甜上许多。

    或许是心理作用,只觉得身体似乎不在那么虚疲,一个多月来舟车劳顿,一日来大喜大悲,早让他心疲力竭。

    如今又有温暖被窝,早就软绵绵的窝在里面,动也不舍得动上几分。

    “小命终于保住了,不用再整日担惊受怕了,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緑萼趴在床头在一旁小心照料,只听卫宁喃喃低语,看过去,却是卫宁深眠的梦话。

    不禁宛然一笑,心里也浮起一丝甜蜜,似乎卫宁大病得治,却是天底下最大的喜讯。

    蓦然间,緑萼看着卫宁虽然苍白,但又颇为俊俏的脸,忍不住微微脸颊有些火辣,颤抖的伸出手去,想抚上卫宁的脸,却迟疑不敢向前。

    本来鼓起勇气刚伸出去的白嫩小手,却又似害怕被灼烧般急收了回来。

    半晌,緑萼终究还是没有将手探上去,眼睛里泪花悄然无息的滴落下来。

    “我不过只是一个卑贱的丫鬟,又岂能痴心妄想,何况公子已经定亲,蔡家小姐与公子门当户对,唉,如若能就这样伺候公子一生,便是我最大的福分了。”

    ……………………………………………………

    光和七年十一月中,朱隽,杨奉并曹操于长社火攻破敌,斩首四万,俘敌三万余人,其余烧死,逃散不计其数,颍川大方渠帅波才逃跑中伏,被徐晃斩杀当场,枭首送于朝廷。

    长社之战,十余万黄巾贼寇一战而平,颍川郡反贼势力彻底崩溃,打通京畿与山东众郡的通道,

    同时切断了南北黄巾军之间的联系。天下局势,胜利的天平渐渐向大汉倾斜……

    长社大捷,朱隽令人带着波才首级送达洛阳,朝廷欢欣鼓舞,悬波才首级于洛阳城门,以镇宵小。

    而后灵帝龙颜大悦,晋朱隽为都乡侯,朱隽表杨奉之功,灵帝重设虎贲校尉一职,升杨奉任之,不过这个虎贲校尉,原本是东汉八校尉之一,职责掌管战车部队的军官。

    后来已经废除,所以杨奉不过得了一点虚名,未有实权。其余皇甫嵩,曹操等人各有封赏。

    十来日后,皇甫嵩一万多人抵达长社,与朱隽商议剿匪之事。而卫宁经过张仲景十数天的悉心治疗,身体已经渐渐有所好转。

    县衙内屋,卫宁拿起张仲景走时留下的《伤寒病论》看得津津有味,现在不管是干什么,卫宁都觉得趣味横生,整日里也是笑得合不拢嘴。

    不过在别人的眼里,一天嘴巴不合,等同于傻笑。

    卫宁得救,当然忘不了还有一个早死儿郭嘉。

    历史上有人研究说郭嘉死于伤寒之症,而张仲景偏偏又是这一病症的终极克星。不过张仲景还欲四处行医,救治百姓,看卫宁诚恳,便留下自己还未完成的《伤寒病论》与他。

    “貌似郭嘉那小子,比我活得还久一些,要不要给他治一下咧,我可是整日生活在白色恐怖之中,恩,不行,太便宜那丫的了,怎么也得敲点好处来。”卫宁摸了摸下巴,傻笑的说道。

    只看得旁边伺候在旁的緑萼连连翻起白眼,整日里看着卫宁傻乎乎的模样只觉得一阵好笑。

    卫三从外院进来,看着卫宁的模样,心里同样一阵欣慰,不过还是赶紧走到他的身边道:“公子,两位中郎将及杨将军有请公子去大堂议事。”

    “恩?请我?”卫宁愣了愣,自己不过只是一个随军司马,这么一个小官哪有资格和他们一起议事。

    “公子还是快去吧,毕竟那是上官。”卫三点了点头,老实的应道。

    “看样子……杨奉那丫的就把我给卖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个功劳应该是皇甫嵩的,反而便宜杨奉了。”卫宁摸了摸下巴,低声自语道:“恩,又要打仗了吧……”

    “緑萼,更衣!”卫宁抖了抖袖口,还是站起身来对身边丫鬟说道。

    一阵忙碌,卫宁便随卫三向着大堂而去。进得大堂,只见朱隽等人早在那等着了。

    卫宁整了整衣容,对各位将军各自行了一礼,“小子卫宁,见过各位将军!”

    “免礼,免礼!哈哈,公子今日身体有所好转了吧?”朱隽扶了扶下颚长须,大笑道,慌忙一指末端席位,道:“公子请坐!”

    卫宁又谢了一礼,靠着杨奉坐下,只见如今大堂加上他也只有四人。

    “除去朱隽,杨奉,另外两人应该就是皇甫嵩和……曹****?那个年纪大点的,应该就是皇甫嵩,至于旁边那个黑脸么,靠,一个二个都盯着我看干什么!”卫宁苦恼的摸了摸下巴,非常恶心低声说了一句。

    “唔,果然,人长得帅了就是容易引起别人注意……”

    身边杨奉不巧听到,险些一个踉跄趴倒在地,只连连翻了个白眼,很奇怪,跟卫宁处多了些日子,所有人都学会了这个奇怪的表情。

    卫宁在打量别人的同时,所有人的视线也同时放到了这个弱冠少年的身上。

    (本章完)

第470章 收廖化() 
事实上,除去那整洁的仪表,因为小命有救而整日挂起的傻气笑容,身体极端瘦弱,加上脸上毫无血色,身上又是穿的也是昂贵服饰,和京城大多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几乎一个德性。

    若不是在座左右人都知道卫宁天生有疾,前日还大病了一场,要不然就直接将他和废物划上了等号。

    这时朱隽拍了拍手掌,沉吟了一下,对卫宁道:“我等四人正商议平叛之事,如今卢植将军在北主攻叛贼魁首张角,各州郡贼寇依然未平。探马又报张角之弟张宝张梁,本欲向颍川和波才汇合,不过得知我军大败波才,便不敢向前,现驻扎于梁国一带,隐隐有北归之意。”

    “如今南阳一带贼寇虽然声势浩大,但却只在一地,无法向其他地方扩张。陈国,汝南之贼寇不过跳梁小丑,难成大气。张宝张梁乃张角之弟,自称地公人公将军,如若击败两贼,对反贼必然是重大打击,我与皇甫将军正欲以我军夹大胜之余威,前往迎敌,不知道公子觉得若何?”

    卫宁没想到朱隽一上来就向自己发问,顿时心里一慌,有些不知所措。

    “张宝张梁……是了,历史上,他们本来是张角派来主持颍川,南阳以及汝南等地反军大局的,却不巧在长社被皇甫嵩击败,仓惶北逃。如今长社之战被我提前了大半个月,他们还没赶到……”

    整了整思路,卫宁开口道,“宁以为,将军之言差矣,汝南,南阳之地贼寇虽不必过于重视,但也不能忽视!如今贼寇胆怯不前,长社一战,贼心动荡,初时之锐已丧,而黄巾贼寇多为老弱农夫,战斗力低下,以我军战力与士气,十倍于敌也不为过。”

    “但豫州各地余寇仍然未平,虽然各自为战,一但聚集起来,难免死灰复燃。而南阳一地,贼军势大,号称数十万之众,若与汝南等地贼寇联合,恐豫州众郡又难免再受战火。”

    “若张宝张梁两贼联系南方众郡,以其两人在黄巾反贼之中的声望,必能统一贼心。若令其复攻我军后背,我军难免腹背受敌……”

    “宁以为,两位将军当亲提大军,以拒张宝张梁,而后遣一军,入汝南,陈国趁贼寇还未聚合,各个击破,扫平身后隐患,再联合荆襄郡国之兵,以镇南阳。”

    “后方大定,前军便无所顾虑,将军如若破敌再南下平贼,一战可定。黄巾失河南之地,元气大伤,再难成气候!”

    曹操只听卫宁一说,小眼精光一闪,暗自点了点头,事实上卫宁所讲与他所想的分毫不差,不由得对卫宁又高看了几分。

    只有将黄巾主力有生力量彻底击溃,汉军才能展开全力扑灭各地反军,而张梁张宝两兄弟,率领的十多万黄巾贼寇,正好又是目前黄巾军最后的机动部队。

    击溃了他,黄巾军再没有任何力量攻略州郡,也就等于强行逼迫黄巾军进入守势,而后汉军便可以从容解决各地叛乱,最后一举围杀张角。

    所以这一战,至关重要,不能轻视。

    事实上,卫宁所说,在座中除了杨奉,任何一个人都是明白的。

    只是朱隽和皇甫嵩,对南阳一带张曼成数十万黄巾反贼颇有顾虑,不像卫宁知道未来走向,知道历史上张曼成部,便是被新上任的南阳太守秦颉所败。

    汝南,陈国黄巾余孽,的确是跳梁小丑,但刚才说南阳一带不成气候,实际上不过是两人安慰自己罢了。

    皇甫嵩和朱隽其实生怕汉军与张宝张梁作战之时,南阳张曼成从后乘虚进攻,如果能短时间击溃敌军还好,但若成胶着之势,如此,汉军腹背受敌,局势将便得万分艰难。

    这还不是重点,最让朱隽和皇甫嵩无法下定决心的,其实更害怕张曼成挥师北上,绕过嵩山,出宜阳,永宁,过洛水,威胁京师。

    如今他们两人所领精兵是三河,五校之军,本来都是司隶防军,现在用于平乱,也就造成了京畿一带防御不足。

    一但天子之地陷入战火,那定然天下震动,人心思惶,也是两人失职之罪。

    即使可能很小,也不得不顾虑再三。

    历史上,波才围困长社,张宝张梁增兵相助,期望一举击溃汉军主力,做得打算也是希望歼灭汉军机动战力。

    但反而被皇甫嵩用火攻破,使得黄巾军一阕不振,所以皇甫嵩和朱隽才可以大张旗鼓的四处平乱。

    但因为卫宁的介入,让汉军在张宝张梁援军还未到时,便击败了波才部队,也留下了一个十数万人的梗刺,卡在汉军喉咙。

    如今汉军北进害怕南方反贼从后袭击,南下又害怕张宝张梁趁虚西进威逼众郡,如果分兵却又会减少本就不多的汉军实力。

    高官厚禄之下,却也是如履薄冰,顾虑颇多,不似曹操年轻气盛,敢作敢为,又不似杨奉,愣头青一个,没头没脑,更比不上卫宁知道历史走向,胸有成竹。

    朱隽和皇甫嵩两人眉来眼去,只是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太多顾虑。

    “仲道之言,我等又何尝不知啊……只是我等顾虑太多,始终下不了这个决心。”终究朱隽与皇甫嵩两人相互长叹一声,苦笑道。

    卫宁听得两人之语,踌躇了一会,淡笑道,“将军莫非害怕南阳贼寇趁势进逼?”

    皇甫嵩眼睛闪过一丝赞赏,沉声道,“正是如此……唉,如今朝廷兵马还未整顿妥当,只看黄巾初起之时,州郡多有陷落,便知郡国之兵战力堪忧……”

    卫宁笑了笑,淡然道,“将军多虑了!荆襄一带虽受反贼肆虐,但,张曼成不过一不通谋略的匹夫,如若其人有才,早在黄巾反贼初起之时便该东进联合豫州,而不是坐困南阳,如今已过月余,其人依然还盘桓在南阳一带,可见张曼成不过土鸡瓦犬之辈。”

    “卢植大人北抗张角,连战连捷,已经逼迫张角退守广宗,则北地反贼不敢南下。长社一战,颍川俱平,只余张宝张梁之众,将军率军牵制,使其不能西进,则大将军可调抽八关之兵,以镇三淆!便是南阳贼寇北攻,也可安然无忧。”

    “如今汉军威势日盛,而贼寇士气低迷,战力不齐,只要将军夹长社大胜之余威,破除贼寇,兖州,豫州,扬州一带贼寇俱平,南阳贼寇成围困之势,破之易如反掌!”

    (本章完)

第471章 孙坚动向() 
卫宁一口气说完,虽然如今经过十来日的修养,渐渐有所好转,不似平常话一说快了就咳嗽连连。

    但还是觉得胸口有些发闷,最后略微犹豫了一下,又道:“不过,南下之军,兵不可多,但责任颇大,非一大将之人,不可胜任!”

    慌忙抚了抚胸口,这才看向朱隽和皇甫嵩,只等他们答话。

    朱隽和皇甫嵩眼睛闪过一丝踌躇,沉吟不语,似乎正在斟酌卫宁的话有几分可行,却听一旁曹操,蓦然间抚掌大笑道:“公子果然好眼光,好谋略!”

    卫宁微微一愣,但见曹操缓缓站起身来,半跪在朱隽和皇甫嵩身前,行了一个军礼,大声道,“操愿率本部人马,南下平贼!”

    “晕……大哥,你以后可以混得风生水起,你凑什么热闹啊。杨奉以后可是惨兮兮的,我可不想跟着他整天逃命好吧。难得找到机会帮他扩充实力,你插上一脚干嘛啊?我以后又不会让杨奉这小子惹你!”

    卫宁一听曹操自告奋勇,顿时头皮发麻,心里颇为郁闷的想到,“你知道张曼成马上就要被砍了吗?你知道韩忠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