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战长空 >

第415部分

龙战长空-第415部分

小说: 龙战长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术空军简直就是凭空吃了一记狠狠的闷棍。被毫无征兆的来袭导弹打了一个丢盔弃甲,很快就几乎完全终止了作战飞行,或者说就是拱手让出了外高加索到黑海西部一线的制空权。

    自从几个月之前,高加索的天空燃起熊熊战火,两大军事集团对峙拼杀了这么长时间,却没有哪一方能够真正夺取天空的控制权;但是今天,r…27p/ep反辐射导弹却一举奏功。

    在此次空地协同的战略反攻中,空空导弹武器的突然性,的确发挥了非常巨大的作用。

    在傍晚开始的秘密会议上,特意从莫斯科赶来的空军司令谢尔盖耶夫上将侃侃而谈,在即兴发言中也也特别指出了这一点;在长桌一头脱稿畅谈,滔滔不绝的将军神色非常愉快,显然是对高加索的战斗形势感到非常满意。

    不过在接下来的陈述中,包括谢尔盖耶夫在内的诸位高级指挥官也提出一点,这些出席会议的军人对r…27p/ep的出奇制胜,多少都有一些了解,现在就格外担忧武器秘密泄露的可能:如果新型反辐射导弹的情况被西方情报机构获得,那么美国人完全可以凭借雄厚的电子技术去寻找应对之策,那么“反辐射作战”的突然性就会完全丧失,导弹的技术优势也会打一个大大的折扣。

    再把事情想远一点,要是美国人在战场上寻获了r…27p/ep导弹残骸、甚至就是未爆导弹的导引头,他们会不会也针锋相对的研发反辐射导弹,并将其投入战场呢?

    如果情形果真如此,战争中的空战态势又会发生什么变化,这一点在场者暂时还都说不清楚。

    会场上,短暂的十分钟自由讨论很快结束;在相互交流过意见之后,面对与会者纷纷投来的一束束问询目光,坐在长桌下首的龙云端起茶杯来喝上几口水、清一清嗓子,然后斟酌着说出自己的一些考虑。

    身为一名前线飞行员,同时也是一名技术专家,在这种场合他肯定要说点什么,这已成为了司令部会议的不成文惯例。

    不过要说什么“考虑”,反辐射空空导弹的话题,在现实世界里已经被专家分析过无数次,他现在就算是侵犯一点知识产权、用自己的思路对记忆加以分析整理,然后给在座的苏联军方指挥人员一些解释和指引:

    “首先,关于‘反辐射作战’的中长期前景,我个人的看法与各位同僚基本一致:r…27p/ep系列反辐射导弹的存在,不可能一直不为敌人所知,导弹自导头的技术也不可能长期保密——在这方面,委员会的前期反谍报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但要说真的严防死守、将任何西方特务屏蔽在如此广阔的战线之外,这可以说是完全不现实的。

    那么接下来,我想诸位的疑问大概和我一样,战争还将继续,等到‘反辐射导弹’的突然袭击效应过去之后,我们又要如何与北约空军作战?

    是的,对西方国家的电子工业水平有一些了解,我个人也完全相信,对手在获得了反辐射导引头的情报之后,很快就可以制订出对抗r…27p/ep导弹的规避对策,甚至能够开发出专用的导弹干扰机,这样会大幅度降低该型导弹的作战效能。所以从原则上讲,长期依赖技术上出奇制胜的武器打一场战争,这本来也不是我军的战斗风格;综合起来考虑,最适合在各种条件下打击敌机的导弹武器仍旧是主动雷达制导导弹,在这方面,‘三角旗’设计局的工作很快就会出成果,乐观一点估计,还是足以衔接上‘反辐射导弹’的短暂时效期的。”

    “是啊,雷泽诺夫同志说的,是实际情况!”

    随着龙云的话音刚落,长桌上首的空军司令就接上了话茬,“最近我也去‘三角旗’视察过一次;现在也没什么好保密的,型号r…77很快可以投入使用,那么我们在武器技术上就并不落后于美国人,这算是一个重大的利好消息。”

    “呃,话虽如此,”

    和性格豪爽的谢尔盖耶夫上将不一样,坐在他不远处的一位陆军中将,这时候挺迟疑的举一举手;大概是觉得现在讨论的话题并非自己所擅长,中年将军的神色也有些拘谨,“导弹方面也许是没有问题,不过我个人还有点疑问:如果美国人得到了坠地的导弹样本——恩,这个他们早晚会拿到吧,那么他们会不会也开发出一样的反辐射导弹,再拿来对付我们呢?”

    “……”

    似乎是外行提出的问题,却引发了在场者的一阵窃窃私语,在反击首日的一片大好形势之下还能保持头脑冷静,中年将军的发问的确切中了要害,也让在场的不少人心生疑虑。

    提及美国人开发反辐射导弹的可能,毕竟和媒体上“战略藐视”的宣传口径不一样,这些服役多年的将领们都很清楚美国的实力如何,红色帝国这一次面对的对手简直就是空前强大,也不由得他们不打起全副精神应对。

    所谓“战略藐视”,自然必须要以“战术重视”作为前提,否则就成了自欺欺人,那样的话是打不赢一场战争的。

    和一般的作战计划会议不一样,这场仅由南方战区高层指挥人员参与的秘密会议并不涉及具体的作战部署和行动计划,而主要是把各军、兵种的指挥人员集中起来,畅所欲言的讨论战局;如果用稍微时髦一点的词语形容,大概就是苏联军方的一种“头脑风暴”,很多问题就会在这种场合下暴露出来,然后再集思广益的逐一讨论、解决。

    就是现在,置身于氛围颇有几分热烈的会场中,周围坐着的都是军方高级指挥人员,只有他龙云是以前线战斗人员的身份出席,这当然也是因为他的特殊身份和军衔了。

    虽然说起“航空兵少将”的军衔,在这间将领云集的宽敞会议室里还有一点排不上号,不过很显然,在这场氛围轻松、不刻意区分等级的会议上,他作为“反辐射作战”计划的制定者和实际参与者之一,似乎也格外受到关注。(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七六七章 体系的忧虑() 
对维克托*雷泽诺夫的关注,里面自然包含了不少期望。

    会场中的所有指挥人员,在一阵阵的互相低语后就转头看向他的坐席,大概是很期待红空军的头号王牌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不论是从作战角度、还是技术角度发言都行。

    “那么,雷泽诺夫同志,”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发讨论之后,还是谢尔盖耶夫上将摆了摆宽厚的手掌,他示意大家暂时安静一下,“捷尔金斯基同志提出的问题,在座各位都很感兴趣,你的看法如何?我们知道你的服役经历可非同一般,可以说前线和后方的情况都非常了解,不妨给我们简单说一说,你看怎么样。”

    “啊——好的,司令员同志。”

    被空军司令谢尔盖耶夫直接点了名,正在沉思不语的龙云连忙答应一声,不过他还没想好要怎么说、或者说点什么,总不能把刚才思考的技术细节一条条陈述出来吧?

    毕竟现在,这一屋子将军们是在开会,而不是在设计局和专家们凑在一起讨论技术问题,他简单整理一下手上的打印材料,觉得还是直接绕开技术细节、把结论讲一讲比较好;至于r…27p/ep导弹的技术优劣,等回头给莫斯科打个电话再说也不迟:

    “关于北约、或者说美国人的反辐射导弹,的确是个很现实的问题。

    首先,情况是明摆着的,一旦敌人发觉我方在战斗中使用了反辐射导弹。他们必然会采取一系列的应对行动;结合北约集团的军事技术水平分析。且不说他们迟早会得到r…27p/ep反辐射导弹的自导头。即使没有拿到类似的实物,恐怕也可以很快开发出一两种类似的反辐射空空导弹。

    这么说来,‘美国人的同类导弹威胁’,这不仅是一种推断、也很可能成为现实。

    其实呢,在最早制定了使用r…27p/ep导弹的‘反辐射作战’计划时,我们也特别考虑到这一点,也进行过一些战术分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假如敌我双方都大量装备、并使用反辐射空空导弹。会对下一阶段的空战态势造成什么影响?”

    说话间,龙云短暂停顿一下,眼光扫视在座的各位指挥员,见到的都是一副副务求解惑的专注表情,于是他就继续说下去:

    “这种影响,言简意赅的归纳成一句话,就是会大大增加战机使用雷达等电子系统的风险,至少会让开启雷达作战的飞行员心存疑虑。

    哦,坦率的讲,事实上还不止如此。

    理论上的一系列战术推演表明。在交战双方频繁使用反辐射导弹、甚至将其作为一种常备武器的极端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传统的超视距空战模式必定会在一定程度上被颠覆。因为到那时候,空战中战机要么必须关闭机载雷达、要么就必须一直保持机动态势,否则随时都可能被反辐射导弹发现并攻击;而要完全规避反辐射导弹的威胁,无论飞行员采取前述两种规避方式的哪一种,都会严重干扰作战计划的实施。

    再进一步考虑的话,在反辐射导弹威胁严重的空中态势下,现代战争中的空战模式会变成什么样子?

    在此基础上的空战战术推演,这里时间所限,我就不一一详细介绍了。总而言之,在反辐射武器威胁严重的空域作战,接战战机必须在进入目视、甚至超视距对抗时关闭机载雷达,这也就意味着对抗规则的完全改变;夸张一点的讲,在分析这种情况下的空战态势时,可以暂时完全忽略双方战机的雷达系统,性能优劣根本就不需要再考虑。

    ——啊,是的!

    说到这里,我想各位已经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站在客观立场上讲,红空军目前装备的战斗机型号,比如迷g…29或su…27,在飞行性能上完全可以抗衡北约的先进战机,但是电子系统、特别是雷达的性能则不甚理想,这往往使我方在超视距作战和大规模空战中居于劣势,而且这种战场态势感知和空情获得方面的劣势,并不能简单的用数量优势去弥补。

    但是现在呢,各位可以想一想,即使美国人很快在战场上投入了反辐射导弹、或者采取了什么其他应对手段,总之,双方战机都关闭雷达进行空战,这是对北约一方更有利、还是对我们一方更有利呢?”

    “啊……”

    “是、是这样吗……”

    随着龙云的阐述,长桌边的将军们都陷入了新的思考,更有人小声的自言自语起来,显然是对这位航空兵少将的话颇为认同。

    是的,对于下一步的战场态势,维克托*雷泽诺夫少将已经把道理讲的很明白:面对反辐射空空导弹的威胁,哪怕美国人也有了反辐射导弹、并在战场上大肆使用,那最多也不过是双方都深感忌惮、不敢开启雷达接战而已。

    而一旦排除了雷达因素,真的驾驶战机在目视空战里一决胜负,红色帝国的战机就可以摆脱雷达相对落后的不利影响,而美国人却必须舍弃他们依赖成癖的先进电子系统。

    这样一种局面,对敌我双方谁更有利,还不是一目了然的吗?

    随着在场者的思路延伸,原本感觉颇为棘手的局面也不再被看作一种威胁,将军们的脸上都现出轻松、或者兴奋的神情,会场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按照红空军头号王牌的分析,技术上更先进的新型武器,却会把空战模式一下子拉回到迷g…15、f…86时代的水平,如果事实真的如此,那么对电子技术暂时落后西方的苏维埃联盟来说,岂不正好是一种极大的战场助力?

    没了电子技术的莫大优势,那美国、乃至整个北约还蹦跶个啥,要说三个月把他们赶出亚欧大陆,那是一点困难也没有,再过一两年就可以直接越洋进攻北美洲了!

    虽然维克托的话,还仅仅局限于空战这一块,但如此美好前景还是让在场者都生出了几分憧憬。

    不过呢,就在这一片轻松愉快、前景振奋的赞同声中,却也有人提出了不同意见:一位身着空军常服的瘦削少将在座位上举起了手,这位看军衔是雷达兵少将的中年男子,在发言之前礼貌的用眼神询问了维克托、毕竟现在获准发言的暂时是他,然后才轻咳一声,吸引了众人的注意力:

    “各位,关于下一步的战场形势,我个人基本同意雷泽诺夫同志的观点;不过除此之外,我也有一点自己的设想。

    如果开诚布公的讲,我的观点是,我方下一步的作战未必会像现在这样顺利。

    虽然今天是南方战区战略反攻的首日,但我们已经取得了空前丰厚的战果,那么接下来,‘外高加索’和‘罗斯托夫’方面军显然会迅猛的一路向南推进,也就是把战线推进到敌人的国土上。那么这样一来,我们就必然面临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在欧洲战场就出现过一次,那就是如何在地面部队快速推进时,保证前往陌生地域作战的空军、国土防空军战机得到足够的空情支持和指挥协调?”

    “您是说……地面导引的困难?”

    聆听少将的发言,龙云也大概意识到了问题所在,他小声的问了一下、只见到对面的雷达兵少将郑重的点了点头:

    “是的。众所周知,我方空中力量的作战模式,不论vvs还是pvo,战机基本上都是在地面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协调下,按照地面导引台站发送的指令进行战斗;这种空情保障单一化的指挥模式,在西欧作战时就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不过当时整个战役结束的非常迅速、敌人尚未完成部署就被击溃,所以问题也没有很明显的暴露出来。

    但是现在呢,如果我们借助反辐射导弹,取得了一定的战场主动权,作为进攻主力的‘罗斯托夫’方面军迅速南下进入土耳其、甚至中东地区,这一问题就会变的更严重。

    各位,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在发动接下来的一系列进攻战役时,vvs战机的作战空域基本上都会超出地面导引台站的覆盖范围,而我方空中指挥平台的数量和指挥能力又十分有限;可是对面的美国人呢,他们的空中预警、指挥平台建设的非常完善,即使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