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555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555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诱导夏侯渊以为他等候良机。

    夏侯渊果然中计,一直对张辽隐没不出耿耿于怀。而张辽却从容领兵继续东进,恰恰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刘备弃城北上的事故。

    张辽也深知不可再与夏侯渊玩什么阴谋诡计,当务之急是最快速度平定刘备的祸乱,也不再潜藏身影,暴露人前,大军已到济北。

    夏侯渊闻得张辽大军的动静,自然知道张辽无意从侧面和黄忠偷袭他,于是只专心一意的和黄忠大眼瞪小眼。

    张辽的三万人要清剿刘备,却是不够,对方已经趁虚而入,除非兵马数量巨大,否则一击远遁,反而搅乱冀州根本得不偿失,而若是信都丢失,依托高墙,依托城中粮秣,张辽要是硬攻,伤亡也是绝对无法承受的。

    更别提,剿灭刘备最重要便是要速战速决,南面黄河不能不防,给孙曹可趁之机。

    张辽绞尽脑汁,希望能够逼迫刘备出面与他野战,但是却苦无对策。

    而这个时候,一道书函从安邑传来,终于解了张辽心中的困惑……自觉刘备之患已平,无忧。

    与此同时,安邑送往黄忠处的书函也已经送往了,而夏侯渊也几乎同时等到了来自陈留的曹操军令。

    曹操的军令下来,只让夏侯渊依旧固守不出,两万兵马必要时刻必须守住济南,东阿两城不失,最重要的是能够拖延住黄忠五万兵马的脚步便足够了。

    (本章完)

第1083章 捐献() 
事实上,夏侯渊最担心的乃是张辽和黄忠两军首尾攻击,在张辽主动暴露自己动静的时候,这担忧也已经不存在了,最可怕的是暗中的敌人,而明面上的黄忠,虽然兵多,但顾及也多,夏侯渊自认为,对方是万万不可能突破他的封锁的。

    不过对于曹操的回函,夏侯渊没有瞧见对刘备的态度,实在让他非常不满,将曹军作为诱饵利用,岂有半点盟友之情谊?先有忘恩负义,后又有背盟利用之恨,在夏侯渊看来,没有宣布决裂敌对已经算好了,可曹操显然还是想要继续保持这成联盟的关系,这将置他和他麾下这两万曹军于何地?

    因为刘备这个“盟友”而殚精竭虑抵挡河东兵,因为刘备这个“盟友”而放心将后背委托交给他,而如今这个“盟友”反而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他们抛弃,甚至一度凶险无比,这又如何对得起那些和张辽军厮杀战死的兖州儿郎?

    夏侯渊也忘记了自己似乎一直都不曾将刘备放在眼中,也一直提防着刘备,只是因为张辽的压力过大,而专心在渡河防御之上而疏忽了对刘备的监视。只是他心中却不愿承认自己的过失,而将一切都推刘备的身上。

    而经过了这一些系列的变故,时间已经推进到了五月上近中旬。

    张辽得了卫宁的是手书,已是成竹在胸,黄忠得了卫宁的手书,也是沉稳不动,东面局势一下子稳定了下来,只有刘备在那上串下跳。

    黄忠和夏侯渊的对峙又陷入了僵局,但是双方都憋足了火气,只等各方首脑一声令下,宣泄出来的怒火恐怕将会演变成格外的血腥。

    现在天下局势,夏侯渊与黄忠分别两万对五万对峙泰山以东;

    赵云七万平定汉中,并且分兵五万与张颌已攻入上庸直取荆北;

    刘备三万人侵袭冀州,先克高唐,再取平原,逼进冀州首府信都,而张辽领兵两万从济北,北上清河,也迅速向信都增援而去;

    张济领宛城兵马退守宜阳,养精蓄锐。

    于禁一万兵马在汇合韩当残兵后,攻克汉中绥定,并且有意偷袭巴川,意图搅乱汉中情势。

    太史慈,徐荣合共十万兵马屯扎中牟,阳翟,长社,荥阳,与之对应的是夏侯惇,乐进,程普,黄盖等大将所统领的孙曹联军驻扎在官渡,陈留,许昌,尤有曹操,孙坚坐镇陈留大本营,合共九万兵马;

    五月中,孙曹期待许久的奇兵,卫宁等候许久的入网之鱼,终于按照了既定的命运开到了弘农城下……

    与此同时,等候许久徐晃也终于开始了他重归沙场前锋的征战……

    而无论是曹操还是孙坚亦或是刘备,都不曾料到,此时此刻的北国大地,还有一支带着血腥和杀戮的铁血雄兵,正在幽州的境内,磨亮了抓牙!

    代郡,黑衣使者跃马走入城内,在亮出了信物后被引入了郡守府中。

    “卫侯有令!请卫三将军,即刻领兵南下,兵发信都!”当见到那个高大魁梧饱经风霜的武将后,黑衣使者从怀中慎重的掏出半枚军符,双手捧到卫三的手中。

    “终于……终于等到了!”卫三激动的接过兵符,一身壮硕的身体也隐隐有些颤抖。

    自从被卫宁放到这北国大地后,已经过了整整四年了,四年时间,除了当年袁绍大战时曾经有机会南下过一次外,剩下的时间几乎都是在这苦寒之地日复一日的练习箭术,练习兵法。卫三很渴望建功立业,也很想念安邑那熟悉的一草一木,但是却也知道自己呆在北疆是为了卫宁的大计,不能马虎。他咬着牙齿等到,不停地操练边军,阻挡任何一个敢于犯境的鲜卑马贼,将他们一个个吊死在边疆的宿城门口,都是为了平稳边疆的隐患。

    当他将率兵将前匈奴单于围杀之后,他知道自己南下回归熟悉家乡的日子快到了,而当这一天来临,卫三的胸膛早已经燃烧起了熊熊的烈火。

    五万骑士,混着部分汉化归附的匈奴人,乌桓人,鲜卑人,这股力量,已经被卫宁打开束缚他们的枷锁,而将承受着第一波冲击的目标,已经给卫宁无情的打上了标记。

    正是信都的刘备!

    没有人能够想到,卫宁在不伤及根本的时候还能动用这样一支军队,更没想到,这支军队早在数年前,便已经筹措好了,甚至卫宁还一度准备用于对付袁绍……

    但不管如何,这五万在边疆苦寒之地与鲜卑人厮杀,从战火中成长出来的铁血精锐,势必将一举打破现在的平衡。

    因为……卫宁已经不需要再隐忍了。

    “前面便是弘农了!公瑾,是不是先派出人手暗中潜入城内,与杨氏在弘农的内应接触?”孙策跃马飞奔,来到周瑜身侧,万分喜悦道。

    “伯符……你有没有想过,我军行走一路,虽然隐蔽,但是耗时不菲,可为什么一路上都是这般风平浪静,为什么都一直没有人马出来阻挠?”周瑜皱着眉头,在许多天前,他便一直保持这个模样,此刻见孙策一脸战意高昂,却终究忍不住出声道。

    “弘农地界本是杨氏的家族势力范围之内,我虽好武艺,但也知道杨氏四世三公,百年来在弘农根深蒂固。既然杨氏为内应,自然沿路为我军扫平了可能暴露的阻碍,这有什么不对么?”孙策微微一愣,但还是不以为意,反而安慰起周瑜来,“公瑾!我知道我军一路行来皆有你居中调度,事务繁冗,也知道我军所谋乃是军中大事,你不能不考虑周全,但是现在我军已经到了弘农城下,再谈这些,也是于事无补!何况,父亲雄才伟略,曹操那厮也算是当世枭雄,他们两人都已经算定,杨氏暗中投诚恐怕也是八九不离十了!你还是不要杞人忧天了吧?”

    周瑜无奈叹息一口气,却是如同孙策所言,此次行军他一路上所耗心思量多,如何避过河东军的搜查范围,如何成功的绕过对方封锁线上,如何保持有效的军心士气而不拖累兵马掉队,心里耗费甚巨,以至于脑筋都一直处于紧绷状态。

    (本章完)

第1084章 荒唐的军令() 
周瑜此刻也有些疑惑,到底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是因为自己疲惫过度而疑神疑鬼,分不清能够这么容易悄然无息的深入关中三肴,是因为自己的功劳,还是对方的诡计。

    但,不论怎么说,周瑜都知道,这一次偷袭弘农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如果能够成功,能够迅速的清扫周边,在弘农站稳脚跟,那么安邑便近在咫尺,直接暴露在了他们的攻击范围中。

    在河东大军和孙曹联军对峙于司隶,兖州,豫州三州交界处的时候,不难想象河东军后方的空虚。届时不管是直杀入安邑,搅乱敌军后方,还是破城而入劫回皇帝,都是对未来战局上添加的最重要的一枚筹码之一。

    更别提,若杨氏代表世家大族率先揭开反抗卫宁的旗帜,不单单弘农,四方各地将会从根本上动摇卫宁的统治基石,这就已经足够了。

    风险和利益永远都是并存,舍得投下本钱,才能收回与之相符合的收获。

    江东军投出的这一万五千兵马可以说当得江东最精锐的部队,以一当十不为过,而曹操那方,不单单有虎痴许褚亲自领兵,还让曹洪率领了曹操麾下最为精锐的虎豹骑五千人,这样一道大手笔,若无倍数以上的河东军,也绝对无法将他们拿下。

    可以这样说,就这样三万人,便已经聚集了孙曹两家两军三成以上的军事实力,这本就是一把能够在大规模决战场合上,一锤定音的尖刀!

    以在关东大战场和对方对峙,故布迷阵来做烟雾,投放出这支部队,这样的成本价值足可说明对河东军的重视,也相对来说,削弱了关东大战场上孙曹联军不小的实力。

    所有人都坚信,河东如今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拿下六万以上的兵马对他们进行围剿!

    孙策正是如此,才踌躇满志,也正是如此,才没有半点焦虑,以前潜伏行军,不过是为了尽可能的造成奇袭的效果,也是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兵马的非重要减员。

    当弘农这个任务的第一个目的地近在咫尺,那便不用再刻意的约束自己的战斗欲望。

    周瑜无法得到一个自己大军自投罗网的理由,但同时,却又无法平息自己心中的猜疑,最后只能无奈叹息,皱着的眉头不曾放下,终究还是对孙策道,“既如此,伯符你还是先行派遣一支人马乔装入城,一探虚实!”

    “哈哈!我就说本该这样嘛!既然已经到了对方的心窝上,不能狠狠地刺上一枪,又如何能够甘心!?”孙策大笑,竟然是就在马上便伸开了胳膊狠狠地拍打了一下周瑜。

    孙策天生神力,周瑜虽然体质不似那些文人,但也是吃痛不已,不由苦笑道,“但是,我军还是应该先行隐蔽下来,不要暴露了行踪,且等潜入城中的探子回报,看弘农是否有异样再说!另外……派遣出去的探马,万万不可与杨氏族人接触,一切……还需自己斟酌,眼见为实!”

    “不与杨氏之人接触?”孙策不禁皱了皱眉头,道,“若是不接触,那又如何和对方约定好配合攻击?又如何得知弘农虚实?”

    “可选机灵之人入城,分部分粮草随车绕弘农城西而入城,装作从凉州而来……粮食乃是行军之重,若是在战事紧张的地方,粮秣是万万不可能随意行商贩卖的,弘农既是在卫宁治下腹地,那么,那么自然是允许粮食买卖了……反之……”周瑜顺了顺额头流海,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当即道。

    “军粮……?我军本就携带不多,眼看就告罄怎可随意浪费……呃……?你的意思?”孙策有些疑惑,皱眉苦思,终于闪过一丝灵光,得意道,“哦,我知道了!若杨氏是真心投诚,断然不会让弘农军方知道我军要偷袭的事情,那么弘农相对卫宁治下来说就是绝对安全的地方,粮食自然可以随意买卖,同理,也自然可以得知河东军是否早有所防范了?”

    周瑜淡淡笑道,“不错,正是如此!反正我军已到了弘农,军粮也所剩无多,浪费不浪费已经没什么必要了。弘农乃是大城,杨氏又是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若我军取了弘农城,还怕没有粮食?再则,若能渡河攻破安邑,金玉财帛无数,更不用提了!”

    孙策瞪大着眼睛盯着周瑜,半晌摇了摇头,好像很是苦恼的拍打额头叹息道,“公瑾啊公瑾!你要我怎么说你?万事你总是要考虑得如此周全固然是好,但你总是歇不下来,长此下去,你那瘦弱的身板少不得大病小病!太让自己操劳,可是容易折寿的哟!你看那河东卫宁听说就是整日里病怏怏的咧!”

    周瑜没好气的反瞪了孙策一眼,“若如你这般整日里只知道打打杀杀,若无我居中协调,出谋划策,你还知道一兵食几斗粮食?就算是累死,也是你害我的!”

    “哈哈!如你所言,我就喜冲锋陷阵,扬我东吴武风,能够打下赫赫名声便是于愿足矣,常年说,将军马革裹尸,我肯定是要先死在你前头的,想要我在你的坟头前嚎啕大哭,你却是想都别想!”孙策不以为意,哈哈大笑道。

    周瑜与孙策乃是生死至交,又乃不拘一格之人,生死别离的话题也只是谈笑打趣的谈资,周瑜甚至孙策秉性,只是苦笑摇头,但心中却也不禁为孙策的话颇为担忧。

    “若是伯符真是再这样鲁莽自信,就算在战场上少有人能够伤他,但若是死硬脾气上来,也恐怕受小人奸计偷袭,不得不防啊!”周瑜看着孙策那硬朗豪气干云的模样,心中不禁暗自紧张道。

    周瑜既然执意要求行事谨慎,孙策虽然认为弘农已经近在咫尺不需要再那样小心,但终究无法忽视挚友良友的意见,只能答应。

    虽然曹操知大局为重,将这支军队的统御权交托给了孙策,周瑜,但两人毕竟还是不可能不尊重许褚和曹洪两位曹家军代表的意见。

    (本章完)

第1085章 单福进言() 
倒是没有出乎周瑜意料,许褚也是个好战成性的家伙,在军中与孙策都不知道暗地里私斗过多少次,闻得周瑜的建议当即便表达了不满,还是曹洪虽然也是脾气暴躁但是最重曹操军令,不敢违背,将许褚劝下。

    事实上,也不单单是因为曹洪乃是曹操的族人,曹操威严深入人心,许褚也不敢违背曹操的话。曹洪搬出了曹操,许褚只能作罢,于是孙策便挑选了军中三十机灵之兵,皆能说一口凉州话,分摊五十石军粮装了十车偷偷绕过弘农向西,再扮作客旅入弘农城中。而孙策自与其余诸将统领兵马,屯于临洛山林中等候消息。

    周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