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491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491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斥责回去,而独独选择了他。

    而在车上,卫瓘那好动的身体,并没有一刻的停留,无论是对自己叔父麾下那一片看不到边际,器宇轩昂的将军们,还是对那一列列踏起铿锵有力步伐战意高昂的士卒,卫瓘总是对自己的叔父有发自骨髓里的尊崇。

    而此刻,听到卫宁的话,卫瓘透过马车车窗望了出去,却是一片青山绿水的美景,不禁也颇为觉得喜欢。

    “你从未出过家门太远,一路随我行来,是否觉得外面的世界与家中大不一样?”卫宁微微一笑,道。

    卫瓘挠了挠头,恭敬的回话道,“回禀叔父……小侄却是觉得有些新奇,外面山水却是家中亭台无法相比的……”

    “我大汉天下,美景胜地不计其数,便是出了大汉,也有无数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西方,黄沙万里的大漠,一万无际皆是金黄色的沙子。在北方,比那些鲜卑人,匈奴人所盘踞的草原更北的地方,是一片冰雪覆盖的世界,在那里生活的人,会用一条条恶犬,拉着……恩,小型的车架,游走在全是白雪的地面……在东面,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连接着更远的世界,大海的彼岸,有一块天下人都不知道的土地,黄金,宝石在那里无穷无尽……”卫宁仿佛回到了以前,那个被无数先人加工完善之后的地图,眼中微微有些怀念,却没发觉,卫瓘的眼中已经有了隐隐的火花跳跃,何尝不也是憧憬不已。

    两叔侄便在车上娓娓长叹,仿佛都忘记了对卫宁天然的崇拜和畏惧,卫瓘难得的恢复了小孩心性,对卫宁每一句对世界的描述,都忍不住一声惊呼,一声憧憬,一声期待。

    “可惜!我大汉自从高祖开始,便数被外族所压,纵然有武皇帝击败匈奴,但何尝又想过要将北方的土地融入我大汉的版图,让我大汉的子民足迹,走遍天下?”卫宁摇了摇头,微微叹道。

    “叔父~!~如你这般所言,这世界上,真有如此稀奇古怪的事物,民族么?武皇帝陛下,肯定是不如叔父博学的,若是知道还有这些地方,那肯定是不会放弃呢!”卫瓘听了卫宁的一声叹息,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了微微的悸动,“就如同叔父所说,那大海的彼端,有如此多的黄金,白银,那若被我大汉所得,可换多少粮食呢!”

    (本章完)

第949章 信念() 
“哈哈~!~是啊!非是叔父我自夸,天下间,几乎却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比我博知世界之事了!”卫宁微微一笑,心中不由自主的想到,历朝历代的帝王,除了一些酒囊饭袋,在征服天下的道路上,是否也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利益来驱使他们?

    事实上,卫瓘在从懂事起,便听身边的人,无论亲人,仆从,还是那些官员,口中永远是对卫宁的歌功颂德,在骨子里,便已经有了发自内心的盲目崇拜,甚至觉得,从卫宁口中任何一句话,都不回是信口雌黄。

    所以,卫宁所描绘的圆球世界,描绘的多姿多彩的各国风情,描绘的风险机遇并存的未知大陆,卫瓘都没有丝毫的怀疑,反而因为孩童的天性,而兴致勃勃。

    “小侄日后成年,定然要走遍世界,看看那不曾见过的事情!”卫瓘握紧了那小巧的拳头,白玉的脸上却在这时候便似乎有了男儿的刚毅。

    “哈哈~!~若非这天下未定,叔父我何尝不也是想要亲提大军开疆拓土,遍览天下奇珍,方是不枉此生啊!”卫宁听着卫瓘的豪言壮志,不禁哈哈一笑,蓦而道,“若此战完结,且等叔父回了安邑,便将脑中所知全绘策成本,让你一观如何?”

    “真的!?”卫瓘喜出望外,几乎雀跃跳起,却发觉自己的失态而有些赧然,“嘿……小侄太过兴奋,在叔父身前失礼了……”

    “若你如我等这些家伙整日里死板者脸,又能有几分意思?”卫宁笑道,却接着蓦然又斗转话风,“可惜,这天下,永远都归拢不在平静,争权夺利者不计其数,你觉得外面的这些风光美丽,但永远便有人不愿意让你有这样的闲情逸致……”

    说道此处,卫宁不禁脸色微微放正,道,“知道我为何要让你随我征战吗?”

    卫瓘微微一愣,摇头道,“小侄不知……”

    “你且记下这车外景色,切莫忘记!”卫宁脸色肃然,道。

    在很早以前,卫宁便对那些腐儒所谓的礼法治国而不屑,孔子本来的高尚理论,被阉割的面目全非,即便现在汉末时代,还没有那么过分的曲解孔子原意,但只要在儒学一枝独秀的时候,便注定会被变换成后世那种人人唾骂的学派。

    事实上,从汉末之后的治国之论,也有几家学说成为过主流,如东晋的玄学清谈,便是脱胎于黄老无为的理念。但不得不说的是,这些无论是变异的儒学,还是清谈的黄老,都是后人擅自更改的东西。

    除了让一个国家底层阶级更愚钝,除了让士族贵胄更加奢华腐败,让上到公卿皇室没有一丝危机感,让外族欺凌下还保持可笑的礼仪,比起那些巩固皇权,维持所谓的太平安定,更是整整将中国的封建制度压制在了两千多年以上!

    任何一个现代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便是,依法治国。

    当我们华夏第一个皇帝站出来的时候,依靠的便是被后人所唾弃的残暴的律法,也便是法家的治国思想。殊不知,任何尝试走出第一步的人,都不可能从无到有的走到完善,而始皇帝的失败没有让人看到他是第一个尝试着治理一个才统一的国家,更多的人只看到了他的残暴。

    而绕过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可笑的是人们最终还是认同了依靠律法来治理这个国家。而更为让人可笑的是,那些唾弃法家的人,却是用严苛的律法来对待自己国家的百姓,而用所谓的礼仪来对待蛮夷的侵略。

    卫宁并非一个极端人氏,在他看来,无论是任何一个学派终究都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永远无法让他让其中一家独大,若要硬是选一个,卫宁宁肯选择的是法家。

    依法治国,本身便是现代社会的主流,即便在这个时代法家还有无数不能完善的东西,甚至是弊端,但不可否认,用律法来约束一个国家,比起用毫无根迹的礼仪来束缚百姓心智要好上太多。

    即便因为百姓心智的开通,而让君权的不稳固,但迟早也会走上既定的轨道,更是卫宁所乐意看到的事情。每一个人都有学习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有成长的空间,一个智慧非凡的人物或许可能让一个地方带来安定,但永远不可能将全国都掌握在手中,只有当百万,千万的百姓自发的用双手改变这个世界,为自己谋取福利,凝聚在一起,才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升华!

    甚至……卫宁不惜牺牲整个士族,甚至是皇权的利益。

    这不是他的伟大,却偏偏因为他的自私。卫宁不认为自己变成了一堆黄土,还有什么意义,而假若只是一个疯狂的后人因为自己留下的权利而成为祸害,甚至是一具行尸走肉,反而是卫宁绝对不希望看到的东西。若是他在生的时候,见到如此一个不成器的子孙,卫宁相信自己会毫不犹豫的将他一剑刺死。

    他脑中携带的观念和知道的东西,显然超越了这个时代太多,并不可能轻易被人所接受。

    所以,卫宁出征便将卫瓘带在了身边。这样一个孩子,卫宁便似乎已经从他的身上,看到了自己现在掌握的权利带给他的反面影响,漠视平民,高看贵族,这是卫宁不愿意看到的。

    而偏偏卫瓘的心智,却又深得卫宁喜欢,这样一个聪慧的孩子,便如同一块微微玷污了泥点的璞玉,未经雕琢,却晶莹剔透。

    七岁,在现代,也不过是小学的年纪,正是接受知识的年龄。卫宁的知识和见闻,思想,都不应该随同他一样变成一堆朽骨,灰尘,所以,他将卫瓘选作了接班人,并不是人们所以为的单单权利交替,同样,还有思想。

    卫宁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来培养他,但却知道,留他在身边,耳濡目染,总是会向着他希望的方向前进。这也便是他不会放弃让卫瓘离开的原因,他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机会,教育和引导卫瓘的思维。

    显然,刚才的一番奇闻怪谈,已经让这个孩童升起了留念憧憬。只要在幼年时候便培养出来的东西,即便长大,也不可能就那么轻易的忘记。

    当然,卫宁在此,并没有忘记最大的目的,便让他,在这样一个孩童的年纪便要认识战争的残酷,认识战争的必要性!

    七八岁的孩童便被卫宁亲自带到了战场,显然,太过残忍,但卫宁无可奈何,却又觉得应该理所当然。他不知道自己还有多少时间,却也认为,一个注定日后不平凡的孩子,在享受乐趣的同时,也应该早早的正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

    在卫宁已经领兵到了河内的时候,以先部典韦,太史慈,亲自领兵三万也开赴了朝歌战场。

    而在此前,已经又收到了一封来自徐晃的战报。

    三日,以徐晃在河东留下的铁壁之名,有朝歌作为屏障,有牧野作为牵制,一万兵马,生生便将颜良和吕布拖在了城外,难动分毫。

    河东的大将,比起河北来说,岂止多那一点半点。

    而统一时间,赵云从虎牢关渡河北上,两万兵马也已经入了序列。

    这是卫宁许久未见的第一次亲征,显然,依他在军中的名望,士气不用刻意的鼓舞,光是听到他在军中,便已经足够让所有兵士都提升到了顶端。

    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南方随同杨奉征讨黄巾时候,即便沉寂了许多年,也并未感觉到生疏,只是以前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现在已经有无数人去代劳了,而麾下的大军,也已经达到了十万之巨。

    带着卫瓘,卫宁身边跟着黄忠,似乎很久也没有巡过军营。当他的身影出现在军中的时候,无一例外,都一片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服从,恭恭敬敬的兵卒们,惶恐的低下头,生怕冲撞了他。

    卫宁从来没有忽略过军心的培养,无论是在并北,还是在河东,一次又一次的互相尊重,让他的地位已经在河东兵种牢不可破。

    卫瓘茫然的看着那一批又一批,激动难耐的兵卒,却是不知道,为什么区区一个巡营便能让他们如此失态。

    “很疑惑,为什么他们一个二个为什么只是区区听到我一声问候,一个身影,便会如此激昂?”卫宁或是察觉到了卫瓘的内心,低下头来,对牵着的卫瓘微微笑道。

    卫瓘茫然的点了点头,实际上,这却也是他第一次有资格进入这些军事重地。

    “因为……我给了他们尊重!给了他们信念!给了他们家人安定的生活!”卫宁眼睛微微一凝,沉声说道,“你能清晰的认识我如今的身份吗?河内侯,太尉,权倾朝野,一个弱冠从军,凭借一双手,走到现在一步的人,更重要的是……我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贵族!”

    卫瓘不明所以,显然并不明白卫宁的话,两只眼睛依旧是疑惑。

    (本章完)

第950章 赐死?() 
卫宁不以为意,接着又道,“可是,就是我这样一个贵族,却从来没有对他们有过任何偏见,甚至是践踏他们的尊严,反而一次又一次的认可他们,放下自己的身段,赞美,褒奖,我从不吝啬,甚至我可以因为他们拼死赢来的胜利,而屈身为他们让路!”

    说道此处,卫宁声音似乎变大了一些,道,“对!没错!我让他们享受到了,让我这样一个尊贵的人给他们的礼仪!让他们知道,他们在我心中的地位是异常重要的!而同时,我给他们无数的荣誉,赏赐,给了他们家人安居乐业的土地,我保护他们的妻儿老小家园不会受到敌人的践踏和****!”

    “所以!他们愿意为我付出,他们不愿意让我看到失望,他们不愿意自己的家人重新陷入战火……”卫宁伸出手来,按住卫瓘的脑袋,让他的眼睛侧过去,看着那些一个二个摩拳擦掌的士兵,“而我付出的什么?我付出那可笑的矜持,毫无意义的贵族态度,付出的是我对他们家园安定的承诺,以及从敌人手中夺来的财物封赏,付出的是我的心血努力!”

    “瓘儿~!~要知道,任何事情,没有付出永远都得不到收获永远不可能无止境的去索取,而有些东西,看上去毫无利益,你若轻易的用出去,却偏偏能够得到无数的东西!当然,若你本身便没有足够的筹码,去打动他们,那也是徒劳……”卫宁微微一笑,接着又牵着卫瓘游走在军营之中,接受着每一个向他保持恭敬的士兵的行李,却毫不吝啬的抱以和善的笑容。

    一声一声小公子,充满了无比的尊崇,卫瓘终于在卫宁的指导下,慢慢偏离了自己高人一等的思想,同样抱以和善的微笑。

    “是不是……第一次,觉得别人的尊敬,会让自己心里很开心,很激动?”卫宁心中大为宽慰,摸了卫瓘的脑袋,忽而问道。

    “叔父……恩……平日里别人对我行礼,却是觉得没什么……不过,今天,确如叔父所说,心里似乎很开心!”卫瓘疑惑的眨巴了一下眼睛,却也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这些尊敬,是你凭借自己的手得到的,因为任何一样可以轻易得到的东西,都不显得珍贵,例如权势……!”卫宁微微一笑,接着又道,“而同时,你也将自己放在了另外一个位子,不是蔑视他们,而是认同他们的位子。当你认同的人对你发自内心的尊敬,你才会觉得有成就感!”

    “那些妄图不劳而获,又总自以为自己高人一等的家伙,永远都只是依靠别人的施舍而狐假虎威的庸才,虽然那是他父辈,祖辈留下的权威,但施舍永远就是施舍,便如同乞讨的人一般,被他人所瞧不起,而只有凭借自己的手取得,才算是人杰!”卫宁笑道,却对卫瓘眨了一下眼睛,“你是庸才吗?”

    卫瓘憋红了脸蛋,硬声道,“瓘儿自然要想叔父一般,凭借自己得到现在的地位!”

    “很好~!~”卫宁点了点头,这才回过头来,对黄忠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