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319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319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下,门生故吏甚多,更何况……此人还有一用!”李儒眼睛闪过一丝精光,“主公可曾闻,蔡邕有女,年方十六,琴棋书画,经学儒典皆得其父真传,又有花容月貌,倾国之容……呃?恩?”

    李儒眼睛一缩,神色大变,只见董卓牛眼朦胧,听他侃侃而谈,竟然是嘴角也泛起了许多液体。

    “主公!此女早已许与河东卫宁,如今十六,正可婚配,主公切莫为一女而断大事啊!”李儒急了,恨不得一巴掌打到自己的嘴上,董卓好色,可是整个西凉人人尽知的事。

    “嘿……嘿嘿!我在河东,那卫家老匹夫多次辱我,而又有那卫家小匹夫多次坏我大事,此次若非贤婿,早被那小匹夫算计。既然蔡邕有女与他有婚约,我便让他卫家脸面荡然无存!”董卓擦了擦嘴角,新仇旧恨一阵涌来,满脸阴险,带着诡异的笑容,让李儒心里哇凉哇凉的。

    “主公欲取天下否?”李儒眼睛一转,失了当先焦急神色,反倒淡然一笑对董卓问道。

    “我不欲取天下,何苦远到而来?”董卓忽而觉得李儒笑得也很阴险,眼巴巴的答道。

    “主公为一人妻,而欲舍天下否?”李儒又道。

    “哼,抢那小匹夫妻子与天下何干?”董卓眼睛一鼓,不爽道。

    “此事大有干系,主公若行此事,其一,纣王淫人妻,而失人德,贤士弃殷而投周,主公可行否?其二,杨奉羽翼以满,全赖卫宁一人所谋,河东卫家财雄势大,若主公轻辱,则必得卫宁死仇,而必使杨奉与主公不死不休。其三,蔡邕既失其女,主公万般恩威,也难得其心,况,其人若与卫家无关,难有人质之用,不能震慑北方,主公以为如何?”李儒顿了顿,缓缓道。

    “吱,吱~~唉!!”董卓咬牙切齿,眉头高高耸起,很显然对李儒的话很是在意,踌躇半晌,猛然一拍大腿,苦叹道,“可恶啊!那卫家小匹夫,小匹夫!”

    “嘿!……我依你便是!”董卓发泄了半晌,无奈一挥手,对李儒道。

    “主公英明!”李儒松了口气笑道。

    “你且退下吧!去准备请柬,明日温明园宴请百官,提废立之事!”董卓不爽的挥了挥手,便对李儒道。

    “那卑职告退了……”李儒看董卓遗憾的模样,告罪一声这才退下,心里却依稀有些担忧,食色本是性也,然好色过常,便会致命。

    李儒回头看了看董卓的卧榻,眉头浮起一丝忧虑。

    ……

    在失去了丁原这个强有力的反对者之后,温明园一议,进行得异常顺利。有吕布这个盖世杀神,有上千精壮甲士,以杨彪,王允为首的百官,没有任何一人不敢不来。

    在那一列列肃杀狰狞的兵甲不怀好意的瞪视之下,人人战战兢兢,便在董卓提议废立之时,群臣只有一惊,唯有两人敢反对,一为袁绍,一为卢植。

    但先有李儒进言,董卓不敢轻杀,而群臣大惊相劝,最后袁绍拍案而去,卢植罢官而走。出于董卓的威逼,废立少帝之事,便无人可挡。

    庐江城内,一所小巧的宅院,巧石环林,修饰优雅,屏画雕栏,尽显书香之气。

    皓月如水,淡薄明稀,冷如冰,落地如霜雨。

    “唉……”蔡邕茫然站庭中,仰望冰冷的月光,不由得一声长叹。十二年的流亡生涯,早使他没了往日那般风华正茂,两鬓霜霜,已成雪色。眉宇淡白,而额头多有皱纹,昔日那个饱学而血气方刚的经学大师,在此刻,正如同一个普通的病弱文人。

    “时已入夜,父亲不早些休息,何故在此长叹……?”一声莺歌燕语,温柔如水,带着几许关怀,又有几许忧虑,“父亲近日来为何总是愁眉不展,倘若有心事,女儿或可为父亲解忧……”

    回过头来,蔡邕眉头终究舒展开去,一盏红灯,在霜雪般的冷月下,却多了几许暖意。

    白皙而纤细的手指,端庄的挑着红灯,一身雪白的仕女装束,将她柔弱的身段尽展无疑。乌黑亮丽的长发高高盘起,朴素而淡雅的一根翠玉金钗便是她唯一的首饰,没有珠光宝气的俗染,却似清莲超脱世间。

    这是一个美丽,动人,温润,典雅的窈窕淑女……却也正是蔡邕视若珍宝的女儿。

    (本章完)

第627章 矫诏檄文() 
“你却不睡,何来问我?”蔡邕微微一笑,随意缓缓坐在脚边的石台之上,“今日月明,为父却是忽起赏月之心……”

    蔡琰缓缓挑灯走近蔡邕的身边,灵巧的将那盏暖红挂在树枝,斜倚着蔡邕肩膀缓缓坐下,有些呢喃轻笑道,“呵呵……自母亲过世以后,父亲却是许久没有如此雅兴了……孩儿也许久没听父亲对月抚琴了呢……”

    蔡邕宠溺的拍了拍蔡琰的肩膀,眼睛微微有些闪动,木然的望了望天上,感叹道,“是呀……十二个春秋,你母亲也随我吃苦十二载,若非当年为父义气用事,又岂会连累你母亲沿路染病,而撒手人寰……倘若我还在京城为官,你母亲又如何……又如何……”

    “父亲可是为昨日朝廷来使而烦忧……?”蔡琰眨了眨明亮的眼睛,看了蔡邕一眼,低声道。

    蔡邕身体微微一僵,许久不语,反而凝视着自己的女儿,有些苍老的手心微微拂过蔡琰耳鬓青丝,忽而出声道,“昭姬……岁月恍惚,不曾想,你也年方十六了……”

    “恩?”蔡琰眼睛又是一眨,不解的恩了一声。

    “寻常人家,十三,四岁便已初为人妇,你如今已到十六,已到婚配之时了……”蔡邕颇为留恋的盯着女儿,语气有些苦涩,“你幼时我便曾与你订过一桩婚事,这你是知道的……为父在想,如今还是你与宁儿早日完婚为好……”

    “啊!?”蔡琰却不知蔡邕突然提出这件事来,小嘴微张,一时惊呼开来,白嫩的脸颊也微微浮起一丝红晕,有些羞赧道,“父亲为何突然提及此事……?”

    蔡邕摇了摇头,又再是一叹,默然无语。

    董卓独霸京师,掌握朝廷,拥兵数十万,早已经传遍天下,昨日那来使,蔡邕便知道董卓的意思,无非便是借助自己那点声名来漂白他的出身。即便蔡邕再是迂腐,也知道董卓相邀,有害无益。那来使先以软言相请,他已客气拒绝,却不想,竟然惹得来人勃然大怒,更以董卓亲语相斥,只道,若不来投,必当灭族。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蔡邕还能如何?掌握了数十万兵马,掌握了天子,董卓若要灭他陈留蔡家一族,并非难事。

    蔡邕已经决然,自己此去,必是凶多吉少,而又恐受天下人所唾,自他妻子过世,早已内疚而灰心,唯一放不下的,便只有蔡琰一人而已。

    此刻提到出嫁之事,蔡邕其实也是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罢了。至少,在河东,以卫家的权势,以卫宁身为杨奉亲信的关系,蔡琰的安危该可以让他放下心来。

    身旁蔡琰抬起手背微微摸了摸脸颊,感觉到一丝火辣,心跳却也远比平日里厉害许多。这时却没发现身旁父亲满脸的忧虑,眼睛微微有些朦胧,十六岁的年纪,正是幻想迭起的时候,卫宁的名声,已经多在士子中传唱,自然,蔡琰也知道自己有个如此出色的未婚夫。

    “他到底是哪般样貌?到底会不会喜欢我?”这是少女情怀,而蔡琰即便再为出色,却也还是落进了俗套。

    远在千里之外的某人,却不知道即将到来的艳福。跪坐在安邑郡守大堂,脸上有些沮丧,却也有些安慰。

    吕布杀丁原而投董,这让卫宁很是失落,没想到即便有所提醒,丁原却依旧重蹈覆辙。而更让卫宁恼怒的是,那杨奉所写的密函竟然成了吕布堂而皇之叛杀丁原的借口!

    卫宁很不解,那封书函,明明便是刚离洛阳便已经交托出去,更在信中再三叮嘱,睹完务必焚烧,而为什么在过了那么久,丁原居然还没有将它处理掉?

    在他的构思当中,洛阳局势不外乎,丁原杀吕布,或者有了防备而吕布孤身投奔董卓,无论哪方面,并州军都必定会与凉州军厮杀许久,互相损耗。而倘若这两种情况都没发生,那不过回归本该发生的情况,也就是吕布带走部分并州军,而逃者大半。

    可偏偏,丁原不曾焚烧那封书函,便让事态完全朝一个最恶劣,而卫宁几乎就没料到的局面发展。

    “仲道无需自责……你已经算到先机,却是丁原不听,非你之过!想那吕布人面兽心,竟为富贵不知廉耻禽兽弑父,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必受天下所唾!”杨奉见卫宁默然无语,不由得出声宽慰道。

    “将军不需多虑……宁非自责,人各有命,自取生死之道。我既尽心,心既无愧。宁如今却是在斟酌将军未来之势也……”已经受过李儒刺激的卫宁,对这点事情来说,却也不是很在意了,很快恢复了过来,微微一笑,对杨奉回道。

    事情必然带有两面性,吕布带走了大半并州军,事实上,却也有助于杨奉更好的掌控住并州。尤其那剩余不肯归顺吕布而散的八千并州军士,竟然为报旧主之仇,而直奔河东,这让卫宁心里倒是稍微平衡了许多。

    其中,那关键之处,也在于丁原未曾烧毁的那封密函……

    收拢八千人马而来投奔河东的领军将领,卫宁依稀还有些印象,此人名叫穆顺,便是虎牢关前,华丽丽被吕布一戟放倒的龙套。

    穆顺本是死忠丁原一党,见吕布势大,大仇难保,便想既然是杨奉与丁原欲诛吕布,他便当即收拢小半人马直接来投杨奉,意欲借杨奉之手而报丁原之仇。

    “既然穆顺将军来投将军,有此八千壮士,并州若要收归将军所辖,阻力可大减……但,董卓如今霸占京师,司隶一部唯有河东一郡不在其治下,宁恐董卓必然不肯善罢甘休……”卫宁眉头微微皱起,隐现一丝忧虑道,“而并州初入将军之手,北有蛮夷为寇,东有张燕聚众,恐丁刺史受害并州空虚而起歹心,也需大军驻扎。倘若平日,或可整军整政,徐图州郡,然如今董卓在南虎视眈眈,我军不过三万,即便再有穆顺将军八千铁骑,也有些入不敷用……”

    “将军,卫侯无忧,主……老将军南下洛阳之时,曾以重兵布防五原,雁门,云中,代郡,朔方五郡以防蛮夷南下为寇,又以上党,定襄两郡为犄角之势,防备黑山贼寇!也正是如此,老将军才只得三万人马南下,倘若……倘若,无此两贼作祟,我并州麾下十万大军一并南下,那董卓又如何敢与老将军相争……那吕布又如何敢起逆谋之心!”就在卫宁话毕间,堂内一青年武将蓦然出声,语气微微有些激动,只见他双拳紧相组攥,咬牙切齿,仿佛恨不得生啖吕布,董卓之肉般。

    “没想到这个家伙居然还是个忠心耿耿之辈……怪不得虎牢关之战,一听到吕布搦战,你便第一个跑出去送死了……”卫宁看穆顺激动模样,微微摇了摇头,惋惜叹道。

    “北方五郡是防御草原民族南下的屏障,守军虽然骁勇善战,但却也是万万动用不得,可惜十万百战雄兵啊……不过要在最短时间里加强实力,那么,便要尽可能的解放出上郡,定襄两城人马,张燕……唉,那数十万贼寇,如何能在最短时间里解决掉啊……”卫宁嘴角泛起一丝苦笑,“同时,还需要在河东布下重兵,防备董卓北上……烦恼啊,烦恼……”

    “张燕此人在三国志中就有注明,董卓入京之前,便已经拥兵数十万,而且在威势正隆的时候向东汉朝廷乞降,随后结交公孙瓒共御袁绍,官渡之战又投降曹操,以一个贼寇首脑的身份在三国时代居然还得善终……可见其人眼光独到而颇有才能,志向不小却并无争霸之心,这样的人,应该是守土之人,而非进取之主,危险算是比较小的一类了,唔……既然如此,要解决张燕其实也并不困难,难在如何取信于他,而又不至使得他见有机可趁而复起野心……恩?”

    卫宁微微捻了一下胡须,蓦而想起一些关节,眉头皱了皱,却又很快舒展开来。

    “将军!黑山张燕虽号称数十万大军,然有上党,定襄二郡六万兵马布防,却难以西进,可见人数虽多,但多为目无军纪而少战力之众,昔日丁刺史在时,张燕便屡受征讨而龟缩太行,闻并州军威而势必丧胆!倘若我军以大军相征姿态,张燕势必恐慌,假以一人相劝,言将军作保为其谋官而得正名,想必张燕必然受纳!”卫宁踌躇了一会,这才微微颔首,对杨奉道。

    “张燕如今声势浩大,麾下数十万贼寇,如何肯降我军?不妥,不妥……何况,张燕若降,我军兵马不过数万,岂非成主弱臣强之势?更何况南有董卓虎视眈眈,安有人马可用防备张燕之众?”不等杨奉答话,反倒是卫凯这个家伙跳将出来,大声反对。

    “靠……”卫宁狠狠瞪了卫凯一眼,他却不知道,卫凯这一次却是真心反对了。出身于世家之中,卫凯自然对这些反贼有鄙夷之心,而张燕数目众多,却依旧迷惑了卫凯的视线。

    (本章完)

第628章 汇聚() 
“咳咳……”卫宁见杨奉眉头一耸,显然对卫凯的话颇为赞同,这才慌忙咳嗽一声,道,“将军不许多虑,黄巾之乱起始,州郡骚乱,土地荒废,而天灾人祸不绝人间。六年时日,除去受黄巾祸乱最少的荆扬,西蜀这些天赐沃土,便只有我河东与冀州两处恢复了不少元气。董卓入京,天下威仪大减,诸侯多暗不奉召,自主行事而不受约束,如此……将军可暗投书信与太尉杨彪,让其在京中流言,只道西凉韩遂又起谋逆之心,举兵反叛……而后,将军又可举兵行于凉并之边,恩,屯兵西河,诈做要与韩遂合兵相攻凉州,而董卓必不敢轻动!”

    “如此,张燕养贼数十万,并州本就年年征伐而少粮,又有重兵相防,必然只能聚众肆虐幽冀,然冀州牧韩馥,为人虽懦弱而少主见,然其帐下文有沮授乃多智之人,武有张郃有名将之姿,麾下拥兵数万,张燕也难有所为!更别论,幽州更有嫉恶如仇的宗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