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战长空 >

第182部分

龙战长空-第182部分

小说: 龙战长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达八枚pl-12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八枚pl-12的携带量,基本上已经是歼-10a挂载空战武器的极限;当然这种下导弹雨的打法非常烧钱,如果不是有之前“壬辰”的增资支持,他是不会这样不计成本的。

    而作为长机,龙云的01号歼-10a挂载可以说就是另一个方向的极端:除了机翼外侧和中段的两个挂点上带有亮红色的pl-8c导弹外,整架战机就再没有其他挂载物,看上去算是相当整洁。

    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挂载方式,和“宸龙”的预定作战策略是有直接关系。

    在比赛之前,龙云就和刘威练习过的战术,就是由刘威驾驶的僚机爬升占据高度、速度优势,在高空待命准备攻击;而龙云则在僚机掩护下前出接敌,使用数据链共享两架战机的目标信息,并以此来指挥高空高速的刘威实施超视距突袭。

    为达到这样的目的,龙云的“猛龙”座机现在只携带了四枚格斗导弹,保证良好的战机机动性发挥;争取先敌发现、然后突进到目视距离进行格斗,就是他预先拟定好的战术。

    当然,瞬息万变的对战时刻,敌我态势都在随时变化,能不能真的这样做,那就要看双方的临场发挥了!

    保持密集编队进入交战空域,龙云双机再次测试iff(identification-f日end-or-foe,敌我识别)模块工作正常,就开始互相分离;在接下来必然爆发的超视距较量中,既然龙云打算抵近作战,就必须依靠iff来确保不出现误伤。

    当然了,如果真的出现导弹追错目标的情况,他自信也有靠“猛龙”的机动能力硬甩pl-12导弹的把握,但是真到了紧张激烈的格斗里可能就顾不上那么多了。

    晴空万里,朵朵白云就在身侧掠过,龙云眼看刘威驾驶的02号歼-10a开始按照预定航线持续爬升,很快就逐渐远离、消失在视线中。这时候查看一下导航信息,他们双机已经深入交战空域约十千米,雷达告精器暂时也没有提示,于是他果断开启机载雷达,在六千米高度上向前巡航索敌。

    广阔的对战空域中,银灰色的锐利身影在白云间穿梭,留下淡淡的白色航迹。

    而就在向前飞行、开启机载jl-10a雷达索敌的龙云紧张注意雷达显示屏的时候,对面数十千米开外的“天王星”双机也已经进入对战空域。

    和“宸龙”双机的各自为战不一样,颇为忌惮龙云格斗作战能力的他们还是采取了稳妥的双机编队突进,以便在遭遇单独行动的“宸龙”长机时能够互相掩护;保持五千米左右的高度开机搜索正前方空域,“天王星”的su-27sk双机也在径直向对战空域的中心点接近,双方很快就会发生超视距接触。

    a

第三五三章 R-27R的齐射() 
抱歉啊各位书友!

    昨晚写稿子忙到12点以后,点发布时还是习惯性的点了后面的18日,没想到午夜之后就已经是第二天了,结果设置自动发布到了明天去,我晕……

    激战的大幕,已经徐徐拉开;互相接近的两组战机,直线距离在迅速缩短。

    以su-27sk上搭载的n001雷达性能去分析,“天王星”双机现在采取的策略是相当正确。

    既然n001的地物杂波滤除能力一般,他们现在降低高度、采用仰视方式搜索空中目标,才有抢先发现对手的可能。否则以两种战机的雷达性能比较,虽然n001的理论探测距离较远,但su-27sk的雷达反射面积也高于歼-10a,这样最大的可能是双方同时发现对手,接下来的超视距对抗里,没有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天王星”双机显然就会陷入苦战。

    果然,就在双方不断接近的情形下,雷达显示屏上很快出现微弱却相当清晰的雷达回波,边超马上就读出了目标信息,对手距离七十千米,高度六千、速度九三零!

    从su-27sk的雷达显示屏上观察,边超认为那应该是孤零零一架歼-10a的雷达回波,他敏感的意识到对手肯定又是采取了双机分离接战策略,于是提醒僚机注意观察、提防其他方向可能来袭的“宸龙”战机。

    目标已经现形,要发动攻击吗?

    瞬息万变的空战中,任何决策都必须要快。

    考虑一下r-27r导弹的射程限制,边超就打消了抢先攻击的念头。虽然他现在和搭档一样都很想立即攻击、利用先敌发射的优势去部分抵消pl-12的威胁,但是这么远的距离上发射导弹,高度又居于劣势,除非对手直愣愣冲上来迎接他们的射击,否则就没有可能命中。

    “目标距离六十八,保持航向接敌,注意观察附近空域!”

    “收到,洞两明白!”

    既然已经发现目标,灰白色涂装的两架su-27sk就开始使用后燃器提速、爬高,准备为r-27r导弹提供良好的发射初始速度;按照su-27系列战机的标准拦截作战流程,机体庞大的两架重型歼击机成密集队形快速接近目标,这时候边超发现对面的歼-10a也在提速,他推测一波超视距导弹对射就在眼前!

    距离五十五,战机高度五千七,已经加速到马赫一点四!

    对挂载四枚r-27r、外加机翼外侧挂架上两枚r-73的su-27sk来说,这样的速度已经相当高,于是边超马上指挥僚机和自己一起推杆从爬升改为平飞,现在的距离上n001雷达已经平稳截获目标,就不再需要过多考虑高度差的问题。

    就这样,虽然火控系统已经给出“允许发射”提示,两架灰白色su-27sk还是一路爬升直到六千米高度,这时候迎面而来的“宸龙”长机距离他们只有大概四十千米,他们立即实施了密集的导弹齐射!

    一枚又一枚,两架su-27sk翼下窜出一片白烟,粗壮的r-27r导弹从滑轨上拖出,以三到四秒的时间间隔呼啸而去。以改进型n001雷达的目标照射能力,双机一次发射四枚r-27r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已经是上限,现在就看对面的歼-10a会如何应付!

    就在这时候,通过雷达告精设备和机载雷达的截获显示,龙云已经判定了前方两架大型战机的位置,他平稳加速到马赫一点五向对手高速接近;因为没有携带任何超视距导弹,他现在的计划也很明显,就是躲过对手的导弹齐射,然后再冲上去格斗。

    当然,要说这个计划可不可行——高加索土地上到处都是的战机残骸可以证明,龙云对su-27加r-27r这对组合的理解已经到了什么程度!

    因为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工作原理,发射之后仍然需要载机提供雷达照射,龙云不能从雷达告精器上得知对手什么时候发动导弹齐射;但是随着高速来袭、弹道平直的r-27r在jl-10a雷达屏幕上逐渐显现出回波,这时候的他根据经验估计,对手的导弹距离他大概仅有不到十千米的距离了。

    数千米高空中,接近三马赫速度来袭的r-27r,和加力全开、正在以马赫一点六高速接近的歼-10a,十千米的距离,也只是几秒钟的延迟而已;简单的心算片刻,从雷达告精器接收到有规律的机载雷达照射到现在接近三十秒钟,龙云推测“天王星”双机发射的r-27r应该是以一定间隔实施的齐射,这与他在平行世界里使用su-27s的战术如出一辙!

    像r-27r这种略显笨重的超视距导弹,最大可用过载数据一般是在24g左右,这个数据在现代导弹中是相当低劣,为了提高对抗先进歼击机的命中概率,战机一般都会实施一个目标两发导弹、前后间隔数秒钟发射的战术。

    这样的密集火力突击,就算目标施展机动、躲开第一枚导弹,后面跟着还有第二枚,第三枚……而战机的机动能量损失却不可能恢复太快,这样反复的规避下去早晚就会失去机动能力、被导弹无情命中!

    然而这样的挑战,当然是难不住龙云。

    不知道是哪一个美国空军教官,曾经对学员们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你被‘麻雀’打中,那你一定是犯了什么错误。”

    这种听起来有点武断的话,到底是对还是不对呢?

    就龙云的亲身经历,至少在平行世界里他用超视距导弹打下来的那些敌机,说明这些北约飞行员并没有领会到这句话的真谛;换句话讲,龙云对这样一句戏言还是部分认同,尤其是面对最大可用过载仅20g出头的aim-7m和r-27r的时候。

    驾驶高速突袭、势头正劲的“猛龙”直面对手,这时候龙云的思维却相当清晰,他知道自己必须把握稍纵即逝的机会,然后利用歼-10a的机动特性去果断的甩脱来袭的全部导弹!

    甩导弹这种事,之前比赛和作战的时候他也干过不少次,不过在超过一点六马赫、很容易拉出大过载的情况下进行动作,却也并没有多少次实战体验。眼见天边袭来的导弹在视线中逐渐出现、变大,用丰富的实战经验估计一下敌我间距,龙云在略微拉杆、做出小幅度的预备动作后,就猛然蹬舵侧杆、压坡度开始剧烈的侧转机动。

    随着动作的进行,龙云睁大眼睛留意视线中已经转到九点钟方向的来袭导弹,这时候过载的不适感和隐约出现的黑视提醒他,刚才的动作过载相当剧烈,法向持续过载值已经达到7g以上。

    但是他现在必须坚持做完这个侧转动作,直到甩脱所有紧追而来的导弹!

    ps:感谢书友“15221653004”588起点币的打赏!

第三五四章 霹雳四连发() 
连续侧转,或者说就是适当时机的绕圈飞行,是对抗多普勒雷达导引头的典型战术。

    和信号自发自收、不依赖载机提供照射的主动雷达制导导弹不一样,半主动雷达制导导弹的命中有赖于载机对目标的持续照射,那么对抗起来就更容易一些——不管是绕着敌机转圈、还是绕着导弹转圈,载机或者导弹都会因为多普勒效应的短暂消失而失去目标。

    果然,就在龙云进行过这样的剧烈转弯之后,因为过载能力不足而被动转到九点钟方向、还在进一步向视线后方移动的导弹,在视野中的投影面积也进一步拉长,这是导弹转弯能力不足、无法持续以弹体指向目标的表现;发现了这一点,龙云马上知道了纷至沓来的几枚r-27r已经出现能量不足的迹象,而且导引头多半已经丢掉了对他的锁定。

    得到这样的判断,他略微放大盘旋半径、为后面的机动留出余地;在堪堪躲过打头的两枚导弹、或者说干脆就是这样让短暂丢失目标、修正不及的导弹径自路过后,后面紧跟上来的两枚导弹也已经急掠而至。没有丝毫差池,他马上在盘旋的基础上接了一个反向急转、然后进入大角度俯冲;没有试图继续欺骗导弹自导头、龙云这一次是用动作剧烈的机动干脆利索的甩脱了后续导弹的攻击。

    单机径自前冲、连续甩脱四枚r-27r,这种接近完美的表现让观战者在捏了一把汗之后,又都不自觉的大呼过瘾,他们直觉地意识到今天“宸龙”一哥的状态不错,看上去他们又是赢定了!

    这一点也不奇怪,放弃与多普勒雷达对抗、使用机动硬甩导弹的战术,看上去当然是很惊险,却可以避免被对手可能使用的红外制导型r-27t偷袭;在完成一连串的机动后,龙云驾驭的“猛龙”高度也掉得很厉害,现在他需要马上恢复能量进入格斗空战!

    ——进入格斗空战吗?

    稳定战机姿态后,用雷达扫视面前的大片空域,龙云就发现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jl-10a的雷达显示屏上显示,原本为导弹提供照射、迎面飞来的“天王星”双机现在竟然已经转向脱离、看样子分明就是避免要和他近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不仅是因为他们之前的战术安排,也和从刚才就脱离长机、如今在高空发起攻击的刘威有莫大的关系。

    就在龙云和“天王星”双机发射的r-27r斗法之时,爬升到一万一千米高度、孤零零飞行在空气稀薄的对流层上界,刘威一边调整雷达扫描模式监视下方发生的战斗,一边却紧张的有点手心冒汗。第一次驾驶歼-10a升空参加竞赛,他飞“七爷”的那点经验基本上都宣告作废,现在除了驾驶机体有如长棍的“猛龙”四平八稳的飞行在高空、俯瞰下方白云飘飘绿色点缀的大地景色,他也并没有完成其他战术任务的信心。

    虽然以之前的作战经历,刘威完全相信以龙云的实力、就算以一敌二也不会落得下风,但是要说在比赛里从头到尾打酱油,那未免也太过无趣了点。

    想到这里,恰好在雷达上捕捉到隐约可见的目标回波,01号“猛龙”用数据链传来的目标信息也进入了火控系统提供辅助;虽然因为战机的坐标系不同,友机传来的目标坐标只能作为火控系统的参考,但是用来确定战场态势、决定是否要发动超视距攻击,这也已经足够了。

    见到情势与模拟器上练习的时候非常相似,刘威马上行动起来,准备实施赛前龙云布置给他的作战任务。

    “……总之,不要去想什么机动战术;你就把‘棍十’当成截击机,然后cao作火控系统拦射对手就可以。——就像打模拟器那样,我相信你可以的!”

    龙队长的话言犹在耳,刘威马上切换一下雷达工作模式,用搜索距离降低、却可以有效去除地面杂波的下视跟踪模式去截获目标;以su-27sk的巨大雷达反射面积,他当然很快就锁定了距离自己大概四十五千米、高度不到六千的“天王星”双机,然后按照标准的导弹发射程序一次打出两枚pl-12。

    眼看导弹脱离挂架、带着稀薄的尾烟箭射而去,在这种高度上发射导弹会赋予导弹相当不错的初始势能,对高度较低的敌机形成极大的射程和能量优势!

    占据高度优势的凌厉突袭,对“天王星”双机的战术行动构成了相当的困扰。

    在rwr系统的辅助下,边超和搭档虽然很快发现了高空的威胁,随后更是担忧“猛龙”的超视距攻击而转向脱离;在两台强劲引擎的推进下,转向加速的su-27sk双机堪堪躲避了刘威发射的两枚pl-12导弹,然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