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623部分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623部分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许,这便是荀彧的魅力,他的年纪并不大,但是,就算是年纪比他还大的人在他的面前都理所当然的将他当做忠厚长者,荀攸比荀彧的年纪还大,因为辈分的缘故还是他的子侄,可是,荀攸却依然对这个年轻的堂叔充满了尊敬,不是因为辈分的差距,却是因为气质上的天然。

    所以,当荀彧看破卫宁的计划开始,他并没有如同那些人以为的对荀彧充满了愤怒,却反而有那么一丝轻松。

    是的,就连卫宁都很难想象,在这样一场关键大战上,自己被敌人看破了虚实,竟然还有这样的想法。

    可是,或许因为就是荀彧,卫宁才觉得理所当然吧。

    他便萌生了一个想法,假如,假如能够让荀彧来河东,有他这个能够统筹天下的王佐,河东必然可以让战斗力连上几个台阶,区区天下,何愁不定?

    而因为关系上的亲近,他相信,如果荀彧真的能来河东,那么未来卫瓘接替他的位子,至少将不会有多少阻碍,虽然荀彧就算来河东,也不可能一下子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何况,卫宁也根本没有灭掉曹操的把握,而这场庞大的战争,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造成致命的伤害,而这种伤害,驱之不散,甚至祸及到存亡的关键,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是赫赫有名……

    可是有了希望,终究还是需要尝试一下不是么。

    而远在兖东的荀彧,显然并不知道那个已经被他打伤了勾结蛮夷标签的曾经小弟,俨然已经将目标打到他的身上,他现在要做的只是将那些河东兵还有肮脏的蛮人彻底的赶回他们该去的地方。

    自从将张辽和卫三扫除掉之后,兖州已经重新归于平静,虽然这股平静或许是最后一次安宁,倘若兖东和兖西都不能取得一场值得庆贺的胜利的话,这股沉默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压制不了。统筹全局的荀彧,自然不愿意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所以,当清掉了张辽和卫三一样,这个合格的救火队员便心急火燎的向着兖东赶去,或许收获一场不大不小的胜利,也还是能够刺激一下兖州上下对于敌军的信心。

    十天的时间会发生很多的事情,荀彧几乎每天都有三匹快马保持和夏侯渊的联系,可是自从三天前开始,联系就开始中断了,并不是说夏侯渊那边出了什么问题,而是,黄忠的攻势爆发出来的力量已经越发恐怖,使得两军的联系已经开始无法顺利接头。

    整个钜平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因为兵马缺少的关系,夏侯渊在钜平和济南都投放了足够多的力量,但这力量并没有多强大,他们的任务除了固守,还是固守!

    而除了这两路人马之外,夏侯渊坐镇东阿还保留了三千中军,这三千中军的力量将会是将两城连接在一起构成防御带的重要绳索,当然,这三千人,显然也并没有逃过对方的视线,三天前,东阿也开始有河东军开始发起渗透攻击了。

    不过幸好因为济南和钜平的存在,对方无法跨过这两座俨然被他改造成军事要塞一般的雄城,就算对方能够耗费大量兵马将两城都困死,但只要它们一日不陷落,就能够保持足够强大的威慑力,也就让对方无法大规模的进入兖州。

    所以东阿虽然受到了河东军的骚扰,以至于三天的时间让他没有再和荀彧联系,可并不代表他就乐意就这样完全为河东所压制。

    当然,他也并不是想着进攻之类不切实际的想法,而是在某种程度上,给河东军造成障碍就成了。

    (本章完)

第1242章 埋伏() 
河东军远道而来,除了黄忠军那边旺盛的体力和战斗意志,以夏侯渊这些年来统御兵马的眼力,很容易的看出,围困济南的那支“蛮人”骑兵似乎并不如同所听的那种凶悍和斗志高昂。

    是的,斗志!夏侯渊的想象中,那些在北方无恶不作的野人,最残暴嗜杀,无恶不作,他并没有去过北方,但也好歹出生在知识分子家庭,大汉最伟大的胜利就是建立在对匈奴人的战争,而这些胜利能让所有人骄傲,也是因为这些蛮人肆无忌惮的劫掠和侵扰。

    而要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这些蛮人的作战风格并不难,虽然鲜卑人已经取代了匈奴人,在草原上的统治地位,但实际作战方式还是没有多大改变。事实上,这些蛮人最值得让人重视的,就是他们的斗志,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与物斗,恶劣的草原环境,养成了他们这样凶悍的性格,也让他们无比坚韧,除非是那种极端不利的情况,否则他们都会保持高昂的作战意志。

    可是,夏侯渊眼中的那些所谓蛮人,似乎并不如同他先前所了解到的东西,那些人的坐骑显然不是汉土中原可以培育的,的的确确是来自草原上的上等马匹,而他们的一些行为习惯也的的确确汉人不同。不过,这些人却还是给了夏侯渊一种感觉,感觉就像他们只是表面上是蛮人,骨子里是汉人一样的感觉,或许只是流着同样民族鲜血的召唤?

    当然夏侯渊不是一个谋士,他没有那股想要穿透表现看穿本质的研究心,但是并不妨碍他从这些东西中找到自己渴望寻找到的良机。

    相比较起蛮人的残暴,自己部队这两万人,在初次见到对方就为他们恶鬼一样的名声有所震慑,真正的曹军主力大多用于抗衡河东大军,拨给夏侯渊的这两万人,只不部分是老兵,其余人却算是他一手培养起来的,固然已经有了曹军一线兵团的战力,但心里素质上还是差了许多。

    事实上,当黄忠大军压境,平白又添了这么多兵马,十万余人的数量,五倍于己的实力差距,就是他的觉得心灰意冷还别提这些心里素质远远不如他的士兵了。何况那些残暴的蛮人的事迹,劣迹斑斑,就算是平民百姓也多有耳闻,只是以前距离太过遥远而不当一回事,现在亲身经历了,又在对方如此强势之下,自然而然的便有了那么一丝阴影。

    而这些天过去,军心士气的低迷是夏侯渊早就料到的,而济南,钜平两处的激烈大战,更是无时无刻不敲打着所有人的心脏,面对这样的攻势,两城的士兵只有咬牙苦撑,但所有人都悲观的认为,两城的陷落似乎只是时间问题。

    或许,还能支撑起他们战斗欲望的,就是援军的问题。荀彧的三万人,青州调来的三万人,都是支撑他们战斗下去的信念,虽然不知道这些援军什么时候才会抵达。

    夏侯渊也知道,如果放任就这样苦守下去,迟早都会因为久等援军不到,而士气越发低迷影响作战,到时候,单凭他的威望,恐怕也无力回天。

    所以,当对方不停骚扰东阿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在脑海中萌生一个胆大的计划。

    他需要一场不大不小的胜利,来刺激起全军求胜的渴望,也压下河东十数万大军带来巨大压力,所以,他胆大包天的做出了出城的军令。

    出城,不是为了在正面上和河东大军过招,就是他再狂妄,也不会认为以三千人能够做到什么。

    所以,他只是为了一次有预谋的偷袭,不大不小的偷袭。

    事实上,河东十数万人,自然不会是就对半分的去围困济南和钜平,更多的兵马还在后方,随时准备在两城露出疲态的时候发动致命一击。

    所以前线的兵马,并不多,各自也不过两万人而已。而与之对应的是,在济南钜平后线上,河东军的作战指挥中枢,已经从泰安,历城向前移动到了临济这个不大不小的县城。

    临济靠近济水,地势开阔,但是因为这里水势太,过湍急,时不时会有洪水上岸,虽然位子不错,可是人口并不多,加上,这里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周围也无险可守,所以也并不得人重视。

    不过,在当前这个时候,临济这个既能连接后方历城,泰安,又能控制济南,钜平的小县城,却难得成为了一次作战的中心。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这个小城毕竟地势太过开阔,而城池又实在太小,并不能屯放太多的辎重,也不允许驻扎更多的兵马。

    所以,河东军大军依此为中心,便向四周一连下放了无数到行辕军寨。

    毕竟是在开阔地方上,不会酿成当年长社的惨剧,也并没有连环相依,成了夷陵故事的悲伤,但是,各个营寨的分散,又似乎让力量太过疏松。

    但是没有人会认为这算是什么破绽,要知道夏侯渊不过两万人而已,一直都被压着打,能够守护住那么久的时间,在河东上下看来夏侯渊就该烧高香了,力量分散又太过薄弱又有什么关系?莫非他还能突破济南以及钜平的封锁杀到后面来吗?又或是,凭借那三千一直都龟缩在东阿不敢探头半步的兵马,深入他们的腹地?

    这些人认为理所当然的东西,可是在偏偏就不是他们所想到的。而所谓一直龟缩的夏侯渊,偏偏就悄然无息的弹出了脑袋,而且,那脑袋上还有一张利索的嘴牙。

    夏侯渊自然知道,这么多天的骚扰,自己如果悄无声息的潜出城外,肯定会被对方察觉端倪,倘若东阿空虚一个不小心被对方趁虚而入那恐怕才是后悔莫及。

    所以,一次成功的偷袭,并不单单只是为了挽回士气,而事实上,他俨然已经有了一个成熟的计划,要给河东军一次迎头痛击。

    (本章完)

第1243章 打乱() 
三天的偷袭,河东军深入到东阿附近的兵马并不多,但也不算很少,多的时候有一千多人,少的时候也有几百,依靠东阿的防御带,如果空虚的话,几百人要夺取城池也并非什么天方夜谭。

    但是对方得频率显得也并不大,似乎也并没想到过有可能从他手上拿下东阿,显然这种小规模的渗透骚扰只不过就是为了牵制他的经历,而更加重要的作用恐怕还是一种监视,从他的反应来观察兖东防御的应对,虽然自从冀州兵马入兖东开始,他就一直保持沉稳如泰山一样的气势,就是守得固若金汤,让对方无机可趁。

    就是这样,敌军对东阿没有抱有幻想又有了刺探的性质,这无疑让他看到了一个机会,让他觉得自己的构想可以完美的实现。

    于是夏侯渊下令让人暗中大量制作军旗,并且开始逐量减少在城墙上露脸的士兵人数,一改以前力主保持东阿兵强马壮的形象。

    从第一天开始,城墙上露脸的士兵便渐渐开始减少,而到了第三天,已然从当初那种钢铁墙壁的模样,成了松松垮垮。

    那些骚扰东阿的士兵,数量不多,只能偷偷空城,假若有个几百人防御,凭借城墙就能让他们无功而返。而在发动了几次试探性的攻击后,不过靠几百人就将他们打退,但是,东阿展现在人面前的兵力,让那些退走的河东军心中升起了疑惑。

    而这种疑惑回禀到了河东本阵,很快就让人敏感的发觉到了问题,似乎,夏侯渊有了什么动作?而在进一步的随机应变前,他们还需要来一点时间确认。

    于是,骚扰东阿的兵马越来越频繁,而且数量从当初最多不过一千来人,已然形成了两三千的规模。

    当然,两三千人的力量,同样也无法给东阿这样一座大城造成多少损伤,同样毫不留情的被击退。事实上,假如没有一万人的规模,在夏侯渊这样的名将手下,就算三千人,东阿也能保证稳如泰山,甚至,可能一万人都不一定占到什么便宜。

    东阿毕竟还是比不得济南和钜平这两座被夏侯渊全心全力打造的完全用于防守的雄城,所以,三千人守护一万人的攻势其实也已经会让他感到吃力了。

    河东一方面对东阿的评价自然也不会高于济南和钜平两城,而东阿的存在对于曹军意义重大,对于河东军来说,却还是远远比不上将济南和钜平两根钉子拔出来得实惠。

    不过,相对于河东军对东阿的态度,在曹军上面就不一样了,东阿后面就是东平,固然让东阿的作用减弱了不少,但东阿却是能够成为一个缓冲带,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住东平的稳定,同时,东阿又可以作为一个枢纽,在连接济南,钜平的同时,依靠东平源源不断的输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东阿河东不看重,但对于夏侯渊来说,没有另外一个地方比这里给适合自己作战指挥。

    所以,因为河东对于东阿的不重视,使得东阿有变,所有人想到的不是这座城池的价值,而是夏侯渊那些消失的兵马到底去哪里了。

    而几次下来,三四千人都无法威胁到东阿,但却还是让河东不少人惊讶的发现,似乎夏侯渊这个该死的缩头乌龟已经不在东阿了,而消失的那些兵马肯定也是夏侯渊带走的。

    当即,负责对东阿骚扰的张喜是黄忠提拔自青州的将领,当即便将东阿的变化呈上到了临济,而还没有进一步等候到指示的时候,这员河东部将心中却起了一点心思,他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将,但河东军军风促使每一个人中下层官员都充满了梦想,而夏侯渊可算是曹军中数的上名号的大将了。

    倘若夏侯渊还在东阿,他也不敢有半点妄想从对方手里讨到便宜,要知道,就是这个家伙用两万兵马竟然还能够挡住河东如此强大的十数万强军,单单这点攻击,就已然让张喜觉得高不可攀。

    但小人物却也是有小人物的理想,夏侯渊已经走,而手上握有八千兵马的他,却似乎有了一次让他觉得闪耀的机会。

    东阿虽然在河东高层上并不算重视,就算能够占领,但是济南和钜平一日没有攻破,大军就一日不能长驱直入,所以东阿看上去重要,但后面还有个东平呢!

    但张喜自然不知道河东兖东集团高层的心思,他只是单纯看到了东阿有夏侯渊坐镇,而既然夏侯渊亲自坐镇这里,那么这里就是有价值的,而倘若自己能够趁机一举将东阿夺下来,是否不久的将来,自己也能真正的从校尉一跃成为裨将军,偏将这类真正的将军呢?

    河东军重视荣誉,同样也不拘泥于年龄,只要有能力,有荣誉,有战功,就算一跃成为和黄忠,赵云,典韦一个等级的大将也不是没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