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284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284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61章 选拔() 
卫宁慌忙将卫五扶起,同时颇为悲伤道,“若非你兄弟五人……我早化归一堆朽骨矣!”

    “你如今不在安邑,却来河内作甚?莫非父亲让你来接应我回去?”卫宁整顿了一下心情,这才缓缓对他道。

    卫三兄弟也勉强收回相逢的喜悦和对其余兄弟的痛伤,相识而笑,便听卫五弯下腰,一摊说,指了指书房方向道,“公子且随我来!”

    卫宁疑惑的看了卫三两兄弟一眼,这才缓缓随他而去。

    靠近书房,依稀间,却听到两个略显苍老的声音,谈笑风生。其中一个声音,那种声调,那种笑音,却是卫宁十数年来,每日都不曾断过的记忆。

    眼眶一热,卫宁当即甩开众人,一把推开书房大门,这却终于忍不住流出泪来,对着房内其中一名中年男子哽咽道,“父亲!”

    书房内,两名略显老态的男子相视一眼,眼含笑意的看着卫宁破门而入,却不见丝毫恼色,显然已经知道卫宁会来。

    而其中一人,却正是卫宁这辈子,对他关怀无微不至的那个老父。

    即便在强作镇定,卫父也有些老泪纵横,这一别半年,却如同世纪般的长久,见卫宁眼泪哗啦,自己却也有些失态的站起身来,迎了上去。

    “我儿……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卫父一把将卫宁楼进怀中,好似当年,卫宁那般柔弱多病的时候,不愿让他沾染半点寒气。

    卫宁那病弱游丝的身体,让这双鬓染白的老态男子,有多少愁容。又有谁知道,不过四十年华的父亲,这华发渐生又有多少因为卫宁。

    这却是真正的老泪纵横,习惯张开双臂将卫宁那孱弱身体护在身下的卫父,半年光阴,却也早让他心力交瘁不已。卫宁无恙,实在是让他无法控制住眼睛的湿润。

    两父子蓦然相泣,却忘记了旁边还有另外一名华服男子。

    “咳咳……兄长!令郎如今不但安然无恙,还带着传世功勋而归,此乃大喜之事也!兄长这般失态,反为不美……”只见那男子摸了摸下颚长须,微微笑道。

    卫父闻言,这才放开卫宁,抬起衣襟擦了擦眼角,这才笑道,“贤弟所言甚是……是为兄失态了!”

    “来!宁儿!快拜见柳伯父!”卫父这才缓缓入座,向卫宁一招手,便高声唤道。

    “他也姓柳??”卫宁看了那中年男子一眼,心里一疑,不由便想到城外那个我见尤怜的少女,这才拱手行了一个晚辈礼,道,“卫宁见过伯父!”

    “哈哈!卫司马这便是见外了!不过……恩,若论礼仪,你父亲这个白身,见了你该行礼否?”那柳姓男子哈哈一笑,对卫宁眨了眨眼睛道。

    卫父有些无奈,见卫宁错愕,便道,“你柳伯父,现居河内治中一职,早前,你十月岁诞,你还曾见过,莫非忘记了?”

    “十岁那年,来了几百号人,我怎么可能全部记住?而且,呃……那天我只照了个面,就躲到后院睡觉去了吧?河内治中……居然真是那两人的父亲?”卫宁暗自嚷嚷了句,这才道,“伯父说笑了,小子如今也已经弃官而走,亦属白身尔!莫非伯父,还需小子再行白身见上官之礼否?”

    那柳姓男子微微一愣,这才哈哈一笑,颇为玩味的看了卫宁一眼,又对卫父道,“贤侄真是深得我心啊!兄长!不知小弟所提之事,兄长觉得如何?”

    卫宁莫名奇妙,反倒是卫父一脸为难,“这……贤弟也该知道,我儿早已……”

    那柳姓男子当即打断卫父的话,肃然道,“你我两家相交久矣,况且如今宁儿已到婚配之龄,兄长却得他一独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若不早为宁儿操办,还等六年,这岂不糊涂?而兄长莫非想将河东嫡系的位子,拱手让与你那堂弟?我听人言道,河东卫家那支系,也是出了个当时俊杰呀!”

    “你说说宁儿他的堂兄,卫凯,卫伯儒?”卫父神色一变,微微皱起眉头,这话却正好触及到他的软肋,不由得,叹了口气,便对他道,“这却当真让我难做……”

    卫宁在旁听得雾里水里,不明所以,当即出声小心翼翼道,“呃……父亲,你们所谈莫非与我有关?”

    “想知道?”那柳姓男子,看了卫宁一眼,忽而笑道,“小子,便宜你了,我这却是来为你提亲呢!哈哈!”

    卫宁闻言,脸色一变,“又是搞包办婚姻???”

    当代卫家,嫡系便是卫宁这一支,他的祖父卫瑶,曾任大汉护羌校尉,北驱羌氐叛乱,在历史上也是有过记载的。

    但历史上,有些源远流长,不见衰落的家族,无论皇室还是贵胄,旁系子弟也是多不胜数。

    甚至京都洛阳,某个乞丐的身上,也有可能流淌着皇室稀薄的血液,正是如此,作为汉末三巨头之一的刘备,才敢放声大胆的吼叫自己是中山靖王,汉孝景帝阁下玄孙出来。毕竟后代太多,难以考证。

    所以,河东卫家便有一支系,是卫瑶之弟这一脉。整个河东卫家,实际上并不仅仅是卫宁家族这一支,还包括了其余旁门子弟,这才形成了整个卫门独霸一方局面。

    但卫宁这一脉如今隐隐却有些势弱,不为别的,单单就是因为卫宁是嫡系唯一的独子,更因为,卫宁那个自幼多病的身体,既是早夭之像,人丁单薄,必然招致旁门的觊觎。

    卫宁在少时,便拜蔡邕为师,甚至是后来的幼年定亲,实际上,这其中关键,并不单单是为了兄弟情义,却正是他父亲为他选好的后路,也是为了给自己这一脉增添未来一股强大的筹码。

    近些年来,卫宁他堂叔一脉出了个少年俊杰,在河东之地,也是颇负声名,卫凯,卫伯儒。

    隐隐然,卫父也嗅到了那股强大的挑战意味,一个家族,未来势必要有一个能力出众的掌权者。而若是以前,卫宁那股模样是远远不够与之相比的。

    卫宁自然是知道自己还有个堂哥的,而且,在蔡邕取这个表字的时候,也已经将这种情况算到了里面。至于卫凯,卫宁在明白自己身份的同时,对这个名字也毫不陌生。

    天下三分,归一统。

    整个晋朝,是中国几千年来,士族发展最为迅猛的时代。而在晋朝,站在最顶端的世家大族,却正是卫字一姓!

    而这个相当于汉朝袁杨那般权势滔天的家族,真正的起始者,正是他那个现在名声略显的堂兄,卫凯。

    如果没有卫宁的重生,历史依旧会按照既定的轨迹行走。卫仲道依旧在成婚一年,凄凉早死,卫父一脉自然也该因为卫宁的死去,而绝掉这一脉的子嗣。

    自然,卫凯那一脉也成功的取代的了直系的地位,成为河东卫家真正的掌权者。从而创建出天下最为显赫的家族,而这一脉的后人,无一例外都是当世俊杰,晋朝有语,王家三子,不如卫家一儿,就是这样一个人才辈出的家族,站在了整个金字塔的顶端。

    但如今,历史已经改变,从卫宁无奈踏上战场的那一刻……已经注定了他一辈子不得安宁。

    比才学,谁人不知卫宁是天下最有盛名的大儒之一,蔡邕的得意门生?蔡邕门下高足,岂无真才实学?甚至,蔡邕还无不得意的四处宣扬,更是几乎让天下士族都尽知卫宁的姓名。

    比盛名,在区区河东之地,略显名头的卫凯,又岂能与几乎让大汉所有豪门都垂涎三尺的卫宁相比。南方战局,何人不知道,那几乎都是卫宁一人手笔?即便是皇室,如今也正在考虑,给这个还未及冠的少年如何封赏。

    比交际,整个大汉最为显赫的两个世家,都迫不及待的向他抛出橄榄枝来,一个希望将他牢牢的看住,绑上自己的战车。一个万般恳切,希望将他这块墙角砖给抽走。

    更何况,最让人困扰的,卫宁的身体问题已经得到了解决,那无时无刻,威胁到他生命的病根已经得到医圣的妙手回春,别提,随行而来的,还有未来东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老爹。

    这一切的一切,几乎变化的太快,让卫父忧心忡忡的思虑,一件又一件的解开,心头的大石,劈里啪啦的全部滚落悬崖,找不到丝毫踪影。

    与蔡邕订下的亲事,本来是为了将来自己化归尘土,而为卫宁铺开的退路。但如今,卫宁这南方一行,几乎已经奠定了他未来河东掌权者的身份事实。

    此刻的蔡琰,不过十岁,而卫宁已经十七,倘若再过六年,迎娶生子,那这却实在让卫父也有些无法忍耐。

    古人对子嗣的观念是异常重视的,大汉朝,男子,未及冠便取妻生子的多不胜数,甚至有十三,四岁便当爹的。

    当初的斩钉截铁,现在也让卫父颇为犹豫。

    而卫宁这数月来展现出来的声头,自然也引起了许多家族的注意,例如这个河内治中,柳胜。

    (本章完)

第562章 朝中来人() 
“呵呵,想必,贤侄也已经见过我那女儿了吧?”见卫宁瞠目结舌,柳胜微微一笑,轻轻举起茶盏抿了口,看着卫宁若有若无的淡然道,“却不知道贤侄意下如何?”

    媒妁之言,父母之命,这本不该卫宁说话,但见卫父犹豫踌躇的模样,柳胜还是将目标转移到了卫宁身上。

    他当然知道卫宁在卫父心中的地位,只要他想,那这件事几乎就已经十拿九稳。

    同样,他对自己的女儿容貌那是放下一百个信心,不敢谈祸国殃民,至少也是倾城之色。像卫宁这样一个血气方刚的年纪,又怎么会不贪恋美色呢?

    卫宁看那双殷切的眼睛,心里却越发清醒,心里微微一叹,自然也想通了那点利害。

    “看这分模样,该是因为我和杨奉之间的关系。南方一战,杨奉的地位水涨船高,自然在整个杨氏之中,也有不少的地位,而杨奉似乎对我颇为重视,这些人也应该从某些地方得到消息。杨家在大汉权柄滔天,四世三公,自然也有无数人抢破头要与他们搭上关系,尤其……这河内已经有一个依附袁氏的王家,若还想站稳脚跟,势必需要找一个同样强势的后台。杨氏自然是不二之选……”

    “自古包办婚姻,几乎就是利益的体现。原来我以为,卫家与蔡家的联姻也真是因为两家相厚,现在想来,不过也是父亲趁蔡邕落难,而趁机为我谋上退路……唉……红颜薄命,尤其侯门四海,到底有多少佳人,惆怅垂泪……”

    卫宁有些不愿意再看柳胜的眼睛,心里微微一叹,不由得又想起那个我见尤怜的少女,“如此佳人,却也终究是豪门利益牺牲品罢了。不过,我该算是利益的得主?又该算是利益的牺牲者呢?”

    “侄儿才从南方回归,实在有些困乏,倒不如,明日,贤侄与父亲登门拜访伯父家门,再过计较?”卫宁动了动因为跪坐而有些酥麻的双腿,只能埋头一稽,低声道。

    卫宁头埋得很低,柳胜自然没看到他脸上那股淡薄和惋惜的神色,见卫宁顾左右而言他,心里微微一喜,只道,少年年纪太小,皮薄而不好意思说话。

    哈哈一笑,柳胜当即张开双臂将卫宁扶正,这才对卫父拱了拱手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这般大事,正该让宁儿斟酌一番,老实说,小弟嫁女,心里也多为伤感啊……”

    送走柳胜,卫父又与卫宁一阵寒暄,无论大小,几乎一概问全,倒让卫宁一阵好答。

    “母亲……在河东还好吗?”半晌,卫宁有些呆呆的问道。

    “好,好……就是你出外几经波折,让你母亲****挂念,整日里都催促我多派人手早日将你接回安邑呢。”

    卫宁慈爱的看了卫宁一眼,微微苦笑道,“只是我觉得,幼鸟若要成长,他日必定要脱离父母的羽翼。这……却是一个契机,所以,我便强行压下了这件事情。倒是你母亲三番五次找我苦恼,这可是……”

    “我儿啊!这几个月来,你任何一个消息,卫三都有回报与我,你的才干确实让卫父老怀安慰,不知不觉,十七年过去,我的儿子如今也已经成了一个独挡一面的人物。哈哈……他日,我卫家一门,便全靠你来振兴了!”卫父笑了笑,微微举盏便对卫宁开口道,半晌却忽然肃色道,“但你陈留一事,所行却是万分糊涂!”

    卫宁心里一跳,有些不解的看了卫父一眼,但听他道,“袁氏何人?虽然不愿,但却不得不承认,袁氏四世三公,与弘农杨氏齐名天下,卫家相比,甚远。你如此拂他颜面,若是常人,岂会容你,你可知,你本该早死陈留了!”

    卫宁刚与张口,便听卫父一把打断他的话,“你是想说有蔡,卫两家在暗处助你,才使你得以逃出升天?呵……这世间,没有任何一个家族,都不会因为那点虚名而动上实处!河东卫家与陈留卫家本系同根不错,与蔡氏联姻也是不错,但这并不足以使他们助你共御袁绍!区区一点情谊,如何能比得过刀锋染血?比得过得罪一个最大世家的嫌隙?”

    卫宁有些不知所措,心里虽然嘀咕,但还是只等卫父说完,“若非,没有为父亲去陈留……那蔡卫两家又如何会拼着与袁氏作对而来助你啊!”

    心里一惊,卫宁眼眶睁大,死死的看这卫父……

    利益,利益,这个世界上,总归还是利益站了主流,尤其对于这些流传百年的家族来说,利益二字尤其重要。

    家族的延续,权柄的增大,名声的鹊起,归结到一起,都可以算作利益。

    卫宁忽然懂了,便连自己那桩人人艳羡的亲事,也总归在利益里面……

    虽然不知道自己父亲到底花了什么代价让蔡卫两家倾囊相助,但心里终究有些苦涩,“孩儿受教了……”

    “我儿……整个大汉实际上都是追逐利益的较量,皇上对于臣子,士族对于土豪,官宦对于百姓,都是如此!你以为为父,为何三番五次与那董卓作对?你写的信我却是看了,这些你以为为父不明。我卫家代表的是士族,自然不能让那些土豪跳上台前,这是一场角逐,自然也是对权柄利益的争夺……”

    为父看了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