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龙战长空 >

第692部分

龙战长空-第692部分

小说: 龙战长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前进基地到哈巴罗夫斯克,一路上都在思考,龙云前前后后想到了很多事。

    时值寒冬,公路上车辆来来往往,车轮一路驶过被碾压而泥泞湿滑的道路,在哈巴罗夫斯克近郊的一处军事基地门外停下来,跳下车的龙云迎着凛冽寒风裹紧大衣,看一看风雪遮掩的空旷基地,就打了一个挺响亮的喷嚏。

    唉,这一次借道远行,时间上还真是有点不凑手呢。

    搭乘越野车前往哈巴罗夫斯克,原本知道柳德米拉*帕夫柳琴科的行程安排,龙云满心希望能从随行探员那儿得到一些好消息,然后在等待an…24pb的过程中“顺便”去一趟市区,或者干脆请克格勃方面把歌唱家接到基地这儿来,挺长时间没见、彼此分外想念的两个年轻人也好说说话、彼此亲热一番。

    可是现在呢,车子快接近基地时,同行的瓦莲京娜*库尔托诺娃就从电话上得到一通讯息,却不是关于万人迷歌唱家的去向,而是远东战区总司令部发来的一条密电:

    “——密电?

    是什么情况,瓦利亚?”

    “恩,待会儿才能知道;车上可没有计算机用来解码,我要逐个转译一下,”按照听筒里的单调语音在笔记本上匆匆记录了一番,挂上电话之后,看向维克托的美貌探员扬一扬手上的小本子,眉宇之间分明有一点戏谑之意,“这过程需要时间,喏,我们的大英雄,是不是在幻想司令部的密电内容,是通报帕夫柳琴科同志的演出安排呀?”

    “那个……嘿,还好吧!”

    “嘻嘻,瞧你这一幅表情,居然还不好意思起来了?”

    眼见面前的中将同志,一边回话一边还有点局促,瓦莲京娜就知道维克托的心思多半就是如此,要是换了以前,理性驱使的年轻探员还是会闹一点感情波动,可现在情形完全不同,认定这位红色帝国的超级战斗英雄已经和自己“亲密无间“,对这种爱恋的牵挂,探员就有了一点模模糊糊的代入感。

    于是乎,她先是凝视了维克托一会儿,然后就挺专心的在车厢小桌旁伏案动笔,一边工作,一边还不自觉翘起嘴角、脸上始终挂着浅浅的笑意。

    探员的心思,不需要特意动用超能力,一旁的龙云也心知肚明。

    不过,和那些风花雪月、暧*昧迷离的事情相比,既然接到了总司令部的密电,又是直接发送到239团的移动通讯设备,现在他就有了一点隐约预感,这封密电,肯定会和战局相关,说不定就是关于这一次秘密行动的。

    如此急迫的一封密电,甚至等不到他抵达哈巴罗夫斯克,莫非是发生了很紧急的情况?(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〇九章 待命出击() 
密电的内容,就是简短的一句话:

    “知悉,‘项目’进展顺利,抵达哈巴罗夫斯克后原地待命,等待下一步行动指示。”

    事实证明,对远东战局的猜测,龙云的直觉还是很有一些见地。

    随着时局一天天变迁,战争的阴云逐渐在太平洋上空堆积,红海军与美国海军的一场远洋较量,虽然在双方决策层的意料之中,爆发的节奏却比一般战役推演来的更加迅速。

    浩瀚的北太平洋上,远远望去,两支距离遥远、迎面而行的庞大舰队,劈波斩浪的威武战舰,在大尺度上几乎平滑如镜的海面衬托下,只是不怎么起眼的一叶叶扁舟;凭借现代化的战场侦测手段,战争的号角还未真正吹响,纵览全局的指挥者们就已经感受到了对方的存在,混杂兴奋与忐忑的情绪,也在一点点变得高涨。

    不知不觉,平行世界里的新年刚过,几天来一直向西航向的美国海军舰群接近了勘察加半岛,在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东南方向约一千五百海里处集结。

    远东战事打响一个月后奉命出击,u。s。navy第三舰队与第七舰队,出场阵容的确堪称强大。

    迎着寒冬时节的大洋劲风,在西北太平洋上星夜兼程,来自圣迭戈母港的“乔治*华盛顿”与“约翰*肯尼迪”航母战斗群在北纬四十度、西经一百六十度附近海域与来自珍珠港的“西奥多*罗斯福”战斗群汇合。

    兵合一处之后,两支舰艇编队很快完成指挥机构的统一,组成美国海军在高威胁海域作战的典型阵容——三航母战斗群。

    “三航母战斗群”。顾名思义。即由三艘核动力重型航空母舰作为核心。加上两大舰队派出的护航舰艇,共计六艘“提康德罗加”级防空巡洋舰,四艘新一代“阿利*伯克”级防空驱逐舰,四艘“斯普鲁恩斯”级多用途驱逐舰,此外还有七艘打下手的“佩里”级护卫巡防舰,以及一艘“萨克拉门托”级快速战斗支援舰(实际上就是补给船)。

    这样一种堪称豪华的配置,符合美国海军航母战斗群的典型定位,哪怕面对宿敌苏联海军也一样。即一切作战行动都围绕重型航空母舰进行,护航舰艇的首要目标是防空、反潜,将敌方水下与空中作战力量屏蔽在三百海里防御线以外,对水面及陆上的敌方兵力,则由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部队完成主要突击任务。

    水面上战舰浩荡,航母战斗群的水下兵力配置也十分充裕。

    按照一般的航空母舰作战方案,一个u。s。navy航母战斗群,配备的攻击型核潜艇数量在三艘左右。

    不过在大战时期,美国海军的大批攻击型核潜艇都在前沿执行作战任务,太平洋司令部认为俄国人的潜艇部队也一样。大规模海战中,水下力量的作用也有限。为此只给战斗群配属了四艘“洛杉矶”级攻击型核潜艇,一艘新型“海狼”级攻击型核潜艇作为补充,主要用于对抗红海军的核潜艇渗透,加强整个战斗群的反潜力量。

    连水面带水下,整整三十艘大小战舰蜂拥而出,一时间太平洋上风声鹤唳、乌云满天,一场惨烈的海空较量眼见就要到来。

    如此声势浩大的远征,美国人的计划,看上去是十分简单明了的。

    按照美国太平洋司令部的一份作战规划,规模庞大的u。s。navy三航母战斗群无法隐匿行踪,必定很快被俄国人发现。

    接下来,如果对手选择远洋决战,美军就顺势而为,在大洋深处和孤立无援的俄国舰队进行一场硬碰硬较量,凭借航母舰载机的数量优势击垮对手;反之,如果俄国人踯躅不前,战斗群当然不能出门晃一圈直接回家,太平洋司令部参谋部的意见,是进一步前出到勘察加半岛南侧,然后组织力量对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及周边重要目标发动空袭。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俄国人因为空袭而派出舰队,战斗群就可以得到u。s。airforce的协助,空军方面新部署到日本东北部几处空军基地、装备最新型f…15e“攻击鹰”的第十九战斗机联队将发挥作用。

    总而言之,要么在远离陆地的大洋深处决战,要么主动前出袭扰勘察加,如果俄国人一味保存实力,美军就能成功遂行一场攻势行动,缓解远东方向的战略压力;而倘若对手选择远洋决战,拥有强大海空实力的u。s。navy也有信心战而胜之,同样可以消弭俄国太平洋舰队的现实威胁。

    一场军事上的胜利,再结合宣传部门的一番大肆鼓噪,就可以将焦头烂额的政府、军方从疲于奔命的应付中解脱出来,在舆论与国民焦灼心态的挤压下喘口气。

    接下来,如果条件允许,甚至可以考虑发动一场新战役,在欧洲或中东一扫颓势,这样的话战争结局还未可知,总之一切还有变数!

    舰群浩荡奔涌向前,美国人的考虑大概如此,不过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

    所谓“远洋决战”,如果单纯比较美苏双方的海军实力,尤其是具体到太平洋两岸相向而行的两支庞大舰群,美国海军一方的确占据优势,不过据此推断“俄国人未必敢于接战”,则是一种战略判断层面的失误。

    按照远东战区总司令部的战役推演结果,执掌大权的苏联军事指挥人员对红海军的能力有清醒认识,但是在这基础上,司令部仍然按照国防委员会和总参谋部的指示下达了一系列命令,红海军太平洋舰队主力尽出,看上去似乎是要和美国人来一场远海豪*赌,究其原因,却是美国特工们都完全发掘不到的一个意外因素。

    维克托*雷泽诺夫中将,他和他提出的一整套作战计划,在最高指挥机构的闭门商谈中得到了支持,这才是红色巨人扬起风帆,准备和宿敌决战的根本原因之一。

    这其中的具体情形,外人当然不得而知,正在哈巴罗夫斯克郊外基地待命、等待an…124b与白色二十号座机一同转场而来的龙云也一样,他虽然清楚红海军的大致动向,却不知晓自己的计划是如何推动了战争的车轮,接到指示后,自己就一直在基地紧张待命,准备在夜幕降临之后搭乘“鲁斯兰”升空出击。

    “‘项目’进展顺利”,这一句话,并非指an…124b搭载su…27m2,而是指红海军远洋作战计划的实施。

    看到这样一封密电,既然战区总司令部告诉他“进展顺利”,换句话说,在烟波浩渺、波涛汹涌的遥远大洋上,大举出动的红海军战舰已经发现了美军主力的踪迹,甚至进一步说,双方前出舰艇应该已经发生了实质性接触,接下来,如果没有任何一方主动后撤,那么决战应该就是这一两天之内的事。

    海洋上的战斗,身为一名飞行员的龙云所知不多,也无从想象具体的战斗情形。

    不过,从历史上记载的多次大规模海上较量来看,既然是航空母舰参与的战斗,水面舰艇之间的直接对抗机会就少得多,美苏双方舰队的战斗模式,肯定不会是水面战舰唱主角的一场导弹排队枪毙战,而更像是二战时的美日航母编队,双方互相侦查、试探、迂回、突击,往往一场猛烈空袭押宝成功,就能直接重创对手。

    战斗的节奏不可捉摸,一旦抓到机会,就是雷霆般的全员全弹突击,几十年来不论航母、战机还是武器都有了巨大进步,探测技术也突飞猛进,不过一场航母编队之间的较量,作战海域是比二战时拓展了许多倍,隐藏在火爆表象下的作战原则却始终未变。

    那么,在这样一场生死对决中,维克托*雷泽诺夫,到底又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这个问题,指挥机构的决策依据是中将同志的报告,不过对掌控这一身份的龙云来说,一切都需要他自己去给出答案。

    激战越是临近,情报保密工作越要抓紧,坐镇的哈巴罗夫斯克的龙云得不到一点最新消息、其实现在也不需要,他在临时准备的休息室里小憩,一边眯着眼睛养神,一边梳理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搭乘“鲁斯兰”出发,在运输机上休息待命,一旦接到出发指示就登机脱离,进入战场清扫敌机后果断脱战,然后在重型载机巡洋舰上降落……

    一环接一环,整个计划看起来着实刺激,真正决定战斗结局的,却只是在进入战场后的一次果决突击;如此复杂的链条,每一个环节都不容许出差错,出征在即的年轻人难免有些紧张与兴奋。

    一个人,一架战斗机,会给浩荡的远洋海战带来多少变化?

    这种问题,一般人大概还会怀疑,或者说就是简单粗暴的考虑问题,只是比较交战双方的战机数量和质量,然后就得到一个似是而非的答案,龙云却非常清楚,不是他自卖自夸、妄自尊大,如果计划实施顺利,哪怕他单枪匹马参与到远洋战斗中,对红海军一方所起的作用也很可能会是“决定性”的。(未完待续请搜索,小说更好更新更快!

第一二一〇章 王牌的关键() 
“一个人决定战斗结局”,要理解这种情形,单纯比较双方战机数量是没用的。

    如果把问题极端简化,认为航母编队的较量就是各自放出一大片战机,在会战海域上空决胜负,最后谁输了就失去一切防御能力,然后被蜂拥而至的反舰导弹送入海底,那这种情况未免太理想化了一点,在真实世界中几乎不可能上演。

    浩瀚大洋上的战斗,在双方舰队横刀立马、兵戎相见之前,有一个问题必须考虑清楚才行,那就是“敌人究竟在哪?”

    这个问题,似乎是直白之至,却会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一场海战的胜负。

    自有人类文明以来,海洋上的战斗历史悠久,技术也在不断进步,然而随着双方武器平台的不断演化,战舰航程与武器射程原来越远,古老接舷战时代根本无需考虑的索敌问题就越来越突出。

    到战火纷飞的二战时期,更出现了一系列经典战史,证明这个问题对海军来说是何等重要。

    海战,和其他任何一种战斗相似,必定受制于战场环境,和陆地上的复杂地形不同,也和晴空的完全自由不一样,在无边无际的海面上纵横捭阖,设法抢先发现敌人、抢先发动攻击,这对每一位舰队指挥官来说都是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究竟如何指挥舰艇编队行动,制定什么样的侦查策略,决定何时放出攻击机队,又如何保证己方舰队能够抵挡敌方发起的空中袭击。制定出来的战术就千变万化。让战场上的每一刻都充满了意料之外的跌宕起伏。

    当然。战况可以繁复多变,对红海军与美国海军的较量而言,双方的行动策略又是各不相同、甚至完全迥异的。

    美国海军,数十年来把持全球海权的一支强大力量,在二战中磨砺出了一整套维持合众国海外存在、全球宣示威慑的有效战略,那就是维持庞大的攻击型航空母舰编队,通过重型航母上的舰载机完成“从海到陆”的作战行动:只要海洋可达之处,美军就能发起高烈度的大规模空袭。不论对地、还是对海都一样,为此美国海军舰载机普遍具备比较均衡的作战能力,在空情允许时,甚至全部固定翼战机都能参与空中打击,对军事实力相对不足的一般国家来说根本就难以抵挡。

    总体战略既然如此,对敌对国家的海上力量、尤其是规模与作战实力快速提升的苏联海军,u。s。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