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战长空 >

第371部分

龙战长空-第371部分

小说: 龙战长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就算是这样,从屏幕上看到对手的航迹一直在断断续续的横向移动,龙云还是觉得有一点后悔:如果杜峰少校就这样一直横向机动、完全离开原有位置,那么他的两轮pl…15k齐射恐怕就会彻底失去威胁了。

    抢先发射导弹、却被对手从容逃逸,这种错误他龙云也会犯的吗?

    念头在脑海中倏忽闪现,龙云却下意识的认为事实并非如此,毕竟和强袭机对抗他这还是第一次,如果不先发制人、让对手抢了先的话,那他还真没有什么完全的应对之策。

    带着这样的想法,注意到目标机的飞行轨迹在不断改变,龙云感觉对面的“炎龙”应该是在进行近似蛇形机动的横向换位;rwr告警暂时还没反应,结合现在的敌我态势分析,也就是说杜峰少校他刚才没有发动任何远程导弹攻击?

    这样的一种应战策略,可就有点出乎龙云的意料。

    对于这一场模拟器上的对抗,出于公平起见,双方战机的挂载那肯定是一样的;少校没有利用远程导弹的射程优势先发制人。这种打法让龙云心生一丝警觉。虽然还不知道具体情形如何。但是想到旁边模拟器里坐着的可是一位现役飞行员。不知道这些百炼成钢的飞飞会用什么战术来对付自己,他紧张的思忖片刻、却没抓到什么头绪,于是只能按照火控系统给出的提示、接通剩余十二枚pl…15c的预上电,准备在和对手接近到八十千米左右距离时,再寻找时机发动第二批次超视距攻击。

    从发现目标一直到现在,虽然是进行强袭机之间的对抗,但双方还完全没有进入目视接触、也就谈不上彼此观察,龙云现在的感觉倒很有一点不真实。恍惚间几乎就以为自己是在驾驶普通战斗机和对手周旋。

    毕竟旁观者也许可以看得明白,他这个参战者却是坐在模拟座舱里,哪怕驾驶的是一艘歼星舰、自己也看不到是什么样子。

    但是……

    这毕竟是一架强袭机啊……

    两眼凝视面前的多功能显示屏,思绪不知不觉间开始发散;在紧张的对抗中却开了小差,龙云并未丝毫意识到这一反常状况,也没察觉到他今天的精神状态、乃至思维活动都和往常有点不一样。

    要说“不太一样”,其实还不如说,是异常还更妥当一点。

    这种潜藏极深的意识湍流,正如同冰封下流淌的河流;表面上暂时一如寻常,然而其实质却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更迭。就在模拟器中“驾驶”x…8a一路狂飙、发射导弹攻击对手之时。手上的操控依然精准,龙云心里却隐隐生出一丝突兀的不协调。他开始觉得自己掌控的应该就是一架货真价实的强袭机,但是这种操控手感——

    不、不对,这本应该是一架战斗机、或者说强袭机的“歼击机模式”才对!

    想到这里,从转瞬间的思维脱线回到现实,座舱里的景象依旧如常,火控系统平稳跟踪的“滴滴”声也还在耳边;不自觉的拉杆蹬舵、在空中做出几个幅度轻微的动作,感觉就是一架常规构型战斗机该有的反馈,龙云在放松之余、却也感到一丝微妙的失望。

    是啊,如果是强袭机的话,是不可能只有这种程度的机动能力……

    对于强袭机的恐怖机动,龙云多少也有一些原则性的理解,他觉得有句笑谈放在这儿倒是很合适,就是“只要动力足、板砖也能飞”。

    的确,和传统战斗机主要依赖气动力实施机动不一样,强袭机虽然身形庞大、重量却也因为装甲防护而一路飙升,翼载荷自然要比一般战斗机高很多,这意味着如果单纯依赖气动力去做机动动作,强袭机在同等表速下的敏捷性甚至还要劣于战斗机。但是要研究这个问题,如果结合上矢量推进的原子氢引擎一分析,情况可以说就正好相反:强袭机的充沛推力、和随之而来的高推重比,使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无视飞行状态、随心所欲的实施机动,这一点则是动力相对孱弱的战斗机所不能及,即使同样用上推力矢量也是不行的。

    空前强大的机动能力,对强袭机来说自然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倚仗。

    然而现在,置身于模拟器中驾驭强袭机的龙云,却一点也感受不到这种“炎龙”本该具备的优势,因为他掌控的x…8a已经被设定在“歼击机模式”、禁用了所有的超机动控制和推力矢量控制。

    刚刚接手模拟器的时候,忙于熟悉界面的龙云还无暇思考这么多,等到现在升空接战才开始有所感觉;但是随着天边飞来的导弹逐渐接近、在澄明天际中一一显现身形,rwr与紫外线告警的短粗鸣响充斥座舱,刚刚锁定目标发射过第二波导弹、也就是一大批pl…15c的龙云立刻精神紧张起来,杜峰少校的攻击终于来了!

    告警器的鸣响,对飞行员来说往往都会带来一阵紧张。

    就是现在,机载导弹侦测系统尽职的发出了提醒,天空中的来袭导弹已接近、很快就会与本机遭遇;虽然是坐在模拟器座舱里,龙云还是睁大眼睛左右环顾,他很快发现了天空的好几个隐约黑点,这些就是来袭的全部导弹?

    在模拟器的高分辨率屏幕上,似乎还是远在天边的导弹只能呈现出一抹灰尘样的模糊影像;一霎那间发现了威胁,龙云习惯性的略一低头、看了看rwr告警的提示方向,却很惊讶的看到方位盘上的指示一点也不精确。原本应该是准确指出来袭导弹方位,即使有一个以上方向出现威胁时也能应付的rwr告警系统,现在却只是很粗糙的显示出战机前方六十度左右夹角的辐射侦测信息。

    这是什么意思,难道说“炎龙”上的rwr告警仪这么简陋、连老sk上的灯盘都不如?

    这当然是在胡扯,那么——

    两眼凝视座舱外的大片天空,这时候视野中的隐约黑点又多出了一两个,电光火石之间不容多想,龙云只是下意识的猜到一种可能,也许是正前方来袭的导弹数量太多、分布又很稀疏,自导头的信号重叠让rwr系统无法判明辐射源方向?

    这种猜测,虽然只是龙云的一种设想,却与事实非常接近。

    就从刚才一直到现在,驾驶超音速状态的“炎龙”在空中不断机动飞行,座舱显示的黑视效果不时出现,思路清晰的杜峰一直都没有停止武器系统的操作。和龙云选择的正面冲刺、导弹齐射不一样,他现在使用的是一种强袭机对抗单个目标的典型战术,就是依靠机体自身的强悍加速性,在天空中快速进行急剧侧转与恢复平飞交替的一连串机动,并且在机头每一次对准目标时,都果断锁定目标、发射一批次至少两枚pl…15k导弹。

    这样的攻击手段,如果从地面上仰视观察,战机发射出去的导弹在空中呈现一种螺旋渐开线一般的分布,从不同高度、方位向来袭目标发动密集而迅猛的攻击;这样的攻击,对普通航空器来说完全就是在劫难逃,即使皮糙肉厚的强袭机也会感到很棘手。

    就是现在,随着时间的倏忽跳跃,导弹已经从宽阔扇面的不同角度纷至沓来!

    感受到威胁在迫近,头一次驾驶强袭机接战的龙云心头一紧,他有些手生的切换屏幕显示模式,把导弹侦测系统的图像切换到屏幕中心放大显示。和测角精度有限的rwr系统不一样,侧向太阳飞行的“炎龙”,机载紫外线告警系统这时候终于发挥了作用,光感探头很快就逐一确定来袭导弹的位置信息,一个个红色小点被叠加到显示图像上,显示信息提示来袭目标数量十、而且还在进一步增加。

    ——还在进一步增加?

    眼见屏幕上跳动的红点,数量竟然是如此之多,饶是身经百战的龙云也不由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个杜少校,他是怎么做到的,这是用了一种什么样的战术啊!

    对强袭机的战术使用还是缺乏了解,作为驾驶战斗机的天才,龙云的确一时间想不明白对手是如何做到的。说到多枚导弹配合攻击,这种事他在比赛和战斗中也没少用过;然而在战斗机之间的空战中,“多批次、多方向扇面攻击”的战斗策略看上去很美、却始终没有什么人能用得出来,原因其实就在于战斗机的引擎动力不够充沛,不可能支持载机一直进行剧烈的高g机动,那样的话恐怕导弹还没发射完、战机自己就会先失速撞地了。

    但是紧张的空战对抗,又哪里有时间让他多想!(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六九八章 挺身硬吃() 
瞬息万变的天空战场上,龙云的一丝迟疑,让他陷入到了更加恶劣的对抗态势里。

    就在这么一犹豫的片刻之间,万米高空中马赫三以上速度劈面杀到的导弹已经清晰可辨;凭借经验判断这时候导弹离座机只有几千米距离,万幸之前就准备进入机动格斗、已经控制战机减速到马赫一点二,这时候为了规避空中蜂拥而至的导弹,龙云立即推杆进入俯冲、然后在导弹面前进入了高过载的侧转机动飞行。

    看眼下的局面,要忽悠这一大片pl…15导弹的主动雷达/红外复合自导头,恐怕就是在百日做梦,所以也只有尝试用机动硬甩、看看“炎龙”的持续机动能力究竟如何吧!

    迅速决定了规避策略,龙云对战机的操控还是十分果断。

    随着手上加一把力,侧杆蹬舵让战机进入第一个侧转,面前的屏幕显示很快出现稀薄的暗淡感,这是模拟器的黑视效果在干扰视线;不过这时候面前的天空中已经是杀机四伏、也没必要非盯着导弹来袭方向不可,龙云的侧转机动中就前推节流阀动力全开,引擎咆哮轰鸣的修长“炎龙”迅速在天空中划出一道极其扭曲的转弯航迹。

    在马赫一点二的速度下进入侧转,虽然这时候龙云已经一把狠劲将法向过载拉到了10g左右、座舱的黑视模拟也变得完全黑暗,然而“炎龙”的侧转半径还是有些偏大,迎面杀到的两枚pl…15k勉强跟随不及、从战机航迹旁急掠而过,后面一批批杀到的导弹却还是紧盯目标不放!

    告警系统还在鸣响。导弹威胁尚未解除!

    单枪匹马驾驶战机面对十余枚导弹的梯次攒射。这种场面对久经战阵的龙云来说也十分罕有。然而座机换成了强袭机,也似乎给了他更多的信心。在漆黑一片、连座舱仪表显示都无法看到的座舱里,他的空间感却仍然清晰明了,知道现在大批导弹就在自己的九点钟方向,这时候也许可以进行侧转规避?

    可恶,复合制导头的话,单纯侧转一定会被红外自导盯住!

    不知道这时候距离自己最近的导弹已经飞到何处,敌我距离是两千米、一千米还是不到一千米。龙云在一个侧转堪堪完成时就立即反向带杆、驾驭急转中的“炎龙”进入反向侧转;随着战机的扭转身形,一道s型航迹出现在全息屏幕的显示中,努力把来袭导弹放到战机前半球的龙云,在估计导弹迫近身侧的时候才进入又一组急剧的侧转机动。

    是啊,面对这样多方向的密集攻击,花哨的机动术已经完全不敷应用,现在只有估计导弹方位然后侧转、侧转再侧转;至于接二连三的实施高g机动,且不说现在座舱里的黑视效果已经是连续不断、根本什么也看不清楚,饶是推力全开的“炎龙”速度也在不断降低,大机动过载造成的速度损失一时间还无法完全弥补。

    看不清表速显示的龙云。也能够凭借战机飞行状态的改变察觉这一点,不由得心中暗叫一声不好!

    对于机体沉重的“炎龙”。丧失速度的后果他还是很清楚的。

    作为一种飞得快、装甲厚的空中兵器,强袭机的设计思想自然和战斗机大不相同,但毕竟还是要在天空中凭借气动升力飞行;厚重的身板自然会导致更高的机翼载荷,说白了就是需要更快的飞行速度,才能在不开启矢量推力的情况下保证足够的升力储备、也才有能力进行剧烈的机动动作。

    对于真正的强袭机来讲,这个与生俱来的问题倒并不严重,毕竟哪怕强袭机正悬停在空中,也完全可以依靠矢量推力进行3g、甚至更高过载的机动。

    但是问题在于,现在龙云、当然还有杜峰少校驾驭的“炎龙”可是处在“歼击机模式”,没有推力矢量辅助的话飞行员就必须注意保持一定的飞行速度,否则空有一身力气也使不出来、除落败外自然不会有其他任何前途。

    但是……现在导弹满天乱飞、规避尚且不暇的时候,要说注意保持速度——

    这、这完全就是在挑战极限吗!

    对手上的“炎龙”操控还是相当陌生,之前完全是凭借战机的过载限制器在保持运作,龙云眼下倒并不怎么担心过载问题,反正强袭机本身虽然结构坚固、可以承受最高20g的持续过载而不会出现结构损坏,但是考虑到飞行员的耐受力,过载限制器还是会把最大过载限制在8~10g——可是现在的问题在于,连续侧转会不断损失战机动能,再这样下去的话他很快就要有大*麻烦了。

    和机体轻盈的战斗机相比,没有推力矢量的强袭机还是略显笨拙,如果说一般战斗机在表速四百千米就可以飞出9g过载,而像现在龙云驾驭的“炎龙”,这个数字就至少要达到六百千米才行。

    虽然现在深受黑视困扰、看不见平显上的空速显示,龙云一边稳住操纵杆、一般感受战机的颠簸状态,他也知道这时候“炎龙”的速度还在持续降低,很快就会不满足高过载的升力条件了。

    但就算是这样,告警仪的鸣响却还在持续,天旋地转之间他不由得在想,那个少校他一路侧转的时候,究竟是打出了多少导弹?

    这个问题,眼前暂时漆黑一片的龙云自然一无所知,但是气势如虹迎面杀到的杜峰却是一清二楚。

    就是从刚才接近对手开始,在距离一百一十千米的时候开始发动导弹袭击,因为是在进行一对一的对抗,少校完全没有吝惜弹药,而是在不断的侧转换位中一批批发射导弹,前后竟然一口气发射了二十枚之多;之所以还留着座舱前部挂架上的四枚pl…15k没有动用,杜峰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